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财政公平工资-英超工资支出

tamoadmin

1.人民日报:中超烧钱,最后钱都烧哪去了

2.西甲德甲意甲英超四大联赛各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长处和短处

3.一年狂砸1.69亿!英超奇葩队投入仅次于 结果还是在保级

人民日报:中超烧钱,最后钱都烧哪去了

英超财政公平工资-英超工资支出

从埃尔克森的1850万欧元到特谢拉的5000万欧元,中超转会费纪录在短短半个月被改写4次,有人大胆预测,中超单笔转会费或许很快能突破1亿美元。对于中超“烧钱”之举,各界早有各种“泼冷水”式的提醒或反思,但依然热度不退。转会市场为何火爆?高价引援能否持久?价格飙升如何控制?这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答。

转会市场如此火爆,靠谱吗?

陈晨曦:据统计,中超在冬季转会期已经“烧”了超过2亿欧元,一举超越英超成为世界第一,该如何评价当下中超引援市场的火爆,是利还是弊?

马成全:这一现象要一分为二地看。好的一面,说明中国足球的大环境整体向好,联赛受人关注,投资人也愿意投入真金白银。俱乐部的很多引援都是大手笔,但投资人是理智的,会经过慎重考虑,也要权衡投入与回报。消极的一面,高投入容易造成两极分化,有些中小俱乐部会在这种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我不希望俱乐部之间的实力相差太大,这会影响联赛的精彩程度。

付强:现在的转会市场确实出现一些让人惊讶的数字,这和当初中超80亿元版权费一样,很多人也感到不可思议,但对联赛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今年外援身价纪录被不断打破,看起来像是疯狂的竞争,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盲目攀比的状态。广州恒大是个成功的例子,在引进高水平国内球员和外援之后,在亚冠赛场获得两次冠军,这让其他俱乐部看到了效果。现在,转会市场上已经很难买到一流的国内球员,只能通过引进强力外援补强,提升球队实力。

颜强:现在是一个不受约束的市场,一个没有规则的市场。在彼此竞争的压力之下,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到现在为止没有收缩的迹象。有人经常会说一句话,中超有钱肯定比没钱好。短期来看,有投入肯定对联赛是有利的,但从长期看,这种投入如果没有延续性,这种非持续性发展会令人担忧。

重金投入谋求发展,值得吗?

陈晨曦:尽管中超俱乐部在转会市场尽显资金实力,但在联赛中绝大多数球队依然难以通过自身盈利。目前这种市场热度是否正常?中超“烧钱热”能持续多久?

张路:我也搞不懂俱乐部的心态。开始几家俱乐部拼命投钱,其他俱乐部觉得不投钱说不过去,球迷有意见,也就跟风投入。但这种“砸钱”行为对俱乐部压力很大,大手笔投入虽然能得到一定的回报,比如广告效益,但随着这两年经济形势偏紧,广告市场也在萎缩,这种热度可能不会持续太久。职业足球本身就是烧钱的事,关键看投资者觉得烧钱值不值,而市场的发展变化势必成为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有些俱乐部花了钱,没有得到相应的效益,觉得不值自然不会再“砸钱”。纵观整个国际足坛,中超“烧钱”称得上一个“特例”,外国人都不理解。可以预期的是,更多大牌外援的到来,增强了联赛的吸引力和关注度,俱乐部的竞技水平得以提升,也有利于在亚冠赛事取得佳绩。但这种趋势能持续多久,对国家队成绩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只能等待时间来验证。

颜强:俱乐部不能造血不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从世界范围看,99%的俱乐部都不能赚钱,指望一个职业足球俱乐部赚钱完全是天方夜谭。有人预测,2016赛季将有三四个俱乐部的整体运营成本突破10亿元,这种预估并不是危言耸听。而从中超未来收入看,没有任何迹象可以证明,俱乐部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收入快速增加。一定意义上,未来5年80亿元版权费反倒是对市场投入的一个刺激性因素。下个赛季开始,每一家中超俱乐部的版权收入会达到六七千万元,这笔版权收入还无法对俱乐部经营收入有决定性帮助。对中超一个很大的困扰是,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不具备可持续性。

付强:在重金投入的大背景下,联赛健康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例子就是土耳其联赛,在高投入之后,多个俱乐部的财政都出现问题。中超联赛要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现在的中超已经不同于5年之前,希望通过高投入就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现在不太容易实现了,更需要拿出时间和耐心。当然,高投入的方式肯定会伴随风险,但不能因为有风险就杞人忧天、束手束脚。

设立制度加以限制,可行吗?

陈晨曦:中超16队贫富分化严重,不差钱的俱乐部不断追加投资,中小球队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在这样的联赛生态下,中超是否需要类似“财政公平法案”或“工资帽”来维持联赛的长远发展?

付强:河北华夏幸福是刚刚升入中超的队伍,可以说,现在中甲球队的水平,没办法和中超球队较量,差距非常明显。只能通过引进内外援来弥补这种差距,从而在联赛中站稳脚跟。实际上,现在球队每年只能引进5个内援、5个外援和3名青年球员,这种限制已经对升班马有一定影响。对于设定“工资帽”或者一些保护制度,我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

颜强:关于“财政公平法案”,因为欧足联对这个机制没有完全执行到位,执行起来会有一定压力。从中国足协角度,作为一个行业管理者,就不能任由这个市场如此恶性的自由化发展。中超“资本较量”不可能持续很久。他们投入是为了什么,现在看只是为了提高成绩,增加短期内的竞争力。作为中国职业联赛管理者,应该有一定行业约束,对不计成本的过度投入有一定限制。中国体育在很多方面还缺乏一定的投入,是否应该有一些配比的要求,比如在转会成本超出一个上限时是否在青少年足球培训、足球基础性投资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比重。完全自由化的市场运行与过度限制性的管理机制,对职业联赛都会有一定限制。

马成全:中国足协主要是提供服务,不会对市场加以过多行政干预。以前足协曾经对球队的工资奖金有过条款限制,但俱乐部有对策,并没有取得效果。我们会对俱乐部提出建议和提醒,在深入调查之后,在适当的时候有所动作。此外,我们考虑会在下个赛季减少一个外援名额,即每支球队只能引进4名外援,这样也可以让俱乐部降低投入。

西甲德甲意甲英超四大联赛各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长处和短处

不同意一楼的,按排名是英超西甲(具体不知哪个第一)德甲意甲。

英超有钱,强队多(曼城、曼联、切尔西、阿森纳、热刺、利物浦,当然利物浦近几年很水,阿森纳的实力也有削弱,曼城切尔西则越来越强),前三支都有进四强的能力,其它球队也不弱,球星多且多在当打之年,竞争很激烈,缺点,说不上来,硬要说,就是财政赤字过多,等欧足联严格实行财政公平政策时会受到一些打击。

西甲有最多的顶级球星和两支超级强队巴萨(毫无疑问的超级强队),的最有力争夺者,西甲的球星和钱大部分在这两队了,但是西甲不平衡,马竞毕巴瓦伦等球队小组出线就算成功,其余球队基本都是鱼腩,而且穷。

德甲财政健康,球队的负债在几大联赛里是最少的,球星大多在拜仁多特沙尔克勒沃几支强队(多特其实不比拜仁差多少,两连冠+双冠王+对拜仁的五连杀很能说明问题),拜仁进四强问题不大,夺冠还需努力,多特多特从不重视欧战,每年专打联赛,欧战年年酱油,沙尔克勒沃和拜仁多特比还是有差距的,但是小组出线不成问题,进八强也是正常,其它球队也不弱,新星众多,缺点对其它国家影响力不够,甚至还不及意甲。

意甲除了尤文之外都是屌丝(老弱穷),尤文去年崛起了,今年在上应该能进八强吧,四强也能争一下,米兰和国际曾经有过辉煌,尤其是米兰,但近几年真是一年不如一年,前几年老的老,小的小,近几年老的走了,小的大了却依然不咋地,能进八强就达到目标,那不勒斯能争下八强,至于罗马乌鸡之流,小组出线就好。意大利经济状况不好,球队普遍穷,球星有,但大多是老将,当打之年的球星和新星都比较少,长处是上世纪90年代曾经很辉煌,有美好的回忆。。。

注:以上几强几强均为单从实力的角度上说的,千万别有人来给我说意甲尤文四强米兰国米那不勒斯八强噼里啪啦,意甲排名只是第四,最多只有三个参赛名额。最后吐槽一句,现在意甲真是日薄西山,眼看第四联赛位次不保,葡超、法甲和意甲的差距已经非常小了,要是意甲今年欧战不给力,明年变成第六联赛也算正常。

一年狂砸1.69亿!英超奇葩队投入仅次于 结果还是在保级

北京时间2月10日晚上,瑞士知名 体育 研究机构足球天文台CIES发布了欧洲足球俱乐部转会净收入评估。这项评估总结了各支俱乐部在过去两个转会窗的表现。英超升班马阿斯顿维拉成为了这份榜单中的黑马,他们的净投入在整个欧洲中仅次于马德里,位居第二。

在CIES公布的这份榜单中,维拉在最近两个转会窗口的支出为1.72亿欧元(合1.45亿英镑),收入仅为300万欧元,净投入1.69亿欧元。这两个转口中,维拉引进了包括韦斯利、明斯和道格拉斯-路易斯等12名球员。

相比之下,在过去的两个转会窗中,切尔西成为盈利最高的球队。蓝军去年夏天因违反国际足联关于招募年轻球员的规定而被禁止引援。他们只在买断科瓦契奇时花了4500万欧元(约3800万英镑),但却因为出售阿扎尔等球员收获了2.05亿欧元(1.737亿英镑)的收入。

相反,净投入最多正是从切尔西购买了阿扎尔的马德里。去年夏天他们为了比利时球星向切尔西支付了1亿欧元,最终他们的净投入为1.81亿欧元。

与不同,由于不参加欧战,维拉的财务状况不受欧足联的监督,只需要符合英超财政公平系统的要求即可。不过目前维拉的战绩依旧不太理想,25轮战罢他们仅仅拿到了25分位列英超倒数第4,仅仅比降级区多了1分。

在净投入的榜单中,曼联和热刺分别排在第四和第五位,它们的净投入分别为1.51亿欧元和1.41亿欧元,阿森纳排在第11位,净投入8500万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