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英国球迷和俄罗斯球迷-2016年欧洲杯英国俄国

tamoadmin

1.为什么欧洲七年战争没有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为什么欧洲七年战争没有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2016年英国球迷和俄罗斯球迷-2016年欧洲杯英国俄国

七年战争才应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参战国家,地区多,包括整个欧洲,北美洲,非洲,印度,澳大利亚,以及南美洲。

二:持续时间长。

三:普鲁士14岁以上青年全部战死,整个欧洲几乎打光了一代人。

四:历史意义大。

英国:开始迈向日不落帝国的,加拿大全部归顺大英帝国,印度不再是以前的英法共管而成了英国独占,法医联合舰队彻底沦陷。

拓展:

双方阵容。

英国,普鲁士,汉诺威,葡萄牙为一方。

法兰西,奥地利帝国,西班牙,沙俄帝国,瑞典王国,萨克森王国,波兰公国,巴伐利亚等为一方。

中立国:荷兰,丹麦。

第三参战国(无盟友宣战):奥斯曼土耳其帝国VS奥地利帝国

大战起因: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奥地利在波西米亚不稳,普鲁士在西里西亚不稳,英国在汉诺威不稳等。

奥地利女王玛丽亚特蕾莎不能容忍西里西亚从自己的领土分离出去,她表面意割让作为和平的条件,却把和平变成了停战,欧洲正在蓄势待发。

玛丽亚特蕾莎决定带头投掷第一枚命运的骰子,她注意到俄国日渐强大的力量,这是由彼得大帝所创造的,俄国女沙皇也想扫清普鲁士这块绊脚石,于是和奥地利进行了秘密会晤。

玛丽亚特蕾莎内心也想和英国重新结盟,可是这个念头却因为英国片面承认西里西亚归属普鲁士而破灭,于是她把目光转向了离普鲁士最近的萨克森王国和波兰。

英国和法国是世仇,英国海军不断在海外袭击法国商船,为了报复,法国三番两次组织登陆部队并且让苏格兰和英格兰对立,奥地利首相考尼茨向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提出解除联盟的条例,路易十五觉得奥地利这个提议非常荒唐直接拒绝。

考尼茨没有放弃,在女王的支持下他提出了另一项致命诱惑:如果法兰西与普鲁士解除联盟并且加入奥地利对普作战,那么法兰西可以获得奥属尼德兰的五个城市。

路易十五认为普鲁士并没有反法倾向,加之他认为奥地利是在把他拖入战争的泥潭,又一次拒绝了提议。

英国首相老皮特天天在议院大肆吹鼓,目前英国,奥地利,俄国是同盟,现在只要把法兰西的盟友普鲁士拉拢过来,就能建立英,普,俄,奥反法大同盟,议会渐渐被他说动,遂向普鲁士国王绯特烈提出共同防御的建议。

绯特烈觉得现在他不得不签订这项条约了,现在的局势已经岌岌可危,俄奥联盟,他是招架不住的, 他希望用英国来遏制俄国的进攻,如果俄国退却了,奥地利也不敢贸然行动。

条约规定普鲁士有义务向汉诺威地区提供1.3万的军队,指挥官由英王乔治二世之子坎培拉公爵担任,任何国家对汉诺威地区的进攻,普鲁士有义务出兵保护,作为交换,一旦普鲁士被宣战,视为对英国本土宣战。

这项条约的签订奥地利和俄国无不觉得被英国出卖了,考尼茨知道自己的机会到了,这次无论绯特烈怎么解释路易十五都不相信他的诚意了,那么法国找谁呢?奥地利吗?他们是世仇,俄国吗?英国人已经用金钱摆平,这个时候奥地利提出逆转结盟,法兰西与奥地利正式结为同盟,法兰西出兵13万人,军费由奥地利和法兰西共同承担,路易十五计算过,只要可以得到比利时地区,那么就算他把所有的殖民地丢给英国都在所不惜。

绯特烈呢? 他的手里有一支父亲留给他的7万人王牌军队,他把军队扩充到35万人,利用严酷的刑法鞭打军队,要求他们在战场上绝不后退半步,绯特烈拥有全欧洲最强的军队包括他本人在内最好的将领。

这支部队是他的全部,他的财政花销75以上都在这支军队上,为了能得到消息,绯特烈向欧洲派出了数以千计的间谍,得到的回馈就是预计在明年春季,将会有超过85万的俄奥联军,绯特烈知道如果等到那一刻那么除了亡国没有其他办法,他的王国是破碎的零件拼凑起来的,他不能地主阶级索取太多,他最终决定先发制人。

绯特烈希望拉拢萨克森王国,他向萨克森国王提出:如果两国联盟,那么普鲁士会把波西米亚地区划给萨克森王国作为补偿,萨克森国王对这种强盗行为嗤之以鼻,公然表达了自己的反普情绪,绯特烈于是下令大军进攻萨克森,同时告知英国和自己必须先发制人的处境。

2天后英国回应对绯特烈的做法表示谅解,萨克森王国无法阻挡欧洲最精锐的部队,在抵抗了3天后宣布投降,绯特烈搜刮了其国库,找到了俄奥肢解普鲁士的铁证。

至于法兰西,绯特烈相信他也参加了这次行动。

特蕾莎女王宣称这都是绯特烈捏造的,要求全欧洲帮她对付这个恐怖的敌人,欧洲各国深表同情,普奥正式开战。

英王乔治二世悲剧的发现大联盟彻底破产,他心爱的汉诺威地区就要保不住了,这个时候考尼茨送来了一项致命诱惑:如果英国保持中立,那么奥地利承认汉诺威神圣不可侵犯。

老皮特本来想放弃这个悲剧的盟友,可是1周后英国突然宣布加入战争,并且支付16万英镑在汉诺威组建了“观战”部队,另一方面给了绯特烈80万英镑作为支持,老皮特觉得,如果普鲁士拖住了法兰西,那么英国可以从容在海上与法兰西和宿敌西班牙展开决斗。

结局以英国大胜,普鲁士惨胜而告终。纯手打,详情请了解七年战争及外交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