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抵制cnn-批评北京奥运会

tamoadmin

1.奥运圣火传递,爱国的文章

2.给我几个关于奥运的消息,要最新的!

3.中国国家形象片 在美国播出后,会有什么国际影响

4.接连挑衅!美媒在东京奥运会上丑态百出,央视:中国一点都不能少

奥运圣火传递,爱国的文章

北京奥运会抵制cnn-批评北京奥运会

这些天来,行遍全球的奥运火炬,仿佛成了一个充满感召力的伟大旗手,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在那里召唤出一片五星红旗的海洋!而浩荡的红旗,又四射地召唤着无数的海外游子,从四面八方赶来,汇入到为祖国加油的行列中来!

这些天来,爱国几乎已经成了最新的“时尚”,人们相见,言必谈爱国话题。即便是在网络虚拟空间里,一颗“红心-CHINA”的标识,也会让两个素不相识的网友会心一笑,彼此认同!

这些天来,有无数海内外华人网民,以互联网为平台,人自为战,用制作、上传照片、撰写文章的方式,和世界上最霸气、又曾经是最道貌岸然、装备最精良的媒体巨无霸CNN、BBC等,展开一场揭露真相的人民战争,并且取得无庸置疑的胜利!

……

所有这一切,我们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随着奥运圣火的传递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连串风波,一场意义极为深远的新爱国主义运动正在拉开序幕!在这场横空出世的新爱国主义运动面前,西方世界目瞪口呆,国内精英则经历了一个从失语到失禁的可笑变化。而那位在伦敦街池里扬旗示威的中国青年、那位在巴黎街头威武不屈紧抱着火炬的残疾人运动员金晶、那位在首尔街头热泪盈眶,高呼“中国最棒!中国加油!”的无名中国少女……将永远定格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天幕上!他们让全世界看到了新一代自信自立自强的中国人,他们高举国旗护卫火炬的行动完全是在发自内心的爱国热情的驱使下,自觉自愿地自己组织起来的,他们响彻全球的呼声更是完全独立自由地从内心最深处发出。以“80后”一代为主导的新爱国主义运动,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骄傲,一百多年抗击帝国主义列强的决心,以及新中国成立近六十年来奋发图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

对这场新爱国主义运动的伟大意义,是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放眼近代以来,唯一能够与之相比的爱国主义运动,就是“五四”运动。但一个绝对不是不重要的区别在于,“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国正处于危难的谷底,亡国灭种的阴云依然沉重,“球籍焦虑”困扰着每一个中国人,而新爱国主义运动,却是以中国的快速崛起为背景,以世界为舞台,在新世纪上演的一出威武雄壮的活剧,它不仅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对整个世界格局的演变,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要真正理解这场新爱国主义运动的意义,就必须从中国和整个世界体系的关系及其演变来看。应该说,在近代以前的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和西方是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彼此平行发展,互不干扰,中国完全是外在于西方的,西方也是完全外在于中国的。但到了近代以后,西方由于某种历史、文化和地理的机缘,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并通过对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殖民征服,建立一个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随着1840年战争的爆发,中国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被强行纳入到了这个世界体系之中。

在这样一个世界体系中,中国举目无亲,是一个陌生人。这个体系中所通行的一切规则,都是西方制定的,判断是非善恶主流价值观,也完全来自于西方。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记忆中,找不到应对这种变化的经验,用李鸿章的话说,就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面临的问题,首先是能不能在这个体系里生存下去,即所谓“球籍焦虑”。而这个问题,应该说随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尤其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两弹一星”出现,以尼克松访华和中国重返联合国为标志,胜利地得到了解决。其后的问题则是,中国能不能成为这个体系当中平等的,有尊严的一员?是不是永远要做规则的学习者?“接轨”者?在价值观的问题上,中国是不是永远要做被西方耳提面命的小学生?

对于这个问题,中国一部分在西方文明面前的完全丧失了自信的主流精英的回答是:“是的”。在一种自惭形秽的心理的支配下,他们不敢对来自西方的声音有任何怀疑,而只是拼命诅咒本民族的历史,否定自己的文化,诋毁自己的民族英雄。

然而,在这场风起云涌的新爱国主义运动涌现出来的年轻一代,却用让全世界都感到震耳欲聋的声音,大声地回答说:不!他们凭着自己辽阔的视野和对西方世界的深刻了解,敏锐地发现:西方在撒谎!CNN在撒谎,BBC在撒谎,西方的政客和主流媒体以惊人的默契在众口一词地撒谎!他们对中国充满了种族主义偏见,他们根本不像他们声称的那样,是在关心所谓西藏的和自由,而仅仅是想以此为借口来打压中国,否则的话就不能理解他们的报道为什么如此蓄意歪曲事实,颠倒黑白?他们关心的仅仅是维护西方的优势地位和利益,却偏偏要打着维护“普世价值”的旗号;他们并不想让我们变得和他们一样强大,而仅仅是想保持他们相对于我们的强大!

这就是这场新爱国主义运动的意义:它颠覆了西方作为当然的规则裁判者的地位,颠覆了西方在世界体系中集道德检察官和道德法官于一身的地位,断然否定了西方在道德上有任何优越之处,否定了他们对中国指手画脚的权利!以此为起点,西方在世界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将逐步走向瓦解,世界体系内的相互关系,将朝着更加平等、更加互相尊重的方向演变。用学者甘阳的话说:这是用否定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新世界主义”,取代了原来建立在西方中心主义和西方霸权基础上的“旧世界主义”——对西方来说,这也是一种“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新爱国主义运动中,中国社会的各阶层、各利益群体,也都将受到检验。有人说,新爱国主义运动会损害中国和西方的关系。错!西方的全部历史都证明,他们鄙视那些奴颜婢膝的人,而只尊重那些敢于奋起捍卫自己利益和尊严的国家与民族;有人说,这是义和团运动,会导致中国的闭关锁国。错!中国已经内在于世界体系,无论何人,想让中国重新回到中国既外在于西方,西方也外在于中国的时代,都是不可能的了,问题是而且仅仅是:中国要在世界体系中居于怎样的地位?是有着全部权利和尊严的平等一员,还是谁都可以随意教训的小学生?

天翻地覆慨而慷!曾经说,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颠覆西方在世界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取得在世界体系中的平等地位,对中国来说还仅仅是第一步,而根本改造这个世界体系,重新检验其规则和价值观,才是中国对人类所能做的最大贡献。在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回看今天的新爱国主义运动,我们才能够更加准确、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在人类文明史上所具有的转折性的伟大意义!

参考资料:

://blog.sina.cn/s/blog_5481c8f201009fra.html

给我几个关于奥运的消息,要最新的!

中新网4月12日电 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奥运会圣火传递的部分欧美媒体和政客,今天终于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站的传递后不得不承认,原来圣火带来的本应是快乐和热情,而非他们一直鼓吹的抵制与破坏。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4时许,北京奥运圣火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传递圆满落幕。这个首次迎来奥运圣火的城市万人空巷,人们纷纷走上街头,热情的欢迎圣火的到来。

阿根廷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为这次阿根廷之旅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在启动仪式和传递结束后的庆典仪式上都展现了该国家最出色的文化,如探戈等,来欢庆这个属于热爱和平的全人类的节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也一扫前几站的阴霾。热情而浪漫的阿根廷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那些不和谐音符说“不”,证明了奥运圣火传递本应该带来民众的积极参与和狂欢。

布宜诺斯艾利斯人士的热情也让那些存在偏见的欧美媒体哑口无言。CNN网站在其头条不得不承认:“Torch gets jubilant welcome in Argentina(火炬在阿根廷得到喜悦的欢迎。)”美联社的报道则称,“圣火过处,热情而喜悦的阿根廷人夹道欢迎。”报道还特别指出:“人们加入了行进的队伍,圣火的传递之旅变成了民众的狂欢庆典,这与过去几站在欧美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没有任何的暴力发生。……唯一的隐患是当地的大风,丙烷为燃料的火焰看上去有些飘摇。”

“这是一个美丽的,不可思议的景象,”面对美国媒体的访,当地的一位年轻的阿根廷人在看到圣火传递队伍从眼前过后不禁感慨。

阿根廷的电视台全程直播了这次盛况。镜头中都是热情的民众,兴奋的火炬手,还有在当地的秋风中猎猎飘展的五星红旗。

对于阿根廷人的热情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出色组织,北京市、北京奥组委执行副表示了感谢,并表示北京已经准备好了,欢迎阿根廷运动员和人民到北京去做客。

中国国家形象片 在美国播出后,会有什么国际影响

当中国形象片成为中文网络世界热门话题时,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刘康在课堂上放映了这部片子。美国学生的观感是:那些看起来像大款的人为什么都那样呆呆地站着?

“大概除了姚明,其他人他们都不认识。美国学生不明白这个片子要表达什么意思。”刘康说,“他们要么没有关心,要么看到的,都觉得这个不好。”

在给CNN撰写的一篇评论中,刘康写道:美国媒体的反应如何?《华尔街日报》的博客称中国形象广告“与美国观众脱节”,并且援引一位美方企业高管的话说,“广告令人恐惧,胜过友善”。

但他仍然肯定了此片的正面意义:也许不会立刻改变多数美国人对于中国的政治印象。但它却具有水滴石穿的功效,逐步缩小认知和心理的鸿沟。

1月30日,在中国形象片(人物篇)亮相美国半个月后,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大型实证调研结果。调查由上海交大与美国杜克大学、印第安那大学联合组织,在2010年6月至11月开展,最终收集810份有效问卷。同时担任上海交大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的刘康是此项目主要负责人。他指出,这项调查是中国首次在美国开展的民意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逾六成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已在世界政治中具有影响力、在世界经济中具有竞争力。以“情感温度计”来评估,中国在美得分为47.度,好感度为中立。

让项目组感到意外的是,对于“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一判断,有超过三成的美国人认为这句形容“不太准确”。而对于“中国有非常吸引人的流行文化”,仅有9.3%的美国民众表示认同。调查报告认为,无论是中国古典文化还是流行文化,在美国人眼中均还未获得应有地位,中国在这方面的影响力还有待强化。

“中国60年的形象变迁有个通俗说法:我们经过了挨打的阶段,挨饿的阶段、现在进入了挨骂的阶段。所谓挨骂,就是中国忽然长成了一个巨无霸,在世界上影响巨大。发展太快,对内对外均出现各种问题,就招来各种责骂和猜忌。”刘康说,美国媒体看中国大致已形成一个新模式:经济巨人+政治专制+社会不公+文化抄袭+道德缺失,“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调查研究,在制定全球战略时要有全球眼光,一定要知道世界如何看中国。”

老外怎么看国家形象片?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有点模糊。它可能告诉你什么是中国人,但同时并没有说中国人有什么特别的。“

Q:什么时候来到中国?

A:我来中国已经有3年半了,最初是想来看看中国的发展奇迹是什么样的。

Q: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A:我觉得中国是个非常有趣、拥有多元文化的国家。中国有很大的潜力,而且似乎中国人都察觉到这一点,想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的强大。不过,中国还有一些地方很脏,那里的人们没有意识去保持一个干净的城市、干净的家。

Q:中国人容易打交道吗?

A:我觉得中国人非常努力,也非常有野心。但我不得不说,这种野心有时会把他们变得自私,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而去践踏别人。但一旦你找到了友情,中国人也会是非常忠诚、非常好的朋友。

Q:你看了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吗?

A:我觉得有点模糊。它可能告诉你什么是中国人,但同时并没有说中国人有什么特别的。

Q:什么时候来到中国?

A:我来中国已经6年半了。当时来中国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我无法忍受“乔治灌木”。我说不出他的真名,因为一说就想吐;第二个原因是,过去20年里,我的三个好朋友来中国后都带回去了漂亮的妻子。他们的妻子都劝我来中国。

Q: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A: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在这里大胆地总结一下,一是中国女人是极品,因为她们千年以来和被父辈溺爱的男人竞争。这样的放纵和偏爱让他们变得傲慢,无视一切批评和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我从未被女性司机攻击过,只有男性。二是,中国是个超乎想象力、充满活力的国家,却患有所有发展中国家的通病还加上发达国家的一些毛病—贫困、猖獗的消费主义、污染、腐败、极度的收入不平等、盲目地追求财富,还有这一切带来的后果。

总之,我对中国的总体印象是又甜又酸。

Q:中国人容易打交道吗?

A:我能说什么呢?我的妻子是中国人。我很,因为每天一起相处的许多中国同事都很棒。但在马路上,就是另一个故事了。许多男司机像是谋杀的狂热者,基本礼仪不存在。总体的感觉是:作为个体,中国人是非常优秀的人,也是很棒的朋友;作为群体,他们却很难打交道,因为他们的社会和文化价值对于西方人来说很难理解。

Q:你看了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吗?

A:在BBC、CNN和CCTV新闻刚播出的时候就看到了。来中国之前,我曾在美国公司的市场策划部门工作过20年,因此我对宣传技术和策略很熟悉。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对这个宣传片很不解。除了姚明之外,它聚焦在美国人都不认识的中国人,而且过于依赖文字,没有传递出特写人物的正面信息。因此我觉得这个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没有彰显出中国的充满活力的国家形象。

Q:什么时候来到中国?

A:7年前来中国从商。

Q: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A:非常好!我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印象很好,在这里任何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不像在其他国家。不管我走到哪,总觉得很受欢迎,也很安全。

Q:中国人容易打交道吗?

A:我总是被热情款待、被尊重。我遇到的中国人都对他们自己、公司和国家充满雄心壮志—中国第一!

Q:对中国形象宣传片有什么样的评价?

A:除了展现出中国丰富的人群和他们的成就之外,我不太清楚它们想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在中国之外,中国的形象来自于媒体,之外是**(李连杰、成龙)、电视、体育、奥运会、世博、上海、北京、中餐厅!中国很大,地域和人口的差异化也很大,没有来到这里是很难理解和欣赏到的。能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片子,应该能展现出除了两大主要城市、电视、**、体育之外的另一个中国形象,比如多元的地域和人口,还有高速铁路系统,日本就以它的Shinkansen高速列车闻名。当然,只有几十秒钟要给出这么宏大的一个信息确实是个非常大的挑战。

Q:什么时候来到中国?

A:我是2003年3月到中国的,正是SARS爆发的时候。在景德镇,我学了汉语,也学了中国传统陶艺。我已走遍中国的南方,北方我去过北京、西安和甘肃。

Q: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A:中国是个迷人的地方,有非常丰富的食物和风景。我很高兴能住在像上海这么大又这么安全的城市。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机会,我很荣幸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员。

Q:中国人容易打交道吗?

A:我来自加拿大温哥华,那里有很多中国人。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有中国朋友,所以我并不需重新去适应中国文化。我妻子是个上海女孩,我和她的家庭关系很亲密。我还有个14岁的中国侄女,如果她代表着中国的未来,那一切都会很美好!

Q:你看了中国形象片吗?

A:我觉得更像是宣传片,而且没有表现出为什么中国是个了不起的国家。也许会让中国人感到骄傲,但在时报广场上播放在我看来并不是这么重要。如果中国想要打动世界,我想拿出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的姿态将更会被接纳。

外国人现在特别怕中国人有钱

百度CEO,这是一个特别差的例子。美国人现在特别怕中国人有钱。我觉得应该重视中国老百姓,而不是精英人物。

N:如何评价国家形象片?

J:浪费钱。我觉得那个广告不会改变外国人对中国形象的想法。

N:外国人什么想法?

J:这两年有一些变化。奥运改变了中国在西方的形象,使很多外国人看到了特别发达、组织能力特别强的中国。之前他们都觉得中国特别落后。奥运之后,金融危机爆发,尤其近一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怕中国,尤其是经济方面,比如美国政治界抱怨中国偷了他们的工作。很多美国人很紧张,一直觉得美国是世界第一,是老大,最强,现在感觉可能不是这样了,感觉他们在走下坡路。

片子最大的问题是选择了一些人物来代表中国。这个OK,可以,像姚明,很多美国人都认识,也是正面形象,运动员。但也有很多是中国的有钱人。比如百度CEO,这是一个特别差的例子。因为美国人现在特别怕中国人有钱。你告诉他们,我们中国人也有钱,反而让美国人更怕、更反感。我觉得应该重视中国老百姓,而不是精英人物。怕中国的人如果能够了解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肯定不会那么怕。

中国光鲜的这一面,外国人都已经知道了。你光说你好,可能别人心里还不是很舒服。

N:让你来做的话,会怎么拍呢?

J:我做的里,外国人最喜欢的是能够表现中国艺术、音乐、文化的人,他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没有跟西方人那么不一样。包括一些学中文的外国人,他们研究中国都是关于政治和经济问题。但关于中国生活的乐趣,很多外国人不是太了解,所以你越强调中国的实力,越不能改变他们的想法。

爬长城是我的个人爱好。像春运,买火车票的问题,也有体会。我自己有一个小公司,有五个人,他们过年回家都特别难。我1995年来中国时第一次听说买票难,到今年,这个问题还没解决。说明这个真的有问题。

我刚到北京时,很多人的私人生活选择受到很多限制。比如个人档案,是特别重要特别痛苦的事情。档案办不好,你要搬家、结婚、换工作,都不行。要结婚还要申请工作单位的许可。现在,很多这方面的限制已经没有了,老百姓比较自由了,结婚换工作都没有那么多的官僚障碍了。

N:你接触了很多精英人物,也有互联网意见领袖,也接触了普通民众,感觉什么人更能代表中国人的形象?

J:现在很多中国人特别讨厌“被代表”。没有办法找一种人,代表那么大、那么复杂的社会。说中国人有钱,确实有。说中国人穷,也有很多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就没别的了—这都是中国。中国社会已经多元化了,这个是好事。

N:在中国人眼里,大国概念一直是冠在美国头上的,现在懵地一下子中国也成了大国,你有这个感觉吗?

J:中国是一个大国,可它是一个矛盾很多的大国,并没有那么简单。最近很多西方报道说,中国要超过美国,也让很多美国人觉得害怕,好像美国很快就不是第一了。但在中国,有些愤青会说“对啊”,可很多老百姓并不这样认为。现在很多中国官员的孩子拿美国绿卡,这个我觉得很能说明问题。中国的软实力还是有限的,不能像美国一样能吸引全球所有人的兴趣。

N:你怎么看国家形象片这类公关活动?

A:实际通过这类东西更能够了解——希望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国家委托一个机构做类似的工作,这类工作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个是考虑委托人的爱好,委托人的偏见,委托人的经费能力,委托人的目标等等。第二种是考虑目标人群要了解的是什么。从一般的工作效率来讲,第一种更重要。

N:就是经费提供方满意就好了?

A:对,就是令满意就好了,他还会继续用你。实际上这些东西的效率和结果非常不容易评估,有多少美国人看了这个片子之后对中国的形象很大变化?这根本无法知道。不过***看这个片子说好,就非常有用,所以好的公共活动要说服委托人。

N:只有中国这样么?

A:在中国这种现象可能比其他国家更普遍,但是并不能说在德国等西方国家就不存在。我认为类似活动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设法影响目标群,但是,我估计大多数实践起来都是在影响委托者。

N:每个国家都希望推广国家的形象,觉得其他国家并不了解自己的国家或者人民。

A:这里面有个问题,一个是形象,一个是了解。形象是很复杂的,和了解完全是两码事。以德国人的形象为例子,德国人就是很忠实,很可靠,很枯燥,很刻苦,你觉得这符合你对德国人的印象么?

N:符合。

A:对,可以这样说。但200年前,德国的形象在欧洲完全不同。德国人喝酒,没有文化,野蛮,爱打架等等,而现在德国被认为是一个工程师的国家,这种形象是工业化后期慢慢形成的。

但是这种形象一旦形成,要改变通常不容易。

有意思的是,我碰上了很多在德国呆过的中国人,他们有很多和德国人相处的经验。具体到他们熟悉的个人,一点都不符合这个形象。可是他们看“德国人”马上又回到了原来那个形象里。他会讲他认识的那些德国朋友多么不忠实,不靠谱。但是,你问他德国人是什么样,他还是回答忠实、靠谱。

所以,别以为拍一个片子就可以改变一个什么形象。

://news.sina.cn/c/sd/2011-03-04/113822052350.shtml

接连挑衅!美媒在东京奥运会上丑态百出,央视:中国一点都不能少

北京时间2021年7月25日, 2020东京奥运会进行到了第2个比赛日。在首日比赛中,中国选手杨倩、侯志慧及孙一文等3名选手分别在各自参赛项目中夺魁,帮助中国 体育 代表团暂列金牌榜第1。然而,正当所有人为获奖的奥运健儿们欢呼时,美媒却丑态百出,接连做出挑衅行为。对此,中国香港知名演员向佐公开发文称: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没有道德底线!而央视青年网则称: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具体详情如下:

时间回到7月23日晚,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转播东京奥运开幕式盛况期间,作出了令人不齿的行为: 当介绍中国 体育 代表团入场时,NBC居然发布了一张不完整、不规范、不合法的中国地图 。其中,包括省在内的多个地方“凭空消失”。

对此,中国驻美国纽约总领馆发言人正告NBC两点: 一是明确表示NBC发布不完整地图的影响十分恶劣,伤害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和 情感 ,敦促NBC方面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质,并取措施纠正错误;二是直言NBC试图利用奥运会玩弄“小把戏”,进行自我标榜以达到不可告人目的的行为绝不会得逞

此外,包括人民日报、环球网、央视青年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进报道。其中, 央视青年网更是直言:中国一点都不能少!请不要偷偷摸摸动手脚

截至发稿前,NBC并未作出澄清和道歉,后续究竟会如何发展,让我们一同见证。

本以为NBC已经是美媒恶劣行为的“天花板”,不曾想CNN又出来“作妖”。7月24日,中国选手杨倩在夺得了东京奥运会首枚金牌之后,世界各国媒体争相进行了报道。其中, 美媒CNN发布了一篇名为《Gold for China…and more Covid-19 cases》并附带一张杨倩手举金牌的照 片。

乍一看,CNN似乎在对杨倩获得东京奥运会首枚金牌一事进行报道,实际上却另有深意。当CNN将中国选手与Covid-19并列提出时,其丑恶嘴脸昭然若揭。

对此, 中国香港知名演员向佐愤怒发文:作为媒体,CNN已经没有道德底线。之后更是呼吁,Back off America(远离美国)。

不得不说,长期以来,美媒都戴着“有色眼镜”,用造谣、歪曲的方式,对中国进行抹黑、诋毁。但是相信公道自在人心,美媒的丑恶嘴脸终将被世人唾弃!最后想问的是,你是如何看待美媒接二连三的挑衅行为呢?欢迎在下方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