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nba著名主教练菲尔杰克逊,会那么鄙视詹姆斯?
2.破解篮球212联防(文字加图解)急求!
3.我初一 我们班昨天打篮球赛输了 我想请人帮我们制定一套训练 和很实用的战术!谢谢!我们的情况如下:
4.NBA从古至今都有哪些战术以及特点?
5.怎么破2 3联防和2 1 2 联防?急!!
为什么nba著名主教练菲尔杰克逊,会那么鄙视詹姆斯?
我认为这是菲尔杰克逊的经历所带给他的认知。
菲尔杰克逊是缔造3个王朝(两次公牛三连冠,一次湖人三连冠)的主教练,同时见证了两个巨星(乔丹和科比)的成长和伟大。两位巨星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的位置,同样的得分方式等,在看过两人的成长和技术之后,再对比詹姆斯,自然会有一些鄙夷。
我不是詹黑,但是,相比前两位的技术,詹姆斯的技术确实显得粗糙。科比和乔丹可谓是一脉相承,进攻能力和技术都非常全面,是很多后辈的偶像,有很多球星都会找他俩学习技术。但是,你可曾见过有人向詹姆斯学习篮球技术吗?也许以后会有。
菲尔杰克逊是三角进攻战术的研发者,这套战术需要一个攻坚点,比如乔丹和科比,但是詹姆斯是自带体系的球员。一场比赛下来,你会看到詹姆斯的数据很好,得分篮板助攻都不错,因为这是他的打球方式,过半场就会自己持球,可攻可传,有种大包大揽的感觉。但是一场比赛的数据蛋糕是有限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定位,靠自己的能力分得一份,而不是依靠詹姆斯分配。
所以综上所述,不仅在打球风格和篮球技术,以及战术体系上,詹姆斯和菲尔杰克逊都格格不入,那么自然菲尔杰克逊也不会待见詹姆斯了。
一是技术,詹无技术,只靠身体推土机式的突破和快攻二是掌控球权自己玩数据,关键时甩锅三是玻璃心,无霸气,无斗志四是自己当经理,教练是傀儡,不单是菲尔杰克逊鄙视,很多教练都鄙视,波波维奇说过詹姆斯的一万分是走步得的,还说宁可打五个詹姆斯,也不愿打一个科比加四个布朗
菲尔杰克逊是在篮球行业取得的成就已然很高,执教过的人论江湖地位和成就都比詹姆斯高,这是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菲尔杰克逊年轻时候可是有名的嬉皮士,在他的理念里面,对于詹姆斯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十分不屑的,由于他经历过NBA最蓬勃发展的年代,迈克尔乔丹对篮球运动的影响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后乔丹时代,NBA又恰好出现科比这样一个接棒的人,正好这两人都和菲尔杰克逊合作愉快!
相比之下,詹姆斯和前面两人是本质上不同的,詹姆斯的篮球在菲尔看来是不纯粹的,更多的地方在于商业,而詹姆斯自己却十分在意和乔丹的比较,媒体也喧嚣着在各种数据上拿詹姆斯和乔丹科比比较,但是终归乔丹科比在菲尔杰克逊的眼里是天生的胜利者,而詹姆斯肯定无法在菲尔杰克逊的心里拿来和乔丹相提并论!
菲尔杰克逊更喜欢的是很真实的人物,明显这一点詹姆斯是不合符他的价值观的,詹姆斯太在意自己的羽毛,在NBA圈子里是有名的喜欢摆架子,自我定义为王者,实际上媒体追捧称他为king和他自己标榜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也可以理解,就像别人说你厉害是夸奖你,但是你自己说自己厉害就比较令人讨厌了!
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嬉皮士,菲尔杰克逊在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不认可詹姆斯的作派的,鄙视只是因为看不起!
我不是詹姆斯球迷,但要理性讨论这个问题的话,我觉得禅师虽然是基于客观事实在“鄙视”詹姆斯,然而在这些客观事实形成之前他就已经纯在严重的主观意识了,一直都带着“有色眼镜”在看詹姆斯…简单的理解就是我认为禅师在“鄙视”詹姆斯技术粗糙之前就因为某些原因比如长相啦、出身啦等不喜欢他了!( 你的补充问题里面明确说了是走步、技术问题,所以我也是从这个问题点出发来回答的 )
首先你这个补充问题里面的截图原话是这样的:
“ 如果不传球的话,他可能接球后每隔一步就走步一次,他拿球后双脚就都移动了,你一直都能看到它在发生。没什么标准、没什么惩罚,没有像是‘我们该怎样打比赛’的态度。比赛中这些一直都在发生着,中肯的说,现在的球员都不去做掩护,他们是用手在推别人。 ”
这是禅师在2015年6月22日说的,当时勇士刚夺冠,击败了骑士,所以他跑出来点评詹姆斯的时候有可能属于“落井下石”,这就像今年湖人被太阳淘汰后那一两天大家都出来“踩”詹姆斯一样…但这个说法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大家有认真去看詹姆斯的比赛的话经常就能够看到他接球后做“三威胁”的时候太多“小碎步”了,比如今年詹姆斯球迷们津津乐道的詹姆斯背打克劳德,也就是德拉蒙德在替补席模仿那次,较真判的话这球就是走步了,我们国内的詹姆斯球迷在疯狂吹,但你去外网看看,都在喊走步,不管你哪个是中轴脚,反正左右脚都分别“碎了两步”…
很多“科黑”在抓科比走步动图,比如我之前发的不少表现科比技术的GIF,评论区就很多人在说“走步”(实际上他们规则都不清楚),所以如果科比那样都是走步的话那詹姆斯真的每一个球都是走步了…
禅师是谁?他手下的球员和对手都只有联盟出台规则去限制而没有出台规则去“袒护”的,比如乔丹,当年联盟为了限制他出台了《反孤立单打法则》,为了限制奥尼尔出台了三秒违例规则,为了限制艾弗森出了走步规则并修改了联防细节,为了限制巴克利出台了背打5秒规则…
可詹姆斯呢?联盟也“为他”修改了两次规则,一次是2009年3月15日,原本在行进停止、传球或投篮之前可以走一步,修改之后可以走两步了( A player who receives the ball while he is progressing or upon completion of a dribble, may take two steps in coming to a stop, passing or shooting the ball. );2014年4月1日,官方再出台一个“垂直起跳防守规则”,大大地提高了善于持球攻筐人的进攻效率。这两个规则的修改,只要“不瞎”都明白就是为了照顾詹姆斯的吧?可是即便如此,即便联盟“放宽了要求”,詹姆斯依然很多走步…不是合球以后而是运球之前…
注意,联盟修改规则永远都不会说为了某个人,当年限制麦肯都说不是为了他呢?所以这不是反驳的证据,你非要说不是为了“照顾”詹姆斯那就算不是吧
所以如你是禅师,你会不会非常不高兴、非常不爽?其实这就和老一辈名宿非常“看不起”现在的球员“抱团”一个道理,因为他们当年为了总冠军处处被“针对”也为此付出了无数汗水,但依然还有很多人终生无冠,而你现在拿总冠军“一起合作”就行?
这就好比说以前的球员、教练买一瓶可乐要2块钱,现在的球员只需要1块钱,詹姆斯更是5毛钱就买到了,他能不说吗?
不过,我觉得禅师更多的是出于个人主观意识,因为在15年说出这句话甚至更早之前可能他就已经看詹姆斯“不顺眼”了!
为什么呢?大家还记不记得“posse”?2016年禅师在接受记者访的时候谈到了詹姆斯说“ You can’t hold up the whole team because you and your mom and your posse want to spend an extra night in Cleveland(你不能因为你的妈妈还有你的posse们想在克利夫兰待一个晚上就裹挟你的队友们一起陪着) ”
禅师说的这个晚上是2013年11月28日,那天詹姆斯邀请了全热火的队员一起去克利夫兰他的豪宅里过感恩节,而11月27日正好是热火做客克利夫兰迎战骑士的比赛,所以算是“顺道”去过了一个节,但就是这句话彻底激怒了詹姆斯,他更是声称从此不会再尊重禅师…
为什么这句话会激怒詹姆斯呢?
因为首先,詹姆斯并没有“裹挟”队友( 注意 禅师明确说了“他们并不想去詹姆斯家过夜” ),有人去查了同一天的新闻里面热火队员巴蒂尔、韦德等都是非常高兴去他们家做客,毕竟接下去还是一个客场之旅,感恩节注定没办法回家去陪家人,那与其在酒店过,换做你是热火队员你愿意去詹姆斯家过吗?肯定吃的、住的比较好啊?而且詹姆斯还送了每人一个礼物,能不高兴?
第二,“posse”这个单词在英文里面有“狐朋狗友”的意思,禅师说出这句话,在这个单词前面还带有“妈妈”,我个人认为身位名帅,这么说的确有失分寸、不礼貌,很容易让人误解。当时这件事闹得非常大,联盟很多球员都站出来声援詹姆斯,甚至还在尼克斯的安东尼也站出来“顶撞”自己的总裁…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认为禅师说这句话有添油加醋、夸大其词、歪曲事实的嫌疑…而你注意一下时间,事情是发生在2013年感恩节,他说詹姆斯走步是发生在15年,而说这个“posse”更是2016年,这件事在当年(我指2013年)根本就没有人说什么,你觉得禅师为什么会记得那么清楚呢?甚至还添油加醋、歪曲事实?一个60多岁的人了,一件3年前的小事啊?我猜只有一个可能性,那就是: 在2013年11月28日詹姆斯拿到第二冠之前他就已经看詹姆斯“不顺眼”了! 那个时候“垂直起跳防守”还没修改呢?甚至詹姆斯可能一个冠军都还没拿到呢?
这很明显就是指詹姆斯,骑士当年为了他送走里基-戴维斯、雅典奥运会詹姆斯打得“惨不忍睹”…
那如他这确实只暗指詹姆斯的话,2004年连走步规则都没有修改呢?他就已经看詹姆斯“不顺眼”了?哪怕詹姆斯没有带队打进季后赛、哪怕技术“粗糙”,可这毕竟是他的新秀赛季啊?所以我一点都不相信这个时候的禅师仅仅是篮球场上的技术问题而“鄙视”詹姆斯的,肯定是带有个人感情因素的,奥拉朱旺刚进联盟的第一年还到处被人嘲讽、被小个子狂“虐”呢?
能明白我为什么要提这两件事了吗?你结合起来分析一下,禅师真的是因为“鄙视”詹姆斯技术不行、爱走步吗?绝对不是!基本可以确定从新秀赛季开始,禅师就带着“有色眼镜”在看詹姆斯!所以当2013年感恩节这件稀松平常的新闻出来以后禅师立马记在心里并“歪曲事实”,所以2015年詹姆斯输给勇士以后禅师会出来“踩一脚”,所以2016年11月詹姆斯在拿到第三冠之后又会补上这么一个陈年旧事“贬低”一下…
真的,说单纯的“鄙视”詹姆斯技术、走步问题不太现实,他鄙视的是2013年甚至2004年就已经刻在自己思想里的“偏见”,联盟里面没有技术的大个子多了去了,罚球算不算技术?奥尼尔啥罚球命中率?你看禅师喜不喜欢?大本啥技术?你看禅师怎么夸的?只不过刚好詹姆斯有走步问题,而且“屡教不改”,所以“借题发挥”罢了…
当然,这仅是单纯的从篮球场上的技术去分析这个问题,是不是真的有“偏见”也是我的猜测,有可能詹姆斯的其他方面的问题禅师很早就知道了,毕竟他们这种人知道的东西比我们球迷和媒体多了不知道几百倍,可能在新秀赛季就听闻过詹姆斯在某些场外方面的问题而“鄙视”他了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我最后总结一下:禅师“鄙视”詹姆斯有两种可能,第一是因为自己打心眼里、从知道詹姆斯这个人的时候就开始讨厌、不喜欢他,或许是因为长相、出身,总之就是带着“有色眼镜”,正好抓着这个事实“踩”;第二是因为从2004年至少从2013年前就听说了詹姆斯球场以外的某些问题所以“鄙视”他,总之不是单纯的看他技术粗糙、爱走步!
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第一个可能性…
毕竟菲尔打过球,也带过队,估计在他认识的球员里就没一个像詹姆斯这样技术糙的,而且糙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巅峰报团,有点血性的人都不喜欢的。
当乔丹,被坏孩子军团按在地上摩擦摩擦的时候,他会苦练技术,明年再来。所以他的中投他的防守他的球商在不断提高。
詹姆斯选择了捷径,所以你很难看到他技术上明显的突破和进步。太容易来的东西,人就容易偷懒依赖了
你想想现在中国的网红大咖们 ,表演的舞台什么话都能说 ,背后一起喝酒聊天 ,研究下一茬韭菜怎么割呢 !
不要认真 ,认真你就输了 ! 静下心来 ,看着玩呗!
菲尔在公牛的战术核心虽然是乔丹,但场上每个位置的分工相对来说是很明确的,老詹的技术风格彻底打破了这种各位置功能之间的分工形式,也不能说这种打法不好,应该是因人而异。
理论上来讲,老詹这种大包大揽的风格在篮球场上肯定不如每个位置各司其职来的效率高,可如果想要发挥老詹真正的实力就只能这样打。
这个问题好比在讨论到底是不是应该因人设岗,我认为对老詹来说是的,但属于不可普及的特例。
这种打法优点是下限非常高,缺点是球队上限并非取决于队中的这个绝对核心,而是更多由队中二号得分手的成色和发挥所决定。还有一个比较致命问题,以这类球员为基石构建的球队打硬仗的时候没有多少让他下场休息的时间,这队于体力要求非常的高。
菲尔杰克逊之所以被称为禅师,因为他最擅长的就是帮助优秀球员寻找内在的精神层面的力量,乔丹、科比都有这方面很突出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关键时刻可以给球员无法解释的力量。现代球员杜兰特、欧文也在尝试,最近杜兰特超神的天王山之战就是佐证。詹姆斯对自己的身体天赋更自信,此消彼长,他自然会忽略从精神层面获取力量。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应该是禅师看不上詹姆斯的主要原因。
不止禅师,大多数球员和教练很少真正佩服他,因为靠着为詹黄改规则,靠着巅峰报团,靠着表演摔要哨,靠着场均犯规和技术犯规最少的所谓超巨,才拿了四个总冠军,还整天 历史 第一人,谁能服他?
破解篮球212联防(文字加图解)急求!
1.收缩防守靠中远投 2.小范围靠挡拆 3.长距离就是前锋在两边底线穿插跑位 4.所有队员吸引防守阵型拉开,大前锋或中锋单打内线 5.以中锋为中心做里外的反复配合,打进去拉出来再打进去(23联防)212联防和23联防的体系是比较相近的,区别只在于中路防守者的站位。在1-2-2联防中,中路防守人顶防到弧顶;而在3-2联防中,中路防守人退到高位区域(此处当指罚球弧顶至罚球线的区域)。参见区域防守。 “Zone-2”进攻战术如同破解3-2联防一样,我们希望从底角开始发动进攻,因为这会给低位防守人造成压力。我们将其称之为“Zone-2”战术,因为我们在上线(弧顶附近)使用了两名后卫(来对付对方的一名防守球员)。这种打法也能拿来对付1-3-1联防或者其他任何在弧顶使用一名防守者的联防体系。实战中,这套打法对付收缩篮下防守的2-3联防也很有效。当对方取4-1联防(box and 1 defense)(即4名球员以罚球区为中心形成矩形站位,1名单兵防守能力出众的球员盯防对方外线得分手的联防体系)来盯防O2位置的进攻球员时,这套战术也能奏效。 请看下面的Diagram A。把你的进攻球员安排为2人在外线,2人在内线,由O1和O3分居防守人X1的两侧,O4和O5占据罚球区低位或稍稍上提一些。你手中最好的射手O2,沿着底线在两个底角间跑动,以保持始终处在强侧。如果他能在底角处吸引防守的注意力,则防守人X4势必要拉到外线去防守(见Diagram B)。这就漏空了低位的O4。如果防守人X5移动过来补防O4,则O5就被漏空并可以接应O4的传球完成上篮(见Diagram C)。或者,另一种打法(虽然没有在图中画出)是,O4可以借助掩护,在防守人X5移动前挡住他,使O5可以切到强侧接球上篮。 另一个思路:当球控制在弧顶时,罚球区中路是个空当。我们让弱侧的低位球员作“闪切”(flash and go back)(这是弱侧低位的球员突然的移动到高位来接球攻击,或者是高位的球员突然切到低位来接球攻击,是内线球员非常重要的一种走位技术)。如果O1持球,我们让O5闪切到三秒区中路(见Diagram A)接应O1的传球,然后投篮。如果O1把球传给了底角的O2,O5应该马上回到弱侧低位的位置(为O2的投篮占据弱侧篮板的争抢位置)。如果O3持球在弧顶,则由O4做闪切,并且同样的在球转移到底角时回到弱侧低位。 clip_image0017.JPG (153.65 KB)2007-10-23 11:00 请看Diagram D。当O2在底角几次出手之后,外侧低位的防守人会更及时的跟防到外线去。这种情况下,O1往往有机会直接传球给强侧的低位球员完成上篮。要发动这个战术,O1需要先向侧翼运球来吸引防守人X2向外跟防,然后向内传球给O4。或者O3也可以在左侧完成同样的工作并传球给O5。 “45”战术(或“54”战术)我们可以从“Zone-2”战术中演化出以下一些简单的打法,这对破解2-3联防同样奏效。与上面提到的打法一样,在“45”战术里,球传给右侧底角的O2。O4做墙挡住防守人X5,并让O5得以切到强侧低位接球上篮。在面对2-3联防时(见Diagram C),O4需要在中路低位(而不是弱侧低位)来做掩护。“54”战术也是一样,区别只是球被传给另一侧(左侧)的底角,并改由O5来做掩护,使O4切到强侧接球上篮。 clip_image002.GIF (20.44 KB)2007-10-23 10:37 “Zone-2”战术的其他变化 O2通常是我们最好的射手。下面的图展示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来把球传到O2手中。你可以自己为这些方法命名并使用它们。 在Diagram A中,我们执行“后门”(Back)战术。在O2沿底线来回跑动几次后,他会启动(到篮下)然后突然反身切回原来的位置,并接球投篮。 在Diagram B中,我们执行“中路切入)(middle cut)战术。O2不再跑动于底角之间,而是切到三秒区的空当来转身跳投。请注意低位的O4并没有闪切到三秒区内。O2可以选择跳投,或是(当低位防守人上提来补防O2时)跳传给O4或O5。如果O2没有在中路接到球,他可以跑出三秒区到达对面的底角,然后球队可以执行正常的”Zone-2“进攻战术。 在Diagram C中,我们执行“后门切入-对角传球“(Back - Skip Pass)战术。球先由O3传给另一侧侧翼的O1。O2沿底线切入,然后突然反身切回原来的位置。当防守阵形变换时,低位的进攻球员(O5)并不是闪切入三秒区,而是利用掩护等手段挡住或牵制住外侧的低位防守人,使得O1可以对角传球给底角的O2。这通常会创造空位三分的机会。 clip_image003.GIF (18.38 KB)2007-10-23 10:37 “Zone-2”战术的“折区”变化除了上述提到的底线跑动切入外,我们也可以执行“折区”(“flex”)切入,这类似于“折区进攻”(Flex Offense)中的打法(“折区进攻”是一种以传球、挡拆、两侧转移球为主的进攻模式,借助“折区切入”和罚球区跳投来得分,详见(挡切进攻))。请看下面的图。在Diagram A中,O2持球并回传给侧翼的O3,然后再转移给另一边侧翼的O1。O5并不切入三秒区,而是为O2做掩护,让O2折区切入到三秒区内(见Diagram B)。O2此时同样可以选择投篮,或者当低位防守人轮转过来防守O2时,向内传球给O4/O5。如果O2没拿到球,他可以切出到底角(见Diagram C),然后打正常的“Zone-2”战术。 clip_image004.gif (22.47 KB)2007-10-23 10:37 对“Zone-2”进攻的总结 当你的O2在底角几次出手后,你会惊奇地发现防守者注意力都被吸引到看防O2的跑动上去。不过是O4/O5中路闪切后的接应传球(见本文最上面的Diagram A),还是由侧翼(O1或O3)向低位的直接传球(如上图Diagram D所示),都会获得空位出手的机会。这套战术在对付1-2-2联防和1-3-1联防时都很有效,也同样可以拿来对方紧缩防守的2-3联防。使用这种方法对付2-3联防时,由于低位防守者必须到外线去防守底角的投手,联防阵形会被拉开。我们通常能(利用这种拉开的空间)让一名背筐攻击者运动到强侧的肘区(elbow)(罚球区顶部两角的区域)或高位来。 利用“四外一内”进攻破解1-2-2联防 不管是“四外一内动态进攻”(4-out, 1-in motion offense)或是“四外一内区域进攻”(4-out zone offense)都(在面对1-2-2联防时)效果良好。请看下图。 clip_image005.gif (7.54 KB)2007-10-23 10:37 在这套进攻体系中,你在弧顶用两名后卫对付对方的防守人X5。内线球员O5的初始位置在高位。O3和O4会对侧翼防守球员造成困扰,尤其是当他们的进攻区域延展到底角附近时。这有可能迫使低位防守人拉到外线来防守。这样O5就能向下切入到三秒区或低位来接球投篮。 请注意此处的站位空间,O3和O4的站位很理想,足以攻击联防体系中罚球线弧(short corner)附近的空当。如果O3运球突破到罚球弧,并吸引X5来补防他,他就有机会传球给切入三秒区的O5。在这套进攻中,O5处于高位防守人之间的巧妙位置,当他向下切入到强侧低位时就会给防守造成麻烦。O1和O2同样处于外线的良好位置,可以攻击防守体系的空当。 利用1-3-1进攻来破解1-2-2联防在这个战例中,O1向侧翼传球,然后从侧翼防守人身后切到底角。同时,高位(O4)迅速下行到强侧低位。这将给侧翼和低位的防守人形成巨大压力。 clip_image006.gif (7.76 KB)2007-10-23 10:37 O1传球给O2然后切向右侧底角。O2回传给O1。O4向下切到低位。如果传球够干脆利落,那么O1、O2和O4对应防守人就构成一个三打二的局面。 可选的变化:当O4向下切入时,O5可以闪切到强侧的肘区,O3可以走“后门”切到弱侧低
我初一 我们班昨天打篮球赛输了 我想请人帮我们制定一套训练 和很实用的战术!谢谢!我们的情况如下:
PS,我对哪些什么,PG什么的不太清楚是什么意思,所以说我就用中文来表达了
我的建议是你放弃上篮优势,选择背打,吃身体,因为你有身体力量,也有意识,(除了身高、、、)不知道你们的对手都些什么身高,如果能给出数据,那就能分析的更详细了
那个1.58的,很明显就是控球后卫了,1.62的小前/得分后卫(啥都别说类)
接下来是战术
看出来你们是打3V3,所以说我的战术就是(设你为A,1.58为B,1.63为C)
B在外面,C出来要球B可以给C也可以借C做挡拆突破,3V3很注意人盯人的额...所以肯定会有人来补防B,这时,C要马上进去要位,B最好传C,C有把握就投,没把握就给A,A可以打背打,也可以做背打状,B过来接球,然后出手,这时,A要进去抢板,因为是3V3,最多每队一个抢板的,所以不必担心,只要你有身体优势即可。
还有因为A的技术相对B、C更全面点,所以有时候可以客串下小前,负责突破,C进去摘板(这个是用来拉开差距的)
追分的话就是第一个战术了,实际上第一个战术很普通的,但最重要的就是意识,没有意识,任何东西都是空话
还有就是训练了(我最不喜欢订了、、、)
如何练习运球,这个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
首先是基础,你要练习左右手运球,胯下运球,首先要熟悉球,然后你可以对着柱子或什么不会动的圆柱的东西练过人,变向
至于你们的内两个替补,不是看不起他们,不需要让他们练运球了,至少不是专练(可以在业余时间练练,不属于正常训练内容)如果非要练的话、、、前期和你一样,但后面还得增加运球跑的科目
以上就是我的建议
希望对你有用
你也可以参考我的另一回答
NBA从古至今都有哪些战术以及特点?
风云第二刀之华山论剑
——2006-07赛季得分王归属揭密
值此新赛季揭幕之际,我们为读者们搜集整理了上赛季得分榜前五位球员的进攻组成结构和得分区域,研究他们进攻特点和得分软肋,从而揭示到底达到何种水准才算是NBA武林的绝世高手。科比能否重现81分神迹,而立之年的艾弗森尚能饭否,维德、詹姆斯年轻一代谁能挑战科比……谁会是2006-07赛季新科得分王,所有答案就摆在你眼前。
引子:
“中神通”科比、“东邪”艾弗森、“南帝”詹姆斯、“北侠”维德、“西狂”阿伦纳斯,这是江湖中好事者为当今几位武功最高者排定的座次,后来竟然一传十,十传百,成为天下皆知的秘密。时光飞逝,中原板荡,云涌风起,转眼中秋便过,又一届论剑大会在华山如期举行。
十月最后一个清晨,华山脚下,三人围坐……
阿伦纳斯冷冷地对科比道:“你先来吧!”
科比微微一笑:“兄弟怎恁地心急,这里是华山脚下,要比,也是上山之后等到明日天明再比。”
詹姆斯狮子脸上怒目一圆:“早到早比,迟到迟比,不必罗嗦!”
“詹兄是急着找死吗?”山坳后转出两个人。说话的正是维德,一双眼睛直瞪瞪地盯着勒布朗。他旁边是艾弗森,只见小艾手里抓着一把石子,不停地拿手指望出弹:“天,下,第,一?”
……
在篮球场上,最能证明一位球员能力的就是得分。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在NBA这个篮球世界中,MVP谁属、总冠军之争,谁能拿到得分王,这是永恒的三大热门话题,当然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实物形式奖杯或者奖状的口头荣誉,也许有些球迷不禁要问,在NBA球员个人荣誉中,MVP、全明星或者最佳防守球员等这些都是体现一个NBA球员价值所在的荣誉,为何无数球迷会对得分王这样一个“无冕之王”如此另眼相看。我们看来,这是由篮球运动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当年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篮球的时候就是为了笑话自己的弟子比谁能把破皮掸子扔进筐子最多次,投进投不进另当别论,比赛实际上就是在表演进攻,而这也正是NBA的根本吸引力所在,至于之后的诸多规则变换和铁血防守,那只是在进攻上衍生出的附属物或者催化剂,如果有一天NBA的防守强到一场比赛球队双方只能投进1、2个球,相信不会再有多少球迷买票进场观看比赛。所以,我们说,进攻和得分才是NBA的生命,而我们平常所津津乐道的和大多数球迷没有两样,无非是球员的进攻手段和得分故事。
自然,说起得分王和进攻潮流就不能不从它的源头说起,只要是有点NBA常识的人都知道,是费城76队的“北极星”一手缔造了NBA的得分神话,是维尔特·张伯伦第一次让世间的凡人领略到了疯狂得分和个人进攻的超凡魅力。1962年3月2日,当时效力于费城76人的张伯伦在对阵纽约尼克斯队时不可思议地拿下100分。相信即使再过50年,也没有人会打破张伯伦这一纪录,那100分代表着一个神话时代。
不过真正说道NBA的得分王,某种意义上,只有一个名字能够代表它的全部内涵,那就是“迈克尔·乔丹”。在张伯伦和贾巴尔的时代,尽管他们是篮球场上的霸主,但他们的魅力在那些黑白镜头时代前是苍白的,但职业生涯平均每场贡献31.5分的乔丹是不同的,作为NBA历史上唯一一位职业生涯中获得10次得分王荣耀的球员,“永远的得分王”为后辈们竖起了一座似乎无可超越的丰碑。
但是,2006年1月23日,当看到科比在下半场拿下55分,全场拿下惊天地泣鬼神的81分时,似乎所有球迷都看到超越前辈们的曙光,2005-06赛季场均35.4分,乔丹之后的第一人,或许只有科比,才能挑战张伯伦单场100分的纪录,或许只有科比,才能真正接起下一届“得分王”的重担。当然,不要忘记那位NBA历史上最伟大的小个子球员,已经获得了4次得分王称号并保持现役NBA球员单场40分场次纪录的阿伦·艾弗森以及年轻一代球员中的佼佼者“小皇帝”勒布朗·詹姆斯和“闪电侠”德怀恩·维德,这几位联盟中的顶级现役球员在球场上所展现出来的天才得分能力比起他们的前辈们来,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尽管我们这样连篇累牍地赞美联盟的进攻浪潮和得分王传统,但没有什么球员会在场下公开承认自己在场上比赛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得分进攻表演欲,是为了竞争得分王,他们总是说球队和整体的利益是放在第一位的,他们脑子里想的只有如何帮助球队取得下一场胜利和季后赛门票云云,这些并不是虚伪的谎话,因为个人进攻的确关系到球队的整体进攻,关系到球队的胜负,而且对手也不可能会让你总在他们头上撒野。如果没有菲尔·杰克逊的默许,科比也不会得到猛1分的第四节上场时间,所以,真的要拿下一个得分王,真本领是首位,但个人在球队进攻中所占的比重和倚重程度也是关键,最后还有个人健康度和状态稳定等若干因素。 不过,对我们下文中要研究的几位球星来说,这些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值此新赛季揭幕之际,我们为读者们搜集整理了上赛季得分榜前五位球员的得分手段和得分区域,以平面和立体两种图表清晰做一个对比和参照,研究他们进攻特点和得分软肋。我们不愿意轻率地预测这其中哪位球员能成为2006-07赛季得分王,又或许你已经厌倦了天天去NBA官方网站和82GAMES查阅数据了,我们推出的这种新的图表研究模式,比较起来更直观和一目了然。至于谁会是新任得分王,大家看了下文之后自己判断,WE WILL SEE。
球星个人进攻组成百分比图表详解
如果你想要能够自己喜爱的球星的进攻方式组成看个明白,这里有些专业篮球术语的意思你就必须先行基本了解一下,下列一共有12项,每项都代表一种个人进攻组成手段,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涵盖了这位球员在球场进攻一端所做的全部努力。
ZONE
NBA联盟和国际篮联在打球理念上最大的不同可能就在于,NBA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一对一防守模式,而国际篮联的比赛则更多推崇联防,强调集体防守的力量。这两年NBA为了和国际篮球接轨,部分球队主教练也开始在比赛中实验性地用一些联防,但通常只是战术性的联防,意图是搅乱对方的进攻布置,时间不超过2分钟,但对于不熟悉联防模式的NBA球员来说,这几回合内的得分机率通常都不高。
TRANSITION
英文全程为transition offense,转换快攻,意思是在积极主动侵略性强的防守中的断球、封盖或者造成的进攻方受迫性失误,防守方从中得到的快攻机完成的进攻,由于攻防转换的突然性,防守球员在退防中很难组织起有效的防守阵型和对进攻球员做出有效的防守动作,进攻球员大多可以轻松上篮得到分数。
HAND OFF
Hand off 一词源自美式橄榄球术语,意为手递手传球。在橄榄球比赛中你常常会看到卫线队员把球直接传递到同伴手中,而不是用抛(toss)或扔(throw)的方式。篮球比赛中Hand off同样被用来指代两位球员之间的手递手传球,习惯中运用更多的是大个内线球员传球给后卫球员的用法,在这里我们引申为大个内线球员为卫线球员创造出的无人防守得分机会。
P&R ball handler
P&R就是PICK&ROLL(挡拆)的简写,进攻方小组配合对防守体系的一种破坏作用,即单挡球员为持球球员阻挡防守球员的贴身追踪,从而造成对方防守上形成的漏人、交换防守或者补位上的延迟等一系列对于防守不利的局面,而ball handler即是挡拆战术中的那个运球球员,通常是技术全面的后卫或者小前锋,他们的也是挡拆两人组合中相对主动的一方,他们的技术水准决定了挡拆的最后是传球还是自己得分。
SPOT UP
定点跳投,这是篮球比赛中相对简单的一种进攻技术,它要求执行球员有着精准的射术和相对开阔的无人防守区域,这种空挡跳投通常由战术配合在场上导出机会或者球星单打吸引包夹后向外分球所得,定点跳投占据球员攻击手法很高比重说明这位球员的进攻手段单一,在进攻方面是位功能型球员,或者教练没有给他足够的发挥空间。
CUT
从字面上理解为切入,但这里并不是指的运球切入上篮,侧重于空手无球切入,在内线人缝间穿梭跑动,利用队友的多重掩护摆脱防守者寻求投篮机会,空手切入后得到队友妙传到篮下的皮球得分。
ISO
Iso是英文单词isolation的缩写,简单了说就是个人单打,当然前提细究起来较为苛刻,NBA中指的个人定是场上其它8位球员都聚集到球场一侧给进攻球员空出以篮筐为原点不少于60度的扇形表演空间,(通常是指面向篮进攻)这在NBA是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得分方式,它占了球队所有进攻相当大的比重,同时这也是NBA最好的售票武器和球星广告。
P&R ROLL MAN
同上,P&R仍旧是PICK&ROLL(挡拆)的简写,这里着重的是Roll man,即在挡拆中做单挡的那位球员,因为篮球比赛中大个内线球员的运球能力较差,加之身高体重面积大,一般战术设计中都安排他们为外线球员单挡,挡完之后大个球员会顺势溜进内线,就好比当年经典的“犹他二老”——马龙斯托克顿组合,当两个防守球员都抢前一步防守外线斯托克顿的防守,后者的妙传就给了马龙内线轻松得分的机会。
OFF. SCREEN
空手无球掩护,原为off ball screen,省去了中间的BALL“篮球”一词,它是挡切战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和挡拆战术比较接近,意突破利用队友的掩护绕出来接球跳投的战术,这需要有相当投射威胁的跑投手,联盟中球员的典型例子即为活塞队的攻击后卫理查德·汉密尔顿,和已经退役了的步行者队球星米勒一样,身材高高瘦瘦的汉密尔顿利用自己的灵活性和纯熟走位技巧甩开防守得分。
OFF. REBOUND
前场篮板球得分就不需要任何解释了,所有玩过篮球打过比赛的同学都知道,阵地战中最简单的得分机会就是抢到进攻篮板直接二次进攻,很难有防守球员能够在电光火石间做出及时的反应。
POST UP DOUBLED
在低位被双人包夹下进攻,如果说内线低位背身单打本身已经是对进攻球员综合技术运用的强大考验,那么在被双人低位包夹的情况下球员还能做出合理的进攻选择绝对是让人叹为观止,这要求冷静的判断和超强的个人身体素质,能达到这个水准的都是联盟的佼佼者。
POST UP
进攻方持球球员背对篮框,对方防守球员则隔在进攻球员和篮筐之间,进攻球员利用扎实的脚步动作和身体力量进攻得分的方式,大多适用于内线球员,也有身体素质较好的外线球星偏好于这种攻击手段。————————————————————————
名字 出场次数 平均上场时间 POST UP POST UP DOUBLED OFF. REBOUND OFF. SCREEN P&R ROLL MAN ISO CUT SPOT UP P&R ball handler HAND OFF TRANSITION ZONE
科比·布莱恩特80 41.06 8.1% 2.2% 1.8% 0% 2.4% 38.5% 7.7% 4.6% 14.9% 3.4% 15% 1.4%
阿伦·艾弗森72 43.03 0.7% 0.1% 0.9% 0% 2.1% 32.1% 9.3% 3.7% 25.4% 5.8% 18.5% 1.3%
勒布朗·詹姆斯79 42.53 7.2% 2% 2.1% 0.1% 2.6% 29% 5.5% 6.5% 24.7% 0.9% 18.7% 0.7%
吉尔伯特·阿伦纳斯79 42.25 6% 1.3% 1.7% 0.1% 2.8% 28.3% 9.8% 7.6% 17% 4.4% 19.5% 1.3%
德怀恩·维德74 38.73 5.7% 1% 3.6% 0% 5.4% 19% 7.3% 11.1% 22.8% 2.5% 18.7% 3.1%
攻击组成
上赛季之前,NBA历史上最著名的得分王之争发生在17-78赛季。那年“冰人”乔治·格文拿了得分王,他的场均得分27.22分只比排第二的大卫·汤普森多0.07分,那是NBA得分榜前两位分数差距最小的一次,尽管得分差距极小,但他们与科比艾弗森詹姆斯们大开大阖的得分之争并无区别,想要拿到得分王,需得细微之处才显现差距。这五位球星每人都有着他们自己个人的进攻套路和相对擅长的攻击区域,从图中的颜色比例我们可以轻易看出,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五人绝大多数的进攻都集中在三种方式上——快攻,利用挡拆后的运球得分和个人单打。个人单打作为联盟从古至今的第一战术,也是最简单有效的战术,占据了五位顶尖高手进攻组成的最大份额,恰巧也是按五人的排名逐渐从最多的38.5%递减到最少的19%。尽管单打数量的多少与球队强弱和教练战术安排都存在一定联系,但是作为最考验球星个人能力的进攻方式和在比赛僵局之下最稳妥的得分方式,它在整个进攻组成中占的比例越高越体现球星的超强个人攻击实力。
五位得分手都是精于运球和防守反击之道的球员,断球快攻都是拿手好戏,这在快攻一项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至的表现,都占到了大约个人进攻组成的15%到19%不等,这其中的细微差别大多是球队整体进攻风格和防守强度造成的。而他们超凡脱俗的个人技术也帮助了他们能够在队友做挡拆配合时轻易利用防守缺口得分,它通常讲究的是两人小组配合和挡拆质量高低,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要听从教练的整体安排。
至于五人的弱项也表现地非常明显,都不充分具备内线球员的卡位力量和技术动作的他们在几项内线进攻数据上都表现地不太尽如人意,背筐攻击大多都被压缩在几条细线中。而由于联防对于球星个人技术发挥的限制性,五位球员也没有在这项数据上拉开差距。
科比
20世纪80年代以来,NBA对防守越来越重视,不仅球队场均得分下滑,顶级得分手的场均得分也不比当年。前几年得分王的竞争大多在30分左右徘徊,然而在乔丹之后,上赛季的科比第一个冲击场均35分成功,这也把新赛季的得分王竞争标准推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科比在所有五人中的进攻组成结构中最为平衡和全面,38.5%的个人单打流笑傲群雄,这个比例在联盟中也是最高的,高出排在第五的维德有一倍之多。而科比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则是他在内线的背筐能力,8.1%的进攻比例甚至超过了身体素质上大占优势的勒布朗·詹姆斯(7.2%),而在双人包夹情况下的进攻更是让人瞠目结舌,2.2%的比例仍旧是最高。
从1996年加入NBA至今,科比的场均得分几乎一直在提升,考虑到目前湖人队对科比的倚重,科比在加入NBA十年之后的新赛季,得分仍有可能往上走,场均40分是否可能,也许只取决于科比一念之间。
艾弗森
艾弗森是乔丹之后第一个把场均得分提高到30以上的球员,4次得分王宝座和无数现役得分纪录,以1.83米的身高在内线冲杀十个赛季后早已是伤痕累累,即使是这样,上赛季的艾弗森还是以职业生涯最高的场均33分给了所有喜爱他的球迷一个大大的惊喜,他和科比的得分大战也是上赛季常规赛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刚刚过了自己31岁生日的小艾凭借娴熟的个人技术和身体天赋,尽管不如年轻时生猛有冲击力,但个人单打依旧天下无敌,32.1%的比例在五人中也仅次于科比,占到了他个人所有进攻的三分之一,意思是小艾每三次出手,必定有一次是单打独斗。而小艾独步天下的运球技巧配合上小艾快如闪电的出手投篮速度又在挡拆进攻中得到尽情发挥,25.4%的进攻力度超过了随后的詹姆斯科比。此外艾弗森对于定点跳投的依赖性超过了几位后生仔,可以预见在新赛季小艾的体力随年龄进一步下降,利用个人射术在空档得分的比例会进一步增加。最后由于先天身高的劣势,艾弗森的低位攻击实在没有什么威力,联盟中很难再找到力量身高都弱于艾弗森的控卫球员,所以这里略过不提。
总体来说,艾弗森虽然进攻手段单一,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联盟最优秀的得分手之一,只要速度和投篮手感没有太大的退化,老而弥坚的艾弗森将继续在下赛季冲击得分王宝座。
勒布朗·詹姆斯&维德&阿伦纳斯
除了挡拆运球进攻方面占到的比重比科比要高出一块之外,五人中,詹姆斯的进攻组成和科比最为相似,也是相当全面,是内外线全能的球员,尽管进攻技巧个别方面尚现稚嫩,但挡拆运球进攻的突出则证明了詹姆斯的团队意识和战术合作精神,实在不是一个普通年轻球员所能比拟的,其成熟心智已经不亚于那些在联盟打拼十年以上的老球员。
维德的技术在五人中可以说是相对较差,三分球和中距离跳投都不是他的长项,但维德胜在能够把自己有限的技术借助自己的身体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维德以不变应万变的根本法门所在。维德的个人单打只有19%,是五人中最少的比例,但维德的进攻篮板球进攻和浅切绕出接球跳投都充分展现了维德的篮球智商和个人天赋的运用。相信大多数不熟悉阿伦纳斯进攻手段的球迷都对于阿伦纳斯在新赛季退出得分王的竞争抱了很大希望,但是注意阿伦纳斯的进攻组成,并没有明显的漏洞和死穴,各种表现也都在平均水准之上,只要教练继续给阿伦纳斯任意开火权,他同样有希望冲击场均30分大关。
攻击区域
对一位NBA球员来说,特别是对于我们这里所讨论的5位联盟顶级球员,得分的高低,不仅仅和他们在场上的得分手段有关,他们在场上的得分区域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得分范围越广,各个得分区域的命中率越高越平均说明这位球员的攻击能力越强。得分区域的概念相对较为简单易懂,从内到外将球场一共分为13个区域,我们用麦迪上赛季的进攻区域图来举个例子,所有的红色区域都是麦迪的高命中率区域,高命中率并不一定指超过五成命中率,禁区附近接近五成命中率和外线三分超过四成命中率都可算为高命中率,麦迪在篮下投篮247次命中126个,命中率达到51%,而相对的右侧底角附近的三分球区域则因为出手次数不超过10次没有太大的说服力;蓝色区域表示该球员的低命中率区域,图上我们能够注意到罚球线内弧区域和左侧45度角的三分区域,麦迪在这两处地方投篮都不够平均水准,命中率分别只有29.6%和28.7%;剩下的灰色区域则表示在这些地方麦迪的投篮都发挥了正常水平,总体看来,麦迪的攻击范围还是相当宽广的,从内线到外线都能得分,没有太过明显的死穴。
过去10年,真正不依靠外线三分球和中距离跳投得分的得分王只有当年在湖人队还处于个人巅峰状态的“大鲨鱼”奥尼尔,沙克是那种真正能单凭扣篮都能拿到得分王的内线巨无霸,但这样的伟大的中锋也只是十年一见而已,得分榜上位居前列的基本上还是那些“类飞人球员”——身高在两米左右的后卫或者锋卫摇摆人。上个赛季的得分榜前五位的球员,科比、艾弗森、詹姆斯这些家伙,个个都是联盟中攻击能力顶儿尖了的人物,即使是其中最名不见经传的阿伦纳斯也敢叫板联盟历史上任何一位得分见长的控球后卫。
死穴请走开
抛开他们的上赛季得分排名不看,光对比五人的出手区域,就能清晰地得出一个结论:想要在比赛中得高分,而且是最高的那种,最好就要能在场上任何地方发炮都能进筐,当然它并不是必要条件。上赛季得分前两位球员科比和艾弗森的技术全面从中可见一斑,两人看起来波澜不惊的出手图上皆为三处高命中率区域,只有一处低命中率得分区域,不约而同都是右侧底角的三分区域。科比在三分线内的得分区域只有一处命中率低于40%,是所有球员中表现最为平稳的。反观而立之年的小艾高得分区域大多集中篮下和禁区线左右,以其1.83米的身高居然上篮次数接近700次,列联盟第二,这些让人不能不惊叹他的得分天赋。
未来一代
如果说科比和艾弗森已经自己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形成了各自在场上相对固定的比赛风格,那么年轻一代的代表人物维德和詹姆斯就只能用未琢磨的璞玉来形容,再说得具体一点,他们的表现让人有一种从内心深处传来的不安,尽管维德和詹姆斯的出手区域有大片大片的蓝色区域(命中率底下区域),而这正是让人恐惧的地方,以他们目前这种带有大量缺陷的进攻尚且能够得到这么多的分数,未来技术进一步完善会变成怎样……神话时代重新降临人世?实在是让人期待中不禁带敬畏。地球人都知道,维德的进攻问题集中在他的三分球上,乔丹刚进联盟时三分球的水准也让人贻笑大方,但是一心想循着前辈足迹前进的维德的问题可能更多地来自自己的身体素质上,如果一位球员有某项潜质,NBA就能给他开发出来,但现在还看不到维德的射程有向三分线延伸的希望。詹姆斯是NBA历史上所有22岁球员中的最强者,这已是无人怀疑,但詹姆斯对于身体素质的过度运用而技术欠佳的弱点同样体现在整个球场右半侧的得分乏力上,未来他还有多少上升空间是所有球迷关注的焦点问题。
注意,请注意
当我们看这些顶尖球员的得分区域时,除了命中率高低需要我们注意外,平均每个区域的出手次数也是隐性考验球员们的全面能力的一道标准——在某个区域出手次数多并且命中率不错固然值得欣喜,但是当遇到类似勃文这样的防守高手时,他们会有意识地尽量把这些球员逼到不熟悉的区域出手,这毫无疑问会大大降低那些得分手的得分效率。科比之所以被称为联盟中技术最全面的球员,出手范围宽广还只是一方面,左右手都能出手投篮的科比真正做到了可以在球场上任何角落任何时间出手的最高境界,这一点恐怕当年的乔老爷也只能甘拜下风,尽管和科比相对略高的出手次数存在一定联系,但比较所有五位球员三分线内得分区域的出手次数,只有科比一人是所有区域的出手次数都超过了60次大关,且没达到100次投篮次数的区域只有两处(同样是5位球员中最少的),而且科比的三分球也没有因为命中率不高从而刻意回避某个投篮区域的现象,这些都佐证了科比做为上赛季最佳得分手的全面和稳定度。
如果从全面和身体素质这2个标准上来衡量,阿伦纳斯其实算不上和其它四人一个档次上的得分手,但阿伦纳斯胜在自己的三分球出手次数和命中率实在惊人,除了左侧底角附近的三分球略为不尽如人意之外,其它四个三分出手区域的数据表明阿伦纳斯称得上是现役最优秀的三分射手之一。
编者按:
可能从来都没有这样的编者按,文章动笔之前编者按已经写完了,就好比成语中说的成竹在胸,这篇文字的脉络、那些线条分割和选取,仿佛不需要铺衬在纸上,不用写已经在我心上勾勒刻画了出来。时光飞逝,一个人的生命有限,如果说两年前在另一本篮球杂志上的《风云·雄霸天下》上的一言两万字还是带许多年轻时的狂态和随心所欲,那么今天的《风云第二刀》更多是自己对从前读者朋友们的一个承诺,旧时的天马行空和意气风发不再是主旋律,但太稀饭永远是太稀饭,一辈子都不会变。
怎么破2 3联防和2 1 2 联防?急!!
1.收缩防守靠中远投
2.小范围靠挡拆
3.长距离就是前锋在两边底线穿插跑位
4.所有队员吸引防守阵型拉开,大前锋或中锋单打内线
5.以中锋为中心做里外的反复配合,打进去拉出来再打进去(23联防)212联防和23联防的体系是比较相近的,区别只在于中路防守者的站位。在1-2-2联防中,中路防守人顶防到弧顶;而在3-2联防中,中路防守人退到高位区域(此处当指罚球弧顶至罚球线的区域)。参见区域防守。
“Zone-2”进攻战术
如同破解3-2联防一样,我们希望从底角开始发动进攻,因为这会给低位防守人造成压力。我们将其称之为“Zone-2”战术,因为我们在上线(弧顶附近)使用了两名后卫(来对付对方的一名防守球员)。这种打法也能拿来对付1-3-1联防或者其他任何在弧顶使用一名防守者的联防体系。实战中,这套打法对付收缩篮下防守的2-3联防也很有效。当对方取4-1联防(box and 1 defense)(即4名球员以罚球区为中心形成矩形站位,1名单兵防守能力出众的球员盯防对方外线得分手的联防体系)来盯防O2位置的进攻球员时,这套战术也能奏效。
请看下面的Diagram A。把你的进攻球员安排为2人在外线,2人在内线,由O1和O3分居防守人X1的两侧,O4和O5占据罚球区低位或稍稍上提一些。你手中最好的射手O2,沿着底线在两个底角间跑动,以保持始终处在强侧。如果他能在底角处吸引防守的注意力,则防守人X4势必要拉到外线去防守(见Diagram B)。这就漏空了低位的O4。如果防守人X5移动过来补防O4,则O5就被漏空并可以接应O4的传球完成上篮(见Diagram C)。或者,另一种打法(虽然没有在图中画出)是,O4可以借助掩护,在防守人X5移动前挡住他,使O5可以切到强侧接球上篮。
另一个思路:当球控制在弧顶时,罚球区中路是个空当。我们让弱侧的低位球员作“闪切”(flash and go back)(这是弱侧低位的球员突然的移动到高位来接球攻击,或者是高位的球员突然切到低位来接球攻击,是内线球员非常重要的一种走位技术)。如果O1持球,我们让O5闪切到三秒区中路(见Diagram A)接应O1的传球,然后投篮。如果O1把球传给了底角的O2,O5应该马上回到弱侧低位的位置(为O2的投篮占据弱侧篮板的争抢位置)。如果O3持球在弧顶,则由O4做闪切,并且同样的在球转移到底角时回到弱侧低位。
clip_image0017.JPG (153.65 KB)
2007-10-23 11:00
请看Diagram D。当O2在底角几次出手之后,外侧低位的防守人会更及时的跟防到外线去。这种情况下,O1往往有机会直接传球给强侧的低位球员完成上篮。要发动这个战术,O1需要先向侧翼运球来吸引防守人X2向外跟防,然后向内传球给O4。或者O3也可以在左侧完成同样的工作并传球给O5。
“45”战术(或“54”战术)
我们可以从“Zone-2”战术中演化出以下一些简单的打法,这对破解2-3联防同样奏效。与上面提到的打法一样,在“45”战术里,球传给右侧底角的O2。O4做墙挡住防守人X5,并让O5得以切到强侧低位接球上篮。在面对2-3联防时(见Diagram C),O4需要在中路低位(而不是弱侧低位)来做掩护。“54”战术也是一样,区别只是球被传给另一侧(左侧)的底角,并改由O5来做掩护,使O4切到强侧接球上篮。
clip_image002.GIF (20.44 KB)
2007-10-23 10:37
“Zone-2”战术的其他变化
O2通常是我们最好的射手。下面的图展示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来把球传到O2手中。你可以自己为这些方法命名并使用它们。
在Diagram A中,我们执行“后门”(Back)战术。在O2沿底线来回跑动几次后,他会启动(到篮下)然后突然反身切回原来的位置,并接球投篮。
在Diagram B中,我们执行“中路切入)(middle cut)战术。O2不再跑动于底角之间,而是切到三秒区的空当来转身跳投。请注意低位的O4并没有闪切到三秒区内。O2可以选择跳投,或是(当低位防守人上提来补防O2时)跳传给O4或O5。如果O2没有在中路接到球,他可以跑出三秒区到达对面的底角,然后球队可以执行正常的”Zone-2“进攻战术。
在Diagram C中,我们执行“后门切入-对角传球“(Back - Skip Pass)战术。球先由O3传给另一侧侧翼的O1。O2沿底线切入,然后突然反身切回原来的位置。当防守阵形变换时,低位的进攻球员(O5)并不是闪切入三秒区,而是利用掩护等手段挡住或牵制住外侧的低位防守人,使得O1可以对角传球给底角的O2。这通常会创造空位三分的机会。
clip_image003.GIF (18.38 KB)
2007-10-23 10:37
“Zone-2”战术的“折区”变化
除了上述提到的底线跑动切入外,我们也可以执行“折区”(“flex”)切入,这类似于“折区进攻”(Flex Offense)中的打法(“折区进攻”是一种以传球、挡拆、两侧转移球为主的进攻模式,借助“折区切入”和罚球区跳投来得分,详见(挡切进攻))。请看下面的图。在Diagram A中,O2持球并回传给侧翼的O3,然后再转移给另一边侧翼的O1。O5并不切入三秒区,而是为O2做掩护,让O2折区切入到三秒区内(见Diagram B)。O2此时同样可以选择投篮,或者当低位防守人轮转过来防守O2时,向内传球给O4/O5。如果O2没拿到球,他可以切出到底角(见Diagram C),然后打正常的“Zone-2”战术。
clip_image004.gif (22.47 KB)
2007-10-23 10:37
对“Zone-2”进攻的总结
当你的O2在底角几次出手后,你会惊奇地发现防守者注意力都被吸引到看防O2的跑动上去。不过是O4/O5中路闪切后的接应传球(见本文最上面的Diagram A),还是由侧翼(O1或O3)向低位的直接传球(如上图Diagram D所示),都会获得空位出手的机会。这套战术在对付1-2-2联防和1-3-1联防时都很有效,也同样可以拿来对方紧缩防守的2-3联防。使用这种方法对付2-3联防时,由于低位防守者必须到外线去防守底角的投手,联防阵形会被拉开。我们通常能(利用这种拉开的空间)让一名背筐攻击者运动到强侧的肘区(elbow)(罚球区顶部两角的区域)或高位来。
利用“四外一内”进攻破解1-2-2联防
不管是“四外一内动态进攻”(4-out, 1-in motion offense)或是“四外一内区域进攻”(4-out zone offense)都(在面对1-2-2联防时)效果良好。请看下图。
clip_image005.gif (7.54 KB)
2007-10-23 10:37
在这套进攻体系中,你在弧顶用两名后卫对付对方的防守人X5。内线球员O5的初始位置在高位。O3和O4会对侧翼防守球员造成困扰,尤其是当他们的进攻区域延展到底角附近时。这有可能迫使低位防守人拉到外线来防守。这样O5就能向下切入到三秒区或低位来接球投篮。
请注意此处的站位空间,O3和O4的站位很理想,足以攻击联防体系中罚球线弧(short corner)附近的空当。如果O3运球突破到罚球弧,并吸引X5来补防他,他就有机会传球给切入三秒区的O5。
在这套进攻中,O5处于高位防守人之间的巧妙位置,当他向下切入到强侧低位时就会给防守造成麻烦。O1和O2同样处于外线的良好位置,可以攻击防守体系的空当。
利用1-3-1进攻来破解1-2-2联防
在这个战例中,O1向侧翼传球,然后从侧翼防守人身后切到底角。同时,高位(O4)迅速下行到强侧低位。这将给侧翼和低位的防守人形成巨大压力。
clip_image006.gif (7.76 KB)
2007-10-23 10:37
O1传球给O2然后切向右侧底角。O2回传给O1。O4向下切到低位。如果传球够干脆利落,那么O1、O2和O4对应防守人就构成一个三打二的局面。
可选的变化:当O4向下切入时,O5可以闪切到强侧的肘区,O3可以走“后门”切到弱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