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联赛秩序册2014-2021中超联赛规则

tamoadmin

1.中国足球赛事的冠名品牌有哪些

2.郎效农简介,谢谢

3.职业化管理+出色青训,中国足球能学到些什么吗

4.中超球队为什么起中性名

5.NBA和CBA有什么区别

中国足球赛事的冠名品牌有哪些

中超联赛秩序册2014-2021中超联赛规则

中国足球赛事的冠名品牌包括:1. 中国足协杯:德比集团、易到用车、永利澳门2. 中超联赛:中超CFMCC、万达、恒大、中信、奥迪、万科、五菱、中原、索尼、万达广场、东风风行、东方航空、建设银行、时代华纳、苏宁、山东鲁能泰山、泰康在线、华润雪花、保利地产、海信电器、啤酒节、恒大冰泉3. 中甲联赛:贝尔玛尔、新二三四、威士伯、亚泰汽车、劳特莱斯、任意天下、x、澳门世家、鹏泉汽车、德威新材、千万富翁、长沙国投、映客、全能动力、安硕信息、新开普电子、新华保险、中邮人寿等4. 中国女足超级联赛:莲花啤酒、酷派、权健、爱奇艺、振东集团、恒信岳阳翔云、广药集团等。5. 中国足球明星公益慈善足球赛:阿迪达斯、豪威等。6. 国家青年足球锦标赛:AMMEX、盼达用品、龙洲湾、大昌行、万雄联:朝夕相伴、开源、苏宁、娃哈哈、新赛道、中广核、东易日盛、海王集团、海峡金桥、京东、云南白药、棕榈、陕西阿莱、亚太水泥、人民网、掌门1对1、万科超越等。注:以上不完全统计,仅供参考。

郎效农简介,谢谢

正版

郎效农,男,57岁,过的还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同事曾在背后笑他:“老郎的媳妇就是中国足球。”

自嘲为“技术官僚”的郎效农曾经表示,在退休之前想实现两个愿望:一是推出中超联赛,二是组建起能够自我运转的中超委员会。2004年,老郎的第一个愿望实现了;但是中超委员会却是有名无实,致使中超联赛在第一年就面临被颠覆的风暴。

2003年3月,郎效农担任中超筹备办公室主任。这个当时中国足协新成立的机构,创造了中国足协机关的好几个一:一个主任,郎效农;一个工作人员,毛卫民;一间办公室,伟图大厦302室。

就是在一间办公室、手下一个兵的有限条件下,参考了英超、意甲等知名联赛,借鉴了近邻的韩日联赛的经验教训,2002年年底郎效农完成了中超联赛方案。

就为了中超的标识,郎效农带着毛卫民,又找来两名记者帮忙,整整忙了两个月;为了确定俱乐部的企业法人性质,郎效农多次找经济学家、工商部门咨询;为了确定中超俱乐部财会制度,他又多次到财政部了解情况;为了了解国外联赛,他利用各种机会收集资料,甚至托记者出差时帮忙搜集……

2003年11月30日,末代甲A第30轮结束,历时十年的甲A成为中国足球的历史名词。那天晚上,在伟图大厦的302室里,郎效农说:“走过了甲A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将经历更加风风雨雨的中超联赛。”不幸的是,中超元年他的话就得到了应验,而且他越来越陷入了风暴的中心。

郎效农以足协为家,这是足协工作人员的常识。但凡比赛日,或者他认为有加夜班的必要,他都会在足协办公室里过夜。十月风暴来临后,他更是几乎连续半月时间没有回过家,直到10月26日中国足协执委会议之后,他才回了一次家。

生活上,郎效农除了不吃羊肉和不吃辣外,其他几乎不挑剔。如果晚上加班,老郎就会和晚走的记者一起吃饭,出门前必先问一句:“谁请客?”如果他请客,就抽出一张百元钞票。郎效农习惯到龙潭湖路边的小店里随便吃点,两三个人的消费大多在三四十元,超过五十元的时候很少。

记者印象最深的是2001年4月,郎效农值班,他端了一碗白米饭,上面就放了两根红肠。和记者闲聊时候,只听郎效农抱怨过一次曾经随队到伊朗打比赛,当地人做的馍又干又硬吃不惯。听众们面面相觑:“能让老郎说难吃的地方,大家要多做准备工作了。”

作为足协工龄最长的处级干部之一,郎效农的住房早可以换成更好的,但他不干。就是原来的那套房子,他也闲置了差不多十年,连他的邻居朱和元都看不下去了:“老郎,你的房子要不住,我帮你租出去。”记者帮他算了一笔账,如果把这套房子租出去,十年的租金早超过十万元了。但郎效农摇摇头:“不租,就那样。”

前两年车改,郎效农买了足协的一辆旧桑塔纳轿车,他不会开车,就交给了一位同事,唯一的要求就是有时候下班接他一起走。

郎效农列传

郎效农,中国足协联赛部主任,中超设计者,工作勤恳,以语拙闻名。国安罢赛之日,力阻杨祖武失败,为一拙;批评改革派,谓之“大鸣大放,造反有理”,说出中国足协诸官员心中所想,被改革派抓住把柄大批是为二拙。

职业化管理+出色青训,中国足球能学到些什么吗

世俱杯决赛,落后,扳平,逆转再到被扳平,终场前还差点杀比赛,加时赛才2比4败下阵来。这是一支亚洲平民球队鹿岛鹿角对阵世界顶级豪门皇马的战绩,且是“全日班”,广州恒大“全华班”出战,可能连泰国球队也耐不活。

中超、中甲、中乙甚至中丙,没有一家俱乐部盈利。而鹿岛早已实现盈利,靠最职业的管理,最出色的青训,球员工资开销不到总支出的一半。中超土豪们,绝大部分钱都花在转会费和工资上。鹿岛全队总身价1400万欧,也就中超一个大牌外援的年薪,但在鹿岛创造历史的这一天,中超土豪们只能当看客。繁荣中超,映衬出来的却是实际的虚弱。

我们落后,落后就需要学习,但该怎么学?学哪些?钱我们花得起,但该怎么花?花在哪些地方?

2016年世俱杯,欧洲冠军皇马、南美冠军国民竞技、北美冠军墨西哥美洲、大洋洲冠军新西兰奥克兰城、亚洲冠军全北现代、非洲冠军马姆罗迪日落和东道主日本的鹿岛鹿角7支球队参加。作为东道主(主办国),日本J1联赛冠军鹿岛鹿角先从资格赛打起,2比1战胜奥克兰城,2比0胜马姆罗迪日落,3比0胜国民竞技,一路杀进决赛。

鹿岛鹿角全队总身价仅为1443万欧,阵中最大牌的球员也就日本前国脚小笠原满男,身价最高的球员是决赛中梅开二度的柴崎岳,200万欧元。鹿岛共有三名外援,巴西人法布里西奥、布埃诺和韩国人黄锡镐,比赛中一直坐在替补席上。中超球队如果是这样的配置,那保级都悬(对比下杭州绿城,甚至山东鲁能)。但就是这样的一支我们俗称的“平民球队”,在世俱杯上连灭大洋洲、非洲、南美冠军杀进了决赛,并且在决赛中打进2球将皇马拖进加时赛。

今年7月底的潍坊杯,鹿岛鹿角青年队受邀参赛,我查了下秩序册,基本上就是一支鹿岛地方高中生联队,比参赛适龄段97小一两岁,他们中多数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入选日本国字号。但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小组赛三战,三个1比0胜鲁能青年队、卫冕冠军沃尔夫斯堡青年队和美国劳德代尔堡前锋青年队。半决赛,他们的对手是有“97黄金一代”之称的中国国青队,也就少了小张玉宁、林良铭两个主力,但国青在90分钟内硬是拿这帮日本娃娃一点办法都没有,靠点球大战侥幸晋级。

鹿岛鹿角队史上共捧得8次联赛冠军、6次联赛杯冠军、4次天皇杯冠军、5次日本超级杯冠军,是日本各项足球赛事中夺冠次数最多的俱乐部。然而这些荣誉并不是烧钱买大牌球员的结果。据日本J联盟官网2015年度数据,鹿岛该年度投入为46.52亿日元(3.2亿人民币),这是中超2016年度投入之最(12.3亿人民币)江苏苏宁的四分之一,是2013年度和2015年度两度止步世俱杯四强的恒大当年度投入(8-10亿元人民币)的三分之一。和中超土豪们大肆烧钱相比,日本J联赛俱乐部无法相提并论,但日本人不羡慕,也不效仿。他们学习的是欧洲的职业化管理,用最职业的方式来管理俱乐部。

鹿岛不会像中超土豪那样,每年斥巨资购买高水平的外援和教练,这也是日本J联赛所有俱乐部统一的做法。“我们要做一个培训型的俱乐部,我们从6岁就开始培训球员,这样更有利于俱乐部的长远发展。” 鹿岛鹿角俱乐部总经理井畑滋说,俱乐部并不是没有动过花高价钱买大牌外援的想法,“可是我们认为,那样的成本太高了。如果在外援上投入大量的价钱,还不如我们将这些钱投入到青少年球员的培训当中。”井畑滋说,俱乐部会选择性地购买一些外援,“如果我们的两个前锋都是外援的话,那么怎么培养本土前锋呢?”

和中国很多俱乐部完全靠投资方投钱经营不同的是,日本J联赛多数俱乐部完全可以做到独立经营,自负盈亏。鹿岛一直将球队的工资总额控制在50%以下,在财务上收支平衡。据2010年数据显示,鹿岛年收入44.66亿日元,年支出44.49亿日元,在没有母公司注资投入的情况下,全年下来不但没有亏损,还略有盈余。“既然需要自给自足,那么我们就要尽可能地为球迷和赞助商做好服务。只有服务好了,才可能让经营更加顺利。”井畑滋表示,日本俱乐部之所以注重服务,跟俱乐部自身经营性质有很大关系。

鹿岛鹿角俱乐部自从创建以来,每年都会将自己的财务状况向全社会公开。他们认为,如果财务不透明的话,那么将无法吸引赞助商,更无法得到全社会的认可,自然也就没了公信力。“在日本,公布财务状况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赞助商也希望我们把所有事情做得透明一些。”鹿岛鹿角俱乐部事业部主任春日洋平说,他们公布的数字完全都是真实的,头脑中完全没有的念头。而在中超,球员的转会费、薪水,无论对球迷还是对媒体,那永远都是一个谜。

为了培训本土青少年球员,鹿岛鹿角俱乐部在鹿岛市、茨城县和千叶县三个地方建立了自己的培训基地,这些孩子的年龄段是从小学到高中,不住在培训基地内,每天放学后进行集中训练。三个培训中心的孩子总数加起来有3000多人,这些孩子中表现出色的可以进入一线队,其余可以继续读书,上大学。

鹿岛鹿角深耕20载的青训事业也早已实现了盈利。以2015年度为例,俱乐部青训总投入1.66亿日元,总产出2.85亿日元,青训实现盈收近1.2亿日元。

30年前,日本足球是被我们踩在脚下的,但近20年以来,人家一步步成为亚洲一流甚至世界一流,我们却在相反的方向滑落。中超俱乐部一个个一年动辄几亿十几亿的投入,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带来了多少积极的东西呢?联赛是一个国家足球的根本,而青训更是根本的根本,砸钱,或许能砸出亚冠冠军甚至世俱杯冠军,但很多所谓土豪俱乐部根本就没有自己完善的青训体系。

如果从鹿岛鹿角的前身住友金属成立日算起,明年就将迎来建队70周年,不少崛起不过短短数年的中超俱乐部喊出“建百年俱乐部”的口号,在俱乐部的运作以及青训方面,是不是该向日本人多学学呢?

中超球队为什么起中性名

根据中国足协规定,2021赛季的中超、中甲和中乙各职业俱乐部名称必须“去企业化”,采取中性名称,否则中国足协不予注册资格。据悉,此次中国足协的更名规定,意图也在于向欧洲豪门俱乐部看齐,这些球队在官方指定的秩序册里不会出现球队具体的冠名商名称。

放眼世界上的职业联赛,几乎都是中性化的队名,欧洲五大联赛几乎找不到一支名称中带有投资人广告的球队,这是因为在高度商业化的联赛当中,中性化队名已经成为了基本要求和常规操作。毕竟在众多的赞助商中,不可能将其中一个作为队名而冠名,这样对其他赞助商是不公平的,所以他们的做法就是全部都不冠名。因为联赛的运营有一个很好的平台,所以就算球队不冠名,也可以依靠赞助和分红来经营球队。

但对于中超的俱乐部来说,基本上都是由单一投资人注册,冠名球队其实就是母公司的一次广告宣传行为,这就难怪有舆论认为,中超俱乐部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职业俱乐部,甚至可以理解成是一家企业组成的球队来踢中超。富力投资人张力就认为,如果中超职业联盟将联赛的营收做到50亿元以上,中超球队可以依靠大量的分红和自身的广告营收来生存的话,彼时才是推行中性化队名最合理的时机。到那时,就算足协不强推,中超球队也都会自己中性化名称。

据报道,“中性名要求的细节比之前的草案要更严厉,强调去企业化,各队可以从突出人民地位、城市行政、名胜山水、文化符号等方面着手了。”此外,其中还列出了一组符合足协要求的队名,例如江苏金陵、广州人、北京首都、上海海港、山东泰山等。

中超球队队名去企业化,是吸取欧美日韩等先进足球地区的经验的举措,或许是培养长青球迷、打造百年俱乐部的好途径。球队名称中性化则会让俱乐部更注重品牌内涵的塑造,而不再只是以冠名的方式强行将企业名称强加给观众。球队名称的中性化还会让球迷有更多的归属感,让球队更加具有地域化特点,对于球迷文化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中超中性名之所以要更改,中国足协的初衷在于向全世界职业联赛看起。但确实目前中超还存在一些现实情况,也是需要中国足协考虑在内的。

NBA和CBA有什么区别

NBA与CBA的不同 NBA是世界最高水平的篮球联赛,其队员水平、对抗程度水平之高,放眼世界,无人能望其项背。成为世界篮球联赛的典范和高水平篮球的代名词。

为提高本国篮球联赛,中国也模仿NBA推出了自己的篮球联赛CBA。

综观NBA和CBA,窃以为NBA和CBA的不同之处就是--运行机制的不同。体制成为NBA和CBA最大的不同,也是这两项赛事众多不同的根源所在。

NBA是国家篮球联盟的缩写。国家篮球联盟作为美国最大篮球联盟但却不是唯一的篮球联盟。NBA是民间组织不是政府组织。因此,NBA得不到政府的拨款和补贴。为使庞大的联赛运行起来和运行下去。NBA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赚钱。而NBA下属的各个俱乐部也是私人所有。因此挣钱也成为俱乐部的首要目标。由此,NBA的商业性就不难看出了。

正因为如此,NBA的本质就和通用汽车公司、波音公司、甚至和麦当劳快餐公司没什么两样了。他与其说是一个体育联盟倒不如说是一个跨国的体育经营公司。

如果说NBA是一家公司,那么他就一定在市场上有他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出售。作为在市场中运作的公司,作为联盟的管理者--惟利是图的商人。那么,NBA就必须按市场的规律运做。

于是,NBA的比赛就是他的产品。“NBA”就是这种商品的商标。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NBA在NBA的运作方式上所做的一切了。“全明星周末”无非是NBA所做的促销活动和宣传活动。从NCAA和世界各地选秀也无非是为吸收新鲜的血液,保持NBA的可观赏性和吸引年轻观众。吸收海外球队、球员和在海外比赛也只是争取海外市场的一种策略。美国本就是一个梦想之地,在美国最擅长的就是造星、造梦。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NBA造就了乔丹、希尔,卡特这样的偶像和巴克利这样的英雄。更不难解释NBA为青少年们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有关金钱、名誉、美女、英雄的梦想。

我们透过NBA的商业本质,也不得不承认NBA对人类篮球运动所作出的贡献。但NBA也从中得到了巨额的电视转播费;俱乐部也得到了门票收入、形式各样的纪念品的销售;球员得到的也是每年百万美圆的收入。大卫斯特恩使NBA价值近30亿美圆。

NBA名利双收,又为篮球作出贡献。使老板、球员、球迷、观众皆大欢喜。全有赖于NBA依市场规律的成功商业运作。 那么 CBA呢?

不知美国人的字典中有没有“篮管中心”一词。不知如果乔丹知道每一个俱乐部都亏损,那么他还会不会收购华盛顿奇才队。也不知篮管中心的老爷们知不知道“市场“一词意味着什么。篮管中心的老爷们是否会想到CBA里也会出现篮坛的万达。

CBA从表面看,从形式上都向NBA学习的很象。但NBA是商业行为,而CBA却是政府行为。管理 NBA的是懂篮球的商人,而管理CBA的人却是只懂篮球不懂市场的老爷。NBA运行起来象企业,而CBA运行却更象是官僚作风盛行的政府机构。NBA的商人们把从NBA挣的钱投到其他行业去挣更多的钱,而CBA的老爷们却把国家和俱乐部的钱扔在CBA里去打水漂。 这就是NBA和CBA的不同。如果CBA不能向NBA彻底学习,不能放弃“中为体,洋为用”的可笑想法,那么CBA和NBA的不同会越来越多,结果也将有天壤之别的。

裁判的判罚尺度上:

想必一些球迷看到了中韩明星对抗赛中裁判另人讨厌的表现,一个好的联赛就要有好的规则,好的规则就要有好的裁判,NBA的裁判绝对是顶级的水准。看看这些裁判在判罚尺度上的把握吧:

1. 零忍耐+一次申诉权:这个规则充分保护了裁判的权利,同时补充的“一次申诉权”也保护了球员的利益,使联赛有一个稳定的保证。

2. 对于走步和翻腕的吹罚:NBA裁判对于走步的理解是看你有没有从中获利,但是这个伸缩性很大,例如:当你要做一个精彩扣篮的时候,稍微走一点步裁判是不会吹的。翻腕也是这个原则,不像CBA的裁判那样,执行起来那么僵硬。

3. 最后时刻的犯规吹罚:大家还记得04年小牛大战太阳,马里昂封盖掉诺天王的上篮(那个球是个干扰球)、05年全明星赛上,詹姆斯防守住麦迪的投篮,这个球应该是个打手犯规,就连詹姆斯本人赛后也承认是犯规了,但是后来他说到:“那个球裁判是不会吹的”。为什么NBA的裁判不吹呢?其实NBA的裁判秉着最后时刻由球员自身解决比赛,而不是由裁判主宰比赛的原则,我们才会看到这些“误判”。由此我想到一场CBA的比赛,是由北京主场迎战辽宁,也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北京计时器闹剧”的那场比赛,辽宁队在比赛初期落后20多分的情况下,奋起直追,将比分追平,但是当北京对领先2分,比赛时间不足24秒的情况下,一场经典的逆转就被当时的裁判抹杀掉了。当时的北京对教练员闵鹿雷在比赛还在进行的时候便冲进场内,找裁判理论,而未遭到处罚,这明明可以吹个“技术犯规”警告他一下,但是,裁判没有这样做。相反,当辽宁队的外援布朗对北京对的外援犯规,要求停表的时候,裁判却吹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技术犯规”,两罚一掷啊!一场本应该经典的比赛就这样提前结束了!我不知道当时的裁判是惧怕北京队不让他活着离开北京呢,还是他收了北京队的黑钱了,或者是他真的不会控制比赛,不懂得为大家送一场经典的比赛啊!

4. NBA的裁判的判罚其实是很准确和严谨的:NBA现在可以使用电视回放的手段连判断判罚的正确性,例如我们最常见的就是裁判利用电视把时间调到最准确的时间,看压哨球是否有效,最有意思的是今年火箭客场对国王的比赛,海德的一个三分球被裁判误判为两分,火箭队的解说嘉宾从电视上看到这一现象后,立刻通知主教练范甘迪,范甘迪找到裁判申诉,裁判通过电视回放核对后,给火箭对加上了1分。相同的情况在火箭队的下一场对小牛比赛中又出现了,这次是麦迪,但是裁判又是通过电视回放的核对,为火箭加上了一分。我认为CBA也将引进电视回放,来协助裁判员的判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