中国篮球新闻现场-中国篮球新闻现场

tamoadmin

1.体育新闻(新闻类型)详细资料大全

2.在不久前那篮球打架发是哪一场啊?连球迷都互欧那一场?

体育新闻(新闻类型)详细资料大全

中国篮球新闻现场-中国篮球新闻现场

体育 新闻 (外文名:Sports news)对体育运动中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导。包括运动竞赛、运动训练、学校体育、民众体育领域中的各种新发生的事实。其中运动竞赛中的新闻占据主要地位。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体育新闻 外文名 :Sports news 作用 :传播人类体育运动、健身活动等 综述,报导内容,性,国际性特征,情感性特征,传播误区,体育特征, 综述 自1992年中国新闻界实现第三次跨越式发展以来,中国的纸业媒介和电子媒介迅猛发展,新闻媒体的数量迅速增加。这其中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在任何一家新发展的新闻媒体中,体育新闻都作为重要的新闻品种置于媒体的重要版面和时段。观看体育新闻成为中国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点。体育新闻为什么能够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当然这与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尤其是体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但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信息的传播必然有它自身的传播魅力,即传播特征和传播核心。如今拥有如此众多客群的体育新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理解与分析体育新闻的基本特征,对准确地把握体育新闻的运作规律,更好地利用体育新闻为广大客群服务,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概念来理解,特征是指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标志。每一事物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都可能形成自身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显著的标志。 从体育新闻的活动范围来看,它即从属于新闻事业、又与体育事业密切联系,因此体育新闻的特征必然是在与这两者的交叉与互动中形成,在恪守新闻原则,客观地反映体育事实,遵循大众传播规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身区别其他新闻传播活动的显著的征象与标志。 报导内容 纵览当今的各类体育类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网路等新闻传媒,凡体育新闻报导,无不以竞技体育报导为主。正如两位美国著名体育新闻记者在他们所著的《体育新闻报导》中所说“赛事报导并不是体育新闻报导的唯一内容,但它却一直是大部分体育版的基础”。我国体育新闻研究者在《羊城晚报与纽约时报体育报导的比较研究》中也指出“两报在其体育报导中均以竞技体育方面的信息传播为主,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的报导占相当比例。竞技运动成为两报报导的重点。报纸媒介为满足越来越多的民众对竞技体育信息的阅读热情,把竞技体育的报导作为自己办报的重点之一”。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竞技体育独占鳌头,成为体育新闻的宠儿呢? 体育新闻样例 首先,竞技体育最具有新闻性。对竞技运动稍加了解和喜欢观看竞技运动比赛的人都知道,竞技运动最大的魅力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竞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在竞技运动的比赛中,无论是两强相遇或是强弱相对,其比赛结果都可能出人意料之外而使其充满悬念。如在举世瞩目的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的“揭幕赛”上,上届的卫冕冠军法国队与非洲的塞内加尔队相遇,按当时的舆论及足球专家分析,法国队因拥有世界最佳中场齐达内、英超最佳射手亨利,以及意甲最佳射手特雷泽盖,其实力雄厚必胜无疑。可比赛的结果犹如艳阳天下起了鹅毛雪,最终结果是塞内加尔以1:0击败了法国队。由此法国队锐气重挫,在小组赛上颗粒无收,不仅没能进入十六强再圆冠军梦,而且在小组赛上就被淘汰出局,最终饮恨2002年韩日世界杯。 难怪一位好莱坞著名导演曾说“没有一部奥斯卡影片所制造的悬念能与一场足球比赛媲美。在运动场上任何结果都是可能发生的,竞赛对手之间的实力越接近,双方的竞赛水平越高、其悬念性越强” 。那么又正是这种悬念性,使竞技体育比赛最具有新闻性。新闻理论曾阐释这样一个道理,新闻价值的体现,关键在于该新闻是客群“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越是客群想知道又无法预料的事实,越能吸引客群,越具有新闻性,体育新闻亦是如此.。第二,竞技体育有丰富的新闻源。竞技体育不仅具有显著的新闻性,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新闻源。其源头之一是竞技体育的赛事频繁。众所周知当今在世界范围内竞技体育已形成了不同类型(综合性和单向型)且定期举行的国际间大型运动竞赛。如在国际体育综合性竞赛中,有最具影响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大会,国际军事体育运动会等。单向性的国际体育竞赛有世界杯足球锦标赛,世界桌球锦标赛,世界排球锦标赛,世界体操锦标赛,世界跳水锦标赛,世界游泳锦标赛等等,这类单项国际竞赛几乎包括了目前在全世界开展的所有运动项目。除了这些世界性的国际竞赛外,还有以地域为中心的各种运动竞赛,如欧洲足球锦标赛,东亚地区运动会,南美洲运动会等等单项和综合性的地区运动会,这些运动会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举办时间、制度和组织形式,据统计几乎每天都有一项国际间的大型运动会举行。同时各个国家还有本国每年定期举行的,各种各样的围绕国际大赛,而进行的各种国内运动竞赛,以及本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运动竞赛。 现场报导 第二,竞技体育丰富的新闻源的渠道。来自于竞技体育的竞赛项目十分丰富,以最具规模和最有影响力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例:奥林匹克运动会分为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在夏季奥运会上,就有25个大项的竞赛,即:田径、赛艇、羽毛球、棒球、篮球、拳击、皮划艇、脚踏车、马术、击剑、足球、体操、举重、手球、曲棍球、柔道、摔跤、游泳、(包括跳水、水上芭蕾和水球)、现代五项、网球、桌球、射击、射箭、排球、帆船等257个小项;在冬季奥运会上有雪车、冰球、雪橇、冬季两项、滑冰和滑雪,共设57个小项。 由此可见,正是竞技体育竞赛的悬念性,竞技体育运动赛事的丰富性,竞技体育运动竞赛项目的多样性,使竞技体育每天都可能有绝不重复的报导内容,从而竞技体育的信息源源不断,吸引著热爱与关注竞技体育的客群,成为体育新闻版面的主要内容。 第三,体育新闻客群群体具有以中青年为主、以男性为主的鲜明特点。而这一客群群体最喜爱的是报导竞技体育赛事的新闻。据北京慧聪公司2001年5月,对我国八大城市的报刊市场进行的调查表明,客群对《足球》、《体坛周报》、以及《中国体育报》这三类体育新闻大报的接触情况,在19---25岁的读者中知名度高于40---60岁读者中的知名度,在男性中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女性;又据体育传播学者对成都地区体育新闻客群调查,体育新闻的中青年客群,占体育新闻客群群体总数的70%,体育新闻客群男性与女性之比为614:100。据调查,由于竞技体育竞赛的激烈性、悬念性、激烈性、高情感性,与中青年及男性在心理上天然的接近性,决定了这样一个客群群体,对竞技体育新闻报导尤其喜好,体育新闻媒体突出竞技体育报导,也是为了满足这一客群群体的需求。 性 体育新闻传播的对象是体育,要认识休闲性是体育新闻的基本特征,首先要认识到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休闲活动。体育人文社会学者在对体育史的研究中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体育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它与社会其他各种活动都有密切的联系,在人们的生活意识状态,尤其显现出来的是与休闲活动之间的联系。恩格斯曾对原始公社时期北美印地安易洛魁人这样描述:闲暇中“胞族间互相球戏,每一胞族选出自己的优秀球员,其余的人按本胞族旁立观看,并以本胞族球员的获胜打赌。”(《马恩选集》第四卷),这说明了远在原始社会末期,专门的球类游戏和竞赛是以休闲的形式出现的。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层次”理论,在社会发展中人们在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会出现交往、、爱与归属的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这种需要最容易得到实现的一种方式,莫过于在休闲时人与人之间,以身体活动来进行的各种竞赛游戏,如拔河、摔跤、赛跑等等,因为这种形式不需要更多的外部条件,只要双方说好了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就可以开始了。这种情景无论在历史或是今天,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可见体育活动无论参与和观赏,始终都与人们休闲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育新闻是以报导体育活动为主体,传播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休闲活动。它的休闲特征自然体现在它的 报导内容之中。同时体育新闻还通过媒介手段(如电视的特技、报纸的各种新闻体裁),向人们生动地传递体育活动的情景、体育活动的结果、体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有趣的人和事,等等。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体育活动休闲的需求。使体育新闻的休闲特征越发显现。 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即在现代社会,人们更是以体育新闻为不可缺少的休闲方式。自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无论是已开发国家或是开发中国家,人们的物资财富和休闲时间在不同程度地向上增长,这种增长的幅度是以往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如何善渡余暇,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由于体育活动本身具有健身、、健康、向上、大众化、普及化等等的积极因素,世界各国的人们都先后出现了在闲暇时间首选体育活动的热情。现任国际健身大众体育协会德国的帕姆教授认为:近30年来体育情景发生了突出变化,一是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多了,特别是已开发国家体育人口迅速增长,是近代体育史上任何时期无法相比的。随着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了解和参与,关心体育、观看体育竞赛,也随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据统计,在重大国际体育竞赛期间,全世界关心体育的热情可以说是“举世倾城话体育、一分牵动亿万心”。如1998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全世界有170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转播奥运实况;1992年有246亿人次观看了冬季奥运会;2000年27届悉尼奥运会期间,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约37亿人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盛况。正因为关心体育的多了,观看体育的多了,对体育新闻也越发关注,体育媒体也越来越多,体育报刊的发行量也越来越大。如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体育新闻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各大媒体与国际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相并列的一大新闻门类。综合类报纸的体育新闻版面不断扩大,专业体育报纸迅速增加。据统计,从1985年到1999年,我国的专业体育报纸从12种发展到40余种;1989年,我国仅中央和省级的体育信息月报就达一千万字。九十年代中期《中国体育报》的发行量达20万份,2001年上半年《体坛周报》的发行量已达280万份;《球迷》《球报》《足球》都成为2000年报业发行排行榜的领先者。90年代以来我国专业体育频道、体育电视栏目遍及全国各省市电视台,体育节目的收视率始终居于各类电视节目的榜首,成为各大电视台最具效益的支柱产业。 体育新闻 目前随着体育新闻面向客群的视窗日益扩大,客群对体育新闻的求知欲越发强烈,他们已不仅仅满足于了解比赛情景和结果的体育新闻,还希望了解到明天可能发生什么体育,想了解到背后的各种各样的新闻,如运动员的精力、动态、心理,赛场上的技战术变化,以及记者客观、中肯技战术分析,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事实和见解,得到更多的享受。为了满足客群的需求,无论是报刊或电视,评论类体育新闻不断涌现,如在各类报纸体育新闻版上都少不了风格独特、笔法灵活、语调轻快的体育杂文、随笔、散文等。各种体裁的体育新闻使体育新闻具有更强的欣赏性、性、消遣性。体育新闻也越来越吸引客群,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休闲内容。 国际性特征 认识体育新闻的特征,始终不能离开它与体育之间互动共生的各种因素。体育新闻的国际性特征,首先体现在竞技运动本身的跨文化性和竞技运动的国际性。如前所述,体育新闻主要是以报导竞技体育运动为主,而竞技运动本身就具有浓郁的跨文化因素。竞技运动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其中包含了各种运动项目。而各种运动项目是由各种身体动作组合并表现出来的。如篮球是由传球、运球、投篮、移动等动作组成,体操是由奔跑、跳跃、腾空、转体等动作组成。这些动作,在体育理论专业术语中统称为身体动作亦身体文化。这种身体文化的最重要的特征是跨文化性,即它突破了语言、民族、地域、宗教等等因素的障碍,成为“一句话都不用说”的,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方式。如一场精彩的NBA篮球赛,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都能看懂,都能从球场上各种技战术的变化,从各种竞赛情境中得到愉悦的情绪体验。 近期 要理解体育新闻的国际性,除了要理解竞技运动的跨文化性之外,还需要认识竞技运动竞赛的国际性特征。竞技运动竞赛的国际性特征,从以下三个层面表现出来。 第一,当代竞技运动竞赛活动国际化。在政治、经济、文化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体育竞赛更是风靡全世界。每年在世界各地举行的国际竞赛几乎从未间断,甚至有“每天都有一项国际性运动竞赛举行”的说法,竞技运动竞赛已形成了以奥运会为依托的全球文化现象。 第二,当代竞技运动竞赛组织国际化。随着竞技运动竞赛的频繁举行,各个项目、各个地区的国际性运动竞赛组织也相继成立,使当代国际竞技运动竞赛组织形成了规模大、数目多的特点。这些组织为竞技运动竞赛的国际化创造了条件。 第三,当代竞技运动竞赛运动员参与的国际化。过去的50年,参与运动竞赛的竞技运动队,往往是由不同民族或种族背景下的运动员组成。而在最近几十年,各国竞技运动代表队开始出现了纷纷引进外援的现象。如享誉世界的、欧洲的各种足球俱乐部,在全世界招募运动员,各路精英云集,使欧洲足球赛成为全世界每年聚焦的热点之一。又如全球最著名的美国NBA篮球赛也有许多外国球员参加,我国的篮球运动员姚明也引进火箭队,创造了亚洲人进入最高水平篮球赛的历史。运动员不代表自己的国家,自主选择参与国际运动竞赛的现象,更丰富了竞技运动国际化的内容。 认识和理解竞技运动的跨文化和国际性特征,就不难理解体育新闻的国际性特征。体育新闻报导的就是这些跨文化的身体符号、跨文化的运动情景、跨文化的竞赛过程。体育新闻记者,主要就是活动在这些国际赛事之间,集著始终鲜活、生动的体育新闻信息。体育新闻的国际性特征也由此而生。 情感性特征 心理学中对情感的体验分为高强度情感体验和次强度情感体验。由于体育运动竞赛是直接追求胜负、公开挑战极限、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及时看到结果的运动形式,使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强烈地体验到胜利后的狂喜、失败后的悲伤,战胜自我的自豪,意志软弱的羞愧。因此,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高情感体验的运动形式。如在各种场合的国际竞技运动大赛中常常看到参赛者胜利后,激动与眼泪交织在一起,在运动场上狂喜地奔跑和跳跃;也常常看到参赛者失败后,抱成一团悲痛的哭泣。 特征 体育新闻正是对这种高情感体验的运动活动进行报导,自然而然也就充满著高情感的色彩,尤其是在客群带着明显的地域性、倾向性观看体育新闻报导的时候,随着比赛的胜负,客群喜、怒、哀、乐的体验就更加鲜明和强烈。如:当2000年世界杯足球赛人们 *** 共度“义大利之夏”时,除了记住日耳曼人的第三次加冕、马拉多纳伤心的泪水,一定也不会忘记那个静坐场边、咬着手指、黯然神伤的巴西少女。又如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上,当韩国队首次在世界杯大赛上冲进四强,韩国举国上下“400万‘红魔’彻夜狂欢”,比赛结束后,约有100万在家中看电视的球迷,迅速走上街头,他们欢呼胜利的口号,燃放焰火,在街道上形成人流,又跳又唱。 *** 不得不出动三万名警察,进行重点路段的交通管制。当日,韩国汉城光华门广场完全就成了红色的海洋…… 体育新闻的情感性特征,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媒介追求。体育新闻是以人为核心的新闻,既然是以人为核心的报导,就应该充分地展现对人的情感的尊重、对新闻背后人的内心世界的揭示。如果在体育新闻报导中“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性”,从传播方式和态度来说,是有悖于“以人为本”的大众媒介追求。 近些年来,体育新闻对运动竞赛的讯息报导仅仅是很少的一方面,而更多报导的是那些真挚感人的与体育赛事、体育人物密切相关的故事。如2003年2月17日《南方体育》上有一篇题为《第七号大款卡恩公开道歉》的报导。从这篇报导中可以了解到“世界第一门将”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也有勇气承认错误,这使得广大体育新闻爱好者和喜爱卡恩的球迷,对它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从而使一个体育新闻中的人物更加真实、生动和可爱。又如当今已开发国家的足球转播已越过了“看球”的水准,步入了“看人”的层面,。德国甲级联赛中以平均十七台摄像机转播单场比赛,不但以多机位竭力捕捉场上最精彩的镜头,同时也不忘搜寻千姿百态的绿茵众生相,两台专用机自始至终对准各队教练席,把场上的风云变幻与教头的喜怒哀乐加以切换编辑,构成耐人寻味的精彩镜头,从更多的人文意义上挖掘运动员的魅力。这些对赛事背后新闻的报导,更多地关注到了体育比赛中人物的家庭、婚恋、母子情感、父子情感、以及竞赛的间接参与者。有人说,体育新闻传媒业的硬体越来越“硬”,但与此同时,传媒的内容越来越“软”,“软新闻”有排挤“硬新闻”的趋势。这些带情感性的体育新闻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引起客群的共鸣,为人们的心灵带来安慰和激励,为人们欢度余暇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传播误区 体育新闻失实现象随处可见,就近几年举其大者:19年亚洲足球十强赛前,重庆一家报纸登了讯息,称中国足协专职副王俊生表示,如果中国队不出线,他将辞职。这是一条“客里空”讯息,来源于中国足协楼道里的道听途说。 1999年底中国男排在上海争夺奥运会入场券,某报在报导时却说“此前中国男排从未获得过奥运会入场券”。实际是,中国男排在1980年曾获得过莫斯科奥运会的参赛资格,由于国际社会对这届奥运会的抵制,中国男排没有参加比赛。 锦标主义,以成败论英雄.体育比赛是激烈竞技的世界,有比赛就有胜负,胜败是常事。而体育新闻报导对胜者乱捧、对败者乱骂,都是违背新闻职业道德与体育人文精神的恶劣行为。 地方主义色彩严重。体育新闻报导中的地方主义,是指地方新闻媒体失去客观公正的立场与态度,在体育报导中以有利于本地与本方作为取舍事实的出发点与标准。例如19年10月第八次全国运动会女足比赛上海队对北京队的比赛,上海队后卫在防守时明显手球,当值主裁判视而不见,反而给表示不满的北京队队长出示黄牌。此时,辽宁和上海的金牌第一之争正处于白热化阶段,此事关系到最后金牌归属问题,自然引人关注,但上海媒体对此只字不提。 体育特征 体育新闻的特征是以它的报导对象——体育运动为依托,在对体育运动的报导中形成并反映出来的。①激烈的竞争性。体育竞赛的激烈竞争,赋予体育新闻以有声有色、激动人心的丰富内容。②广泛的民众性。由于民众对体育运动有着强烈的直接参与或间接参与的愿望,因此,体育新闻受到民众的普遍关注。③强烈的国际性。由于体育运动中存在大量的国际交往,体育新闻就成了这个“国际社会”的主要信息传递手段。④紧迫的时间性。体育运动竞赛的时间性很强,体育新闻必须尽快发布出去,稍有延误就失去了时效性。甚至丧失了体育新闻的价值。这也就加大了体育新闻工作的难度。体育新闻可用文字、摄影、电视、广播等新闻手段。

在不久前那篮球打架发是哪一场啊?连球迷都互欧那一场?

北京国安和天津泰达

近几年的事,媒体炒作,什么飞踹高峰,卢新铲断邱忠辉,都是球场上的恩怨而已,但是媒体有意引导双方,上升到城市间的斗争,毫无意义。

“这事儿我从正面说,天津球迷会骂我。从反面说,北京球迷会骂我。我想王文也跟我一样面临这样的压力。”天津球迷协会会长王津洲对谈论京津两地球迷之间的矛盾显得有些顾忌。因为之前有家网站在首页上有一篇文章《天津球迷向北京球迷示好》,结果王津洲被天津球迷骂了,同时也没从北京球迷那里得到什么好反馈。两地球迷把互联网当成第二看台,虽然各方尽量从正面引导球迷,希望缓解矛盾,但在网上相互谩骂与攻击似乎并没有因此缓和,反而逐步升级。目前,京津两地球迷的矛盾已经成为一个危险的火药桶,随时可能点燃不可预知的后果。

京津两地球迷组织关系一直很好,王津洲说:“前几天王文给我准备了两张国际米兰与拉齐奥队比赛的票,我实在没时间去,因为周末泰达有主场比赛。”但两地球迷在看台上并没有表示出这样的友好。

王津洲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甲A联赛比现在还火,我们到北京,打出‘向北京球迷致敬’;北京球迷到天津,打出‘天津球迷你好’这样的标语。那时候在现场的对立情绪不像现在这么浓,注意力主要还是在球场。现在跟比赛关系不大了,直接是看台上的较劲。以前京津球迷是三角关系,现在就是球迷对球迷。以前一支球队输了,发泄下情绪,1995年北京球迷大巴在天津被砸过,2000年天津大巴在北京也被砸过,那时候媒体报道的也不多。炒得不像现在这样过,结果加深了两地球迷之间的恩怨。我认为最直接的原因是网络,在网上直接对攻,不光是在一年的两次碰撞上,而是每天在网上。上一轮陶伟有一个蹬踏动作,这新闻一报,双方就开始对骂。”

北京球迷协会会长王文说:“10年前、5年前网络还没这么发达,没人组织,现在组织个小论坛网上就开战,而且没有什么限制,所以今年国安主场对天津就出现这个问题。比赛前网上两地球迷已经是战争状态了,而且北京确实有个别球迷在网上跟天津球迷说‘来了有去无回’,天津球迷说‘来了专打绿毛龟’,网上已经把火点起来,导致这场比赛出现这么多事情。”

北京、天津球迷的恩怨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在近几年愈演愈烈?王文回忆说:“我应该是最直接的见证人,这应该追溯到‘甲A’年代,从1994年开始出现了球迷相互间异地观赛的情况,一直到现在。每年国安主场对天津的比赛,都会有天津球迷过来看球。天津主场也会有北京球迷去。职业联赛这么多年,北京和天津几乎一直在同一级别的联赛中,相遇的机会就多;另外球迷之间的交流应该是最多的,虽然不一定是最良好的,但交往机会最多。我印象里,从1994年到20 09年,每年国安主场对天津,和天津主场对国安的比赛,都有客队球迷到现场的。首先是北京和天津距离比较近,另外两地足球有很多渊源。包括职业联赛以前,那时候是赛会制,北京和天津就比较较劲,延续这么多年了。而且球迷之间也存在这些问题,只要是国安主场对天津,和天津主场对国安的比赛,都是一年联赛中上座率最高的比赛之一,这不一定是两支球队水平的较量,而是觉得有乐子。天津也一样。从1995年我们第一次大规模组织北京球迷到天津看球开始,十几年组织了若干次,有组织、成规模的至少三五百人以上,应该不下七八次。给我印象深刻的是,1995年我们组织了2000多球迷开着4 0辆大巴车浩浩荡荡去天津,那场比赛国安客场4比1赢了天津,球迷在看台上对抗也比较激烈,导致了那一年北京和天津球迷之间正式结下梁子。当时我们的大巴、国安队员的大巴从场子里出不来,憋了3小时,结果当地调动武警、警察才解救出来,一路上也是遭受到一些袭击,天津路窄小巷多,有球迷从胡同里头扔砖头的,砸伤了不少人、砸坏不少车。第二年,国安主场从先农坛搬到工体,出现了施连志飞脚踹高峰这个情节,两地球迷之间的梁子又延续了或者加深了。”

王津洲说:“很多地方的球迷在攻击北京球迷时,从来不喊‘北京傻×’,一直都是喊‘国安傻×’,可是北京球迷在攻击别的地方球迷的时候,都用了当地城市名字。我们的球迷文化跟国外不一样,他们的注意力还是在现场,我们这儿是上升到城市。前两轮我还跟天津球迷说,我们不要骂北京,他们骂天津是因为‘天津’两个字对他们没有任何意义,但我们跟北京都有关系,因为你出国,人家知道你的首都在北京。但现在北京球迷的挑衅太过了,从来不喊泰达,从来都骂天津。”

王文说:“异地观球的球迷一定要有挨骂受气的思想准备,毕竟不是你的主场,不是你的家乡,到人家的地方去,多少得怂着点儿。从这些年的足球发展的整体趋势,包括球迷这么多年一步步走过来的状况看,有些赛场出现的情况不是很正常。也不能说反映了地域文化和两地球迷之间的赛场的文化交锋,有些观众是用过于敌意的态度对待客场球迷。另外在表达方式上,越来越趋于野蛮、不理智,包括北京球迷。”

非理性狂热

北京是较早组织异地观球的城市之一,从1995年开始,北京球迷协会几乎是动用海陆空交通工具去异地看球,当时有甲A联赛的大多数城市都去了。北京球迷也是至今口碑最不好的球迷团体之一。王文说:“我感觉去外地看比赛比较危险,也跟当地人的性格有关系,去大连、沈阳、长春,东北汉子都比较粗犷,也发生了一些问题,一些小摩擦。北京球迷也有咱们的弱点,嘴比较贱,心比较齐,比较张扬、招事。现在球迷文化融进了一些本不是赛场的东西,使得足球赛场的环境显得越来越复杂。”

北京人有一种先天的优越感。这是很多外地人对北京人的印象,体现在球场上,就是北京球迷带着侮辱整个对手城市的京骂。而另一方面,在甲A联赛时,八一足球队由于体制原因,不能引进外援,所以在实力上会受一些损失,相应地他们就会受到一些照顾,比如不能降级。后来八一队淡出职业联赛,很多地方的球迷便把国安队当成八一队,这支球队一直以来在场内场外多少都会受到一些照顾,这样更加深了外地球迷与北京球迷的敌对。在所有对立中,京津球迷之间的冲突尤为激烈。现在,不管国安队主场与任何一支球队比赛,球迷都会挂出一些侮辱天津的横幅或喊一些侮辱天津的口号,天津球迷在主场也以同样方式回击北京球迷。

王文认为,从职业化以来,球迷构成的最大变化就是年轻化了,非理性狂热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年轻人观看比赛,无论男女老少,赛场气氛合适的话,都有污言秽语出口的可能,这也说不好是什么现象。过去我们曾经搞座谈,讨论京骂是怎么回事。比如两口子带孩子看比赛,初期很多,后来越来越少了,原因是家长带着孩子看比赛,现场都是污言秽语,让家长觉得很没面子。所以这些年家长带孩子看比赛的越来越少,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现象。但现在更多的人参与,只要环境合适,更多人参与京骂,这是个挺大的变化。在先农坛还好点儿,一到工体就开骂了。”

王津洲到过很多地方,谈到球场上的谩骂,他说:“天津这个地方也不是所有客队球迷都不接受,客队球迷加油的时候,顶多是嘘声。北京跟各地结梁子的原因可能就是,不管多少人去北京看球,他们都是拿那俩字招呼你。天津除非是客队领先了,球场上再有什么过火的地方,客队球迷再拿什么刺激主队球迷,主队球迷才会攻击客队。北京不一样,一进场就开始骂。天津这几年跟大连闹得挺凶,大连球迷也没有上来就骂的,个别人指指骂骂很正常,但没有全场喊。山东、青岛都是,去年长春有个小孩在天津给打了,所以长春有些攻击,但也不是全场骂天津,只有北京例外。人少点还好,如果超过一百人,不管从哪儿来的,都是等不到开球就开始骂了,别的地方真不是这样,天津球迷够招欠的了,到别的地方也没有这样。”

对于颇令北京人尴尬的京骂问题,媒体的批评和讨论一直就没有停过,尤其在奥运会之前。但是,这个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随着地域间的冲突变得更加突出。这就像在工体,有“文明观赛事,理智对输赢”这样的正面标语,也有充满暴力和挑衅的“誓死捍卫”或者“跟丫死磕”“谁来灭谁”的口号。换句话讲,过去我们一直用所谓的正面引导方式是否出了问题?球场语言暴力是很值得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去研究的,针对今天观众的心态,是否有更合适或者更有效的引导方式引导球迷观看比赛,而不是一味说教?同时,球场作为一种公众聚集地,一定会把球场外的内容带进来,观众所表达的已经远远不只是对主队的助威或是对对手的侮辱,它包含了更多情绪在里面。

王津洲也想过吸取一些外国球迷现场鼓劲加油的经验,比如向韩国的“红魔”取经,但他发现好像不太适合中国情况。他说:“我跟俱乐部的官员、球员也有交流,拿日、韩来说,他们在现场整场唱不停,一成不变,但国内的球员觉得这样跟比赛的进程结合得不好。现在浙江的‘绿魂’挺著名的,它的模式就是模仿‘红魔’,他们主要是让‘绿魂’烘托赛场气氛,从而为俱乐部增光添彩,但对于90分钟的进程,帮助并不大。我们也在探讨,为什么帮助不大?激进的球迷学的只是日、韩球迷文化的表现力,日、韩球迷私下里跟俱乐部和球员关系很好,球迷真正和俱乐部是一体的,只要是俱乐部会员,每年都有一次机会要求俱乐部任何一个球员跟你合影,有个球迷要求球员跟他的爱犬合影,球员就跟他爱犬合影了,而且很自然。在中国,这个不可能,俱乐部、球员跟球迷之间都没有达到这种真正交融在一起。”

地位的较量

在中超赛场上,除了没完没了的京津较劲,比较明显的还有上海与浙江、青岛和济南。在华东地区,上海无论在经济和影响力方面,肯定是老大,但是浙江省在近几年经济发展迅猛,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与上海抗衡,而上海的传统优越感就是看不起近邻,两地球迷间的较劲也日趋明显。青岛和济南比,青岛作为海滨旅游城市在某些方面比省会济南更有知名度,但是济南从行政级别上又压着青岛一头,青岛经济这些年发展较快,消费水平也在提高,越来越不服老大哥。天津也是如此,这几年经济发展很快,从生活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京津两地人之间的心态变化,带到球场上,就意味带进来一种谁也不服谁的情绪,在球迷看来,这是一种地位的较量。

王津洲讲了一个故事:“天津与青岛比赛结束后,两地球迷组织一起吃饭,大伙酒喝得很多,到最后一块儿唱歌放焰火,围着圈儿唱歌,唱着唱着就开始喊口号,喊着喊着把两地最爱听的口号都喊了,青岛是骂山东鲁能,天津是骂北京国安。当天刚好有两个山东的球迷也在大排档吃饭,一骂鲁能,那两个球迷就不干了,最后就打起来了。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来,天津和青岛的关系能好到这个程度,就因为这两个城市从很多方面都没有冲突。”

球迷之间的冲突,总体来说,是球场文化的一部分,中国足球的水平比较低,观众看球容易走神,所以只能制造更多看台上的内容,看台文化就变得越来越繁荣。低级的足球水平对应的一定是低级的看台文化,更多到现场看球的人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赛场之外。以京津之间的比赛为例,大多数人是为了图个乐子,并且很享受这种低级的乐子——尤其当它以捍卫某种荣誉为说辞的时候,就变得更加疯狂。在斗嘴方面,天津人能编出很多顺口溜,而北京人除了两句京骂,似乎在语言表现力上显得非常贫乏。

王津洲说:“到了2001年,职业联赛开始走下坡路,之前的几年,天津和北京也没这么较真儿,北京的球市不行,天津也差。去年国安主场在丰台体育场,整个体育场才多大?天津去了800多人,加上北京去的球迷比较少,天津球迷相对来讲是个集体,比较整齐划一,北京球迷又比较散,口号不能统一,所以比较吃亏。今年6月13日,我觉得很多人不是奔着球来的,有的人是来报复的,有的人是来看乐呵的,所以现场干扰就没停。那场比赛真是让我太震撼了,5万多人一块儿骂街。10月5日,可能很多北京球迷会来天津。”

重新认识赛场

王文说:“中国足协会有严格规定,主场比赛一定要给客队留看台,球场两边的看台,等于3个看台要留出来,不管坐几十人也好,几百人也好,其他两个看台要作为真空看台。这是前些年才有的规矩,比如1995年去天津看球根本没有限制,两边的球迷都挨着,看着看着就打起来了。现在北京赛区的安保措施应该比较严,矿泉水瓶子都带不进来,但你不能不让他带手机,这次客队球迷被打伤,是因为虽然隔着真空看台,手机电池能扔过去,有球迷把手机电池卸下来扔过去。北京天津球迷较劲,一定程度是文化,咱们到客队看球,天津球迷满场飞绿王八,国安队绿色是传统色,玩具绿王八满场都是,有的还点着了。咱们主场对天津,北京球迷弄大包子,有的是真包子,有的是白布包什么东西,等于扔包子就是狗都不理,也是一种羞辱性方式。2009年和1995年比所谓社会风气和人的素质心态都差远了,有些人到现场觉得我不骂人我干嘛来了,就是发泄。”“90年代,我觉得球场行为还基本都是体育范畴内的东西,现在是真和体育没关系。这次我去北京,看到很多人都没怎么看球,一直在和北京球迷对峙。原先职业联赛最激烈的时候,也没这样过。”王津洲说。

“每年好多球迷都把国安主场、客场对天津的比赛当成一个事儿,这些年国安主场对天津都是最高的上座率之一了。一个是比赛本身好看,国安和天津一直都没有谁比谁差太多,还有球迷之间知道有国安比赛天津肯定有球迷来,其实往好处说这是一种赛场文化,但是赛场上总出现些问题,包括比赛中恶毒语言攻击,球迷散场后,安保一定要把这些人安全护送到车上,护送出工体,甚至还有警车开道,护送到四环路。曾经有一年,有一球迷散场后开车到高速路口等着,车一过来大砖头就扔过去了,这是一个特例,但也反映出两地球迷之间冲突的激烈程度。今年国安主场对天津比完后,两边在天津搞了一次座谈会,包括两地足协、俱乐部、公安、球迷协会。座谈会搞得不错,包括天津媒体,现场效果和媒体宣传效果不错,但网上球迷依然是这样。”王文说。

座谈会后,反而出现了反作用,在比赛现场,天津球迷打出了“接受道歉,拒绝联谊,反对京津球迷是一家”的横幅绕场走一周。王津洲说:“足协的处罚决定,绝对是造成现在升级的根本原因。今年天津赛区挨了两次赛区警告,而北京赛区只得了一个通报批评。6月13日那场比赛,现场混乱程度远远超过了谭望嵩的恶劣程度。其实球迷对于足协处罚谭望嵩没有任何异议,这一点天津球迷还是值得肯定的,他们还是懂球的,最要命的是对赛区的处罚。我们车被砸、人被打、现场到处都是激光棒,只给了一个通报批评。工体是国安的主场,出现这么多事情,俱乐部起码要表示一下,‘对远道而来的天津球迷表示点歉意’这样的一句话俱乐部没说,球迷被打也没有任何说法。王文从座谈会回去后就挨骂,原因就是他首先说了道歉,北京足协说了道歉。但天津的球迷挺有脑子,他是针对国安俱乐部,第二是公安。事情发生在你的主场,俱乐部应该说话,还有就是公安应该告诉大家,最后这些人怎么处理了,是怎么回事儿。包括我们去大连看球,订完车了,走的前一天旅行社的车派不出来了,就因为在北京被砸的大巴问题没有解决,所以连旅行社的人都等着10月5日:‘我们球也不看,就等着砸几辆大巴,让他们回去自个儿解决。’处罚结果不公才是矛盾升级的真正原因。中国足协在这件事上没有处理好,才造成现在这个局面。”

异地观赛导致的一些矛盾已经变成了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中超比赛每轮都会出现一些球迷冲突,即使像苏格兰格拉斯哥流浪者与凯尔特人两支球队之间的比赛也不会出现频繁的冲突,因为这两支球队不仅是竞争,更多是历史和宗教上的冲突。但是中超每轮都会出现赛场冲突就是管理上的问题了。比如山东和青岛两个主场,他们有意把主队球员的照片挂在客场球迷的看台下面,这本身就带着一种挑衅。有时候,主队可能出于避免客队挂出一些言语过分的标语的考虑,但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相对比较温和的浙江绿城俱乐部球迷在青岛因为挂标语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造成两边拆座椅互砸的情况。

由于异地观赛带来的问题,现在相关部门尽量限制异地观赛人数,甚至传出在国庆之前暂停异地观赛。王津洲说:“ 如果限制异地观赛,应该有具体东西才行,不然我们怎么说服球迷,我们也扛不了。球迷有人身自由,他们要去看球,我们怎么管?去那儿之后你不管,更容易有问题,所以我们作为组织方就比较麻烦了,天天跟足协、公安打交道。他们光是说,没有条文出来。比如今年6月13日,我们准备200多人到北京,最后去了1000多人,因为你限制不住。当时我跟俱乐部说,如果这1000多人不跟我们走,而是开车散着去,危险性更高,而且你根本控制不了。如果你1000多人都是开车去,北京公安得挡着,等北京球迷散场了才放你出去。要是都是大巴的话,公安一带就带走了,所以有组织的更好控制和管理。我们去大连也是,要求我们提前退场,这些人1000里地到大连,下半场只看了十几分钟,如果没有组织的话肯定做不到。”

足协每年关注的是上座率,上座率决定中国足球受关注的程度和商业利益,上座率低,相对安全一些,但是足协没有面子;上座率只要一高,一定会出现赛场暴力问题。因为足协每年向公安部门上缴安保费,就把责任推给公安部门,现在公安压力很大。但很多问题不是公安部门可以靠人数和强制手段解决的,现在足协也不强调上座率了,因为足协控制不了球场上的混乱,公安部门面对的赛场也比过去复杂多了。这就需要这些部门必须重新认识赛场,用更合理的办法去解决疏导。

在观众看来,安保还属于服务行为,但是在赛场上,这种服务意识稍有不足,就有可能激发观众情绪。王津洲说:“ 打亚冠,天津跟韩国浦项制铁一个组,浦项制铁全场只有80个警察,在天津泰达主场有8000个,很可怕。2002年世界杯我们去韩国,警察跟球迷关系很好,警察甚至替你擦座椅,示意你这并不脏。在国内赛场上,别说警察了,服务人员也不这样,好像你不是球迷,你不是买票进来的,态度极为生硬,造成还没有开始比赛,球迷就已经有抵触情绪,所以比赛的时候就骂街,反正你也不能逮我,甚至借机会把警察一块儿骂了。实际上,中国足协这么多年,探讨经验时绝对不会探讨外国球迷是怎么组织的,也没有这种部门,我们也提过建议,足协还停留在不见棺材不落泪的阶段。异地观赛、主场球迷规范,都应该引导。我看国外的联赛,球迷也不像我们隔这么远,AC米兰和国际米兰更是死敌,但也没有到用武力去解决的地步。现在的球迷已经是足球的一部分了,以前足协只要管踢球的就行,现在应该把球迷列入工作范畴,这么多年他们都没有动过脑子,加上长时间积累,造成了今天这个结果。球迷本身就是联赛的一部分,他们没有意识到,可能到现在还没想明白。”

伴随着危险而来的往往是一种刺激,异地观赛虽然像地狱之旅,但却能让人体验到一种平常感受不到的乐趣,这也要求到异地观赛的球迷必须具备很强的心理素质。“太刺激了。”王津洲说,“我们去大连看比赛,去的时候要躲开大连球迷的视线,迅速进场。而且还不能透露行程路线,上次去长春,因为行程安排提前泄露,出站时跟当地警方联系临时换了出口,不然就有可能发生冲突。去大连,赛前还和当地球迷在一起交换礼物,比赛一开始还是互相攻击,最后还要被迫提前退场。现在想提前离场还是对的,因为大连球迷还是比北京球迷疯狂一些,而且北京警力也强些,大连那边就几个警察,当时我看局面够呛,就靠一个门拦大连球迷。我同意撤了之后,发现天津大巴已经被五六辆车堵在里面了,开不出来。”

现在球迷把异地观赛的惊险之旅当成异地观赛的一部分内容了,大巴车堵在高速公路上几分钟人们就会烦躁,但是被堵在球场里几小时人们也没有怨言。王津洲说:“作为一个普通球迷,不会想很多事情,但是对于我这个组织者而言,客场观赛简直就是一种摧残。可是球迷觉得挺愉快,很刺激,每个环节都很刺激。”

现在人们都在关注10月5日国安客场对泰达队的比赛,王文开玩笑说,要过去5000人。北京公安局的负责人在两地座谈会上也开玩笑说:“祝天津公安10月5日好运。”说完大家全乐了。如果两地球迷真的把未来的比赛升级成一个乐子而不是冲突,那还真得把京津两地特色文化带到足球场上了。

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