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运营战略-奥运会运营模式

tamoadmin

1.举办奥运会能给我国带来哪些好处?

2.奥运营销的奥运营销面临的挑战

3.后奥运时代对建筑业意味着什么?

举办奥运会能给我国带来哪些好处?

北京奥运会运营战略-奥运会运营模式

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匡算,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在今后7年间平均每年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0.3至0.4个百分点。如果这样,按中国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0000亿美元计算,由举办奥运会而带来的对国民经济的直接推动每年将超过30亿美元。由此可见,举办奥运会将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促进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北京的基础设施建设)、体育产业、旅游业等的发展。

据中国申奥代表团所做出的承诺,北京奥运的整体工程,包括建设奥运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道路、发展通信系统、改善北京的空气和水的质量,共计投入480亿美元。这样大的投入,必然会带来非常可观的产出。仅国际奥委会的转播权及赞助分成,就可能高达10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他如旅游业也会获得新的发展契机。专家预测在准备的6年中,每年旅游可增加100%,收入增加50亿美元。6年共300亿美元。合人民币2500亿元,奥运当年翻1倍,为100亿美元,这样算来,仅增加的旅游收入就超过300亿人民币。举办奥运会也将给其他省市带来巨大商机。比如,将扩建天津机场;又如,奥运需要的大量体育器材将在外地生产,北京兴建生态环境工程所需要的大量建设材料、设备也将在外地生产,大量的生活消费品也需外地供应,这些都将会对全国各地的经济起到拉动作用。

当今社会,体育产业已成为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据美国一家商业咨询公司的统计,美国体育产业的市场价值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达到1520亿美元,成为美国的第11大产业,占GDP的2%。在足球发达的意大利,体育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跻身国民经济10大支柱性产业。目前,全球体育产业产生的价值每年已超过了4500亿美元。

一个城市能够承办规模巨大的奥运会,说明它已经具有相当的国际化水平和组织能力,而一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会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举办奥运会给主办城市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收入,可能来自电视转播权、国际奥委会合作伙伴、补助、组委会赞助商、特许经销商、奥林匹克纪念币和邮票、门票收入、捐赠资产处置,以及旅游观光、食宿、运输、购物等许多方面。而它对于当地经济甚至一个国家经济的拉动,则是不可估量的。

北京:经济界抢抓机遇

巨额的基建投资、庞大的环境治理规划、大量增加的人员往来……北京的经济界人士认为,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创造巨大商机。

北京现代城总经理潘石屹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将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巨大的活力。北京大力加强绿化、交通等建设,必然提高房地产的“含金量”。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副总裁张学仁说,北京申奥成功将使更多的国内外人员相互来往、互通有无,我国的航运市场也会因此注入新的活力。中国国际旅行社和中国旅行社的有关人士说,奥运会是一颗巨大的“磁石”,来北京、来中国观光旅游的人数大量增加,旅游市场将会更加繁荣。

根据北京市“十五”纲要,“建设数字北京”将是未来建设的目标之一。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说,北京提出了“科技奥运”的口号,这意味着北京和中国将在通信等高科技领域加大投资,他们准备在北京和中国的高科技战略中一展身手。

奥运会的举办也将激发人们健身的热潮,体育产业也会有展。据估计,5年后北京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将达到66亿多元,形成较为繁荣的体育竞赛、表演、健身、**销售、体育用品生产和销售市场。

一是提升城市品位。对主办城市北京来说,通过奥运会,将极大地提升北京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及整个北京的现代化水平。中国,中国北京,以及中国香港、青岛、上海、天津、秦皇岛、沈阳六个奥运会举办城市都从筹备承办过程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并为全国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

二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世界各地的人蜂拥而至,城市生活用品和生活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造成消费市场迅速膨胀。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利于发展旅游业。同时由奥运经济形成的巨大商机将吸引众多投资者前来寻求合作机会,形成巨大的投资市场。这些都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三是带动经济产业发展。据估算,从奥运申办到手,一直到2008年,奥运会每年会带来的直接的经济效应是全国GDP增长0.3%到0.4%。奥运会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活动,为保证其举办成功,需要投入最优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产品,由此带动了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推动了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高级化。产业结构调整到位、经济运作良性循环将促进全国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腾飞。摩根士丹利国际投资公司的研究人员在报告中说:“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我们预计中国经济将继续高速增长。”

四是展示大国实力。不是任何一个国家都能举报奥运会的,这需要巨大的实力做后盾,作为一个东方文明古国、大国,举报奥运显示了国家实力。

五是增加就业机会。由奥运项目直接带动的城市建设,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城市经济持展的后劲,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

六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大量围绕申办和举办奥运会,以爱国主义、首都意识、集体荣誉为中心的宣传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全体市民爱国家爱北京的热情,在形成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奋发进取的工作精神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等方面创造新局面,极大增强全球华人和全国人民的凝聚力。

七是提高人民文化、体育素质。对于体育的发展不言而喻,全国开展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北京市民普及英语等活动提高了文化素质。

八是促进中西文化融合。西方文明是什么都强调竞争,中国的文化更多强调的是谦让,即使是对抗性,也强调点到为止。这两种文化在当今社会都有它需要吸收对方文化的必要。东西方文化如果互相吸收对方的有益成分,将能创造更高层次的世界文化。

九是促进外交事业发展。举办奥运会无疑给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起到锦上添花的积极作用,加速中国的对外交流速度和深度。

十是宣传国家国际形象。奥运会时全世界将有40亿人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这将使北京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将极大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这是无形的资本:现在由于奥运会的原因,你不需要做任何宣传,全球的视线都集中到中国(在大部分外国人眼里,北京=中国),他们不管你愿不愿意都会主动关注着你的一举一动,这种效果是花钱也买不来的。

奥运营销的奥运营销面临的挑战

真正重金购票“奥运豪门盛宴”入场券、拥有奥运市场营销权的,全球仅有58家各行业的企业。那么为什么冒出那么多纷纷实施“奥运战略”的企业来?我们有必要厘清这里面“纠缠不清”的奥运与非奥运营销矩阵:

第一阵容是正统“奥运”行列企业,柯达等11家全球奥运合作伙伴,11家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11家北京奥运会赞助商,15家北京奥运会独家供应商,22家奥运赞助商。这其中有燕京啤酒、青岛啤酒、百威啤酒同是奥运赞助商,也有袜子、猪肉、皮鞋、家具等等赞助独家赞助商或供应商。以上“奥运”行列企业,按照金字塔式赞助级别,58家企业,他们付出的代价是最多的13亿,最少2100万元人民币。

第二阵容是第一关联性奥运企业。包括周大福、金至尊等奥运商品生产与零售特许企业。虽然他们没有直接的奥运市场营销权益,但是,未来一年里,他们一定绞尽脑汁通过百年一遇的北京奥运会,以“奥运”的“面目”展开市场攻略,提升品牌形象,直接刺激销量上升。事实上,创于广州发展于香港的周大福,已于年初通过媒体发布了其“周大福夺08奥运首饰专营权 分三期生产有关商品”的奥运战略意图。

第三阵容是第二关联性企业。日前,奥斯克空调高调宣布耗资千万元成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馆,并称未来一年将花费上亿元实施“奥运战略”。事实上,民间资本与国家财力合资建设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已按奥林匹克的市场开发模式开发其市场。万家乐、格兰仕、康宝等家电类企业都已签约国家体育场,都曾高调启动其“奥运战略”。

第四阵容是非奥运企业。与前三大阵容不同的是,他们高姿态区别于奥运赞助企业,比如新飞电器,在北京启动其“非奥运营销”战略,而燕京啤酒、青岛啤酒、百威啤酒三家奥运赞助企业夹攻下的雪花啤酒,干脆把自己号称为“啤酒爱好者合作伙伴”。各大营销杂志的“奥运营销”专题中,不约而同盛赞雪花啤酒非奥运营销初见成效。

诸如“国家奥体中心指定产品”更多与奥运有着关联性企业不断涌现。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正规机构或非正规机构在法律边缘开发的“奥运市场”将继续,“奥运”企业矩阵愈演愈烈。 2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妇联、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以及北京奥运会独家供应商华帝股份在京共同宣布:中国第一个奥运社区家庭体育展示活动——“华帝·奥运家庭进行时”正式启动。活动涉及全国11个中心城市,经过层层选拔,挑选优秀10个家庭观看北京2008奥运会比赛、开闭幕式。同时,中央电视台作为主办单位之一,26期《华帝奥运家庭进行时》特别节目将在中央体育频道每周三夜间播出。

3月9日,中国移动启动“中国移动伴你行——奥运家庭游北京”活动,面向全球征集选拔10个“奥运家庭”免费参加奥运之旅。中国银行推出“奥运家庭·圆梦北京”——“中行·奥运家庭”活动。活动将产生36个“深圳奥运助威团”家庭亲临奥运现场。湖南省体育局局长李舜宣布,湖南将于6月初推出“迎奥五环潇湘行”活动。其中,10个决胜“奥运家庭”赴京观看奥运……

这仅仅是各大奥运赞助商或官方围绕“奥运家庭”概念开展的活动,其实,奥运赞助商青岛啤酒的“我是冠军”、伊利“奥运健康中国行”、 海尔“奥运城市行”,非奥运赞助商蒙牛的“《城市之间》全国100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新飞电器“2008助威团全国选拔赛”等大型奥运营销与非奥运营销活动,同走“全民奥运”、“全民海选”路线,奥运营销同质化现象已经不是一般的严重,花大钱甚至达到“豪赌级别”的营销推广活动效果将接受严峻考验。

可以断定,未来一年多的时间里,打着“奥运”名头的营销活动将更加眼花缭乱,奥运营销同质化将更加严重,这将大大稀释奥运活动的公众关注度。“如何突围奥运营销困局?”成当下奥运营销将士们不得不深思的命题。

后奥运时代对建筑业意味着什么?

北京奥运会正在举行。我们在观赏各国体育健儿的出色表演,享受竞技体育的魅力的同时,也为建筑业进入“后奥运时代”在思考在准备,议论比较多的话题是:建筑业作为首当其冲受益于奥运的行业,在奥运会结束后是否会因为城市建设放缓而陷入低谷?

京津地区 新的投资规划和方向已经确定

据介绍,北京为举办奥运会,从2002年至2008年,共投入2800多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800亿元,体育设施建设投入170亿元,环保设施建设投入713亿元,奥运会期间的运营费用117亿元。这2800亿元是与奥运会相关的直接支出,它也是拉动北京经济这几年增长的主要动力。就此而言,奥运会后这部分支出的急剧减少将成为后奥运低谷出现的主要诱因。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除了直接用于奥运场馆和相关设施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约1400亿元外,其余的许多基础设施投资,比如环保交通等项目,并非全是为了奥运而建,主要还是为了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是奥运会使它们的建设规模提前了。更重要的是,北京在建设奥运工程的同时,及时制定了新的投资规划和方向,北京“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新城建设、新农村建设、轨道交通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投资领域相继实施,从而将对奥运会之后的投资增长起到拉动作用。

最引人注目的是,京津地区,环渤海地区的建设规模锋头正健。近日奥运新闻中心召开“北京市公共事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发改委委员梁昌新介绍,奥运会后城市建设还将处于一个发展阶段,不会出现导致城市建设、经济增速大幅度减缓的现象。梁昌新说,去年北京市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共投资32个亿,今年市投资40个亿左右。北京市现在规划有三个新城:亦庄、通州、顺义,以后很多大型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将更多投向新城建设。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海平表示,北京已对未来投资方向进行了规划,投资重点将向新农村和新城建设两大领域转移。

再看天津地区,从“十五”和“十一五”时期前两年在津中央单位和地方单位投资增幅比较分析,十五期间中央在津投资呈逐年递增趋势,但进入“十一五”时期,由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天津优良的区域优势,中央在津投资大幅攀升,增幅高于十五时期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天津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强劲动力。

2007年中央单位在津投资完成473.53亿元,比2006年增长44.9%,高出天津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30.3%)14.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动力。到2011年全部建成的中国蓝星天津临港化工新材料基地、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二、三期工程等中央大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中央单位在津新一轮投资热潮又将拉开序幕,预计到“十一五”末期,中央在津投资总量将达到2000亿元左右,中央在津投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将对天津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随着京津高铁、京津高速的开通,分析人士认为,快捷的交通有利于两地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两端在北京,加工生产在天津的模式,京津共同打造北方经济“双核中心”将加速。

国内基础设施建设 下半年有效价值更加明显

根据“国泰君安”的专业人士分析,2008年上半年建筑业收入同增25.9%(上年同期26.1%)、利润同增42.2%(上年同期47.4%),利润率2.36%(上年同期2.09%);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同增20.1%(上年同期16.9%)。第2季度收入同增25.0%、利润同增35.1%、利润率2.59%(上年2.40%)。上半年行业发展仍处于良性轨道,仍延续了上年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的态势,但收入增速同比略有下滑。2008上半年建筑安装工程价格同比上涨14.6%,其中材料费价格上涨16.5%,人工费价格上涨13.3%,机械使用费价格上涨6.9%,相应行业毛利率应有压力。

上半年细分行业投资开始明显分化:铁路建设基本建设投资同增29%(上年同期-2%),呈加速趋势;公路建设投资同增0.4%(上年同期9.3%),增速同比下滑;水泥行业投资同增70%(上年同期37%),同增加速;城市公共交通业同增23%(上年37%)。房地产开发投资33.5%(上年同期28.5%)。预期下半年行业景气格局仍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铁路建设和水泥投资仍维持高位,公路建设仍将维持低位,但房地产投资下半年将明显弱于上半年。铁建、中铁、中材、隧道所处行业仍是最景气、相对最抗紧缩行业。

铁建、中铁占收入比20-30%,公路投资减速对铁路加速构成对冲,对毛利率提升和管理费用率下降幅度过高期望并不现实。出于财务费用降低等原因,中期业绩仍可期待。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远未完成 建筑业不乏增长点

建筑业是奥运会首当其冲受益的行业。如在奥运会建设期间,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建筑指数在奥运前1—2年即开始提升。但奥运会结束、失去奥运项目需求后,基建板块的走势将取决于是否有新项目来维持业务量。日本在东京奥运会期间的建筑投资过度集中,造成奥运会结束后缺乏新的投资热点项目,就直接影响了其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韩国则把与奥运相关的建筑投资分散到7年中完成,且奥运会结束后还有西海岸开发这一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并未出现建筑行业业绩大幅下滑的局面。

和前几届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还远未完成,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建设仍将持续,奥运投资占我国投资总额的比例很小。而且,北京的奥运投资也是分布在7年中完成的。除非出现大的调控,后奥运时期我国基建行业将不会缺乏业务增长点。正如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所说,因筹备奥运而投资的行业也不存在投资过热需要调整的情况,相反正是目前行业结构中紧缺的、在奥运后能够大展宏图的行业。总体来看,从中国建筑业整体看,奥运的直接影响都是局部和短暂的。重要的是,奥运场馆建筑的高标准和建设中新技术应用使国内建筑企业迅速成长,并积累了大量大型项目建设经验,为国内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基础。

风险更多来自宏观经济 中的不确定因素

建筑业对上游产业,对经济的基本面依附性较大,利好还是风险,不仅仅在于投资规模。后奥运时代,我们还要共同面对的是: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的因素,自然灾害的影响,国内经济运行的矛盾和一部分企业运营中遇到的流动资金紧缺、成本压力大等困难。就这一点来看,我们要一手抓市场,一手抓转变发展模式,可能后一手更是当务之急。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