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甲德式打法的球队-德甲模式

tamoadmin

1.英超与中超哪个更烧包

2.喜欢拜仁及德国的说说为什么喜欢?喜欢哪个球星(名宿也行)?拜托各位了 3Q

3.学习德语与学习英语冲突吗?

4.德国球队的雇佣军

英超与中超哪个更烧包

德甲德式打法的球队-德甲模式

9月2日凌晨1点,今夏欧洲球员转会市场落下帷幕,最后一个关闭转会窗口的英超毫无悬念成为花钱最多的金主,11.7亿欧元的转会支出超过西甲和意甲之和。稍早结束的亚洲夏季转会市场,中超无可争议蝉联烧钱榜榜首。

英超一跺脚,欧洲抖三抖;中超一声吼,亚洲全都有。最近两年,英超和中超的购买力都在本大洲范围内让他国联赛无可抗拒。除了钱多之外,两个协会的国字号球队也有很多共同点,当欧洲中国队英格兰与亚洲中国队国足相遇时,哥俩肯定有很多话想说……

比阔气英超花钱世界第一 中超买人亚洲称雄

由于欧洲联赛实行跨年制,夏季转会市场才是各大联赛角逐的主战场,在这场买人与卖人同时进行的战役中,英超大杀四方。转会支出11.7亿欧元,最能花钱;转会收益5.9亿欧元,最能“赚钱”。

比较转会支出,西甲、意甲、德甲、法甲和葡超排名2至6位,不过西甲的转会支出仅为5.73亿欧元,不及英超的一半。

上赛季欧洲夏季转会支出排行榜,前五名坐席和本赛季完全一致,英超总支出10.2亿欧元冠绝群雄,西甲花费4.8亿欧元位居次席。

连续两年的夏季转会市场,英超的投入都超过10亿欧元,即便是“小打小闹”的冬季转会,英超的支出依然全球第一,最有钱联赛当之无愧。如果在其他大洲再找一个如此阔气的联赛,也许只有中超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亚洲联赛的赛制决定了各支球队更注重冬季转会,过去两个冬窗市场,中超分别以6872.5万欧元和7460万欧元的总投入笑傲亚洲。而在力度明显下降的夏季转会市场,本赛季中超的投入也是高达5629.5万欧元,高于巴萨 、阿森纳等豪门。

看引援英超成外援殖民地 中超劲吹“桑巴风”

英超靠着高度市场化来赚钱,虽然变得很富有,但是负面效应非常明显。由于对非欧盟球员没有限制,英超早已沦为外援的殖民地。

德甲和法甲联赛曾经要求每个俱乐部只能引4名外援,每场比赛最多上场3人;西甲则规定每支球队只允许3名非欧盟护照球员,不过从2006年开始,这三国联赛逐渐放开政策,如今可以不受限制的引进外援。

英超自始至终不约束非欧盟球员,导致本土化比率非常低。2009-2010赛季至2013-2014赛季,每个赛季英超的外援比率都超过六成,本土球员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的现象最近两年并没有得到改观。

2014-2015赛季英超有33名法国人,占9.5%;32名西班牙人,占9.2%;27名爱尔兰人,占7.7%;20名苏格兰人,占 5.7%;18 名荷兰人,占5.2%;15 名威尔士人,占4.3%;比利时和巴西各有14人,各占4%;阿根廷有13人,占3.7%。

从外援国籍上看,法国球员和西班牙球员在英超中的比重相对更多;从外援分布来看,西甲联赛这两年频频被英超挖角。《世界体育报》统计指出,过去5年英超一共花费1.58亿欧元从巴萨挖人,像亚亚·图雷(Y-图雷?K-图雷)、法布雷加斯、桑切斯(微博)等人均是上赛季BIG4中的绝对核心。

在英式足球的力量与对抗基础上,融入西式足球的传控和技术,这使得英超成为观赏性最高的联赛。本赛季,英超又开始吸纳德式足球的严谨与纪律。

今年来自德甲的13名球员被英超挖走,总金额达到2.083亿欧元,德布劳内还以7980万欧元的天价创造德甲历史转会新纪录。如果算上德乙和英冠,德国联赛今年夏天输送至英格兰17人,过去两年只有4人和10人。

西甲也好、德甲也罢,汇聚各国球员的英超引援原则是只要水平够,钱不是问题,与此同时,多数顶级球员也无法抗拒金元诱惑。

中超联赛限制每队只能引进4名非亚裔外援和1名亚洲外援。总共64名非亚洲外援中,巴西外援的数量为21人,比重高达33%。16支球队中只有永昌、申花、舜天、亚泰四队没有巴西人,最近两个赛季,桑巴风愈演愈烈。

论成绩外援泛滥影响国家队 世界大赛成绩都惨淡

英超和中超风光无限,可是过去十年,英格兰和国足的成绩都非常惨淡,这说明一个联赛的本土化程度与国家队的强盛与否有很大关系。

英超联赛外援当家,几大豪门都是多国联军,本土青训只能依靠小球会。中超虽然限制外援数量,但是各俱乐部的前锋和中后卫等关键位置均由外援牢牢把控,大多数球队不重视梯队建设,本土球员更新换代缓慢。

德甲和西甲虽然已经放开引援,但是本土化比重依然非常高。2013-2014赛季,西甲480名球员中296人是本土球员,比重达到61.7%;德甲513人中,本土278人,比重也超过5成。

2010年世界杯折戟16强、2014年世界杯小组赛出局,英国媒体认为,英超毁了英格兰。中超又何尝不是?当欧洲中国队和亚洲中国队真正相遇时,也许在对方的眼睛中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喜欢拜仁及德国的说说为什么喜欢?喜欢哪个球星(名宿也行)?拜托各位了 3Q

..........贝肯鲍尔........格德穆勒 ........布赖特纳............马特乌斯 ......赫内斯......绍尔泽格......布雷默 .....海尔默.......鲁梅尼格........巴拉克 .....巴斯勒......................埃尔伯 ..... 奥根塔勒....最爱拜仁.....埃芬博格 ...... 克林斯曼..............利扎拉祖 .........内尔林格...迈尔...沃尔法特 ............科勒尔........戴斯勒 ...............卡恩......拉姆 ................施瓦尔岑贝克 ................ 德国万岁 另附拜仁群星(替补)谱: ........萨尼哈米季奇........施魏因施泰格 ......泽.罗伯托......皮萨罗......圣.克鲁斯 ....普法夫.........波多尔斯基.........罗伊特 ..多夫纳................................扬克尔 .齐克勒.............奥曼伦辛.............库弗尔 克罗伊策............托恩马凯............小赫内斯 .杜恩贝尔格..........................普弗吕格勒 ...哈格里夫斯.......哈曼帕潘........德米凯尼斯 .....奥尔豪泽.......................耶雷梅斯 .......格拉汉姆.....最爱拜仁......萨尼奥尔 .........施特伦茨 ..............塞尔吉奥 ...........约尔津霍..........劳德鲁普 ..............巴贝尔........马津霍 .................库普弗尔施密特 .................. 德国万岁 格德·穆勒(Gerd Muller) 国籍:德国 场上位置:前锋 出生日期:1945年11月3日出生 出生地:德国诺丁根 身高:175cm 体重:77kg 效力俱乐部:拜仁慕尼黑 劳德堡冲击者 史密斯兄弟队 个人荣誉: 1次世界杯冠军:14年 1次冠军:12年 4次德国甲级联赛冠军:1968/1969赛季,11/12赛季,12/13赛季,13/14赛季 4次德国杯赛冠军:1965/1966赛季,1966/1967赛季,1968/1969赛季, 10/11赛季 3次欧洲冠军杯冠军:13/14赛季,14/15赛季,15/16赛季 1次欧洲优胜者杯冠军:1966/1967赛季 1次丰田杯冠军:16年 7次德国甲级联赛最佳射手:1966/1967赛季,1968/1969赛季,1969/10赛季,11/12赛季,12/13赛季,13/14赛季,17/18赛季 2次欧洲金靴奖:10年,12年 1次世界杯最佳射手:10年 1次最佳射手:12年 4次欧洲冠军杯最佳射手:12/13赛季,13/14赛季,14/15赛季,16/17赛季 1次欧洲足球先生:10年 2次德国足球先生:1967年,1969年 如果要用三个词来形容格德·穆勒的话,那么只能是:进球,进球,进球。 这位70年代的巨星没有比埃尔霍夫的空霸高度,没有克林斯曼的翩翩风度,也没有鲁梅尼格与身俱来的霸气,但毫无疑问格德·穆勒才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前锋。而即使从全世界范围看,如果还不能说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前锋,那么他至少也应该是最具威慑力的前锋,因为他总能在最恰当的时机、最恰当的地点,以最恰当的方式,给予对手最致命的准确一击,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为拜仁慕尼黑,为联邦德国队。正因为他那令人匪夷所思的进球能力,他被球迷们称为“轰炸机”。 “轰炸机”这个绰号对于穆勒来说可能并不准确,实际上他和我们印象中的德式中锋有这相当大的差别。穆勒的身材并不高大,看上去有点胖,和其后鲁梅尼格、克林斯曼等高大的前锋区别很大。“轰炸机”之称源于他那令人生畏的射门,穆勒可以在任何一个球场用最直接的方式轰开对方的大门,对他来说射门就是一项神圣的使命。 穆勒的个头不算高,但他具有极强的调整速度,把握时间的能力和极为出色的位置感,因为他的头球令所以的守门员都措不及防。他的射门像春天的炸雷,干脆,有力,而且特别准确。他充分利用了自己粗壮敦实,重心低的身材特点,因此地面球更具有威力。穆勒还似乎具有一种“特异功能”能准确无误的把握转身射门的方向,角度,并控制射门的线路,使球恰到好处的贴近门柱而入,真像有一部雷达在指引他的射门方向。他简直就是个善施魔法的射门精灵……绿茵场上,他的名字对于所有的防守队员和守门员来说都是一场噩梦! 格德·穆勒1945年11月3日出生于慕尼黑北部的诺丁根,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那一年,二战给德国也带来了重创,经济崩溃,物品匮乏。穆勒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境非常贫寒。他一边上学一边做工。和很多淘气的孩子一样,少年穆勒非常讨厌学习,他更愿意把自己的时间都用在街头足球上,11岁那年他就毅然加入了诺丁根少年队,开始了自己的足球生涯。 和其他巨星不同,穆勒的职业生涯开始的很不顺利,他曾经先后被两家著名俱乐部拒绝,因为在那些教练看来这个身体矮小的年轻人实在太平庸了。1966年,有一位理发师把他介绍到了拜仁慕尼黑队。当时的拜仁并不像今天这么著名,但格德·穆勒能够留在那里仍然得益于俱乐部的大力坚持,拜仁的主教练也不看好看上去矮矮胖胖的穆勒,不过却认为这个年轻人一定会大有前途,事实证明,他对了。 来到拜仁成为了穆勒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刚刚进队时,速度奇快的他司职右边锋。当时球队上下都对他的加盟报以不信任的目光,而自卑心理极强的穆勒也没有想到自己真的会取得成功,在他看来身边的队友实在是太出色了。当时年轻的穆勒觉得自己很快就会滚蛋,但一直到了13年后他才以拜仁历史上最伟大的前锋身份昂首离开了这个球队。 穆勒在慕尼黑寻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很快他就在右路凭借自己的速度和冲击力让教练和队友眼前一亮,不过1年后他便成为了球队的正选前锋。穆勒的门前感觉非常好,能把队员的各种传球都恰当地送入对方球门,转身射门更是他无与伦比的绝招。他速度快,弹跳过人,重心低,盘带过人技术精湛,善于在人群中突然射门。意志坚强,性格内向,既具有良好的配合意识,也能单骑闯关。很快他便无可争议地成为当时最令人恐怖的前锋。任何球队在与拜仁对阵前,教练总要叮嘱后卫要看防住对手的头号前锋,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即便是通过任何方式,也不可能阻止他。 穆勒比现在的艾尔顿瘦一些,但他与后者一样强壮,而且速度更快,门前的嗅觉更加敏锐。他并非拥有什么所谓的魔鬼脚法,也很少带球突破过人,他只是进攻中的最后一道工序。拜仁拥有强大的阵容以及强大的进攻火力,盖德的任务是射门得分,他擅长这一点,队友为他提供了太多的进球机会,他也很少浪费掉,因此有了如此高的进球率。德甲赛场当时双雄鼎立,拜仁和门兴格拉德巴赫都囤积了超豪华阵容,为冠军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两队都上演了“三连冠”的好戏,在成绩上拜仁比门兴稍处下风,但格德·穆勒的光芒则盖过了门兴所有著名前锋。 至于穆勒得到了什么样的认可,一组数据就能证明,在德甲经历40年风云后,sport1网站评选了德甲40年最佳阵容,在中锋的位置上,穆勒获得了77.8%的选票,不仅令其他射手只能望其项背,就连贝肯鲍尔也甘拜下风,在自由人位置上,“足球皇帝”也不过获得了59.7%的选票。

学习德语与学习英语冲突吗?

德语和英语同属于日耳曼语系,学过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并不困难,学习德语和学习英语也并不冲突。

学德语和学任何语言一样,分为两个阶段,一个叫做语音阶段,一个叫做基础阶段。

一、语音阶段。

德语是一种拼音文字,一般不用国际音标标音,只需掌握了发音规则,便可拼读单字。德语有30个字母,其中8个元音字母,24个辅音字母。

1. 认识辅音。

B b 双唇紧闭,舌尖抵下齿,舌面平放,送气,冲开阻塞,声带要振动。

C c 唇齿微开,舌尖抵住下齿,软腭抬起,形成阻塞,用力送气冲开阻塞,不振动声带。

D d 唇齿微开,舌尖和上齿龈构成阻塞,送气冲开阻塞,振动声带。

F f 下唇轻贴上齿边缘,气流通过唇齿中间的缝隙发生摩擦,不振动声带。

G g 唇齿微开,舌尖抵住下齿,软腭抬起,形成阻塞,送气冲开阻塞,振动声带。

H h 舌尖轻触下齿,唇齿微开,不振动声带,气流经过声门摩擦,由口腔而出。

J j 唇齿微开,嘴角略向后咧,舌尖向下接近下齿,舌前部向硬腭抬起,送气通过舌面与硬腭之间的缝隙形成摩擦,声带要振动。

K k 唇齿微开,舌尖抵住下齿,软腭抬起,形成阻塞,用力送气冲开阻塞,不振动声带。

L l 唇齿微开,下颚略垂,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通过舌两侧和臼齿之间的缝隙,振动声带。

M m 双唇轻合,舌尖近下齿,舌面自然平展,软腭下垂,气流通过鼻腔,振动声带。

N n 唇齿微开,舌尖贴上齿,软腭下垂,送气通过鼻腔,振动声带。

P p 双唇紧闭,舌尖抵下齿,舌面平放,送气,用力送气冲开阻塞,声带不振动。

qu 先发k,紧接着发w。

R r 唇齿张开,下颚略垂,舌尖抵住下齿, 舌面后部抬起,小舌自然下垂,送气使小舌颤动,振动声带。

S s 双唇略启,上下齿稍微离开,舌尖轻抵住下齿,送气通过前舌和上下齿之间的缝隙产生摩擦,振动声带(在词中和词尾时不振动)。

双唇略启,上下齿稍微离开,舌尖轻抵住下齿,送气通过前舌和上下齿之间的缝隙产生摩擦,不振动声带

T t 唇齿微开,舌尖和上齿龈构成阻塞,用力送气冲开阻塞,不振动声带。

V v 下唇轻贴上齿边缘,气流通过唇齿中间的缝隙发生摩擦,不振动声带。

W w 下唇轻贴上齿边缘,气流通过唇齿中间的缝隙发生摩擦,振动声带。

X x 发k和s的复合音。

Y y 唇齿微开,嘴角略向后咧,舌尖向下接近下齿,舌前部向硬腭抬起,送气通过舌面与硬腭之间的缝隙形成摩擦,声带要振动。

Z z 舌尖先贴住齿龈,然后略下降,气流泄出口腔,形成破擦音。

2. 认识元音。

A a 口张大,舌自然平放,舌尖抵住下齿。

唇齿张开,咧嘴呈扁平形,舌尖轻抵下齿,舌前部向硬腭抬起。

E e 唇齿张开,咧嘴呈扁平形,舌尖轻抵下齿,舌前部向硬腭抬起。

I i 唇齿微开,舌尖紧抵下齿,嘴角往后咧,舌前部向前抬起。

O o 双唇前伸撮成圆形,舌尖近下齿,舌面向软腭抬起。

舌位如发e,唇型如发o,双唇前伸撮成圆形。

U u 双唇前伸撮成圆形,舌尖近下齿,舌面向后硬腭抬起。

ü 舌位如发i,唇型如发u,双唇前伸撮成圆形。

y在字中、字尾时,相当于元音ü。

五个元音字母和三个变元音字母在后面无辅音字母或只有一个辅音字母时,念的是它们的名字,即发出它们的长音:zu Bad mir Bete

视觉型单字,后面只有一个辅音字母的元音字母要发出声音,即短音:ab an des fit was

3. 辅音连缀:

chs Wachs

ds Abends

nk Dank

sp Speck

st Stahl

ts nichts

tz Litze

4. 元音组:

aa 口张大,舌自然平放,舌尖抵住下齿。

ee 唇齿张开,咧嘴呈扁平形,舌尖轻抵下齿,舌前部向硬腭抬起。

ie 唇齿微开,舌尖紧抵下齿,嘴角往后咧,舌前部向前抬起。

oo 双唇前伸撮成圆形,舌尖近下齿,舌面向软腭抬起。

5. 复合辅音:

ch 唇齿微开,嘴角略向后咧,舌尖向下接近下齿,舌前部向硬腭抬起,送气通过舌面与硬腭之间的缝隙形成摩擦,声带不振动。ch前面的元音要发出声音,如ech、ich。

ch 唇齿微开,舌尖抵住下齿,后舌向软腭胎气,送气通过舌面和软腭之间的缝隙产生摩擦,不振动声带,ch前面的元音有时念名字,有时念声音:ach och auch

ck 只发一个k的音,前面的元音要发出声音,即短音。

dsch 双唇向前伸出,上下齿微开,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通过时,冲开阻塞,从舌尖、上颚、齿与双唇之间的缝隙摩擦而出,声带要发生振动。

dt 只发一个t的音。

ng 唇齿微开,舌尖近下齿,舌面抬起贴住硬腭,软腭下垂,送气通过鼻腔,振动声带。

ph 下唇轻贴上齿边缘,气流通过唇齿中间的缝隙发生摩擦,不振动声带。

sch 双唇略向前伸出,稍微撮拢,上下齿微开,舌尖向上齿龈抬起,送气通过舌尖、上颚、齿与双唇之间的缝隙,声带不振动。

ss 双唇略启,上下齿稍微离开,舌尖轻抵住下齿,送气通过前舌和上下齿之间的缝隙产生摩擦,不振动声带。

th 只发一个t的音。

tsch 双唇向前伸出,上下齿微开,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通过时,冲开阻塞,从舌尖、上颚、齿与双唇之间的缝隙摩擦而出,声带不振动。

6. 元音加h的发音。

ah 口张大,舌自然平放,舌尖抵住下齿。

h 舌位如发eh,下颚下垂,口张大,近于发ah的口型。

eh 唇齿张开,咧嘴呈扁平形,舌尖轻抵下齿,舌前部向硬腭抬起。

ih 唇齿微开,舌尖紧抵下齿,嘴角往后咧,舌前部向前抬起。

oh 双唇前伸撮成圆形,舌尖近下齿,舌面向软腭抬起。

h 舌位如发eh,唇型如发oh,双唇前伸撮成圆形。

uh 双唇前伸撮成圆形,舌尖近下齿,舌面向后硬腭抬起。

üh 双唇前伸撮成圆形,如发uh,舌位如发ih。

7. 特殊元音组。

ai、ei、ay、ey,双元音,由a向ih滑动。

au,双元音,由a向uh滑动。

u、eu,双元音,由o向üh滑动。

er,发弱元音e的音,双唇微开,嘴角不向后咧,下颚自然下垂,舌面平放。

二、基础阶段。

德语是一门屈折语,其语法特点如下:

德语的词按语法功能分为13类:冠词、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动词、连词、介词、副词、语气词、情态词、感叹词、拟声词。前六类有词形变化,称为可变词类;后6类无词形变化,称为不变词类。

德语中的名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德语名词有3种性(阳性、阴性和中性),除了直接对人的名词的性比较规则外其它的词的性往往没有规律。德语还有4个格(主格、宾格、与格、所有格)和两个数(单数、复数)。在使用中,除名词本身发生某些变化外,主要依靠名词之前的冠词、代词、形容词和若干数词的变化来表示名词在句中的性、数、格。学习名词就要记住它的性,并且要和冠词一起记住。

动词的变位包括人称、数、时:包括现在时(pr?sens)、过去时(Pr?terium)、将来时(Futur I)、现在完成时(Perfekt)、过去完成时(Plusquamperfekt)和将来完成时(Futur II)、语态(主动语态、被动语态)、语式(直陈式、命令式、虚拟式)的变化。如表示现在发生的事用现在时,表示过去的事用过去时,在间接引语时用第一虚拟式等。德语的动词可以分为弱变化、强变化和混合变化动词,学动词时必须要学习它的变位形式。

德语句子结构的特点:

动词谓语为句子的核心,它要求各格的宾语或介词宾语和各种补语。

在普通陈述句中,主语或其他句子成分居句首时,谓语动词总是居第二位。如果谓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由可变部分(时间助动词或情态助动词)和不可变部分(动词的不定式或第二分词)构成,则可变部分居第二位(在有些句子中居第一位),而不变部分居句尾,这是德语特有的谓语“框架结构”。

句法的另一个特点是从句中动词谓语位于句末,其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是:连词或关系代词—主语和句子其它成分—动词谓语。

德国球队的雇佣军

放眼当今的世界足坛,国家队征召具有别国血统的优秀球员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相对于法国、荷兰等国“黑白分明”的球队阵容而言,同样作为传统足球强国的德国队似乎保守了许多,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例如穆勒、海因里希这样传统日耳曼姓氏里所体现的顽强意志与钢铁神经。但事实上,德国国内的移民数字比英法荷中的任何一个都多,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民球员们的身影也开始逐渐活跃在德国国家队的集训营中。

德国的移民来源众多,其中多数为赴德打工的外籍工人或因国内政局动荡而外逃的难民,这些人的后代今天则在为推动德国足球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德国队里最早为我们熟知的移民球员估计是1990年世界杯冠军队成员“小旋风”利特巴尔斯基了,这名小个子盘带天才据说是波兰后裔,早在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上,利特巴尔斯基就凭借着自己闪电般的速度与梦幻舞步征服了无数球迷的心,而由此引发的德波两国关于优秀的球员的争夺战也一发不可收拾。

让我们把目光移回到三年前的德国世界杯,在小组即遭到淘汰后,有一种说法在波兰球迷中很有市场,那就是波兰队前场锋无力的原因并不在于本国没有优秀人才,而是“卑鄙的”德国人把他们的前锋们都“抢”走了。这显然是在指德国队前锋线上的波兰双星克洛泽和波多尔斯基,两人都出生在波兰,但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为德国效力。所不同的是,克洛泽虽然是在今天的波兰境内出生,但他的父母都是德国血统,而波多尔斯基在血缘和情感上似乎与自己的“祖国”波兰更加亲近。有趣的是,在06世界杯和08上,德国和波兰两次分进同一小组,而波多尔斯基也用拒唱德国国歌和进球后放弃庆祝来表达自己对波兰的敬意。不过话虽如此,两人并没有对自己的同胞们脚下留情,去年夏天的正是凭借着他们的出色发挥,德国队以2:0轻松拿下波兰队。

事实上,波兰裔球员在德国足球发展历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还远不仅于此,较早的还有重炮手沃茨,这位来自MZ德国的球员虽然国家队生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在俱乐部的表现足以成为德甲历史上最伟大的中场之一。另一个之前并不为我们所了解的波兰天才是马克斯,这名34岁才老树开新芽拿到最佳射手的慕尼黑1860前锋身上也流淌着波兰的血。在他们身后,又涌现出弗赖尔、辛基维茨等一大批入选过德国国家队的“波兰制造”,虽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只是来去匆匆的流星,但是德国足坛里的波兰力量却由此可见一斑。最近,波兰人不得不痛苦地发现第三名他们的前同胞已经在德国国家队里站稳脚跟,那便是特罗霍夫斯基。同样是优秀的技术型中场,同样出生在波兰,特罗霍夫斯基早在拜仁青年队时便被德国记者们称为未来之星,而在汉堡队打拼数年以后,这名波兰小伙子终于入选了德国国家队,成为了利特巴尔斯基真正意义上的接班人。特罗霍夫斯基身材矮小但技术扎实,善于远射和任意球攻门,是德国队过于粗犷的风格里的有效补充与调剂。

对这种尴尬体会最深的莫过于波兰足协,其实早在2001年波兰主教练恩格尔就对克洛泽发出过召唤,但是并没有收到任何响应,而波多尔斯基在入选德国队之前,时任波兰主帅亚纳斯更是直接把印有10号的波兰国家队球衣寄到德国,结果他们又一次失望了。最近对于类似情况再也忍受不下去的波兰人开始在德国国内向有波兰血统的青年球员们发出号召,希望他们代表波兰效力,然而收效甚微,只有几名没有什么名气的球员表示支持,而包括已经在西甲的打上主力的后腰波兰斯基、不来梅边后卫伯尼施在内的许多优秀的波兰后裔依然在为进入德国国家队不懈努力着。

多安之后,德国足协更加重视对土耳其裔球员的控制,最着名的例子是沙辛,土耳其人为了让他不再有机会代表其他国家队出战,甚至在16岁那年就让他为国家队打了一场无关紧要的比赛,这也激怒了德国足协的负责人,他甚至亲自打电话到沙辛父亲那里“兴师问罪”。不过虽然土耳其人得了手,沙辛所效力的多特蒙德队却从此把他扔到了替补席上,最终埋没了这名天才的前途,不知道德国人有没有报复的嫌疑。虽然土耳其人无所不用其极,但德国足协也有胜利的时候,斯图加特的天才中后卫塔什彻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德国人成功地把他留到了德国。而关于土耳其后裔的争夺战还远没有到尽头,最近随着不来梅的20岁小将厄齐尔在德甲和冠军联赛的惊艳发挥,土耳其主帅特里姆又早早地向他投递了橄榄枝,但是厄齐尔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还是选择了德国。不过由于德国队主帅勒夫并没有及时把厄齐尔召进国家队,厄齐尔本人的态度也有所松动,令人意外的是厄齐尔的父亲倒是全力支持他为德国效力,因为厄齐尔的父亲甚至在不记事的时候就已经来到了德国,他本人已经是某种意义上的第二代移民了。随着勒夫将厄齐尔招进国家队大名单,有关于的他的争议也最终圆满地划上了句号。而德土的人才大战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让我们轼目以待,毕竟在厄齐尔身后还有纳基、埃基奇等一大批天才等待着土耳其和德国去争夺。

除了波兰和土耳其人以外,来自前南地区和前苏联的德国球员也不在少数,德甲历史上的神射手博比奇就是斯洛文尼亚人,后来移民到德国,他和巴拉科夫、埃尔伯一起书写了德国足坛历史上最为的神话-斯图加特三架马车,并代表德国参加了1996和2004年两届。与之同时代的还有勒沃库森前锋布尔达里奇,他的爷爷是塞尔维亚或者黑山人,布尔达里奇的辉煌时代莫过于代表勒沃库森获得三亚王的2002年,但即使在那一年,他也同样没有入选德国国家队出战世界杯,他的国家队生涯只限于几场无足轻重的友谊赛。而之前又传出德国国家队主教练勒夫相中塞尔维亚籍的优秀中后卫苏伯蒂奇的消息,虽然国际足联最后否决了德国足协的要求,但是德国人对于前南移民的重视还是让我们感到吃惊。同时德国人也不是一无所得,同样来自塞尔维亚的天才边锋马林就成了德国队未来的最大希望,勒夫在2008年将当时只有19岁的小将马林召进国家队,虽然没有参加,但是在那以后马林便成了国家队的重点考察对象,而在德甲里马林的表现同样出色,首次出战德甲便已成为仅次于拜仁国王里贝里的联赛第二号边锋,他的前途真的不可限量。本赛季,霍芬海姆队在德甲强劲崛起,球队主力右后卫贝克也抢尽了眼球,出身斯图加特青训的他防守凶狠,助攻犀利,尤其是对于里贝里的防守让人大开眼界。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贝克其实是在前苏联出生的,他与前面提到的许多人一样,也是一名外来的移民国脚,同时另一名俄罗斯裔的球员康斯坦丁·劳施也在德甲打上了主力。

对于德国国家队来说,或许另外一个最大的球员产地是非洲,这不能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沙尔克04前锋阿萨莫阿,这名加纳后裔可谓是黑得“瓷实”,他也是为德国成年队在正式比赛中出场的第一位非洲裔黑人球员。在德国足球青黄不接的时期,阿萨莫阿的出现颇有矮子里拔将军的味道,他为德国出战了02世界杯,并在决赛中上场,这也创造了另一个记录。在他之前入选国家队的南非鳄鱼邓迪虽然改动国籍费了不少工夫,但他甚至只打了几场友谊赛,所以不能计算在内。有阿萨莫阿成功的例子作榜样,后继的快马奥东科尔已经代表德国参加了2006世界杯和2008,突尼斯后裔赫迪拉则是07年的新晋国脚,而有了来自加纳的大小博阿滕、来自刚果的前锋帕苏和来自乌干达的右边锋恩塞雷科先后表示愿意为德国出战,相信阿萨莫阿和奥东科尔身后的空白很快会被填补。

美国虽然是足球荒漠,但是具有美国血统的后腰琼斯还是入选了国家队,与其他移民国脚不同,琼斯是土生土长的德国人,但他的父亲是驻德美军士兵,更多的一些入选过国家队的德国球员则来自南美。比如第一位为德国效力的巴西后裔保罗-林克,他代表德国参加了2000年,林克的爷爷是德国人,显然他在人才济济的巴西是不可能入选国家队的。相比波兰、土耳其军团的来势汹汹,林克的追随者可谓寥寥,虽有林肯、埃尔顿等人主动投怀送抱,但对于纯粹的雇佣军德国人似乎不感兴趣。唯一和巴西沾点边的估计就是库兰伊了,然而这名前锋的血统杂乱无章,球风也找不到半点桑巴味,实在不能算是什么正面教材。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德国U21国家队里居然还找到了亚洲人的身影,那就是来自伊朗移民的后代德贾加,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我们前面所说的都是些足球第三世界国家,而来自其他发达国家的移民国脚虽然数量不多,但同样不可小看。比如勒沃库森的右后卫卡斯特罗的父母都是西班牙人,西班牙足协也对他产生过兴趣,但他却放弃了为西班牙效力的机会,并在英德大战中代表德国成年队出场。类似经历的还有戈麦斯,斯图加特前锋的父亲是地道的西班牙人,母亲则是德国人。曾经代表德国队效力多年的诺伊维尔其实是意大利和瑞士混血,入选德国国家队时甚至德语都说不好。更加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不来梅天才边锋洪特的母亲居然是英格兰人,而英德两国国家队的宿怨尽人皆知。

外国血统球员大量涌入对于德国队究竟是利还是弊目前还不好说,虽然他们大多数技术细腻,可以丰富德国队的风格和套路,但是传统的日耳曼精神在逐渐丧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到底如何在保存原来德国队传统的情况下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球员,德国足协显然需要开动脑筋,否则08年上的戈麦斯闹剧还会不断重演。

相对于后知后觉的波兰人,土耳其足协的动作显然快得多。土耳其人是德国移民大军里最重要的一支,他们人数最多,对自己祖国的认同感也最强,土耳其足协在德国设有专门的办公室,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的德国国内的土耳其青年才俊们抛弃自己的祖国。截止到现在,这个部门的工作卓有成效,包括巴斯图尔克、阿尔滕托普兄弟和达瓦拉等一批优秀的球员放弃了德国转为土耳其效力,其中巴斯图尔克等人甚至只会说德语,正是依靠这些从德国来的海归们,土耳其足球进入到了一段相当长繁荣的阶段。然而,即使这样,也避免不了更多的土耳其移民为德国效力,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大名鼎鼎的绍尔。绍尔曾经在1996年和2000年代表德国出战,并为拜仁慕尼黑队效力接近30个赛季,先后获得过德甲冠军、冠军和联盟杯冠军,他也由此成为俱乐部历史上最伟大的7号。绍尔球风飘逸,技术细腻,俊朗的相貌为他在球迷中获得了不少的人气,对俱乐部几十年如一日的忠诚更让他成为了球队荣誉室里永远的,这是第一位为德国效力的土耳其人。99年的联合会杯上,里贝克召进了第二名代表德国出战的土耳其人穆斯塔法·多安,然而与绍尔的辉煌不同,多安显然注定只是一颗流星,联合会杯后他再也没有入选过国家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