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最敬佩的运动员-奥运会值得尊敬的人

tamoadmin

1.我心目中的奥运明星 600字

2.奥运时事评论怎么写

3.奥运会感动人物和?

4.中国奥运英雄故事

我心目中的奥运明星 600字

北京奥运会最敬佩的运动员-奥运会值得尊敬的人

田径比赛,特别是径赛,可以说是体育运动的最重要的项目,是综合衡量一个国家体育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却也一直是中国体育乃至亚洲体育的弱项。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年仅21岁的刘翔一举夺得了110米栏的冠军,不仅完成了中国的零的突破,也是亚洲的零的突破。

一夜之间,刘翔成了中国体育界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也是许许多多中国人心中当之无愧的英雄。在接下来的4年里,这个年青的小伙子,频频创出佳绩。在很多大家的心目中,刘翔已经成了中国体育的象征和代表。

相比于2004年的奥运会,今年的北京奥运会对所有的中国人来说,毫无疑问的,意义更加重大。每个人都热切的希望中国运动员能在自己家门口夺得更多的金牌。作为体育界风云人物的刘翔当然也成为众目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希望他能在北京创造新的辉煌。说实话,我也认为,刘翔如果能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冠,其意义更胜于雅典的那次。如果雅典和北京,可以做二选一的选择题的话,我宁愿选择北京。

但是,奥运比赛不是让你做选择题。奥运比赛时现实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残酷的。奥运冠军只有一个,奥运冠军的宝座是每个运动员梦寐以求的顶峰。通往顶峰的道路是狭窄的,只容一人通过,其竞争的激烈与残酷是不言而喻的。

刘翔在2004年的那场博弈中完美胜出,成功地站在了顶峰。然而,我们可以看到,这条道路上的竞争,是一分钟也没有停止过的。在110米栏的项目中,可谓群英云集,古巴年轻的小将罗伯斯更是表现出色,不仅频传佳绩,更是在今年6月,打破了刘翔的12秒88的世界纪录。相比之下,刘翔最近的表现并不理想,于是很多人担心,这块金牌是否还能保住。

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发自内心的希望刘翔能再次拿下这块金牌。但是,如果万一他失利了呢?如果他失利了,这个结果能否被大家接受呢?我不知道别人如何想,可就我来说,即使刘翔这次失利了,他仍然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中国人有句话,不以成败论英雄。在竞技体育的赛场上,风云变化,充满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没有人能确保自己是常胜将军,特别是在众多对手与自己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胜利与失败可能仅仅是在0.01秒那么短暂的瞬间中。成功的人固然是英雄,失败的,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勇士。

2004年的刘翔因为拿下了奥运冠军成为了国人心目中的冠军,2008年的刘翔,无论他是否能再次拿回金牌,他都将是我心目中的冠军。因为在这4年中,在成为了英雄后,他没有骄傲,没有放弃,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停止不前,而是坚持踏踏实实的训练,坚持在狭窄崎岖的道路上继续奋勇直前,这样的刘翔,无论成败都是英雄。

我今天讲的这个奥运英雄,并不是勇夺8金的菲尔普斯,也不是牙买加飞人博尔特,而是本届奥运会上在赛前勇于放弃的运动员。大家应该已经猜到他是谁了吧,他就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刘翔。

在大家的心目中,刘翔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他已经成为了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神。神是完美无缺的,神是不可战败的。

还记得2004年的那个夏天吗?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他以12.91秒的成绩夺得冠军,并平了该项目世界纪录。他也由此成为第一位夺得田径短道项目金牌的中国人,他创造了历史。全中国人都为他感到骄傲。当然我也在激动和惊诧的同时更深深地记住了这个名叫刘翔的大哥哥,并记住了他的豪言壮语:“谁说黄种人不能进奥运会前八,我今天就要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奥运会冠军!”

就是因为这句话,我喜欢上了他! 我欣赏他的自信、乐观和幽默;喜欢他的朝气与率真;深深折服于他的才华横溢。还喜欢听他唱周杰伦的歌。

赛场上的他,总会在跑完第一轮,接受访时,面对镜头傻傻的做鬼脸;会在决赛宣读他名字的那一刻,眼睛露出锐利的目光,气势凌人;会披着五星红旗跃上冠军领奖台 ;会在升国旗时,坚毅自信的看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

然而北京奥运会,13亿中国人希望他再次创造奇迹。那天上午,我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等待刘翔的出现,终于开始了,我心目中的神终于现身了,可没想到刘翔在场上试跑时,脚伤复发… …他仍在坚持……结果第一枪有人抢跑,这时脚伤更厉害了,刘翔无奈退出……我的心里也感觉很不是滋味,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刘翔退出了比赛,相信所有的国人都感到意外。但是,对于久困于伤病的刘翔来说,退出比赛是他无奈,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选择。

奥运会上,刘翔不是杜丽,即便失败了还有第二次机会;刘翔也不是姚明,姚明是团队的一员,即便失败了,痛苦也不会太多。当全中国人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的时候,他退出比赛的心情可想而知。

运动员遇到伤病,不能避免。难道刘翔因脚伤退出了比赛,就可以否定他的一切吗

刘翔因伤退出,他从神又回到了人。但有些东西是不会改变的:他仍然是奥运会冠军,仍然是中国人的骄傲。刘翔曾经给我们每一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快乐,他现在遇到了人生中的一次打击,他就像是一个无助的孩子,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帮助 。

无论如何,他永远都是我心中的英雄!希望他尽快恢复,早日回到赛场,向下一枚奥运金牌而奋斗!

《我心中的奥运英雄》

题记----今天难得休息。整整一个下午,坐在电视前,不时看着表,等待着男子110米栏的开始,只为心中喜欢的那个奥运英雄---刘翔,细细的感悟着他的一切。

还记得2004年的那个夏天吗?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他以12.91秒的成绩夺得冠军,并平了该项目世界纪录。他也由此成为第一位夺得田径短道项目金牌的中国人,他创造了历史。我在激动和惊诧的同时更深深地记住了这个名叫刘翔的豪言:“谁说黄种人不能进奥运会前八,我今天就要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奥运会冠军!”

就是因为这句话,我喜欢上了他!其实我早已过了追星的年龄,但是他----刘翔,唤醒了我的生命,再一次点燃了我心中沉睡已久的爱的动力! 我欣赏他的自信、乐观和幽默;喜欢他的朝气与率真;深深折服于他的才华横溢。

赛场上的他,总会在跑晚第一轮,接受访时,面对镜头傻傻的做鬼脸;会在决赛宣读他名字的那一刻,眼睛露出锐利的目光.,气势凌人;会飞跃着登上冠军领奖台 ;会在升国旗时,坚毅自信的看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然后在决赛后面对着镜头,镜头里自信不自负.。当然,在孙海平教练旁边:他确变成一个平和、腼腆的小伙子.,谦虚地认真点头应答。

————————————————————

然后再说说刘翔在场上试跑时,脚伤又犯.....他仍坚持....结果第一枪有人抢跑,这时脚伤更厉害了,刘翔无奈退出.....

————————————————————

刘翔退出了北京奥运会的比赛,相信所有的国人都感到意外。但是,对于久久困于伤病的刘翔来说,退出比赛是他无奈,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选择。

运动员碰到伤病,不能避免。难道刘翔因腿伤退出了比赛,就可以否定他的一切吗你们大错特错了!

我今天讲的这个奥运英雄,并不是勇夺8金的菲尔普斯,也不是牙买加飞人博尔特,而是本届奥运会上在赛前勇于放弃的运动员。大家应该已经猜到他是谁了吧,他就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刘翔。

在大家的心目中,刘翔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他已经成为了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神。神是完美无缺的,神是不可战败的。

还记得2004年的那个夏天吗?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他以12.91秒的成绩夺得冠军,并平了该项目世界纪录。他也由此成为第一位夺得田径短道项目金牌的中国人,他创造了历史。全中国人都为他感到骄傲。当然我也在激动和惊诧的同时更深深地记住了这个名叫刘翔的大哥哥,并记住了他的豪言壮语:“谁说黄种人不能进奥运会前八,我今天就要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奥运会冠军!”

就是因为这句话,我喜欢上了他! 我欣赏他的自信、乐观和幽默喜欢他的朝气与率真深深折服于他的才华横溢。还喜欢听他唱周杰伦的歌。

赛场上的他,总会在跑完第一轮,接受访时,面对镜头傻傻的做鬼脸会在决赛宣读他名字的那一刻,眼睛露出锐利的目光,气势凌人会披着五星红旗跃上冠军领奖台 会在升国旗时,坚毅自信的看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

然而北京奥运会,13亿中国人希望他再次创造奇迹。那天上午,我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等待刘翔的出现,终于开始了,我心目中的神终于现身了,可没想到刘翔在场上试跑时,脚伤复发…

…他仍在坚持……结果第一枪有人抢跑,这时脚伤更厉害了,刘翔无奈退出……我的心里也感觉很不是滋味,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刘翔退出了比赛,相信所有的国人都感到意外。但是,对于久困于伤病的刘翔来说,退出比赛是他无奈,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选择。

奥运会上,刘翔不是杜丽,即便失败了还有第二次机会刘翔也不是姚明,姚明是团队的一员,即便失败了,痛苦也不会太多。当全中国人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的时候,他退出比赛的心情可想而知。

运动员遇到伤病,不能避免。难道刘翔因脚伤退出了比赛,就可以否定他的一切吗

刘翔因伤退出,他从神又回到了人。但有些东西是不会改变的:他仍然是奥运会冠军,仍然是中国人的骄傲。刘翔曾经给我们每一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快乐,他现在遇到了人生中的一次打击,他就像是一个无助的孩子,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帮助 。

无论如何,他永远都是我心中的英雄!希望他尽快恢复,早日回到赛场,向下一枚奥运金牌而奋斗!

参考资料:

://.51ez/zuowen/aoyun/200810/24-11081.html

奥运时事评论怎么写

时事评论就是对发生的的做一个记录与评价感想,要具备时效性,针对性,战斗性,要简洁明快、短小精悍,写作中还须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自圆其说。

例文:奥运是一个大舞台。在这样的舞台上,不仅是赛场内的“更高、更快、更强”,还北京奥运见证着公民社会成长 ,赛场内有热情的观众为运动员加油,而在场外,也有无数身影在默默地为奥运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试举一例:53岁的“奥运狂人”陈冠明花7年时间骑着三轮车走遍全国1100多个城市,行程65500公里为奥运加油。如今,他又在鸟巢和水立方的广场外不停地忙碌着:捡人行道、草丛里、马路边甚至自行车夹缝中的烟蒂和纸屑。 有来自于场外的“团结、友谊、进步”。或者说,奥运会上值得尊敬的不止是金牌,值得关注的不止是竞技大腕的明星风,还有无处不在的奥林匹克精神。而这一精神,其实也在我们身边闪光——在笔者看来,文明的风和奥运的精神,也体现在普通百姓主动在赛场之外捡垃圾之类的行为细节里。 尽管,这些人不能走进奥运赛场为国争光,但他们用这样一种形式的参与和付出,呵护和推动着奥运精神大旗的迎风招展,昭示着中华民族的与理性、开放与成熟。百年奥运,今朝梦圆,为了这一刻,我们努力了很久。回过头来想一想,从奥运场馆的建设到各项筹备工作的开展;从相关窗口行业的服务培训,到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从号召戒掉“京骂”,到对观众进行奥运加油姿势的引导……无论是,还是民众,都在齐心协力,为参与奥运而默默挥洒着自己的汗水。

 

奥运会感动人物和?

最心酸的瞬间 19日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105公斤以上级的颁奖仪式上演了感人的一幕:该项目冠军、德国选手马。施泰纳把亡妻苏珊的照片和奥运金牌高高举起,让人们不仅看到一个强壮的大力士,还深深感受到他对妻子深深的爱。这位德国大力士在比赛最后阶段上演大逆转,用一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来祭奠亡故的妻子,此情此景令人不禁潸然泪下,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感人至深的一幕。去年7月的一起夺去了施泰纳妻子苏珊的生命,从此施泰纳就一直随身带着苏珊的照片,高强度的艰苦训练就成为施泰纳摆脱痛苦思念折磨的唯一途径。26岁的施泰纳在夺金后激动地表示,他的亡妻苏珊在比赛中一直陪伴着他,给予他夺金的勇气。他说:“我所有的期盼就是苏珊在今天可以看到我的成功。我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苏珊在注视着我,她在我的心里,给予我勇气和力量。这是一场献给苏珊的胜利。”马。施泰纳夺得的这枚奥运金牌不仅是德国16年来获得的第一枚奥运举重金牌,更证明了爱能创造奇迹。 最坚强的瞬间 她用一只手臂做到了常人用两只手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她的名字叫娜塔莉娅?帕蒂卡,一个天生右下臂残疾的坚强姑娘,一个被誉为为乒乓球而生的波兰“维纳斯”。13日是帕蒂卡在本届奥运会的首次高调“出镜”,她代表波兰队与中国香港队进行女团小组赛的第一轮比赛,虽然最终以微弱分差惜败。但比赛中,这位独臂女侠还是赢得了全场的尊敬和掌声。在波兰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147位的帕蒂卡,从7岁起就迷上了乒乓球,11岁参加残奥会,15岁赢得2004年雅典残奥会乒乓球冠军。今年她还在世乒赛首轮小组赛中打败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将李佳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虽然帕蒂卡最终没有取得本届奥运会女单的入场券,但她却得以代表波兰乒乓球女队参加女团比赛,同时也力求在残奥会上捍卫金牌。作为残疾运动员,帕蒂卡用别样的美丽诠释着体育运动的真谛,也感动着世人。 最欣慰的瞬间 在北京奥运会体子个人全能决赛中,出现了一张并不年轻的面容,其眼神透出坚定与温柔。她就是已经33岁的德国老将奥克萨娜。亚历山德罗芙娜。许索维蒂纳。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儿子治病,她曾以26岁高龄复出参赛,此次是她第5次参加奥运会比赛,并获得女子跳马银牌,现场观众对她表达了敬佩之情。许索维蒂纳的大儿子阿廖沙2002年被诊断患上白血病,由于治疗需要高昂的费用,生活并不富裕的许索维蒂纳一家实在难以支付,于是她选择了复出参赛,因为“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这是我唯一的办法”许索维蒂纳说。为了能够尽可能多的参加比赛,争取获得奖金的机会,许索维蒂纳每次都会把体操的4个项目全部都报上名。为了儿子,从26岁开始,许索维蒂纳朝全能型发展。“母爱胜于天”,中国这句老话很适合许索维蒂纳,目前,儿子的病情已经好转,只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因此许索维蒂纳终于松了口气,她表示:“我参赛,不再是为了奖金,而是真的喜欢这项运动。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它更可爱的了。” 最留恋的瞬间 2004年,举重选手努尔詹。塔伊兰以总210.0公斤的总成绩夺得雅典奥运会女子48公斤级举重金牌,成为首名赢得奥运金牌的土耳其女运动员。她说:“这是土耳其妇女在奥运比赛中的第一个巨大胜利。我决心将这一胜利献给土耳其民族。”四年后的北京,她抓举开把的重量是84公斤,可惜三次试举均告失利,最终比赛无成绩。失利后,塔伊兰在下场前特意吻了一下杠铃,令人动容。她虽然失败了,但她对举重项目的热爱却在这一吻中完全倾注了,这是不舍,是留恋,是遗憾。 最感慨的瞬间 伊拉克奥运代表团在奥运会开幕不到十天才得到参赛资格,他们的队员甚至连队服都没有。皮划艇上,其他国家的选手都穿着合适的队服,而伊拉克的选手则穿着已经起球的旧T恤,但他们仍然在顽强的比赛。 而由于资金匮乏,参加短跑比赛的伊拉克女选手达娜。侯赛因也只能穿着一双有些破损的“二手”跑鞋参加比赛。她的一句话曾让世界潸然泪下,她躲过了两次 枪 击后依然坚持训练,但是此前得知无法参加北京奥运会时,她一度崩溃了。教练安慰她,4年后可以参加伦敦奥运会,21岁的达娜脱口而出:“照伊拉克这个样子,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2012年……”中国网友得知这一消息无不为之动容,在开幕式伊拉克代表团入场时,全场中国观众给予了不亚于东道主代表团的礼遇,报以热烈的掌声。当他们离开时,中国网友特意将自己准备的球鞋、衣服、福娃以及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送给伊拉克代表团,伊拉克队员收礼物收到手软。伊拉克队的教练非常感动地说:“虽然我们远离家乡,但我们在中国感受到了温暖。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到巴格达,让我们来回报你们。” 最深情的瞬间 马修。埃蒙斯把头深埋在妻子怀里,没有人看到这一刻他是否落泪。从雅典到北京,这一 枪 原本能击碎四年的噩梦,这一枪原本能成就一对奥运金牌夫妻,这一枪原本能写下一个童话般的结局。但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和四年前一样,卡捷琳娜坐在看台上给捷克电视台当解说嘉宾;马特站在男子50米三姿的决赛2号靶位上;4.4的数字出现在显示屏上,冰冻了卡捷琳娜的脸,她张着嘴巴,眼睛一眨不眨,愣了好几秒钟,然后冲下看台,把丈夫拥入怀里,在他耳边轻轻地说:“命中注定还不是时候。” 最勇敢的瞬间 在男子10000米项目中,埃塞俄比亚选手内尼萨-贝克勒打破奥运会记录,以27分01秒17夺冠。但是从雅典奥运会冠军到北京奥运会冠军,贝克勒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伤痛。2005年,贝克勒在他未婚妻、年方18岁的阿莱姆陪同下进行训练,但她在开始跑步时突然倒地,贝克勒试图向别人求救,但只能把她带回镇里,她在途中停止了呼吸。贝克勒异常悲痛,想要退役,但是在2005年夏他又重新振作参加了世锦赛,并且赢得了冠军。他说:“我不能放弃,跑步是上天赐与我的礼物,是我的天赋所在,也是我的工作。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也许你做不到,但是我可以。我自己能够掌控好。” 最震撼的瞬间 8月20日,在刚刚结束的奥运会女子游泳10公里马拉松比赛中,来自南非的独腿女侠纳塔莉-杜托伊特没能获得奖牌,也没能跻身前十名,但是所有人都对她表示钦佩。在比赛中,一共有25名运动员参加,除了一名智利选手没能完成比赛之外,纳塔莉在24名运动员中以落后冠军、俄罗斯选手拉里莎-伊利琴科1分22秒2的成绩排名第16,领先第24名12分8秒2之多,让很多健全的运动员以及现场观众惊叹不已。更让大家惊奇的是,她在下水之前将肢去掉,几乎用一条右腿游完10公里。 最感人的瞬间 北京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1/32决赛在击剑馆进行,加拿大选手栾菊杰13比9战胜突尼斯选手伊娜。布贝克里,取得她在北京奥运会上的首场胜利。赛后,栾菊杰在场上高举起“祖国好”的布幅,向现场观众表达心迹。50岁的栾菊杰是北京奥运会参加击剑比赛的所有运动员中年龄最大的。更为特殊的是,栾菊杰是中国首枚奥运会击剑金牌获得者,年获得了洛杉矶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冠军。在她之后,中国击剑24年再没有人登上最高领奖台。退役20年后,已到半百之龄的栾菊杰复出了,虽然没能像24年前的洛杉矶一样所向披靡,半百老将复出挥剑征战奥运精神足以让世人敬佩,虽然24年后的体力已不足以支撑她在奥运赛场上披荆斩棘,然而,就像她说的,“能在北京参加奥运会是我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我今后不会再有什么遗憾”。 最的瞬间 百年奥运第一人,17日在水立方中诞生。美国“飞鱼”菲尔普斯在男子四乘一百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上,完美地完成了他的“八金之旅”,其中更在比赛中勇破七项世界纪录和一项奥运会纪录。同时,他还创下了从第一个项目游到最后一个项目的纪录。“唯一”的菲尔普斯,三十六年后刷新了奥运会个人最高纪录,同时也书写了北京奥运会上最动人的。现年二十三岁的他极可能三度出征,挑战伦敦奥运会,下一个目标也许是超越拉提尼娜保持的奥运十八面奖牌纪录。无论将来的奥运征程如何,“神童”已经在北京的“水立方”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路走来所经历训练艰辛此时看来都是值得的,在他举起第八金的那一刻,世界为之感动、欢呼。 具体内容及照片请查看原始URL: ://user.qzone.qq/3292601/blog/1219801840

中国奥运英雄故事

雅典奥运会后冼东妹宣布退役,并于同年10月结束了10年爱情长跑,结婚、生女,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家。2007年初,冼东妹相应祖国的召唤,依然重返柔道训练馆,但对于一名已是33岁“高龄”的女队员而言,复出之路注定艰辛,卫冕之路更是布满荆棘,但冼东妹却信心满满。

事业、家庭不可能两者兼顾,冼东妹第一件事情是给5个月的女儿断奶,随后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将体重恢复至比赛标准,并在全国赛一举夺魁。年底举行的团体世锦赛上两度出战,力助中国队登顶,此后相继夺得2008法国超A级赛和匈牙利A级赛冠军,国内最后一站选拔赛“一本”扳倒之前排名第一的李营,奥运积分跃升为该级别第一位并将52公斤级奥运入场券收入囊中。

冼东妹说,自己能重新站在奥运会赛场上关键因素在于心态,放平和了自然也就轻松了很多。同时她还对自己的领导表达了谢意,从复出、训练到每一场比赛,领导从未给过她压力,正因为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她才有了冲击的柔韧度。

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冼东妹只能把对家人的思念放在心里,偶尔通过电脑听一听女儿牙牙学语,哑哑学语,尽管听不懂却充满了喜悦,“一路走来我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我的老公,他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提起丈夫和家人,冼东妹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4年后的北京,冼东妹凭借自己的坚持、毅力和实力,延续了在雅典奥运会的辉煌。此前,冼东妹曾表示,为了圆奥运卫冕梦,除了要感谢很多人外,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她的女儿,相信这枚北京奥运会金牌,将是冼东妹送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陈燮霞在番禺榄核镇大坳村陈燮霞的家,她的父亲激动地叫喊“细妹(陈燮霞的小名),加油啊!”陈燮霞8岁就能拉动几百斤的大板车,力气很大,这种天赋让她轻易地被挑进番禺业余体校。

陈细泉对本网记者说:“如果没练举重,细妹一辈子也出不了这个村子。她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现在她妈就盼着她早点回家。”

今年5月,陈细泉曾说起过陈燮霞举重的故事。小学四年级,阿霞被启蒙教练黎炳明挑选到体校练举重,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农村的陈家,并不知道这是一项什么运动。后来看到举重运动员们各个膀大腰圆,在陈细泉的心里,唯一的女儿要长得亭亭玉立,他担心得把陈燮霞从体校领了回来,后来经过教练的解释,他才认识到练小级别的阿霞,在体型上不会有太多改变,这才放下心来。

1999年,陈燮霞成绩优异入选八一队,此后便留在了北京。九年来她回家仅仅三趟,在家的时间加起来不足1个月。最近一次与家人见面已是两年前。父亲还清晰的记得那次情景:陈燮霞一身轻便的运动服,在500米外的村委会办公室中,由于离家多年,那时村里已经没多少人认得她。

陈家门口栽种多年的龙眼树已经是硕果累累,此前陈燮霞的父母一直舍不得摘。当“细妹”如愿夺得女举48公斤总成绩冠军之后,陈家父母兴奋地摘下树上的果实并且分发给现场的所有嘉宾品尝。

“陈燮霞12岁开始进入伟伦体校训练。”钟成灿是伟伦体校的一位教练,在陈燮霞12岁进入体校接受正规训练后,一直带她到进入八一队。

“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运动高峰期是在19-20岁,陈燮霞一直坚持到今天,把奥运冠军捧回了家,实在不容易。十几年来,她一直都很努力,很能吃苦,坚持不懈。”

“我一直觉得这个孩子特别能吃苦,领悟力很强。身体素质、动作速度、技术都不错,心理意志都很稳定。但以前在省赛时,陈燮霞的成绩并不突出,2002年7月份还曾经想过放弃自己的举重生涯。”

庞伟

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初中到了回民中学。庞伟的姑姑庞艳春介绍说,庞伟小时候爱玩枪是出了名的,家里边像武器库一样堆满了各种“”,电视里那些打打杀杀的枪战片也对他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说,庞伟跟枪就跟有缘一样。”

2000年,庞伟14岁了。9月份的一天,一个街坊对庞伟说:“你这么爱玩枪,干脆去练习射击得了。”这个提议委实让正庞伟兴奋莫名,玩具枪尚如此好玩且威风,况真枪乎?家长见状,通过一个叫霍红艳的教练找到了保定市第二重点业余体育学校射击中心的张广伟教练。“既然孩子喜欢,就让他练练呗。”当然,也只是“练练”而已,当庞伟在射击上花去大量心思后,直线下降的学习成绩也让父母很是不安。与大多数家长观念相仿,庞伟的父亲庞彦宏、母亲蔡东芳还是希望这个听话的孩子走一条稳妥的道路。“庞伟这个孩子非常听话。眼看着自己刚刚摸到打枪的门道就要离开,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可大人还是能看出来他是不愿意的。”庞伟姑姑庞艳春就这么一个侄儿,也见证了当年的艰难抉择。

之所以是艰难抉择,是因为在一般人眼中,学业有成才算人生的正途,所有人似乎都不愿放弃进入这条道的人任何一点可能。但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在兴趣和学业之间,到底该如何取舍呢?张广伟教练找来了,对庞伟的父母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对别的孩子,不练也就不练了,我不说什么,但是对庞伟,不让他练射击才是误人子弟。教练撂下的这句话对庞伟父母触动很大,也改变了他们对“误人子弟”的看法。

2000年,庞伟14岁了。9月份的一天,一个街坊对庞伟说:“你这么爱玩枪,干脆去练习射击得了。”这个提议委实让正庞伟兴奋莫名,玩具枪尚如此好玩且威风,况真枪乎?家长见状,通过一个叫霍红艳的教练找到了保定市第二重点业余体育学校射击中心的张广伟教练。“既然孩子喜欢,就让他练练呗。”当然,也只是“练练”而已,当庞伟在射击上花去大量心思后,直线下降的学习成绩也让父母很是不安。与大多数家长观念相仿,庞伟的父亲庞彦宏、母亲蔡东芳还是希望这个听话的孩子走一条稳妥的道路。“庞伟这个孩子非常听话。眼看着自己刚刚摸到打枪的门道就要离开,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可大人还是能看出来他是不愿意的。”庞伟姑姑庞艳春就这么一个侄儿,也见证了当年的艰难抉择。

之所以是艰难抉择,是因为在一般人眼中,学业有成才算人生的正途,所有人似乎都不愿放弃进入这条道的人任何一点可能。但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在兴趣和学业之间,到底该如何取舍呢?张广伟教练找来了,对庞伟的父母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对别的孩子,不练也就不练了,我不说什么,但是对庞伟,不让他练射击才是误人子弟。教练撂下的这句话对庞伟父母触动很大,也改变了他们对“误人子弟”的看法。

在争夺奥运入场券的比赛中,庞伟在省队时的教练张胜阁和多名教练全程陪同,为庞伟制作了详尽的比赛,做了大量工作,这次,庞伟能够再次进入国家队征战奥运,与这些教练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庞伟是个的孩子。早年,他遇到了张广伟这样慧眼识才的伯乐。到了省射击队,张胜阁教练与他是师徒,也是朋友,对他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代名将王义夫也是庞伟的贵人。在每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都有这么好的教练带庞伟。有了这些教练的精心安排,我们做家长的才会放心地把孩子交出去。”庞彦宏在电话里对三位教练心存感激。

2000年9月,出于乐观的预期,庞彦宏让儿子选择了退学的决定。回想起当年破釜沉舟的勇气,再看到现在爱枪的儿子已经在与枪的耳鬓厮磨之间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庞彦宏笑得十分爽朗。同时,包括三位教练的很多人,连同庞伟自己都相信他会在射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他曾在一次接受记者访时表示过,他的偶像是王义夫,他的理想是做这位奥运冠军的接班人,北京才是冠军之路的开始。

2006年,庞伟於克罗地亚举行的萨格勒布世界锦标赛中与林忠仔和谭宗亮组合,并於男子团赛10米气的预赛压倒俄罗斯,以首名姿态晋身决赛,最终赢得金牌。在之后进行的男子个人10米气决赛以683.3环夺得金牌。12月2日,他在2006年多哈亚运,他再次与林忠仔和谭宗亮组合参与男子团体10米气小项,在决赛中,他们以1744环以4环之差胜南韩,赢得中国於该届亚运中的第6面金牌,当中,庞伟取得588环的成绩。3日后的男子团体50米小项决赛,庞伟与谭宗亮及徐坤以1682环赢得金牌,是庞於亚运中的第二次金牌。

郭文珺

19年,13岁的郭文珺进入了西安市军体校,举起了心仪已久的,但在最初的时候,她并没有表现出超人的天赋。2003年城运会上,发挥欠佳的她仅打了个第九名,文珺顿时心灰意冷,再加上她的年龄也不适合再继续打青少年比赛,队里就让她先休息调整一段时间。郭文珺在家里没呆多久,就出去打工了。在商场里的一个卖体育服装的柜台,郭文珺找到了一份售货的工作。打工不易,对于从8岁起便一直在队里过训练生活的郭文珺来说更是如此。上班不能迟到,下班不能早退,对老板要言听计从,对顾客还要赔上笑脸。艰辛的打工生活让小郭感觉到——训练虽然枯燥,但也是一种幸福。

“真的放下了枪,才知道有多么爱它。既然是真的热爱射击,那又为什么要放弃呢?”这样的念头反复在郭文珺的脑海中回荡。最终,度过近一年的打工生涯后。在家人和恩师黄彦华的鼓励下,郭文珺终于重新鼓起勇气,再度举起了心爱的。

再度踏进市军体校的射击馆,带着“既然决定回来,就一定要打出个名堂来!”的誓言,埋头苦练的郭文珺,很快便显示出了超人的射击天赋。对此,当了她八年教练的黄彦华深有感触。“这孩子不管从技术上还是比赛的状态上,都很不错,特别是心理素质上,自我控制特别好。各方面都是个练射击的好苗子。”

2006年3月,刚刚入选国家队不到半年,郭文珺便一鸣惊人,一举夺得气团体金牌、个人银牌,首次出国参赛就赢得满堂彩。以至于王义夫竟然公开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孩子,就是一块射击的料,她是一百年才会出一个的射击天才。”

王总教练的眼光果然独到。2008年8月10日,入选国家队仅2年多,首次亮相奥运会的郭文珺,便在队友任洁失手的不利情况下,时隔八年重新为中国夺回女子气金牌,也写下了西安奥运历史上一页辉煌的新篇章。 来源《西安晚报》

张湘祥

张湘祥从8年前悉尼奥运会男子举重铜牌到北京奥运会的金牌,奖牌的色彩更加灿烂,王者回归。每个奥运冠军的背后都有着让人动容的故事,张湘祥也是如此。 一个只有25岁的老将,从17岁一战成名到后来因伤昏迷两天两夜,举重到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就这样成为了张湘祥挥之不去的噩梦。好在,风雨过去见彩虹。因为热爱,举重带给张湘祥的果然还是快乐。一枚北京奥运会的金牌,这一刻,张湘祥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

小顽童17岁成名

张湘祥从小就没吃过苦,练举重纯粹是因为身体条件太好了。

张湘祥出生在福建龙岩,他的父亲张雨和是做装潢生意的,家境算是不错。幸福的童年在欢笑中度过,张湘祥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力量。“八九岁的时候,他就能提得动平常只有大人才能提的一桶水了,加上比较胆大调皮,因此从小就显得活泼,像个小顽童。”张湘祥的母亲黄玉曼说。

力气这么大,又调皮,得给他找个地方管起来。在启蒙教练朱日平的执著下,本来很心不甘情不愿的小张湘祥就这样走上了举重之路。从8岁进入龙岩少年体校练习举重,12岁时张湘祥就被北京体育大学的谢勇教练选入北体大竞技体校。1999年,张湘祥首次参加全国大赛一鸣惊人,在全国举重冠军赛上独揽56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枚金牌。于是,他顺理成章进入国家队,并成为了国家举重队最年轻的选手。

一年后,2000年9月16日,年仅17岁的张湘祥踏上了悉尼奥运会的赛场,他最终获得男子56公斤级铜牌。一战成名,张湘祥成为了中国举重史上最年轻的奥运奖牌得主。

少年英雄多磨难

悉尼奥运会归来后,就在张湘祥的实力再次逐渐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时,一个让他至今都胆战心惊的意外发生了。

2003年,张湘祥备战雅典奥运会时在训练中腰部受伤,医生在为他打封闭时将药水打到了他的腰椎里,张湘祥立刻陷入了昏迷,而这一昏迷就是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才有知觉,算是保住了命。”张湘祥回忆说,“醒了之后,恢复了一段时间。但是心理那关是怎么也过不去。”张湘祥对自己的前途产生了怀疑。

强势回归 再创辉煌

“举重对我到底意味着什么?随着北京奥运会越来越近,我也越来越明白了。我热爱举重,我要在举重台上证明自己,这难道不才是最重要的吗?”张湘祥说。

就这样,2006年,张湘祥重新出发。当年就获得了全国冠军赛62公斤级亚军,2007年则拿到了全国锦标赛的冠军。然后就是最关键的奥运选拔赛。今年4月在泉州举行的选拔赛中,在自己的家乡父老前,张湘祥用3个第一宣告他的强势回归。

“现在的我和8年前已经不同了,这些年经历了太多,而我也长大了。”张湘祥说。“北京奥运会之后,我也将有可能退役。”昨天比赛结束后,张湘祥这样说,“如果离开举重并不是我对举重没有感情,而是想知道自己除了举重还能不能做得更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