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冬奥都用到了哪些“黑科技”?
2.奥运会开幕式外国人在电视上看的是中国的转播么?
3.北京奥运会说的鹰眼是什么
北京冬奥都用到了哪些“黑科技”?
北京冬奥会凭着满满的黑科技,让越来越多的人惊叹于中国的科技进步速度和强大,科技元素成为一大亮点。那么下面来盘点一下这次的冬奥会都用到了哪些黑科技。
第一是机器人餐厅,在这次冬奥村的智慧餐厅中,从后厨到上菜都由机器人完成。机械臂在完成炒菜、调酒等制作程序后,另一设备会将菜品送到顾客手中,不仅展现了中国的机器人科技实力,更减少了疫情时期的人群接触,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则是无人列车,为了缩短运动员抵达赛区的时间,修建了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路线,是我国第一列无人驾驶智能列车,最远赛场一小时内就可以到达,还节能。工作人员测算过:与司机手动驾驶相比,从张家口到北京方向能够节能7%。
第三是让“脏手”无处遁形的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系统。为了让观众和裁判更直观地观看比赛,北京冬奥会采用了360度的拍摄技术,能在时速70公里的速度下捕捉到4K超高清画面,这套系统也被命名为“猎豹”。这套系统可以轻松跟上运动员们的高速运动,360度无角的拍摄比赛画面。特别是在滑雪项目上,现场直播的画面,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系统的黑科技。
第四是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的监测系统,这套系统可及时检测场馆内各点位的空气环境,监测灵敏度比传统手段提高3倍,为赛事服务保障人员配备了3万余台多体征感知设备,及时发现并上报身体异常的情况。
第五是冬奥会研发了使用碳纤维材料的氢燃料火炬,这种火炬不仅重量轻、耐高温,还能做到燃烧“零”排放。在速滑馆运用全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提升能效20%以上,冰表面温差不超过0.5℃,得到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滑冰联盟的高度评价。
第六是无感穿戴智能设备,今年的短道速滑队使用了单导联三导联心电仪,通过无感穿戴设备完成高频采样。心电监测设备可以对运动员进行心脏风险筛查,及时发现风险,有效保护运动员安全。该设备还可以安排个性化定制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率和成绩。
2月16日,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办的科技冬奥有关情况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介绍,本届冬奥会中,北京市先后测试了200多项技术,涉及到60多个细分应用场景,其中有4项技术是在全球首次推出,有33项技术是在冬奥会首次使用,充分彰显科技的创新力量。
北京冬奥会多项黑科技的背后,是北京科技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向世界证明中国的科技实力。当我们为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喝彩的时候,同样也为祖国的强大和科技进步喝彩。
奥运会开幕式外国人在电视上看的是中国的转播么?
现场直播时的图像是同一版本,不可能别的国家跑到鸟巢架设那么多摄像机的,解说当然不是中文的,是各国电视台自己解说的。我看的是澳洲台的,解说得很烂,当然也可以理解,他们怎么可能知道那些文化背景。
北京奥运会说的鹰眼是什么
是运用在网球比赛的一种高科技,是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 鹰眼技术: 八部分辨率极高的快速黑白摄像机被安置在球场周围。 球的位置:用软件对球场的各条边线进行校准,使得网球运行的轨迹被各部摄像机捕捉到后,能够通过画面呈现。 采用3D技术来模拟网球,成像的依据是三部被架设计在“边角位置”上的摄像机捕捉到的素材。 影响生成过程:以2000桢/秒的速度从每部摄像机中索取影像,并传输给主控电脑。 每桢画面经校准后,确定网球的运行路线,并且计算出球沿此轨迹运行的落地弹跳点,保证误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 “鹰眼”的正式名称是“即时回放系统”,它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只是十分精密。这个系统由8个或者10个高速摄像头、四台电脑和大屏幕组成。首先,借助电脑的计算把比赛场地内的立体空间分隔成以毫米计算的测量单位;然后,利用高速摄像头从不同角度同时捕捉网球飞行轨迹的基本数据;再通过电脑计算,将这些数据生成三维图像;最后利用即时成像技术,由大屏幕清晰地呈现出网球的运动路线及落点。从数据采集到结果演示,这个过程所耗用的时间,不超过 10秒钟。通常用于电视转播。这项技术早在2001年初问世时便获得了英国皇家电视协会颁发的科技革新奖,2003年又因广泛使用于网球转播而获全美电视最高奖艾美奖的“杰出科技贡献奖”。对网球界人士来说,将鹰眼技术引入网球现场判罚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革新,足以与36年前引入抢七制相提并论。队员要求看“鹰眼”回放就对裁判判罚不满意,也就是挑战裁判在场上的权威地位。 其实鹰眼技术平时在电视转播工作中易已被频繁应用。但因为鹰眼技术使用花费的价格昂贵,所以现在的比赛还是以线裁裁决为主,鹰眼技术只是在关键分上才会应用。正因为此,选手们在每一盘皆有两次申请使用鹰眼的权利。(如遇到抢七,还可以追加一次)主裁在接受申请之后,会通过大屏幕播出“即时回放”来呈现鹰眼计算的结果。而且对于当今网坛,存在两种声音看待鹰眼技术,以阿加西为代表的人认为鹰眼技术是对一项很少改变传统的运动来说,这是非常大的一个进步,更公正,公平。而费德勒,达文波特为代表的人则不喜欢鹰眼技术,认为鹰眼技术会让选手失去打网球的乐趣,忽视了网球的意义 网球比赛中运用的鹰眼 存在的意义在于: 克服人类观察能力上存在的极限和盲区,帮助裁判做出精确公允的判断 “鹰眼”的正式名称是“即时回放系统”,它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只是十分精密。这个系统由8个或者10个高速摄像头、四台电脑和大屏幕组成。首先,借助电脑的计算把比赛场地内的立体空间分隔成以毫米计算的测量单位;然后,利用高速摄像头从不同角度同时捕捉网球飞行轨迹的基本数据;再通过电脑计算,将这些数据生成三维图像;最后利用即时成像技术,由大屏幕清晰地呈现出网球的运动路线及落点。从数据采集到结果演示,这个过程所耗用的时间,不超过 10秒钟。通常用于电视转播。 这项技术早在2001年初问世时便获得了英国皇家电视协会颁发的科技革新奖,2003年又因广泛使用于网球转播而获全美电视最高奖艾美奖的“杰出科技贡献奖”。对网球界人士来说,将鹰眼技术引入网球现场判罚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革新,足以与36年前引入抢七制相提并论。专门负责审核这项技术使用情况的四届大满贯得主、美国名将考瑞尔表示:“对一项很少改变传统的运动来说,这是非常大的一个进步。” 队员要求看“鹰眼”回放就对裁判判罚不满意,也就是挑战裁判在场上的权威地位 每场比赛每位选手可以提出两次要求 不管“鹰眼”是否一定正确,但是它一定是最终判决的依据! 从某个方面来说它一定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