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都有哪些城市举办过全运会?
2.福建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运动会概况
3.常州是运动会什么时候开幕
4.历届全运会举办城市及时间?
5.前十三届全运会在哪举办
都有哪些城市举办过全运会?
全运会从1959年举行第一届到2021年举行第十四届,共举行了14届,已经有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济南、沈阳、天津、西安八个城市主办过全运会。
一、全国运动会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会,简称“全国运动会”或“全运会”,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综合性体育比赛,每四年举行一次,其中第七届全运会延期2年举行。一般在奥运会的前一年或后一年举行。由于全运会主要是为了选拔参加奥运会的选手,所以它的比赛项目和奥运会基本一致。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下,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全运会。当时共有一万多名运动员参赛,有七人四次打破了四项世界纪录。
第一届到第九届由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轮流举办。2001年,国家决定取消三地轮流举办的限制,全运会可以在其他城市举办。于是,2005年,第十届在南京举办;2009年,第十一届在济南举办;2013年,第十二届在沈阳举办;2017年,第十三届在天津举办;2021年,第十四届在西安举办。
二、历届全国运动会时间、地点、人数简介: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959年9月13日—10月3日
比赛地点:北京
参赛人数:有解放军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29个代表团的10658名运动员。
第二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965年9月11—28日
比赛地点:北京
参赛人数:共有解放军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30个代表团的5922名运动员参赛。
第三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5年9月12―28日
比赛地点:北京
参赛人数:共有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代表团的124名运动员参赛。
第四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9年9月15—30日
比赛地点:北京
参赛人数:共有包括白湾省在内的31个代表团的15189名运动员参赛。
第五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983年9月18日—10月1日
比赛地点:上海
参赛人数:共有31个代表团的8943名运动员参赛。
第六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987年l1月20日—12月5日
比赛地点:广州
参赛人数:共有37个代表团的7518名运动员参赛。
第七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993年8门15日—9月15日先后在四川(8月15―23日)、秦皇岛(8月24日—9月2日),北京(9月4—15日)举行。
比赛地点:北京、四川、秦皇岛
参赛人数:共有45个代表团的10510名运动员参赛。?
第八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9年10月12—24日
比赛地点:上海
参赛人数:共有46个代表团的7647名运动员参赛,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团(257人)首次参加全运会。
第九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2001年11月11—25日
比赛地点:广东广州
参赛人数:共有45个代表团的8608名运动员参赛。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2005年11月12—23日
比赛地点:江苏南京
参赛人数:共有46个代表团的9986名运动员参赛。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2009年10月16—28日
比赛地点:山东济南
参赛人数:共有10900多名运动员参赛。
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2013年8月31—9月12日
比赛地点:辽宁沈阳
参赛人数:共有9000多名运动员参赛。
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2017年8月27—9月8日
比赛地点:天津
参赛人数:共有10217名运动员参赛。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2021年9月15—27日
比赛地点:陕西西安
参赛人数:共有12000余名运动员参赛。
第十四届全运会目前正在火热进行中。预祝第十四届全运会圆满成功!
福建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运动会概况
龙岩市申办第十三届省运会历程 2000年8月18日,龙岩市委书记张燮飞在市委会议室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同意龙岩市正式申办2006年福建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要求市及市委抓紧做好有关工作,尽快向省及省体育局提出正式申请。2000年9月30日,龙岩市人民以龙政[2000]综376号文件正式向省人民提出申办 2006年福建省第十三届运动会。
2002年4月1日,龙岩市体育局按照有关要求,向省体育局提交书面报告,就龙岩市申办省运会的概况、场馆设施、接待能力、办赛经验及交通情况等方面做了详细汇报。5月,经缜密策划,龙岩市开始摄制《将军故乡·冠军摇篮》专题片和画册,提出“创新省运”总的理念和“旅游省运、文化省运、道德省运、快乐省运”延伸理念。7月2日,龙岩市委、市成立申办福建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申办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申委会由时任市委书记的张燮飞同志亲自挂帅,时任代的刘赐贵、市委副书记邓保南、张秀娟等担任副主任,由相关部门领导担任委员;执委会由张秀娟担任主任。7月11日,市委张燮飞书记主持召开申办省运会专题会议。会议指出,省运会规模大、影响深远,能够成功承办省运会不仅可以证明龙岩的综合实力,还可以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应把申办省运会作为推动闽西发展的历史机遇。强调龙岩市应全力以赴,力争申办成功。与会领导就龙岩市今后申办的具体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包括对有关申报材料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7月12日,龙岩市委、市成立龙岩市申办省运会工作团,由代刘赐贵亲任团长,市委副书记邓保南、张秀娟任副团长。7月11 日~18日,时任代的刘赐贵三次召集工作团有关人员开会,研究、讨论申办对策,部署各项准备工作,就申办电视专题片、画册、文件材料及陈述报告提出了具体要求。2002年7月19日,福建省体育局在省体育中心贵宾楼举行申办福建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报告会,这是确认2006年第十三届省运会承办城市资格的重要会议。龙岩市申办团的陈述由龙岩市申委会副主任、申办团副团长、市委副书记邓保南主持。申办团首先播放了展示龙岩人文景观的电视专题片《将军故乡,冠军摇篮》,它形象、直观,令人耳目一新。接着,龙岩市申委会第一副主任、申办团团长、龙岩市委副书记、代刘赐贵的全面陈述,清晰有力,承诺庄重,配以多媒体画面,富于感召力。龙岩市申委会成员、体育局局长邱应龙着重从体育工作角度就如何办好省运会展开陈述,寓情寓理,让人信服,引起广泛共鸣。龙岩市申办团秘书长、市副秘书长、旅游局局长衷梅英的陈述,热情洋溢,并将旅游与体育巧妙结合,令人神往。正在北京为备战亚运会而进行着紧张的集训、专程赶回来参加申办活动的龙岩籍运动员、举重世界冠军石智勇和羽毛球全英公开赛冠军陈宏的发言,生动活泼,让人进一步感觉到龙岩人民申办省运会的真诚与迫切。随后,申办团一一回答了专家评委的提问。龙岩市申办团陈述,受到省体育局等有关部门领导、专家评委、各界人士和新闻记者等在场200多人的高度评价和接连不断的热烈掌声。会上进行无记名投票,随着大会主持人、省体育局副局长徐正国当场宣布“发出24张选票,同意龙岩承办的24张,全票通过!”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标志着龙岩市已顺利通过了“申办陈述”关键一关。
8月2日,经省办公会议通过,正式确认龙岩市承办省运会资格。 自2002年8月省正式确定2006年第十三届全省运动会在龙岩市举行以来,全市上下欢欣鼓舞,决定尽最大的努力把本届省运会办成福建省历史上最具特色、最成功的一届运动会。三年来,全市上下以承办省运会为契机,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筹备工作落实,在省委、省的领导、省体育局的具体指导下,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一)成立组织机构,全面启动省运会筹备工作。
为了切实加强对省运会的领导,确保省运会各项筹备工作顺利进行,市委、市早在2003年8月就成立于福建省十三届运动会龙岩市筹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市委、市主要领导以及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和市直34个部门的主要领导都参加了筹委会。筹委会和执委会下设办公室及竞赛部、场馆建设与技术服务部、财务集资部、宣传活动部、后勤接待部、安全保卫部、环境卫生部和监察审计部等九个机构,并明确了各机构的人员组成和工作职责。为了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市委、市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办公会和各种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2003年7月,时任的刘赐贵同志在市体育局主持召开了第一次省运会筹备工作专题会议,全面启动了省运会各项筹备工作。2003年8月,市委、市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体育工作会议。会上,市还与各县(市、区)及市体育局签订了承担本届省运会金牌和承办项目的责任书,并要求各县(市、区)对责任书下达的任务进一步细化,建立激励机制,建设高水平运动队伍,力争在省运会上创出好成绩。2005年8月,市又召开了“迎省运、造环境、美龙岩”工作动员大会。会议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以“迎省运、造环境、美家园”活动为载体,围绕2003年全市体育工作会议提出的“着力树立一个好形象、努力争取一个好成绩、全力营造一个好环境”的总体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密切合作、同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全面推进各项筹备工作。
(二)抓住重点,全力以赴建设体育场馆。
为了确保省运会的顺利召开,满足省运会对体育场馆建设的要求,从接受承办省运会任务开始,龙岩市便把体育场馆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筹措资金,开展省运会场馆建设。2003年1月,市召开专题会议,对承办省运会场馆建设及资金拼盘进行专题研究,制定了场馆建设的五条原则,形成了建设项目安排、建设项目资金拼盘的具体意见。随后,市第四次常务会对场馆布局、建设主体、管理方式、运营方式以及场馆设计、论证、投资等进一步细化,提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到既要尽最大努力把必需的比赛场馆建设好,满足省运会各项比赛需求,又要量力而行,不贪大求全。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多次进行修改,不断优化规划设计方案,最终形成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建设方案。承办省运会的场馆建设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新规划的体育公园。体育公园在人民广场西南的规划新区内建设,总占地300亩,拟建设成一个比较现代的、开放的,集健身、休闲、和商业为一体的体育主题公园,预计总投资2.6亿元,主要设施包括多功能综合体育馆及附馆、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和省集训练基地。二是商业动作的体育大厦。该项目位于市区九一南路市体育中心,与体育场相呼应,占地5148平方米,主楼23 层,建设面积27238平方米,是十三届省运会的指挥和接待中心,预计总投资1.3亿元。三是位于上杭的市水上运动中心。该中心位于上杭城关汀江流域,由上杭县负责建设,作为承办省运会皮划艇比赛场地。目前该项目水上部份已完成,并于去年全省皮划赛艇比赛时投入了使用。四是各县(市)承办项目的相关场馆建设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其中长汀县新体育馆、连城县武术馆、上杭县羽毛球馆、武平县体育馆和漳平乒乓球馆等建设进展顺利。
(三)加强对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体育工作队伍,积极备战,储备人才。
近年来,龙岩市承办了全省C级足球教练员培训班和全省击剑裁判员培训班,并举办了田径、击剑等项目裁判员以及游泳救生员培训,有近200人参加,其中近 50人通过培训被批准为二级裁判员。同时,龙岩市还承办了全国武术散打比赛、全省皮划艇比赛等十三项重大赛事,今年7月龙岩市还将承办全国羽毛球冠军赛,全省田径、游泳省运会选拔赛等,通过承办这些赛事,积累办赛经验,提高办赛和接待水平。在做好省运会场馆建设等工作的同时,龙岩市还认真组队积极备战,为争取竞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以及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储备奠定基础。
(四)统筹规划,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1、制定了《龙岩市2006年省运会行动规划》。该《规划》经反复讨论后形成,是市及七个县(市、区)筹办省运会的具体行动规划。该规划以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培养裁判员人才、抓好竞赛筹备以及备战省运会为主线,加速全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体育市场,发展体育产业;以“创新省运”为主题,突出“旅游省运、文化省运、道德省运、快乐省运”理念,提出不仅要把省运会办成竞技的舞台,而且要让省运会本身成为闽西旅游的重要看点和闽西的重要节日;《规划》还提出了龙岩市备战省运会的目标,明确了主要任务,制定了工作方针和措施。
2、开展了吉祥物以及会标、会歌等的初审和征集工作。经市委、市研究,吉祥物的选择确定二个方案:一是龙和虎,二是龙、虎、豸同时作为吉祥物。已经于 3月19日在福建日报、闽西日报、东南新闻网站连同会标(会微)、会歌和主题口号一起发布了征集启事。为了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宣传部门还召集了本地文化艺术界专家座谈,广泛征求意见。
3、确定了开幕式文体节目的主题和初步框架。开幕式的主题拟定为:龙腾虎跃·活力海西。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的初步框架也已初步确定。开、闭幕式的主题以及文艺节目的框架,吉祥物和会旗、会标方案等经最后修改后再上报省和省体育局审定。 福建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是历届运动会中规模最大、项目设置最多、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体育盛会。为确保本届省运会顺利进行,省委、省已于**月**日成立了大会组委会。
本届运动会比赛项目包括:青少年组:田径、游泳、跳水、体操、蹦床、举重、射击、射箭、武术套路、武术散打、帆船、帆板、皮划艇、赛艇、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足球、篮球、排球(含沙滩排球)、拳击、跆拳道、击剑、摔跤、柔道、共计25项竞赛项目。行业组:田径、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篮球、排球、台球、中国象棋、围棋、桥牌、保龄球共计12项。参赛的单位:青少年部包括(福州、莆田、厦门、泉州、漳州、三明、南平、宁德、龙岩)9个设区市代表团以及行业组:省直属各单位、总公司、各企事业单位等,还邀请金门县组团参加。
常州是运动会什么时候开幕
常州市第十三届运动会暨第六届全民健身节将于2008年4月至9月举行。为保证各项竞赛活动规范、有序、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规程总则。
一、竞赛项目
第十三届市运会设青少年部、高校部、中技部、职工部、八一前卫部、农民部、老年人部、社会部,共八部。各部竞赛项目为:
(一)青少年部竞赛项目:
1、幼儿组:幼儿体操
2、小学组: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艺术体操、象棋、围棋、射击、举重,共12项。
3、初中组: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艺术体操、象棋、围棋、射击、举重,共12项。
4.高中组: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男子)、乒乓球、健美艺术体操、象棋、围棋、射击,共9项。
(二)高校部竞赛项目: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男子) 、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街舞,共8项。
(三)中技部竞赛项目:田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共4项。
(四)职工部竞赛项目:篮球、足球(男子)、乒乓球、象棋、围棋、羽毛球、射击、网球、台球、桥牌、保龄球,共11项。
(五)八一前卫部竞赛项目: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射击、象棋、围棋,共6项。
(六)农民部竞赛项目:健身秧歌、乒乓球、象棋、风筝、钓鱼,共5项。
(七)老年人部竞赛项目:太极柔力球、羽毛球、乒乓球、门球、象棋、围棋、钓鱼,共7项。
(八)社会部竞赛项目:体育舞蹈、太极拳、舞龙、轮滑、拔河、风筝,共6项。另设表演项目:阳湖拳、健身秧歌、木兰拳(扇)。
另外残疾人比赛由市残联组织实施。
二、比赛时间
2008年4月-9月
三、比赛地点
常州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各部大部分项目将于开幕式前在各有关地区、单位比赛完毕。青少年部的田径、健美艺术体操、射击,高校部的羽毛球,职工部的乒乓球、羽毛球,农民部的象棋,老年人部的门球,社会部的健身秧歌,八一前卫部的篮球比赛,将于2008年9月上旬开幕式后,在市区各有关场馆和单位进行。
四、参赛办法
(一)青少年部以辖市(区)、市局属学校为参赛单位(市局属小学与所在地区协商联合组队,代表该区参赛。健美艺术体操以基层校为参赛单位)。
(二)高校部以基层校为单位组队参赛。
(三)中技部以基层校为单位组队参赛。
(四)职工部以各辖市(区)、机关、事业、行业系统、部省属企业为单位组队参赛。
(五)八一前卫部以公安、驻常部队为单位组队参赛。
(六)农民部以辖市(区)为单位组队参赛。
(七)老年人部以辖市(区)为单位组队参赛。
(八)社会部表演项目由各辖市(区)以街道(乡镇)为单位组队参赛。社会部竞赛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报名参赛。
五、运动员资格
(一)参加青少年部、高校部、中技部比赛的运动员,必须是本地区有关单位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其中参加中小学组比赛的学生必须经过体育、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注册认可后方能参加比赛);参加职工部比赛的运动员必须是在学校、机关、事业、工矿企业、街道、民营企业等单位工作,并在2008年1月1日以前工资在册的干部职工(含临时工、合同工);参加八一前卫部比赛的运动员必须是在编在职的民警、职工和驻常部队的现役军人;参加农民部比赛的运动员必须是本市正式镇、村户口的农民、渔民、乡镇企业就业人员、个体经商者;参加老年人部比赛的运动员必须是女年满55周岁、男年满60周岁以上的常州市民;社会部参赛的运动员必须是常州市市民,并在2008年1月1日前居住的市民(含持有临时户口登记证的居住者)。
(二)经地区一级医务部门检查身体健康者。
(三)各部一个运动员只能代表一个地区或单位参加一个部别的比赛。职工部、八一前卫部、农民部、老年人部、社会部的每个运动员限报两个项目的比赛。
(四)退役专业运动员两年内不得代表职工参加职工部、八一前卫部的比赛。
(五)凡按年龄划分组别的不得跨组参加比赛。
(六)市少体校、市运动学校、市业余军体校、后备人才试点校、市延陵中学的学生代表原输送单位参赛,但不回原单位集训。如原输送单位未报名的可代表现学籍单位参赛。凡涉及到参赛运动员有双重学籍或借读转移的,必须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商定并报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定,最终的裁决和解释权属常州市教育局。
(七)北京、上海竞技体校及省、解放军体工队适龄运动员可代表原输送单位回常参赛。
(八)运动员如在参赛资格上弄虚作,将按有关纪律规定严肃处理。
六、竞赛组织实施
(一)在市人民领导下,由各辖市(区)和市有关部门共同组成大会组委会,在组委会统一领导下实施各项比赛。组委会办公地点设在市体育局。
(二)青少年部的比赛由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共同组织实施;高校部的比赛委托高校体工委组织实施;中技部的比赛委托市劳动保障局组织实施;职工部的比赛由市总工会组织实施;八一前卫部的比赛由市体育局、市公安局、市双拥办、常州军分区政治部等单位联合组织实施;农民部的比赛由市委农工办组织实施;老年人部的比赛由市老年人体协组织实施;社会部的比赛由市体育局组织有关部门或单项协会分工负责组织实施。
(三)常州市体育局对各部的比赛在业务上予以检查、督促、指导。
(四)各部比赛应成立与常州市第十三届运动会组委会相应的竞委会机构,并于2008年4月1日前报市体育局。
七、竞赛办法
(一)各部各单项比赛,按该项目的竞赛规程执行。
(二)集体项目(篮球、排球、足球)各组别少于3个队(不含3个)则取消该组别比赛。单项比赛凡参赛运动员(队)只有1人(1队)的则取消比赛(有特殊规定的按单项规程规定办)。
(三)比赛用国家体育总局审定公布的各项竞赛规则和有关补充规定以及常州市竞赛特定规则。
八、各部(组)录取名次和计分办法
(一)青少年部、高校部、中技部比赛的录取名次
1. 小学、初中、高中组均设金牌总数和总团体(小学、初中组12项报名10项计分、高中组9项报名7项计分),分别奖励前六名。
2. 高校部、中技部设总团体,分别奖励前六名。
3. 总团体则按各单位参赛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所获名次得分总和计算,积分多者名次列前。如积分相等,则以获得第一名多者列前,余类推。金牌总数则按各单位参赛运动员在各项目比赛中所获金牌数的多少计算,金牌多者名次列前,如金牌相等,则以获银牌多者名次列前,余类推。
(二)青少年部比赛的计分办法
按照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和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制定的有关办法执行。
(三)高校部、中技部比赛的计分办法
1. 各项目在常州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中须排出名次,第一名不出现并列。
2. 各项目录取前六名,按9、7、6、4、3、2计分,不足六名时按高限录取计分(集体项目除外)。
3. 篮球、排球、足球项目的设牌和计分办法:
第一名计金牌4枚、36分
第二名计金牌2枚、银牌2枚、32分
第三名计金牌1枚、铜牌3枚、27分
第四名计16分
第五名计12分
第六名计8分
(四)职工部、八一前卫部、农民部、老年人部、社会部均不计金牌总数,不计总团体,不排位。各项目团体、单项均录取前六名。
九、本届运动会将开展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组织奖、优秀赛区等评选工作(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十、报名
(一)各辖市(区)及市有关部门、单位设代表团,代表团设团长1人、副团长若干人、竞赛联络员及其他工作人员若干人。请各地区、各单位将代表团名单于2008年4月1日前报常州市体育局。
(二)各代表团参加本届运动会第一次报项于2008年4月1日前截止,逾期作不参加论。第二次报名时,各代表团参加各部(组)比赛的报名单均按各部(组)单项竞赛规程规定的时间一式两份,分别寄往各部(组)比赛的主管部门和市体育局。
十一、裁判员
裁判长、仲裁委员或技术代表人员名单由常州市体育局委派,其他裁判员由各部的主管部门选定。
十二、奖励办法
(一)对参加各部单项竞赛中获得集体(含团体)、个人项目名次的运动员按规程规定给予前三名颁发金、银、铜牌,四至六(或八)名颁发奖状。
(二)对参加青少年部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比赛的单位颁发金牌总数奖和总团体奖。
(三)对参加高校部、中技部比赛获总团体前六名的单位颁发总团体奖。
(四)凡在田径、游泳、举重、射击比赛中达一级运动员标准和破常州市最高纪录、省青少年纪录的运动员将分别给予奖励。
(五)对在我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各部比赛中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组织奖、优秀赛区的单位给予奖励。
十三、表彰常州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和个人(具体办法和要求另发)。
十四、关于开幕式和闭幕式
常州市第十三届运动会暨第六届全民健身节开幕式,将于2008年9月上旬在新落成的常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有关开幕式的具体要求另发)。
常州市第十三届运动会暨第六届全民健身节闭幕式,将在各项比赛全部结束后择时进行。
十五、其他事项
运动员服装必须符合各项竞赛要求,开幕式的服装由各代表团自定。
十六、未尽事宜由竞赛各部补充说明。
十七、本规程总则解释权属常州市体育局。
历届全运会举办城市及时间?
历届全运会举办城市及时间:
扩展资料:
历届比赛项目:
第一届
比赛项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手球、棒球、女子垒球、水球、马球、田径、公路自行车、体操、技巧运动、举重、游泳、跳水、赛艇;
武术、中国式摔跤、射箭、中国象棋、围棋、、障碍、射击、摩托车越野、摩托车环行公路、无线电收发报、航海多项、航海模型、滑翔、飞机跳伞、伞塔跳伞、航空模型共36项。
第二届
比赛项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水球、田径、自行车、体操、举重、击剑、游泳、跳水、摔跤、射箭、射击、摩托车、无线电收发报、飞机跳伞、航空模型、航海模型22项。
第三届
比赛项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棒球、女子垒球、手球、田径、体操、技巧、游泳、跳水、水球、划船(包括赛艇、皮艇、划艇)、举重、射击、射箭、击剑、武术;
自行车(包括公路自行车和赛车场自行车)、中国式摔跤、棋类(包括围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滑雪。
第四届
比赛项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手球、棒球、女子垒球、田径、体操、技巧、举重、游泳、跳水、水球、划船(赛艇、皮艇、划艇)、武术、射箭;
棋类(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击剑、自行车(公路、赛场)、摔跤(中国式、自由式、古典式)、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滑雪、射击、摩托车、跳伞、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摩托艇和潜水共34项。
第五届
比赛项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手球、曲棍球、田径、体操、艺术体操、举重、游泳、跳水、水球、帆船、帆板、射箭、射击、击剑、自行车、摔跤、柔道、武术表演、赛艇、皮划艇。其中艺术体操、柔道、帆板、曲棍球是新增比赛项目。
第六届
比赛项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手球、曲棍球、女子垒球、棒球、田径、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举重、体操、艺术体操、击剑、柔道;
国际式摔跤、中国式摔跤、技巧、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马术、现代五项、武术、射击、射箭、赛艇、皮划艇、帆船、帆板、蹼泳、航海模型、航空模型、自行车、滑水、摩托艇、摩托车越野、无线电测向、跳伞。
第七届
比赛项目:田径、游泳、体操、艺术体操、举重、击剑、柔道、国际式摔跤、拳击、现代五项、马术、中国式摔跤、围棋、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自行车、航海模型、无线电测向、跳伞、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手球、曲棍球、女子垒球(北京);
跳水、水球、花样游泳、技巧、射击、射箭、赛艇、皮划艇、蹼泳、滑水、航空模型、排球、羽毛球、棒球、武术(四川);帆船和帆板(秦皇岛)。
第八届
比赛项目:足球、篮球、排球(含沙滩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手球、曲棍球、棒垒球、田径、游泳(含跳水、水球、花样游泳)、体操(含艺术体操)、举重、射击、射箭、击剑、柔道;
摔跤、拳击、自行车、赛艇、皮划艇、帆船(含帆板)、现代五项、马术、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武术28个大项319个小项。
第九届
比赛项目:田径、游泳、体操、艺术体操、举重、击剑、柔道、国际式摔跤、拳击、现代五项、马术、中国式摔跤、围棋、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自行车、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手球、曲棍球、女子垒球;
跳水、水球、花样游泳、技巧、射击、射箭、赛艇、皮划艇、排球、羽毛球、棒球、武术、帆船、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
第十届
比赛项目:赛艇、散打、帆船、马术、举重、射箭、击剑、水球、垒球、棒球、排球、手球、游泳、田径、帆板、柔道、体操、滑冰、跳水、篮球、拳击、曲棍球、足球、羽毛球、射击。
第十一届
比赛项目:田径、射箭、击剑、游泳、赛艇、皮划艇、羽毛球、篮球、拳击、马术、足球、体操、手球、帆板、柔道、网球、排球、举重、摔跤、射击、曲棍球、棒球、垒球、滑冰。
第十二届
竞赛项目: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射箭、田径、羽毛球、棒球、篮球、拳击、皮划艇(激流回旋)、自行车、马术、击剑、足球、高尔夫球、体操(艺术体操、蹦床);
手球、曲棍球、柔道、现代五项、赛艇、橄榄球、帆船(帆板)、射击、垒球、乒乓球、跆拳道、网球、铁人三项、排球(沙滩排球)、举重、国际式摔跤、武术(套路、散打)。
第十三届
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17年在天津市举行。天津在2011年08月16日成功取得第十三届全运会的主办权,中央取消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垄断举办权后,继江苏、山东与辽宁后的第4个主办全运会的省市。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
前十三届全运会在哪举办
全运会从1959年举行第一届到2021年举行第十四届,共举行了14届,已经有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济南、沈阳、天津、西安八个城市主办过全运会。
一、全国运动会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会,简称“全国运动会”或“全运会”,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综合性体育比赛,每四年举行一次,其中第七届全运会延期2年举行。一般在奥运会的前一年或后一年举行。由于全运会主要是为了选拔参加奥运会的选手,所以它的比赛项目和奥运会基本一致。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下,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全运会。当时共有一万多名运动员参赛,有七人四次打破了四项世界纪录。 第一届到第九届由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轮流举办。2001年,国家决定取消三地轮流举办的限制,全运会可以在其他城市举办。于是,2005年,第十届在南京举办;2009年,第十一届在济南举办;2013年,第十二届在沈阳举办;2017年,第十三届在天津举办;2021年,第十四届在西安举办。二、历届全国运动会时间、地点、人数简介: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959年9月13日—10月3日 比赛地点:北京 参赛人数:有解放军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29个代表团的10658名运动员。第二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965年9月11—28日 比赛地点:北京 参赛人数:共有解放军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30个代表团的5922名运动员参赛。第三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5年9月12―28日 比赛地点:北京 参赛人数:共有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代表团的124名运动员参赛。第四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9年9月15—30日 比赛地点:北京 参赛人数:共有包括白湾省在内的31个代表团的15189名运动员参赛。第五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983年9月18日—10月1日 比赛地点:上海 参赛人数:共有31个代表团的8943名运动员参赛。第六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987年l1月20日—12月5日 比赛地点:广州 参赛人数:共有37个代表团的7518名运动员参赛。第七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993年8门15日—9月15日先后在四川(8月15―23日)、秦皇岛(8月24日—9月2日),北京(9月4—15日)举行。 比赛地点:北京、四川、秦皇岛 参赛人数:共有45个代表团的10510名运动员参赛。 第八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19年10月12—24日 比赛地点:上海 参赛人数:共有46个代表团的7647名运动员参赛,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团(257人)首次参加全运会。第九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2001年11月11—25日 比赛地点:广东广州 参赛人数:共有45个代表团的8608名运动员参赛。第十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2005年11月12—23日 比赛地点:江苏南京 参赛人数:共有46个代表团的9986名运动员参赛。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2009年10月16—28日 比赛地点:山东济南 参赛人数:共有10900多名运动员参赛。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2013年8月31—9月12日 比赛地点:辽宁沈阳 参赛人数:共有9000多名运动员参赛。
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2017年8月27—9月8日 比赛地点:天津 参赛人数:共有10217名运动员参赛。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 比赛时间:2021年9月15—27日 比赛地点:陕西西安 参赛人数:共有12000余名运动员参赛。 第十四届全运会目前正在火热进行中。预祝第十四届全运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