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詹姆斯在上篮时喜欢多走一步,为何裁判不吹他走步?
2.詹姆斯到底为篮球这个运动项目带来了什么?
3.联盟为奥尼尔修改规则,为詹姆斯修改了啥
4.NBA球员在职业生涯中战术位置发生了变化的,都有哪些呢?
5.有哪些球员让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不得不改变一些规则?是哪场比赛的结果?
詹姆斯在上篮时喜欢多走一步,为何裁判不吹他走步?
看篮球比赛的都知道,FIBA和NBA的规则在某些细节上是不一样的。但是随着篮球的发展,国际篮联会吸收一些NBA的规则,反过来又会被NBA吸收。詹姆斯在上篮时喜欢多走一步,为何裁判不吹他走步?国际篮联新规则:这种上篮方式不再吹走,NBA球员笑
国际篮联新规则:这种上篮方式不再吹走,NBA球员笑,国际篮联这次修订了哪些规则?主要是对三月份的上篮做了调整。众所周知,在之前的国际篮联规则中,没有像詹姆斯那样的上篮规则,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詹姆斯在国际赛场上很容易被裁判吹走的原因。如今,国际篮联也批准了NBA的规则,这意味着詹姆斯的上篮在国际篮联完全合法化,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球员使用这种风格。
此外,还有规则修改。新规定收紧了快攻反击犯规的范围。在攻防转换过程中,对于下一个快攻球员的不必要动作的战术犯规,都是按照侵犯身体来处罚的。如果你在边上犯规,也是禁止的。NBA的规则里,快攻也有犯规判罚。一旦判定为清路犯规,进攻方球员就有机会投出两次罚球,这也是为什么在攻防转换中,一旦没有机会回撤或者破坏进攻,对方球员就眼睁睁看着自己上篮不被阻挡,主要是成本太高。
NBA常规赛,洛杉矶湖人客场对阵犹他爵士。上半场比赛,勒布朗在半场持球时犯了一个离谱的错误。他直接持球走了两步,转腕+走+运球两次,但躲过了这一击。在第三节的一次罚球阶段,勒布朗向裁判反思了这次保送:“我在半场时看到了这个(失误)。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糟糕的错误之一,我搞砸了。我为我的对手感到难过。”在第三节的一次罚球阶段,勒布朗向裁判反思了这次保送:“我在半场时看到了这个(失误)。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糟糕的错误之一,我搞砸了。我为我的对手感到难过。”但裁判视而不见,这让防守勒布朗的柏杨非常抓狂。
詹姆斯到底为篮球这个运动项目带来了什么?
个人观点:
1.开启了巅峰报团的先河,使得排名前10的三位当家球星拧成一股绳,最终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被单核司机捶爆了)。
2.创新了前锋持球23秒先例,持球率达球队的90%以上(让专职控球后卫沦为投手),使队友每次接球都享受读秒绝杀的快感。
3.成就 历史 第一人,号称史上最全能的球星(好听点的叫全能,不好听点就叫没有一样拿得出技能,一个字糙。没挡拆都过不了人的 历史 第一)。
4.掌握了联盟的核心大数据,以《进攻37,防守73》被球迷们连连称赞,其中又以叉腰防守和眼神防守最为著名。
5.更新了联盟的核心技术,其中以走步、摊手、摔、垫脚(欢迎大家补充)等,最为突出。
6.在近期对阵篮网以后,又能及时的发现团队中的问题所在,大胆的向高层的不作为的行为提出了质疑,以一句:“我需要帮手!”让湖人高层无地自容(都F8了,还要帮手?狠不得全联盟能打的都去和他组队,慕斯想要的人永远在对面)!
7.秉承了打不过就跑的中心思想,使自己的天赋在联盟遍地开花,其中又以兄弟篮球、家乡篮球被人们津津乐道,拍案叫绝!
总结:在詹姆斯成为现役第一人的这段岁月里,不但开创了巅峰报团的先河,又言传身教使报团、摔、垫脚、摊手等技能得到了广为流传。并且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下使得NBA在直播遍地开花的情况下收视率连年下滑、再创新低。
xx输了,詹姆斯没输,队友CBA!
詹姆斯 历史 第一,实至名归!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欢迎大家补充!
联盟为奥尼尔修改规则,为詹姆斯修改了啥
乔治·麦肯 作为NBA历史上首位 天皇巨星 ,麦肯2.08米的身高或许在现在看来并不算突出,但是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却堪称是外星人级别的。联盟为了限制麦肯在对手内线予取予求的恐怖威力,被迫将三秒区的宽度由6英尺扩大为12英尺。但是麦肯的破坏力似乎并未因此而受到太大的影响,因为在限制麦肯得分能力的同时,这一规则的修改对麦肯对手的限制同样明显,反而使得麦肯在篮板球的控制上更加如鱼得水。 威尔斯·张伯伦 张伯伦是NBA历史上数据之王,单场100分,单场55个篮板和连续18投命中等非人数据在彰显张伯伦英明神武的同时,也反衬出其对手的无奈。为此,NBA特意将3秒区由12英尺加宽至16英尺,来限制张伯伦的统治力。 沙奎尔·奥尼尔 詹姆斯博士创造篮球运动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篮球场上会出现奥尼尔这样的怪物。大鲨鱼横空出世后,联盟发现篮球规则已经严重滞后于人类进化的速度。于是在奥尼尔对篮球规则的推动力下,联盟修改了篮下合理冲撞区、允许了联防战术的运用、禁区三秒违例。另外,针对奥尼尔糟糕的罚球,联盟还特别规定,比赛最后两分钟对无球球员犯规将判罚一罚一掷。 查尔斯·巴克利 巴克利拥有也许是联盟历史上最硕壮的臀部,他持球背身进攻时,几乎没有防守球员能够抵挡住“查尔斯爵士”硕臀的连续攻击。于是“巴克利规则”应运而生。这一规则的官方名称叫做“背身单打5秒规则”,也就是说球员持球背身单打的时间不能超过5秒钟。从此巴克利再也无法用24秒的时间一步步地将防守队员拱到篮下,然后轻松得分了 拉希德·华莱士 球员和教练如在比赛中因判罚和裁判纠缠或是对裁判出言不逊、做出侮辱性手势,都会被判一次技术犯规。这就是现在被称为“零忍耐”的NBA技术判罚规则。而此项规则还有另一个称号就是“拉希德·华莱士规则”,虽然这是“怒吼天尊”自己起的别称,并且改规则的出台也没有明确指出是为某名球员量身定做,但是作为联盟中数一数二的技术犯规大王,“拉希德·华莱士规则”的叫法绝对名副其实。 迪肯贝·穆托姆博 穆托姆博是防守型中锋中的佼佼者,虽然他的得分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历史盖帽排行榜上高居第二的丰功伟绩足以令一干内线数据男顶礼膜拜。而封盖对手投篮后摇晃的手指也成了他的标志性动作,当然穆大叔也经常因此吃技术犯规。但是随着穆大叔的声望不断提升,联盟终于在2007年修改了规则,穆托姆博可以在封盖后摇手指,但是前提是不能朝对手摇 阿伦·艾弗森 虽然艾弗森现在在活塞过得并不开心,但是年轻时的“答案”却绝对堪称联盟中首屈一指的突破高手。凭借着扎实的技术以及与生俱来的速度,艾弗森无解的突破完全颠覆了比赛的平衡性。联盟不得不修改了联防细节,来帮助防守队员限制他的突破能力。
NBA球员在职业生涯中战术位置发生了变化的,都有哪些呢?
NBA球员在职业生涯中战术位置发生了变化的,都有哪些呢?
传统篮球战术当中,球员被划分为五个位置,分别是一号位的控球(组织)后卫、二号位得分后卫、三号位小前锋、四号位大前锋、五号位中锋。#篮球#一号位控球后卫的英文缩写为PG(PointGuard),在球队战术当中负责组织进攻,安排战术,分担一小部分进攻任务。NBA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代表人物有魔术师约翰逊、斯托克顿、克里斯-保罗等。
二号位的英文缩写为SG(ShootingGuard),得分后卫在球队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得分,同时也是战术执行的重要角色之一。NBA代表人物有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科比-布莱恩特。
三号位小前锋,英文缩写(SmallForward),作为球队攻击的箭头人物,往往需要承担最重要的得分任务,特别是当球队战术失效,跑不出空位时,小前锋便需要利用个人单打技术完成进攻。NBA代表人物有杜兰特、勒布朗-詹姆斯等。
四号位大前锋,英文缩写PF(PowerForward),协助中锋完成内线防守任务,是内外线战术连接纽带,通俗来讲,就是脏活纍活都是大前锋的事儿,协防、护框、保护篮板、给其他球员做掩护等等。NBA代表人物有卡尔-马龙、蒂姆-邓肯、凯文-加内特等。
五号位中锋,英文缩写为C(Center),他是球队轴心和战术中转站,承担篮下得分和篮板,是一直球队内线防守最后一环。代表人物有奥拉朱旺、大鲨鱼奥尼尔、姚明等。
以上为早期篮球战术中,球员的位置划分,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进步,特别是2000年后,球员位置的定义也在发生着变化。
后卫当中的控球后卫与得分后卫的区别正在逐渐消失,一个新的名词诞生了,那就是“双能卫”,代表人物有“答案”艾伦-艾弗森,斯蒂芬-库里等人,他们在场上兼具组织与得分任务,突破、外线投篮等攻击手段都很擅长。
还有小前锋与得分后卫之间的界限也正在消失,就连得分后卫中的代表人物乔丹与科比,也会在场上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所谓锋卫摇摆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大前锋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现今NBA当中,大前锋的任务更加负责,除了防守、抢篮板、打挡拆配合外,他们还被要求有一定的外线投篮能力,以此帮助球队拉开空间,或者兼具组织能力,成为球队进攻的另一个发起点。
中锋在早期篮球比赛当中,一直都是球队中最重要的一环,特别是远古时期,拥有一个大个子是每一支球队的追求,凯尔特人早期的王朝,便是建立在“指环王”比尔-拉塞尔的基础上,过去NBA的球队往往都是以中锋为核心来组建球队。例如2000年的王朝球队洛杉矶湖人,当时的核心是奥尼尔,之后的火箭队把姚明当作核心构建球队。
只是随着NBA规则的改变(合理冲撞区的出现,防守三秒违例等),再结合近些年小球的兴起,中锋的地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NBA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中锋有上赛季MVP得主约基奇,除了篮板与低位进攻外,约老师还肩负着组织的任务,并且有着不错的外线投篮。
传统型中锋依旧存在,比如犹他爵士队的戈贝尔,虽然年薪拿得很高,但是在球队战术当中更像一位蓝领球员,虽然可以拿到最佳防守球员称号,却经常被对手拉到三分线附近军训。
现代篮球追求的是能者多劳,比如勇士队的格林,可以从一号位防守到五号位,还有一手不错的传球能力;比如库里,兼具双能卫的同时,还需要进行无球跑动,为队友做掩护等;比如约基奇组织串联球队、护框、抢篮板还要进攻。
这就是篮球运动的进步,优秀的球员迫使联盟改变规则(奥尼尔),引领篮球战术的改变(库里),同时NBA联盟也在自我修改规则,比如二次进攻时间变成14秒,加快比赛节奏。
随着篮球的运动的发展,相信对于球员位置的定义也会越来越细致,若干年后,也许便可以用百家争鸣来形容了。
有哪些球员让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不得不改变一些规则?是哪场比赛的结果?
一、乔治·麦肯
在50年代初带动了三项重要规则变化:
1.首先为了防止麦肯在篮下为所欲为,引入进攻禁区三秒。
2.然后发现收效不大,于是把禁区宽度从6英尺翻倍到12英尺。
3.最后因为他老是把别人投的球从篮筐上摘掉,加入了防守干扰球规则。
二、张伯伦身为下一个在身体条件上震惊NBA的球员他引入了4条规则变化。
1.为了对付麦肯的禁区宽度又从12英尺加到16英尺,
2.进攻干扰球,很明显,在麦肯把对方快进的球打飞时,NBA没有预料到会有人能把自己队的投篮直接精确制导。
3.罚球人在球没碰到篮筐前不能越过罚球线。
4.?底线发球不能丢过篮板。
三、特伦特-塔克这源于奇迹的0.1秒,1990年1月公牛客场对战尼克斯,比赛剩下0.1秒双方打成106平,尼克斯的球,所有人都知道唯一的胜机就是发球让尤因在篮筐上接力打进。当然公牛将尤因死死盯住,发球的马克·杰克逊看到没有机会,只能传给无人看守的塔克,塔克一记三分球命中尼克斯胜利。
赛后重放发现赛表一直到塔克出手后才开始倒计时,杰克逊对NBA提出投诉,但是结果没发现问题所在抗议无效。后来NBA为了防止重复出现这样的问题,增加了一条规则,即只要剩下时间不到0.3秒,就不允许接球投篮,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得分手段只有空中接力补篮或是扣篮。
有趣的是,14年后,杰克逊在湖人总算扬眉吐气,老鱼在重要性高得多的西部半决0.4秒进球制胜,硬是压着这个规则的边缘。
四、巴克利/马克·杰克逊背身5秒,媒体有时称其为马克·杰克逊规则,但在球迷中更常和巴克利联系起来。两人都有比自己同位置球员壮的身材,杰克逊在面对个子小的控卫时经常一过半场就背打,一路蹭到内线,巴克利更是一屁股把防守者挡开慢慢运球20几秒家常便饭。
五、约翰逊魔术师引发的规则变化和球技无关,因为HIV阳性,NBA引入了新规则,球员如果出血就要比赛暂停,直到伤口处理为止。
六、雷吉·米勒投篮者不能向前踢脚蹭犯规。
七、奥尼尔除了众所周知的让NBA在器材方面加固以外,奥尼尔还直接间接引出下列规则变化
1.防守禁区3秒,算是给对方中锋一点机会
2.允许区域联防,这点和以上联动,其实意义不大,因为防守3秒造成实际上联防很难打。
3.除此以外,奥尼尔也催生了一代“砍鲨”战术,后来的魔兽甚至小乔丹都受到这一战术青睐。2016年NBA引入对故意犯规的额外限制,当时鲨鱼虽然已经退役多年,但该项规则在颁布时直接致敬了奥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