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女排教练名单
2.中国女排在正常比赛中,屡战屡败,在真正的奥运会上才能赢得胜利,原因何在?
3.郎平是这40年来女排精神最完美诠释者吗?
4.2015年度感动中国郎平 故事复述100字
中国女排教练名单
中国女排教练名单袁伟民;郎平;张蓉芳;陈忠和;俞觉敏
1、袁伟民—1984年中国女排首登奥运之巅
2、郎平—里约奥运会,时隔12年再登奥运之巅
3、张蓉芳—1986年世锦赛9战全胜夺冠
4、陈忠和—雅典奥运会,时隔20年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
5、俞觉敏—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1/4决赛负于日本,俞觉敏饱受诟病。”
袁伟民
袁伟民是一代传奇,也是缔造中国女排第一个辉煌时期的最大功臣,后来,他的弟子张蓉芳和郎平还先后成为国家女排主教练,并都率队获得了世界冠军。袁伟民退役后的执政生涯,也是女排队伍中,40年来最成功的一位。
郎平
郎平1960年出生于天津市武清区,现任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中国排球学院院长。1978年郎平入选国家队,之后随队获得了1981年世界杯、1982年世界锦标赛、1984年奥运会和1985年世界杯“四连冠”。
张蓉芳
张蓉芳1957年4月出生于四川成都市,1976年加入国家队,是中国女排早期三连冠球员之一。1984年退役后,张蓉芳曾担任四川体委副主任,1986年,张蓉芳接替邓若增担任国家女排主教练,并率队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这也是中国女排的“五连冠”最后一冠。与此同时,张蓉芳也成为中国排球历史上,在球员时期和主教练时期同时拥有世界冠军的第一人。
陈忠和
陈忠和1957年10月出生于福建漳州市,1976—1979年曾为福建省男排运动员,1979年开始在国家女排担任陪打教练,1986年回到福建男排担任主教练,期间带领球队获得第六届全运会冠军。
俞觉敏
俞觉敏是中国男排的主力副攻,他带领中国男排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获得了第8名的好成绩。
中国女排在正常比赛中,屡战屡败,在真正的奥运会上才能赢得胜利,原因何在?
里约奥运会女排夺冠有人说,女排精神又回来了。郎平说,中国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并不会因为输赢而改变。她说:“我觉得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传承。”我更喜欢郎平的说法。既然是一种精神,就不会时有时无,就不会在高峰时体现,在低谷时丢失。真正的精神,应该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意志,是一种传统。之所以人们会感觉女排精神又回来了,是因为此前两届奥运会女排的成绩不佳:2008年奥运会,中国女排0比3输给巴西,无缘最后决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2比3负于日本,未能进入四强。这样的成绩让人难免有所失落,失落时就会想到,是不是中国女排的精神丢失了?事实是,中国女排一直在拼搏。竞技体育本来就是实力的比拼,遇见实力比自己更强者,可能爆冷,但更大的概率是失败。就像2008年奥运会,尽管中国女排已经拼尽全力,但面对更优秀更出色、临场发挥更好的巴西队,女排姑娘怎么去决定最后的结果?她们并不能决定最终的比分,但她们能决定比赛的态度——这才是所谓精神层面的战斗力。即便明知其不可,也不会放弃和松懈,更不会抱怨和挖苦,而是发挥最好的实力,努力去拼一个更好的结果——失利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结果,与没有斗志的惨败相比,如果缺少了这种精神,竞技体育就会乏味到成为无聊的排位——谁得第一、谁获第二、第三,其他名次一概无需提及。所以,郎平说,中国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失败时,只要拼尽全力,就是女排精神的体现,女排精神并不必然意味着胜利和第一名。成功时,感恩过去的自己和队友,品尝成功背后的辛酸和付出,并戒骄戒躁,再次踏上征途,这也是女排精神的表现。任何昙花一现的精彩和遭遇挫折的低头,都谈不上真正的精神。只是,我们习惯了从态度层面去感受、感悟、发扬女排精神,还是已经习惯了将精神与胜负捆绑在一起——胜利时,为胜利者欢呼,觉得精神回来了;失败时,忽视失败者的坚韧与付出,觉得一切变得没有意义。如果是这样,所谓的精神永远难以成为一种真正的精神。竞技体育有其规律,在竞争激烈的项目上,胜负乃兵家常事。我们热爱的是中国女排,是中国女排的精神,与最终胜负并无太大关系。如果单以实力来看,篮球和足球,无疑将成为中国球迷永远的伤心地,但有多少人会只以成绩论英雄?我们只是希望球员能够表现出应有的拼搏精神。而对于中国女排,人们自然要求更高,因为她们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她们有鼓舞人心的女排精神;只是在感受、发扬这种精神时,请先忘记胜负,因为精神首先是一种态度。
郎平是这40年来女排精神最完美诠释者吗?
2016年,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夺奥运冠军。一时间女排精神感动全国,总教练郎平也再次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郎平,这40年来,女排精神最完美的诠释者,女排偶像祭坛上的唯一图腾。
郎平,1978年入选国家集训队,1981年随中国女排夺得第3届世界杯冠军,获“优秀运动员奖”。在运动员期间中国队创造了“五连冠”的神话,郎平也被网友称为“铁榔头”。作为我国第一代女子排球队的杰出代表兼女排总教练,郎平为我国女排拿到奥运金牌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郎平就没有今天中国女排的耀眼成绩。
1994年中国女排遭遇历史上的首个低谷,相继在世锦赛和亚运会上受挫,成绩低迷,当时远在美国的郎平毅然回国,首次担当女排总教练。在郎平的指挥下,女排的战斗力一路攀升,1995年成功夺取世界杯季军,带领女排走出了低谷。
2013年,郎平再次回归总教练战场。这一次中国女排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2020年世锦赛上惨败、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输给日本无缘四强,一时间女排陷入了迷惘,不知所措。郎平的回归给女排带来了希望,带领队伍重新登上世界巅峰,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时隔12年再次夺得奥运会冠军,这也是女排历史上的第三枚奥运金牌。
郎平是女排精神的最好诠释。两次临危上任,带领女排一次又一次的走出困境,她把所有热情全都奉献给了中国女排。这一路走来,她坚定目标和梦想,简坚持不懈的挑起女排发展的大梁,不到最后一刻永远不会放弃。尽管是处于低位,也永远相信女排总会有逆风飞翔的一天。这正如她所说的,“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自己不会赢,也竭尽全力……”
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冠,再到今天的备战东京奥运会,时间过去了40年,中国女排身上的“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却是一直在传承和延续,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发图强,努力拼搏!郎平,在新时代面前,为了女排的前程,为了祖国未来,一次次不畏困难上战场,带领中国女排攀越一个又一个高峰,永远是中国女排最骄傲的旗帜。
2015年度感动中国郎平 故事复述100字
写作思路:详细地将郎平带领中国女排走向巅峰的过程描述一下,中心要明,语言要通顺连贯等等。
正文: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
“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
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
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