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BA的外援越来越大牌,对联赛发展有什么好处?
2.很多在CBA被裁掉的外援,现在反而在NBA得到签约。是不是说明CBA和NBA水平差不多了?
CBA的外援越来越大牌,对联赛发展有什么好处?
外援越来越成为CBA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个队里面都有外援,而且现在对外援的投资越来越多,外援也越来越大牌。外援的作用其实是不仅对球队有很显著的影响,对整个CBA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CBA联赛作为我国国内顶级篮球联赛,一直都备受关注。每当在参加国家队打不出成绩时,大家就喜欢怪罪在请外援身上。但是这种事其实是不能一味地怪罪在外援身上的,我们应该理智看待请外援,并且应该合理的发挥外援的作用,才能让我们国家的篮球队有真正的提高。
而且CBA现在的发展越来越商业化了,本身CBA也是商业联赛,所以它更应该是面向整个世界的。所以如果顺着广大球迷的呼声将外援抹杀掉这明显是不可能的,甚至外援的到来还有可能改变中国本土的整个篮球氛围,还是比较有好处的。
而且可以看出来,CBA的比赛因为有了外援而变得更精彩了。我们本来就不是将外援当做战略在发展,国家队的未来其实还还靠中国球员自己的努力。外援的作用仅仅是让更多人关注比赛,让比赛变得更加精彩。
所以,我们要合理看待外援,虽然它不能确实的让我国篮球水平变得更好,但是也不能否认它存在的积极意义。而且我们国家队的成绩想要提升,没有别的捷径可以走,只有看我国球员的一步步努力才行。
很多在CBA被裁掉的外援,现在反而在NBA得到签约。是不是说明CBA和NBA水平差不多了?
个人觉得差距还是不小的。
CBA与NBA有多大差距?这是一个常见而又普遍的话题,从直观上看,球员的体能、技术,比赛的观赏性等等,我们乃至全世界,都与美国球员、与NBA球员不可同日而语。此次记者跟随国家队访,之后又来到北京,看过火箭与篮网的NBA中国赛之后,不禁产生了颇多的感慨,短短几天内,两种篮球理念以及风格迥异给记者带来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那种震撼使得记者终于亲身体会到我们与世界顶级篮球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当然也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我们的联赛中。
差距之理念 NBA的训练强度超过比赛。训练是比赛的根本,人员的安排、对手的特点,这些都需要在训练中得到体现,而这也是国内篮球与美国篮球在理念上的不同。记者所看到的火箭队训练,感觉上甚至超过了比赛的强度。尤其是队内对抗中,所有球员都将自己的特点以及能量充分发挥了出来,并不会因为对手是队友而有所顾忌,而在国内,无论是国家队还是俱乐部,这样的场面基本都看不到。
CBA球队的训练,内容不仅单调乏味,同时大多数都没有针对性和具体布置,经年累月都是一个思路。而在队内对抗中,人仰马翻的情况几乎不会出现,球员稍有动作甚至还会招来教练以及队友的斥责,如果说“魔鬼训练”的话,国内可能只有八一队是楷模,他们每一次训练都会以球员非常疲劳而告终,八一队曾经独霸中国篮坛,与这方面有直接关系。
差距之赛制 纯粹的模仿弊大于利。抛开中国赛不谈,中国篮球在赛制、赛程等方面也有着不小欠缺。2004年山猫队加入以后,NBA已经发展成为拥有30支球队的世界篮球顶级联盟。而CBA的发展就有些沉闷,几十年来的发展都一直在国家体育总局施下的紧箍咒下闷头发展。
看如今的NBA,共分为东西部两个联盟、六个赛区,当然近年来CBA也大有模仿NBA的意味,CBA也曾试着分成了南北两大赛区,当时CBA的比赛同样分成了常规赛和赛后赛,取南北赛区总积分前四位的球队参加季后赛来一决雌雄。可见CBA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NBA的,但其是否模仿的像呢?NBA的管理模式更像是企业管理的模式,带有很浓郁的经济学的味道,而CBA呢?头上不止套着中国篮协一顶帽子,可能有篮管中心,当然还有国家体育总局这顶大帽子,三顶帽子一套,自然什么人样都分辨不出来了,可以说过度的政治化管理模式已经完全束缚了CBA这个联盟的比赛。
差距之市场 良性循环才能治本。NBA联盟更像是一个商业联盟,各个球队都有自己的合作商,球员也有自己的代理商、经纪人,往往这些合作商、代理商都是苦口婆心,好说歹说,硬要跟你球队攀上个关系,有钱也不能随便投资,关键还要看球队领不领你的情。
而CBA联盟就不是这么回事情了,合作商根本就不愿意投资这个烂摊子,因为精明的商人都知道这是个直观赔钱的黑泥泽,陷进去就很难再拔出来,因此每年都是篮协的领导同志们,四处奔走请大老板们慷慨解囊,赔点钱出来把CBA这个联盟搞活起来。
另外,国内俱乐部在市场运作方面有很大欠缺,记者曾经到过多个CBA俱乐部所在地,都没有看到俱乐部相关产业的出现,球队的日常开销都是赞助商自掏腰包,而这样的后果就是造成了恶性循环。记者曾经到上海访过一场CBA,当时姚明还没有接手上海队,在上海男篮的主场里,记者看到除了工作人员以及记者外,观看比赛的球迷还不足300人,而这其中还有不少人拿的都是赠票。试想,如果CBA球队都在这种状况下生存,那么要想实现良好的发展,可能吗?
差距之后备 我们的大学有篮球吗?说到根本,我们的底子就不如NBA,在美国,NBA的球员都多种输送渠道,大学是最主要的来源,而中学联赛甚至包括街头篮球,都有可能在其中找到有潜质的NBA球员,而在国内,这种情况只是凤毛麟角,CBA各支球队中还没有几个拥有大学生球员乃至高中生球员呢。
“从娃娃抓起”,这句话并不仅仅针对中国足球,在篮球领域,更是至理名言,我们现在大学里面自己组织的篮球联赛比赛中,一场比赛下来,最令人感兴趣的数据并不是谁得到了多少分、谁贡献了几次封盖,而是双方的抢断数。我们经常会看到一场比赛中,双方各自抢断对方数十次,这样的数据正常吗?而这只是一个缩影。CBA与NBA之间的差距是全方面的,不是靠我们搬外援、用NBA制度就能搞定的,我们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