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麦迪到底什么时候来上海
2.麦迪有这样好吗?
3.给咱推荐几部关于篮球的视频?
麦迪到底什么时候来上海
麦蒂四次访华商业变慈善 为中国球迷修复个人形象 2009年08月25日16:23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8月25日消息,从9月30日开始,麦蒂将在中国展开为期7天的访问。期间,除了参加一些计划中的商业活动,麦蒂将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慈善事业。 据悉,麦蒂此次来华所到的城市共有4座,分别是北京、天津、成都和合肥。在最后一战合肥,麦蒂将呆上4天,和其他NBA名宿和退役球星共同参加一项名为“温暖中国行动走进合肥慈善嘉年华”的活动。此外,麦蒂在中国的主要慈善行程还包括:参观当地学校、医院以及体育设施等。 这样的安排多少有点和原先不一样。早在8月初,麦蒂就宣布将在8月来华,根据当时美国方面传出的消息,具体行程被定在了8月23-30日。而在七月初麦蒂回答相关来华计划的问题时,他似乎也暗示行程将以商业活动为主:“中国市场有很多狂热的球迷,我非常喜欢那里,我也会去北京和上海参加一些商业活动。” 但最后的日程公布,上海这座中国商业味最浓的城市却从麦蒂的行程表中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像成都这样人情味更重的城市。显然,麦蒂似乎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是时候该修复自己的形象了。 没错,曾经的中国,是最爱麦蒂的国度,他35秒13分的奇迹一度让这里的人为之倾倒。但随着伤病加重总是不堪重用,加之不断传出和姚明不合的传闻,麦蒂在中国的形象慢慢跌入谷底。如今,姚明重伤倒下,火箭进入过渡期,球员阵容重组被提上议事日程,而合同仅剩一年的麦蒂居然成为中国球迷呼吁转手的热门对象。 所以,此时麦蒂来华,目的必须有所改变。如果口碑不好还想趁机在中国捞钱,麦蒂的形象无疑会雪上加霜,虽然如此情况对他在NBA前途影响不大,但失去远东市场最重要的一块蛋糕,麦蒂岂不是得不偿失?想想,不久前麦蒂和好友合开主题餐厅,中国球迷大多都表示出强烈不满,称其状态尚未恢复,还有闲心照顾副业,怪不得总是无法回到巅峰。如果麦蒂此次来华继续一意孤行,所到之处只留下满街铜臭味,他距离被中国球迷彻底抛弃的日子估计也不会远了。 不过,要是加上一些慈善义举的话,麦蒂在中国的形象就可能会得到一定修复。这一点上,麦蒂的小师弟兰德里和布鲁克斯的例子可供参考,他们一个月前来中国参加活动,纯粹就是打着“慈善行”的名号,这不仅为他们俩积攒了人气,更为他们俩在中国球迷心中的地位增加了砝码。麦蒂这个夏天在芝加哥挥汗如雨,本就在中国球迷心中留下了相对不错的印象,现在趁热打铁借慈善向中国球迷“献殷勤”,应该也算是最聪明的选择。 当然,决定麦蒂是否真能赢回名声,关键还取决于他在复出后的表现。在休斯敦当地论坛“应不应该继续相信麦蒂”的帖子中,美球迷的观点大致平分秋色。相信麦蒂的人认为,既然合同还剩一年,他肯定会加倍努力恢复状态;而不相信的麦蒂的人则表示,现在他的归期还是未知数,就算是复出,他的膝盖、背部、肩膀、眼睛处处都有伤病,谁能保证他不会再次受伤下场? 总之,关于麦蒂的争论还在继续。而他来中国,更多只能为其形象工程做一点修补工作。但比起前三次来中国,这一次,麦蒂肯定会变得更低调,也更随和。
麦迪有这样好吗?
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麦迪的问题。本人既不是麦蜜也不是麦黑。所以我是本着一种很公平的心态来评论。
且不去说麦迪受没受伤。无可否认的是,即使麦迪的职业生涯数据降到最低谷,我们依然还是要承认,麦迪是NBA里超一流的锋卫摇摆人。其能力毋庸置疑!在魔术队的麦迪可以说是至今为止,状态最神勇的麦迪。两届常规赛得分王已经能够说明麦迪进攻能力的“super-start级别”。来到火箭队之后,第一个赛季就为我们上演了35秒豪取13分的麦迪时刻。只可惜,那只是“昙花一现”......不过麦迪对火箭的贡献还是不应该被无情的抹杀掉!毫无疑问,送走弗朗西斯换来麦迪,的确使火箭队的实力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档次,拥有与联盟诸强相抗衡的有力资本与砝码,同属健康状态的“MM组合”绝对不逊色于其他任何一支球队的顶级球员配置。
07—08赛季,火箭首轮对爵士,第6场,虽然火箭最后告负,但是麦迪用40分证明了他依然没有放弃前进的脚步,那场比赛我很钦佩麦迪的表现。
如今火箭依然可以在没有麦迪的情况下打得顺风顺水,角色球员的爆发和异军突起的确也让我们倍感振奋。可是火箭到了季后赛,谁又敢保证能否想现在一样顺风顺水般的过关斩将呢?上赛季包括早先的几个赛季,只要火箭进入季后赛,都是止步于首轮,但是麦迪的发挥的确值得肯定,有了麦迪的火箭队在季后赛中变得很有竞争力,变得能使对手的防守策略不得不做出重大调整。他的原地干拔技术相信在火箭队很难找到替代者。麦迪的位置空缺可以补,但麦迪在季后赛中的作用谁能有力的弥补?我们拭目以待吧!不过还是要祝福火箭队!祝福我们的小巨人姚明!祝愿火箭突破首轮,走得更远!
人们总喜欢拿科比和麦迪相比较,其实我觉得两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1,关键时刻能否挺身而出拯救球队;2,一个领袖的真谛是什么;3,状态的稳定,对比赛的态度。4,意志力的坚强与否。
麦迪欠缺的正是这四点,也正是这致命的四点造成了麦迪职业生涯的不断下坡和火箭队战绩的起伏不定,以及来自于火箭官方、火箭队内部、外界媒体、广大球迷的失望、猜疑、质疑、灰心、甚至是不满、谩骂。
麦迪唯一的办法就是展现出自己的真正实力,打破这种颓势。但本赛季以致今后很长时间我们都看不到,甚至有传闻说,麦迪可能因为膝盖手术而报销整个职业生涯。麦迪成了NBA的一个难解之谜......
不管麦迪结果究竟如何,火箭队不会因为他的缺阵而停滞不前。可喜的是姚明已经成功的挑起了火箭队的大梁!率领他的队友们朝着心中的梦想勇敢迈进!“姚核心”已经成为火箭队的核心战术体系。好样的大姚!还有兰德里、韦弗、布鲁克斯、阿泰斯特、斯科拉、巴蒂尔、穆大叔......
不管麦迪最终是不是被火箭官方交易出去,至少可以明确一点,在球队谋求发展和突破的大前提下,牺牲个别球员的薪资和利益是在所难免、也是绝对说得过去的!更是道理充分的!没有必要对官方指手划脚。如果麦迪的离开能够真正为火箭换来质的飞跃,特别是作为中国篮球迷,不更应该感到开心吗?是理智的开心!而不是盲目的开心。
停止过分的夸大其辞,停止刺耳的谩骂侮辱。从现实的角度,带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麦迪,那个麦迪,就是最真实的麦迪!就是与你没有距离感的T—MAC!
给咱推荐几部关于篮球的视频?
片名:《Coach Carter (卡特教练)》 导演:托马斯·卡特 Thomas Carter 编剧:Mark Schwahn /John Gatins 演员:塞缪尔·杰克逊 Samuel L. Jackson/戴比·摩根马 Debbi Morgan/雷·贝克 Ray Baker Michelle Boehle/罗伯·布朗 Rob Brown 首映时间:2005年 国家/地区:美国/德国 项目:篮球 体育竞技指数:★★★★ **经典指数:☆☆☆ 简介: 本片根据1999年对于卡特教练和他的常胜不败的篮球队的新闻报道改编,萨缪尔·杰克逊在剧中饰演颇具争议的卡特教练。 里士满高中篮球队原本从未在任何比赛中获胜过,是一支屡败屡战的队伍,这一切在卡特执教之后发生了变化。他相信这支队伍在他的带领下可以成为最优秀的篮球队,所以他要求队员和他签订一个协议,约定如果队伍不团结或是成绩不佳就不再继续参加任何比赛。在他的带领下,这支队伍开始走上了上坡路,最后成为无人能敌的长胜王。但是在1999年举行的国家锦标赛上,队员们的表现却十分不尽人意,这让卡特教练沮丧不已,他真的关闭了训练馆,禁止队伍继续参加任何比赛。此举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他一时成了大众议论的焦点,有人赞赏他视篮球为生命的品格,但更多的人对他的举动表示不解,甚至是批评。 评价: 这部长达2小时14分钟的影片中存在着某些暴力、性、粗俗语言和毒品的场面,因此被美国**分级委员会定为儿童适宜在父母指导下观看的影片。 由好莱坞大制片厂派拉蒙出品的这部体育影片引起了美国大报的关注。《芝加哥论坛报》说:“这是一部不断使人兴奋的体育影片。而且影片对于运动员追求的真正目标――个性――提供了有价值的教益。”《波士顿环球报》指出:“这是勇敢者的内城史诗。它来自心灵伸出,但是缺乏创造性。” 在美国2500多个影院放映之后,《卡特教练》的票房连续创造了新世纪好莱坞体育影片的新纪录。第一周,《卡特教练》票房排名第一,票房价值为3000万美元。第四周,影片依然居于美国**市场票房前十行列当中。目前,影片的总票房已经达到了6000万美元。 片名:《Glory Road(光荣之路)》 导演:詹姆斯·加特纳 James Gartner 编剧:Bettina Gilois /Chris Cleveland 演员:乔什·卢卡斯 Josh Lucas/麦卡德·布鲁克斯 Mehcad Brooks/艾米丽·丹斯切尔 Emily Deschanel 首映时间:2006年 国家/地区:美国 项目:篮球 体育竞技指数:★★★★ **经典指数:☆☆☆☆ 简介: 故事发生在1965年的美国德克萨斯州,当时的美国社会面临着黑白种族冲突对立的状况。唐·哈金斯(乔什·卢卡斯 饰)是一个年轻气盛的白人篮球教练,由于他在掌管女子篮球队方面的出色成绩,领导决定安排他执教属于NCAA(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西德州联队(Texas Western)。然而新官上任接到的是个烂摊子,这支篮球队不但基础很差,而且白人球员根本不听一个前女篮教练的指挥。哈金斯是一个具有坚定意志的人,他决心在NCAA里面闯出名堂,而且他的思想非常开明,他并不以肤色区分天才。 于是哈金斯组织了一群非常有篮球天分的黑人学生作为西德州联队的核心,开始了他艰苦的光荣之路。这些黑人球员连真正的篮球与街球的区别都不知道,而且他们对种族问题极度敏感,可是这些内部问题与外部的大环境相比根本算不得什么,整个学校的人从上到下都认为哈金斯疯了。 经过一个训练期的接触,哈金斯坚定的信心感染了球队里的每一个人,这支五名黑人先发的球队一路披荆斩棘,直指决赛,最后在马里兰大学著名的Cole Field House击败白人先发的肯塔基,获得了1966 NCAA篮球比赛总冠军,当时肯塔基先发球员里就有湖人、尼克斯和热火的教头帕特·莱利(韦斯·布朗 饰)。这场比赛结果不仅捍卫了黑人的尊严,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美国大学篮坛正式进入黑白共存的时代。 评价: 《光荣之路》很容易让人想到去年相似日期上映的《卡特教练》,同样是教练带领一个没有任何明星球员的篮球队,同样创造了创造奇迹,虽然着手点有些区别,然而励志的风格却没有改变。《卡特教练》能在去年年初档期里小丰收一把,本片在上映之后的首个周末就以1350万美元,领先拿下北美票房排名。 片名:《Hoop Dream(篮球梦)》 导演:Steve James 编剧:Steve James/Frederick Marx 演员:William Gates, Arthur Agee, Emma Gates, Curtis Gates, Sheila Agee, Arthur 'Bo' Agee, Earl Smith (III), Gene Pingatore, Isiah Thomas, Sister Marlyn Hopewell 首映时间:1994年 国家/地区:美国 项目:篮球 体育竞技指数:★★★★ **经典指数:☆☆☆☆☆ **《Hoop Dream(篮球梦)》海报。 简介: 这是一部高水准的纪录片,内容针对两名热爱篮球赛而渴望长大后能进入NBA打职业赛的黑人男孩亚瑟·艾吉和威廉·盖兹。两人先后就读芝加哥同一所公立中学,也分别参加了篮球校队,却因个人和家庭因素而在篮球坛中有不同的表现。 他们具有非凡的篮球才能,却只能在街头篮球赛中大展身手,直到被一名星探发现,他们的人生由此改变。两个人的经历与NBA中很多球星的奋斗历程十分相像:靠着天赋和努力从贫民区中一步一步地奋斗,最终获得成功…… 评价: 本片编剧斯蒂夫·詹姆士(Steve James)和弗雷德里克·马克斯(Frederick Marx)最初只想通过对两个来自于贫民区的NBA新秀进行追踪拍摄,完成一部约30分钟的短片。然而,随着拍摄工作的深入,他们很快发现,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题材,30分钟的长度远远不够。于是他们用了六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优秀的体育纪录片。 与此同时,影片还探讨了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问题,指出现存的“精英教育体制”忽视了贫民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向人们展示了年轻的黑人为生存而奋斗的艰苦。 本片带有一丝感伤情绪,透过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的身影,观众可以感受到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所要付出的努力和所要承受的压力。 当年这部影片在美国放映时广受好评,评论家也称它为“完全的令人目不暇接”和“具有超强的震撼力”,已经“让人无法忘记”。 片名:《Like Mike(乔丹传人)》 导演:约翰·舒尔茨 John Schultz 编剧: 演员:Mike Elliot 出品年代:2002年 国家/地区:美国 项目:篮球 体育竞技指数:★★★ **经典指数:☆☆☆ 简介: 本片的主人公名叫凯尔文·坎布里奇,一个十四岁的美国黑人少年。当然,象所有这个年纪的孩子一样,坎布里奇也有自己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位篮球明星,而且还得是能列入NBA名人堂的那种。 但现实往往都是残酷的,在一场街头篮球的比赛中,坎布里奇便被一个大块头给结结实实的教训了一顿:在篮球这样激烈的对抗运动中,坎布里奇瘦小的身材简直不堪一击,更别提当明星进NBA了。 上苍总会偏爱那些擅于幻想的孩子,几乎命中注定一般,心灰意冷的坎布里奇从高高的电线上够下一双球鞋。这双破旧的篮球鞋上印着“M·J”的标志,没错,这就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乔丹鞋。当坎布里奇穿上它之后,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变化,他能够轻松地跳到25英尺高,而球技也变得精妙绝伦,并很快成为NBA最年轻的球员。 在他的带领下,坎布里奇的球队一路过关斩将,他本人也选入了全明星队…… 作为一部篮球(确切说是NBA)影片,该片邀请了众多的NBA巨星参演。包括76人的阿伦·艾弗森、圣安东尼奥马剌的大卫·罗宾逊这样的天皇巨星,以及贾森·基德、迈克尔·芬利、克里斯·韦伯、加里·佩顿、纳什、诺维斯基、迈克格雷迪、莫宁等腕级巨星。 评价:这是一部令人欢愉的体育幻想片,生动、搞笑、情绪饱满而上进,通过一双神奇的球鞋将一个孩子变成NBA巨星,影片以贯穿始终的创意战胜了剧本上的空洞与不足。 首映票房:$12,179,420.00 (单位:美元) 全美票房:$51,432,760.00 (单位:美元) 海外票房:$5,900,000.00 (单位:美元) 篮球火,灌篮高手这些都是瞎扯淡 没一点事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