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足球累还是篮球累?
2.国内有哪些篮球运动员接触篮球晚,但取得了比较出色的成绩呢?
3.分析一下打篮球和踢足球有相通的地方吗?
4.是不是看NBA的人总提到天赋,而足球领域很少说这个?
5.踢足球和打篮球哪个受伤的可能性大?
足球累还是篮球累?
踢足球和打篮球其实都差不多累,不相上下。
一、从场地大小看,踢足球更累
正规的足球场和篮球场没什么可比性,毕竟足球场比篮球场大了10多倍,场地大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需要跑动的距离会更远。
在篮球比赛中,后场传到前场一两秒就传到了,而在足球比赛中,虽然也有长传,但是没有多少。大部分的足球比赛都是多次传球然后攻入前场,破门得分。在这过程中,球员们就需要跑动起来,把接球空间制造出来,所以这么大的篮球场,那么足球球员的心理负担还是比较大的,这样看来,踢足球还是比较累。
二,从对抗强度看,打篮球更累
足球和篮球都是竞技类的运动,竞技类的运动自然就少不了身体的对抗。但是在对抗这一方面,打篮球比足球更加累。
足球也是有很多的高强度对抗,但是相比于足球,篮球里面的身体对抗次数比足球里面多很多。比如篮球比赛回合数比较多,对抗频率非常高。并且很多动作都会非常消耗人的体力,比如抢篮板,卡位,被打,挡拆等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球员们在用尽全力去防守、进攻后,整个人都好像虚脱了一样。
篮球比赛里有很多暂停,但是暂停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身体可以完全放松了。足球比赛中场暂停时间只有一次,但是很多时候比赛都会短暂的停止,球员们有充分时间可以休息。
三,从跑动距离分析,踢足球更累
跑动距离也非常值得参考。根据调查显示,足球运动员踢一场比赛大概需要跑动10公里左右。而篮球运动员一场比赛下来大概需要跑动3公里作用。冲刺距离足球运动员大概要1.3公里,而篮球运动员一般是几百米。这样看来,踢足球确实比打篮球更累。四,比赛时长分析,双方持平。
足球比赛一般90分钟,上半场还有下半场。而篮球比赛时间4节48分钟。但是比赛时长却持平。虽然篮球比赛只有48分钟,但是每一个回合运动员都需要参与其中,而足球比赛,有时候还可以利用缓冲时间来休息。
国内有哪些篮球运动员接触篮球晚,但取得了比较出色的成绩呢?
随着目前疫情越来越好,央视记者白昨晚也连线篮协姚明,谈及CBA联赛重启和中国男篮集训名单,特别提到中国男篮未来集训的选择。姚明说易建联还会在大名单上,说明易建联是中国男篮不可替代的人物,无论是在媒体眼中还是在篮协眼中,所以易建联也被很多媒体称为不可多得的篮球天才。但是很多粉丝不知道。其实易建联15岁初中毕业前就是个没有篮球基础的小白。虽然当时已经长到了1米96,但还是不会扣篮。他是在深圳街头打3VS3篮球的时候被戴艺欣挖出来的,然后一步步成为中国男篮的第一兄弟。
和很多中国男篮队员一样,易建联来自一个体育世家。易建联的父母是广东手球运动员。1983年上海六运后,广东省体育局解散了当时成绩不佳的手球队。易建联的父母退休后也被分配到深圳邮局成为普通员工。也许易建联的父母很清楚运动员的艰辛,所以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让易建联走体育这条路。但是易建联父母的优良基因让易建联从小就特别喜欢运动。1999年夏天,易建联和两个小伙伴参加了罗湖街头篮球赛。当时易建联打得很差,第一场就被淘汰了。而易建联因为身体条件突出,受到了当时来到赛场的深圳体校教练戴艺欣的青睐。
戴艺欣并没有因为当时没有篮球基础而否定易建联。相反,看到易建联的身体状况后,他认为易建联是一块未雕琢的玉石。但是,戴艺欣希望把易建联招到自己的岗位上,却没能得到易建联父母的支持。作为一名运动员,易建联的父母不同意易建联走老路。易建联最终被同意进入深圳体校进行职业篮球训练。但是易建联当时没有篮球基础,体能很差。据说易建联刚进深圳体校的时候连400米都坚持不了,在深圳体校训练了半年,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扣篮。可见易建联当时的身体状况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突出。
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止易建联成名。虽然与大多数球员相比,易建联确实练习晚,基础低,但易建联对篮球的热爱和刻苦训练是其他球员难以达到的。相信大家都可以从近几年的媒体上了解到,即使是已经成为中国男篮第一兄弟的易建联,无论是在国家队还是在广东宏远队,都是第一个训练的球员,易建联过着特别自律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易建联现在36岁了,而中国男篮依然没有替补。易建联本赛季还能砍下CBA联赛20+10的顶级内线数据,足以说明易建联在场外给的比其他球员多。
易建联于1999年正式进入职业篮球训练,但三年后成为CBA最佳新秀,仅训练五年就进入中国男篮打奥运会,成为NBA6号秀后才接触篮球八年。这些都是中国男篮历史上没有人走过的“快”路,但谁知道易建联在这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都是非常值得年轻球员学习的榜样。相比之下,年轻有名的魔鬼周琦出道时的技术和身体条件可以说是远超易建联。但是,由于周琦这几年在训练中不能吃苦,他的缺点没有得到强化,导致周琦进步缓慢。如果周琦能够快速成长,我相信中国男篮不会一直依靠易建联。
分析一下打篮球和踢足球有相通的地方吗?
这两项运动,都属于技能主导类的同场对抗类项目。其在比赛中,都有大量的身体对抗以及各种技术的运用。举个反例,比如100米比赛,虽然技术环节也不少,但相比足球与篮球,可谓是比较单一了。
虽然从视觉效果上,足球场地比篮球场大很多,但大家不要忘记,足球场上是22名球员在踢球。平均下来,每个位置的移动距离与篮球运动员的差异性就不大了。关键还是看运动的形式。两种运动,都需要在各自的场地完成跑、跳、投(头)、暂停、犯规、界外球等等。因此,其供能系统比较相似。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其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快的无氧恢复能力,特别是乳酸能的恢复水平。这直接决定了运动员在场上技术动作的发挥水准。
良好的球感:两项运动最基础的技术练习都是控球,也就是球感的培养。通过颠球/指尖控球、脚内侧钟摆/体前变向、踩单车/体侧前后拉球找到正确的发力部位和发力方式,是每个初学者都不应该跳过的一课。学会与球友好相处,你才能投入到进阶的训练当中。
精准的传球:控球是个人练习中最重要的一环,而团队训练中最重要的则莫过于传球。传球的时机、高度、手法(脚法)都决定了进攻是否能够高效流畅地进行下去,好的传球能节省接球者处理球的时间,糟糕的传球会导致战术执行的延误和体力的无端消耗。
完成得分动作时身体的协调性:想要高质量地完成得分动作(投篮/射门),就要先明白:尽管投篮最终体现为手指的拨弄动作,射门表面上也只是一瞬间的摆腿击球,但其实都需要上下肢的高度协调。跳投要准,下蹲要稳,起跳要充分;射门也一样,助跑时要通过伸展手臂,调整体态,保持重心平衡,防止动作变形。
是不是看NBA的人总提到天赋,而足球领域很少说这个?
职业运动员都是需要看天赋的,这个天赋来自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这个素质通俗来讲就是肌肉的爆发力,每个人的肌肉爆发力都是不一样,这也就是最基础的身体天赋。为什么足球与篮球相比很少谈及到天赋?并不是说足球不需要天赋,那么相比较而言,有一下几种原因:
一、从事职业运动,足球比篮球需要的先天身体条件少。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都知道,篮球的先决条件那就是身高,虽然也有身高条件不够成功的球员,那也只是少数。篮球运动还需要你的力量,弹跳这些都是能够后天训练带来,但是身高却不能通过后天弥补,所以说篮球运动是一项挑人的运动。相比足球,门槛则低了很多,只要你能够训练,最主要的还是看技术,和团队的配合,身体天赋虽然也是需要,这是你作为职业球员,不同于普通人的条件。
二、篮球的天赋发觉可以更早。从事篮球运动,你的身体天赋可以更早的展现,你在球场的反应速度,弹跳,力量这些都是能够得到展现,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从高中就开始给优秀的篮球选手排名,为的就是让这些更早的展现天赋。而足球运动员,最先考虑的一定是他的脚下技术,足球这项运动发展的历史悠久,他的打法会更多,在球场你没有办法展现个人英雄主义,你必须靠队友,所以个人的天赋就显得没有篮球那么重要。
职业运动员不同于普通人是因为,他们对身体的开发做到人类能理解的极致,付出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但他们做到这些成功就是给他们最好的馈赠。所以每个运动员能够走上赛场那么他就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有天赋不努力的人是骗不过结果的。
踢足球和打篮球哪个受伤的可能性大?
足球容易被别人伤害,篮球容易被自己伤害。通常情况下,足球更危险。其实篮球有一个单一的损伤模式,就是起跳后从空中落地时可能出现的脚踝扭伤和摔倒。只要不起跳,基本上没有受伤的可能。至于被别人撞到抓伤,没什么大不了的。
足球受伤的可能性太多了,因为有高速运动,被别人踢是常事。一场比赛后被踢几次很正常。所以才有护腿之类的装备。足球伤病其实很容易预防。只要在球场上戴护膝、脚垫和护腿板,铲球是被禁止的,基本上不会有大的伤病。猝死是可能的。好像篮球很少出现,足球经常听到。没有明确的数据,所以不好乱说,但是有心脏病的人不应该参加这样剧烈的运动,这似乎和球本身无关。对于普通人来说,无论是篮球还是足球,只要参加体育运动,就更加注重保护自己,及时取防护措施,积极减少身体对抗,以和比赛为主作为补充,基本不会遭受重大伤病。至于轻微的扭伤,他们只会休息几天。
篮球的身体对抗比足球小,比如推人,篮球的推人是犯规,足球的推人,很多禁区内都不判犯规,比如对人恶意犯规,篮球是用手,足球是用腿,哪个更厉害?这个如果是大伤,篮球吃亏,如果是小伤,足球吃亏。足球场很少平整,有些菜地甚至会让球员崩溃。
在的时候,足球和篮球的保护措施基本相同。一要充分热身,二要穿好运动装备,三要避免激烈的身体对抗(如果发现对方有危险动作,我们会主动放弃,输赢无所谓,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四要养成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意识。任何运动或任何活动都有可能导致受伤。希望不要因为害怕受伤而选择某项运动。篮球和足球是特别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