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知道有关张怡宁的事迹
2.80年代中国乒坛一姐是谁?她都获得过多少金牌呢?
3.拿下59块金牌的曹燕华:为爱与丈夫赴德定居,回国创业二婚遇真爱
谁知道有关张怡宁的事迹
北京奥运会,不苟言笑的张怡宁在赢得女单决赛后扑到了爸爸妈妈怀里哭了,从当初“机缘巧合”进入一队,到北京奥运会卫冕女单冠军,张怡宁用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转变。
北京奥运会宣誓
从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每一届奥运会开幕式上都有一个运动员宣誓环节,虽然很多运动员的名字并不能被广大体育迷记住,但无一例外,每一届宣誓的队员所从事的项目都是该国最流行的运动。2008年,这个机会落到了有“国球”之称的中国乒乓球队员张怡宁身上。无论从比赛成绩、公众形象等各方面考虑,张怡宁都是当之无愧。
其实,张怡宁和李隼师徒大概在奥运开始之前一个多月就得到了一点口风,只是出于保密起见后来就没有了音讯,张怡宁得到这个消息也是大吃一惊。当有朋友提醒她可能会用英文发言的时候,张怡宁有点担心了,用她自己的话说“用母语说还好,用英文说...”,当有朋友跟她开玩笑“要用中文和英文各说一遍”时,张怡宁更担心了,不过最后还好只是用中文说。
宣誓时,上台后的张怡宁多少有些紧张,第一遍拉着五环旗的时候居然拉反了,多亏了旁边的队员邹市明提醒。不过张怡宁做任何事情都像她打球一样事前做好准备,连灯光都考虑到了,用张怡宁自己的话说:“如果闪光灯比较晃眼的话,我就放慢速度念,但绝对不能弄错了。”最终张怡宁顺利完成宣誓,这个荣誉注定会一直被载入史册。
冷小丫凭借“主持节目”杀入一队
1993年,张怡宁进入国家二队,此后的几年,她都在二队苦苦磨练基本功,1998年,张怡宁终于进入一队,说起这件事,还有一个小插曲。当年的国家队组织军训,还在二队的张怡宁也随队参加。军训结束后,部队和中国乒乓球队组织了一个联欢,双方各出一个主持人,部队方面人选已经出炉,中国乒乓球队方面人选还没有着落。此时张怡宁的前主管教练齐宝香推荐张怡宁去。当时的张怡宁连连摆手。“一点都没准备,不成不成”,不过李隼的一句话倒是启发了张怡宁:“主持人是露脸的机会,下边坐着女队主教练。你要能站在台上做主持人,你以后就能当世界冠军。”年轻的张怡宁信以为真:“以前觉得世界冠军都是经过很多很多努力才能做到的,现在当主持人就拿世界冠军,那太简单了。”张怡宁现在说起这话时眼里还透着当时的天真。于是张怡宁二话没说接过了主持人的“活”。
李隼当时的话当然是鼓励的成分居多,但不可否认,恩师的鼓励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张怡宁上台主持的时候,台下的教练们都愣了,大家都在互相打听这个小丫头是谁,包括当时的女一队主教练陆元盛。这是李隼适时的介绍起了自己的弟子:“她(张怡宁)特点跟小山智利比较像,比较有前途。”,当时小山智丽是中国队主要对手之一,陆元盛一听这话心里有个想法,可以考虑把这个小孩调到一队出任陪练啊,就这样,张怡宁阴差阳错的进入了一队的大门。9运会被罚后走向成熟
进入一队后,张怡宁被分在和王楠一个宿舍。从此,这位师姐就成了张怡宁学习和追赶的目标。慢慢地,人们习惯了张怡宁拿冠军,卫冕冠军。其实张怡宁职业生涯一路走来并不完全是镁光灯面前的从容和淡定。最大的挫折莫过于九运会的“被罚”。
战胜王楠是张怡宁进入一队后树立的几个目标之一,九运会决赛,两人再次狭路相逢,求胜心切的张怡宁在比赛中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态,最后一局仅仅得到5分,而她在场上消极的心态被国家队教练组看在眼里,最终张怡宁被停赛三个月以示处罚。
在釜山为(王)楠姐抢汉堡
冷静下来之后的张怡宁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再加上本身不错的底子。张怡宁很快找到了威风八面的感觉。2002年,她和师姐王楠一起参加了釜山亚运会。王楠在一场比赛开始前一直忙于准备,这时张怡宁风风火火的捧着汉堡冲进屋来,因为跑得急,一进门被绊了一下的张怡宁来了个“大劈叉”,尽管狼狈摔倒,张怡宁还是没有松下手中的汉堡,嘴里还孩子气的念念有词:“楠姐,我帮你抢的,赶紧吃吧,一会还比赛呢。”这一幕让王楠至今回想起来仍感动不已。两人的友谊就是在这种细微的环节面前一步一步加深。不堪忍受教练的批评和王楠的责备,背包扬长而去
但是,朋友归朋友,张怡宁想要战胜王楠的决心从来没有改变。进入2004年,中国队开始用张怡宁和王楠配合双打,备战雅典奥运会。但两人的技术特点注定了她们并不是天生适合配在一起的类型。由此产生的一些摩擦就不可避免的滋生开来。
一个周六,辛辛苦苦练了一周的张怡宁再次和王楠配双打打一场队内比赛,结果输的稀里哗啦,怎么也找不到感觉的张怡宁只能干着急,甚至一度影响了自己的单打情绪。输了球本来就心情不佳的张怡宁,面对教练李隼的批评和老大姐王楠的责备更是倍感委屈。虽然周末休息了一整天,但张怡宁的心态还是没有调整过来。周一,带着情绪的张怡宁在单打比赛中再次表现的不尽如人意。此时,主管教练李隼一句话把张怡宁一直积压的情绪彻底点燃。张怡宁折断球拍摔在地上,扔下一句“我不练了,我也不想打奥运会了”后背包扬长而去。
发泄归发泄,张怡宁还是为雅典奥运会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压力不可避免的砸向这个即将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小女生,训练得不如意加上大赛前的巨大心理压力,一段时间内张怡宁的心思变得非常敏感,甚至李隼感冒了张怡宁都觉得是自己的责任。觉得是自己让教练不省心才导致教练感冒的。
在雅典,李隼一语惊醒梦中人
不过上天还是很眷顾勤奋的人,她和王楠的搭档虽然在队里比赛成绩一般,但也逐渐找到了一些感觉,并且在国际赛场上表现让人满意。果然在雅典女双决赛场上,张怡宁和王楠搭档战胜韩国组合李恩实/石恩美。捧得冠军,尽管张怡宁自己觉得胜利有运气的成分,但毕竟冠军在那摆着,不过细心的李隼发现张怡宁并没有想象中的兴奋,他知道张怡宁最想要的是什么。
但是和王楠搭档双打以来张怡宁状态始终没有调整到最佳,奥运会单打虽然每场都赢了下来,但表现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并不能让人完全放心。此时,张怡宁自己心理也明白,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但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这天,马琳在单打中被淘汰出局,这件事对张怡宁刺激很大,像马琳那样已经把直板发挥到极致的人都输球,张怡宁不敢想自己会怎么样。此时坐不住的李隼也开始想起了办法。这天晚饭后,张怡宁来到他的房间,李隼刻意营造一种“无所谓”的状态,身子背着门口跟坐在床沿上的张怡宁闲聊,两句客套话之后,李隼话锋一转:“你这么下去的话,就是早死和晚死的问题”,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被点醒了的张怡宁就这样慢慢调整状态,最后拿到了中国队夏季奥运会历史上的第100枚金牌。
拿到金牌后,一直在场上冷峻且不苟言笑张怡宁笑得格外灿烂,李隼调侃她:“别人夺冠都哭,你怎么不哭啊?”张怡宁依旧笑着说:“我打球这么多年就等这一刻,我干嘛要哭啊。”
李隼一拍子下去,张怡宁明白了教练的良苦用心
奥运会的两枚金牌让张怡宁成了中国体坛的风云人物,一时间,拍写真,做广告,出席新闻会等等活动络绎不绝。再次回到乒乓球队,张怡宁的身份变了,心态也变了。从小追逐的奥运冠军到手,一时间张怡宁似乎觉得“无欲无求”了,甚至退役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教练李隼不这么想,此时张怡宁还不是大满贯,他想把弟子带到大满贯的位置,但怎样让张怡宁恢复到奥运会之前“我想要(赢)”的心态,难题再一次摆在了李隼的桌面前。
训练场上,张怡宁也不是不认真,但就是找不回那个劲,疲疲沓沓的每天和队友一起训练,终于有一天,李隼看不下去了,趁人不备,这位金牌教练抄起球拍砸向弟子。懂事的张怡宁这个时候也明白了教练的良苦用心。这时的张怡宁正值当打之年,各项指标都处于最佳状态,只要她想要的比赛,基本上冠军不会旁落。
2005年世乒赛女单决赛,张怡宁4-2战胜队友郭焱,夺得了世乒赛女单的冠军。也填补了自己大满贯头上的最后一颗星。
北京奥运,用备用板4-1斩落冯天薇
北京奥运会,张怡宁迎来自己参加的第二次奥运会,团体决赛和老大姐王楠和小师妹郭跃一起,张怡宁毫无悬念的获得团体冠军,单打1/4决赛中,张怡宁迎来了第一个不大不小的考验,比赛前十分钟,张怡宁练球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拍子不对劲,一问施之皓才知道她的主拍子不合格,不得不临时使用备用拍。就这样,张怡宁用备用拍跟冯天薇交手,要知道这个备用拍已经“晾”了七八天了,几乎没什么弹性,但张怡宁最终还是顶住了。
在1/4决赛前,信心满满的张怡宁本打算只带一个拍子去球场的,因为之前的几次抽检中,她的拍子都是合格的,张怡宁觉得这次也错不了。眼看弟子这一幕,主管教练李隼不放心了,他劝说张怡宁一定要带上备用的拍子。这时,张怡宁翻出了已经“晾”了七八天的拍子,此时沾拍子到成了一项“体力活”,张怡宁折腾了12遍才把备用拍子勉强沾好,最后的结果证明,她的这12遍努力没有白费。因为正选拍子没有通过检测,张怡宁就是用这个勉强沾好的备用拍子打了冯天薇一个4-1,顺利挺进四强。
“决”战王楠,今晚上看看到底谁狠
决赛张怡宁面对师姐王楠,这是她等了很久的一场比赛,雅典决赛,王楠意外负于李佳薇。张怡宁最终跟并不熟悉的朝鲜选手争冠并笑到最后,此番面对师姐,张怡宁唯一不变的是那满满的自信。比赛当晚,张怡宁早早收拾好球包,面对前来“壮行”的主管教练李隼,扔下一句“今晚看看到底谁狠”后头也不回的离开。
对这场期待了很久的比赛,张怡宁事前做好了打七局的准备。比赛开始后,王楠一上来就搏杀的战术让张怡宁稍显不适。张怡宁说,当时听王楠在场上每赢一个球后的吼声,像野兽(声音)一样。虽然第一局被王楠拿下,但张怡宁一直坚定一个信念“除非你4-0赢我,否则让我赢一局,我就绝不会放过你。”,张怡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4-1,张怡宁最终完成了逆转,成功卫冕了奥运会的女单冠军。
赛后面对前来观战的爸爸妈妈,素有冷小丫之称的张怡宁再也没有了四年前的灿烂笑容,扑在父母的怀里落下眼泪,27岁的张怡宁,用了4年的时间,完成了奥运会的卫冕。如果说随着王楠的退役,张怡宁时代完全开启的话。那么,随着张怡宁的坚持,她的时代必将继续...
80年代中国乒坛一姐是谁?她都获得过多少金牌呢?
?80年代中国乒坛一姐、59块金牌得主、中国四大满贯第一人这就是曹燕华
曹燕华,一个曾三次获得世界锦标赛团体冠军的中国女队主力队员,两次获得女子单打冠军,与蔡振华合作获得男女混双冠军。
在第三十六届世乒赛上,她与张德英合作,随着她最后一板的扣杀成功,新添了世界女子双打冠军的称号,也使中国队囊括了世乒赛全部七项冠军,创造了国际乒坛有史以来,包揽全部七项冠军和五个单项亚军的历史纪录。当时,她是继林慧卿后又一位赢得世乒赛四个项目大满贯的中国运动员。
曹燕华,1962年出生于上海。5岁起练习乒乓球,17年进入国家队,2年后收获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荣获56项冠军,其中世界冠军7项。2002年获得中国乒乓球杰出贡献奖。
现任上海市人大代表,宝山区侨联副,上海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校长。
38届世乒赛之后,由于肝病影响等原因,曹燕华在年仅22时就宣布退役,离开了乒坛,之后她随丈夫施之皓去了德国打球生活,在九十年代中期回国。目前为上海曹燕华乒乓学校校长,国家队主力队员许昕就是她的学校培养出来的。
她在国内外重大比赛获56个冠军,为中国乒乓球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1980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85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四次荣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3年、1985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之一。
于是,在旅居海外10年之后,曹燕华回到上海,创办上海曹燕华乒乓学校。她谦称,"我做的这些事情微不足道,但却是传承体育文化的实事,所以做得津津有味。"
这么优秀的一位球员,遗憾的是23岁那年离开乒乓球队,转而开始新的人生。
曹燕华可以算是中国乒乓球界产出的第一位女霸主,她在23岁之前便拿到了至今仍需被仰视的辉煌业绩,堪称是国乒历史上的绝代娇娃!
前些天看新闻她和许昕一起参加功勋教练吴敬平在上海的新书签售活动,曹燕华风依旧,还是那么干练,那么漂亮。
曹燕华是直拍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前冲弧圈球,速度快,落点好,拉球旋转性强,善于变化,她是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员中获世界冠军最多的选手。
曾经的中国乒坛有她!让我感到十分骄傲!
你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再下方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拿下59块金牌的曹燕华:为爱与丈夫赴德定居,回国创业二婚遇真爱
别人与上级领导“过招”,多数会想着如何不留痕迹“输”给领导,如此既成全了领导的“面子”,也让自己免于被某些“小心眼”的领导记恨,躲过一次职场“恶件”。
可偏偏,她就是个奇人。某日上级主任来她们队里看训练,忽然生出兴致,提出要与她“打”几盘比赛。
她很兴奋,心说自己这回可算是“逮”着机会和世界冠军“比划比划”了,世界冠军不是问她想不想得世界冠军吗?等她赢下“前”世界冠军再告诉他!
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动作干脆利落,完全没有在意旁边围观比赛的人的脸色,直接以大赢下主任两局,半点儿没手下留情。
主任满头大汗,气喘吁吁问正在洋洋得意的她: “你这丫头,可真是‘绝情’啊!”
她这才惊觉不对,悄悄环顾四周,见到教练们黑如锅底的面色,瞬间冷汗直流,心生忐忑起来。
过了一阵,主任主持动员大会,问在场所有人,是否还有人敢打他个3分、4分?全场鸦雀无声,唯有她心虚不已。
主任续言: “我认为,一个出色的运动员,就该拥有这种敢于把皇帝拉下马的气势,无论你的对手是谁,只要你站在场上,便必须排除一切杂念,只想着胜利!”
听到此处,她的泪水不禁湿润眼眶,心下半是感动,半是愧疚!
她想,主任果然是有大肚量的人,奈何她下手不知轻重,把主任这个已经挂拍多年的老将打得太狠了一些。
她明白,主任对她的表扬是真心的,主任最欣赏的就是她这样心无旁骛的队员。主任的气魄和胸襟,让她渐渐将对主任的惧怕转变成对主任的尊敬和学习,为她日后的选择埋下伏笔。
她就是素有中国女乒“一姐”之名,创下 “包揽国际乒坛7项冠军、5个单项亚军” 纪录,实现中国又一个赢下世乒赛4个项目大满贯的 曹燕华 。
1962年出生的曹燕华是上海人,从懂事起便和彼时正处于“全民热爱”的乒乓球结下缘分。
她后来说,别人都讲她是5岁才接触这项运动的,实则不然,那个时候,她的父亲和两个姐姐、1个堂哥皆十分热衷于乒乓球。
不仅是校队、区体校的队员,而且常常在家练球,于是年方3岁的她即理所应当成为跟在长辈及兄姐 “屁股后头”, 专职捡球、满场乱跑的 “小球童” 。
5岁,看惯了“家庭比赛”的曹燕华开始摸拍练习打球。
上小学期间,她有一位 体育 老师叫杨华安,是一位精通于乒乓球的业余选手。
曹燕华震惊于杨老师打球时行云流水般的洒脱,时常请他指点,进步速度飞快。
除此外,每天放学回家,小燕华都会拿着拍子站在镜子前不断比划各种开球、抛球的动作,并请求家人在旁观看,给予她各种点评。
曹燕华的父亲没有因女儿对乒乓球的热爱而责怪她,反倒十分支持曹燕华,给她买了一块盾球拍,鼓励她继续勤加练习乒乓球。
学校里的乒乓球桌太少,练习乒乓球的学生又很多,没办法,曹燕华他们只能通过比力气、比胆量、比捡球速度、比失误量的方式来“抢占”乒乓球案。
天生骨子中有一股不服输劲头的曹燕华就这样慢慢变成“乒乓球高手”,打球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
当然,曹燕华的生活里可不只有乒乓球,那时候的她也对钢琴很感兴趣,奈何她的父亲反对她学习钢琴。
由此使得小燕华“钢琴梦碎”,心伤不已,连对乒乓球亦失去喜爱,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摸过球拍。
幸而对曹燕华无比青睐的老师没有放弃曹燕华,亲自到曹家同曹父提及此事,并努力劝说曹燕华重拾乒乓球,答应代表学校去参加乒乓球比赛,才没有让中国乒乓球界失去曹燕华这样一名绝对主力。
长大后,曹燕华回忆当初,笑着表示: “再拿起乒乓球拍,我的心情其实特别复杂,因为我很清楚,我恐怕再也不能圆我的钢琴梦了。”
那次比赛,曹燕华不负众望,赢下冠军。她的父亲特别高兴,又送给女儿一块红双喜球拍,叮嘱女儿务必继续拼搏进取。
11岁,曹燕华进入上海虹口的乒乓球集训房,遇到一位名叫王莲芳的教练。
曹燕华是王指导的开门弟子,对王指导的初印象十分不好,觉得她很凶,让曹燕华不由心生惧怕。
但实际上,王指导却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为曹燕华等弟子付出极大心血,连刚刚生下的儿子都没空照顾,一心扑在带弟子训练这件事上。
曹燕华说: “直到喝了王指导没时间喂给儿子的奶水,我才明白,她对我,实如母亲,是值得我和所有她教过的学生钦佩的老师。”
最初,曹燕华的打法是正胶直拍快攻,拉球能力很差,王指导看了一段时间,叫曹燕华改用反胶。曹燕华确实极有天赋,迅速掌握弧圈球打法,进步神速。
很快,多次获奖的曹燕华被上海体工队招收,成为每月拥有6块津贴,能养家糊口的大姑娘。
她依然锋芒毕露,甫一进队即赢下和罗马尼亚队的第一场友谊赛,并实现人生首次“让球”经历。
4个月后,曹燕华的教练换成十分严格的蒋时祥,年少不知畏惧的她听从蒋时祥的吩咐,亲自写了一封挑战那时上海乒乓球界“龙头老大”岑仰健的挑战书。
又一天上午,领队突然造访曹家,叫曹燕华的家人帮她收拾一下东西,2天后到北京培训,1个月后至欧洲打比赛。
在国外,曹燕华因意外夹伤手指,中指鼓起一个硬结,数年才消退。的是,伤势没有影响她的职业生涯。
回国后,她实现人生“跳”,破例进入国家一队,成为艳羡的“少年天才”。
曹燕华亦为此骄傲自满过,可现实教她清醒,让她迅速冷静下来,意识到世界之大,重新调整心态,继续拼搏向上。
但哪怕曹燕华一生共拿下59块金牌,她也并非是人们眼中合格的“国家队队员”。在首次获得全国金牌后,曹燕华与施之皓恋爱了。
每逢周末,别人抓紧加练,她则要么偷偷与施之皓谈情说爱,要么与一帮“哥们儿”胡闹,躲在房间里抽烟。
国家训练局对运动员有规定: 不能抽烟,不能谈恋爱,亦不能打、穿奇装异服或烫头发。
曹燕华许久之后仔细回想,甚是“心虚”地表示: 怎么好像每一项都和她沾点儿边?
曹燕华的“胡闹”和“恋情”败露在某回聚会后,仓促收拾现场的“兄弟”由于疏忽,“放过”了一点儿烟蒂,导致半夜房间起火,引来领导的关注和严查。
虽然最后没有确切证据指向曹燕华等人,可他们还是遭到了被局长臭骂一顿的领导们的打压,并曝光了曹燕华与施之皓的恋爱关系。
曹燕华的主教练是周兰荪,一贯青睐曹燕华的能力与天赋。
他一边顶着总局给予的压力为曹燕华辩解,说她就算恋爱了,也没分心,影响比赛;一边私下和曹燕华谈心,问她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面对如同父亲一般的主教练,曹燕华不愿出言欺骗,遂说出真相。
周兰荪没有揭露曹燕华,亦不曾批评她。他只对曹燕华提出一个要求: 恋爱不能影响训练,要给自己争口气。
曹燕华点点头,一改荒唐作风,重新当起“好孩子”,一举拿下37、38届世乒赛女单冠军。
22岁,确诊乙肝,搬入宿舍尽头房间的曹燕华决定退役。她在静安 体育 场上演告别赛后,收拾行装,施施然嫁给施之皓。
可曹燕华并未停下前行的脚步。婚礼后4个月,她离开上海小家,远赴日本学习、治病,次年又与施之皓定居德国。
不会德语,不懂英文,也不会开车的她拒绝了德国乒乓球队的高薪邀请,与老公从头开始,归于平凡生活。
她一个人驾驶 汽车 到离家3公里的市场买菜,琢磨怎么烹制美味菜肴。最开始,她总是把菜烧烂,煮不熟饭。为此,她特地买了电饭煲,解决了基本难题。
有一回,施之皓回家,见案板前的曹燕华鼻涕眼泪糊一脸,以为她在痛哭流涕,赶忙过来准备安慰她。
谁知曹燕华自己很快破涕而笑,告诉施之皓,她之所以这么狼狈,实则是在切洋葱。
一段时间后,整日埋首厨房的曹燕华渐渐摸到诀窍,成长为朋友们都颇觉惊喜的大厨,可以自己烹制肉包子、锅贴等中式美味了。
儿子将要出生前,曹燕华深感夫妻二人不能再如此随意,故与施之皓商议,买下一座3层独立小屋,有了人生又一个固定安稳的家。
她说: “在德国的日子,多数是快乐幸福的,不过幸福之外,也有不开心和危机。”
1994年夏天他们全家外出度,家中遭了小偷,不只房间被弄得乱七八糟,而且丢了财物。
幸而小偷没有把曹燕华几人的护照和件拿走,让他们避免了一场更大的麻烦。
又一回,曹燕华夫妇驱车横穿德国,途经5号高速公路时,车胎突然爆炸,车辆失控撞到中间护栏,可奇迹的是,车上5人均未受伤。
于曹燕华而言,在德国的七八年岁月,是她一生中难得归于家庭的时日。1995年,曹燕华的人生再一次迎来转变。
曹燕华的父亲在信中告诉女儿,如今国内发展已和往日不同,特别是上海。他希望女儿能回国干一番新事业。
曹燕华感念于父亲对女儿的思念,说自己不能叫父亲失望,于是携夫带子,毅然回归华夏。
她先是自主创办一家公司,准备投身商海。可次年一次乒乓球聚会,却令曹燕华蓦然找到乒乓球在她人生里的特别意义,故而曹燕华的创业念头发生改变。
一向是运动员中胆子很大、特立独行的她生出开办一所乒乓球学校的设想,有读书,也有寄宿,能为祖国的乒乓球人才付出一份贡献。
曹燕华的朋友很多,在他们的帮助下,设想变成现实,曹燕华的乒乓球学校落户上海宝山,正式开始招生。
从只有8名学生、18张球台的简陋学校到2千余名学生,曹燕华的办校路实在走得艰辛。
所幸她拥有十足毅力,能坚持下来。而今,再提起曹燕华的乒乓球学校,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她的高徒、和师父一样成功站在世界舞台的许昕。
或许,这就是曹燕华付出彼时全部家当,一心创学的最朴实原由吧。
00年,因事业而和丈夫多年分居两地的曹燕华在慎重思考后,做出与施之皓离婚的决定。
夫妻二人好聚好散,瞒着双方父母及儿子偷偷办理相关手续。
恢复单身后,曹燕华依然每周末都把儿子送到“前公婆”家陪伴老人,并常常带着施之皓父母外出游玩。
3年后,正值施之皓父亲大寿,曹燕华出资请二老到新马泰 旅游 ,未想反倒暴露他们离婚的事实。
施之皓父母当即给儿子打电话,斥责他 “身在福中不知福” ,说自家亏待了曹燕华这个好囡囡。
不久,父母离婚的消息被曹燕华10岁的儿子知道。小伙子的情绪波动很大,对父亲渐生怨言。
曹燕华为了消除父子之间隔阂,特地把儿子送到北京,让父子俩度过一段幸福时光,使得儿子慢慢接受爸妈分手的现实。
2012年,施之皓先曹燕华一步,找到又一真爱,再度踏入结婚殿堂。 而孤身多年的曹燕华,则在前年的某次访里,透露自己再婚的消息。
事实也的确如此。
生性低调的曹燕华偶尔会在社交平台更新自己的家庭动态,她的现任丈夫和她的职业相同,是中国前乒乓球运动员刁明,身材高大,长相帅气,常常陪同曹燕华在球桌上来几局比赛,一解双方对乒乓球的“球瘾”。
除此外,他们亦会相伴练习网球,生活多姿多彩,令人艳羡。
半生的辛劳换来当下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喜悦,曹燕华用她的经历告诉世人,别害怕脚下的艰辛,只要拥有毅力,美好的明天就在前方等待着你!
参考资料:
《曹燕华:一生离不开乒乓球 现在生活很幸福》
《世界冠军曹燕华:与银球结缘的三个别样十年》
《属虎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