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亿打篮球的-中国打篮球的人多吗

tamoadmin

1.为什么篮球有很多的人打,但是在国际上成绩却不好?

2.NBA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效应

3.姚明在中国篮球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拥有怎样的地位?

4.中国篮球和美国篮球制度和选材上的差距

为什么篮球有很多的人打,但是在国际上成绩却不好?

中国3亿打篮球的-中国打篮球的人多吗

我们有太多的选择可以通过篮球走职业化的道路,但是运动不是优先。也是因为年纪轻轻就经历过系统训练的人不多。所以,群众基础大不代表篮球人才多。为什么中国篮球的群众基础很好,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当然,我们还是需要谈谈大众化的民间篮球对职业联赛人才培养的意义。

说起民间篮球和CBA职业联赛,总会想起大姚上任后的改革。我一直认为民间篮球氛围是有益的,直接影响联盟的发展。民间篮球当然不同于职业联赛,走职业化的道路需要比民间篮球多得多的精力和财力。但是民间篮球将是整个篮球体系和篮球文化的很好补充。

良好的篮球氛围让更多的人爱上篮球,带领更多的人走上职业化的道路。职业化是培养更多篮球人才的必要条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变得专业。我们曾经讨论过为什么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不能选出十几个人代表国家踢球,走向世界。其实不是那个。我们人口多,但是足球人口和注册足球运动员的比例并不高。篮球也一样,所以这个问题在去年男篮世界杯期间从足球变成了篮球。这些原则和制造业的产业基础是一样的。没有庞大的专业人才基础,空中楼阁是建不起来的。

在深圳见过几个塞尔维亚人,一起踢球,和他们聊过天。在他们国家从事专业和半专业工作的人的比例比我们高得多。近年来,随着进入NBA人数的增加,篮球氛围越来越浓,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专业工作。他们国家的许多青少年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而国家也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篮球训练环境。

姚明在改革计划中努力扩大年轻人才的队伍。中国虽然有3亿左右的篮球迷,但几乎没有人能跳出体校训练的老路。为此,姚明推出了“小篮球”计划,在全国100多个城市提供小篮球及配套设施,吸引了10万名小球员,培养了近1万名少儿教练。在此之前,姚明决心要有所进步,从业余球员中选拔成员,组建3×3篮球男女国家队。最终,两队都在2018年亚运会上夺得金牌。除了天赋的硬性条件,兴趣是最好的教练。民间篮球影响人们的兴趣,引领更多人走向事业。也许这就是中国民间篮球队CBA职业联赛的意义。

NBA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效应

十年NBA影响姚明第一 场外造福全队经济效益

新赛季还没开始,对于姚明来说,一个个利好消息都浮出水面,最新的好消息是,在美国一家杂志社《Bleacher Report》的一项排名中,过去10年NBA的影响力名单中,姚明排名第一,詹姆斯、卡特、科比、奥尼尔排名2—5位,姚明的队友阿尔斯通排名第七。 榜单认为,姚明是当今全球最受到欢迎的球星,影响力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为什么肖恩·巴蒂尔这样的角色球员能入选全明星?原因竟然是他和姚一起打球。2002年加盟NBA以来,姚明每年都在保持着进步,并垄断了西部全明星主力中锋位置。杂志解释说,街球王阿尔斯通的入选完全是因为其在街球领域的知名度,当年他凭一己之力就帮助名不见经传的“And—1公司”一举成为美国著名的街头体育用品厂商。 这张榜单上对于詹姆斯和科比的评价侧重于他们个人能力的极致发挥以及对NBA历史的超越,而给姚明的评价不仅是场内实力的不断渐长,更是在场外他造福全队的经济效益。 在这份榜单公布后,在美国球迷中引起不少反对,在杂志网站上,就有人提出“不明白所谓的影响力怎么评价”、“为什么姚明要比科比强”的疑问。榜单撰写者罗伯特·西格尔辩解称,所谓的流行指的是关注度以及关注人口的数量,这么看来姚明排名第一原因很简单——改变了人们对于篮球的理解、吸引了新的中国市场,而且极具个人魅力。 在姚明加入NBA后,中国人对于NBA的关注以及篮球运动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据估算,在当今中国,约有3亿人经常打篮球或参与篮球运动,这几乎是美国全国人口的总数。西格尔承认,科比、詹姆斯的篮球水平的确超过姚明,但NBA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赛事,姚明带来的整个中国对于篮球的关注足以证明他的最具影响力。 “在他的影响下,易建联与孙悦分别登陆NBA,为联盟带来了滚滚财源。看到这些,你必须想象大卫·斯特恩笑了。”西格尔说。

姚明在中国篮球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拥有怎样的地位?

1997-1998赛季,17岁的姚明第一次进入CBA,这个2.26米的大个子成为国内篮球的焦点。即使放眼世界,这种身高的篮球运动员也是非常少见的。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了这样的身高,姚明的移动速度和运动能力都相当出众,扎实的基本功和中距离投篮更是难能可贵。中国的张伯伦!姚明在CBA有多强?经过第一个赛季的训练和适应,姚明很快成长为CBA的顶级中锋。第二个赛季,18岁的姚明场均贡献21+13,第三年姚明场均21.2分14.6篮板5.3盖帽,其中场均篮板和盖帽在当时CBA排名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每个队只能有一个外援,而且大部分球队都是在中锋位置上使用这个唯一的外援名额。这意味着姚明几乎每一场比赛都是为了配合对方的外援。虽然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姚明的成长。与王、巴特尔、等当时国内著名中锋相比,姚明在场上的统治力更加明显。

中国已经是NBA最大的国际市场。从全球来看,中国和美国是NBA全球合作伙伴的两大市场。从2008年开始,NBA在中国成立了独立公司,他们相信中国有更大的发展机会。与此同时,NBA球队开始独立营销自己,聘请中国评论员。德国同事称赞姚明:中国除了他没有其他明星了!他的地位至高无上费城76人队的主任斯科特·奥尼尔说:“篮球世界的第二中心是中国。”春节期间,联盟制作了一些视频,其中像库里或哈登这样的明星在远东问候他们的粉丝。此外,该队在一些比赛中穿着带有中国标志的特殊球衣。《维亚纳报》指出,根据NBA的一项调查,中国有超过3亿人打篮球,但中国男篮在世界上仅排在30位。到目前为止,世锦赛和奥运会的最好成绩是第八名。

德国前国家篮球运动员、现任阿尔巴柏林俱乐部副主席哈尼斯表示,虽然中国篮球市场火爆,但中国篮球走出亚洲后很难取胜。除了姚明,中国没有高水平的篮球运动员。其实中国有足够的篮球传统。篮球早在19世纪就被基督教传教士带到了中国。篮球在大学和军队中很受欢迎。1936年,中国篮球队参加了奥运会。然而,中国篮球仍然缺乏国际竞争力的结构基础。

CBA最后一个赛季,姚明打出了“统治”的表现,贡献了职业生涯最高的32.4分、19.0个篮板和4.8次盖帽,投篮命中率高达72.1%。鉴于当时的比赛每节只持续10分钟,姚明经常“三节打卡出局”,使得数据更有说服力。总决赛,面对CBA成立以来六连冠的八一男篮,姚明率领上海男篮以41.3分21.0篮板4.3盖帽的优势表现夺冠。他们也成为CBA历史上除八一队外第一支夺冠的球队。姚明在总决赛的表现不仅史无前例,而且是后来者。

中国篮球和美国篮球制度和选材上的差距

对于中国篮球制度的改革来说~首先一点是无论怎么改~中国的制度永远追不上美国的完善~首先~中国人不是从小就对篮球有一种感情~很多时候小孩子学篮球的爱好都是父母们强加上去的~他们本身对篮球的热衷没有~不像美国的小孩~喜欢篮球的根性是从小就有的~而且他们有追求的目标~就是靠自身实力进入职业联赛~拿高薪养活家人~自身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双重驱使下~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待篮球的观点和出发点都不相同~这就是从小起步抓不住~起跑的第一步已经输了~

第二步是客观的~就是国家为这些有志者提供的工作平台~美国从40年代起就有篮球职业联赛~发展至今已经有70个年头~可以说在举办职业联赛方面上比中国早起了50多个年头1994年中国才正式实行联赛制~在制度上经过这70多年的改革和更新~已经趋于完善~可以接待每一个想进入职业联赛效力的人~而相比之下~中国的联赛制度则无法接纳从高中甚至大学毕业的篮球爱好者~因为中国的篮球联赛只有一个~而且在硬件和管理设施上远不如人~在社会为篮球爱好者提供的工作平台上~中国又落后了

第三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人口的不平衡和经济发展~中国有13亿人~在这13亿人中有将近2亿的篮球狂热者~如果这2亿篮球狂热者都想进入职业联赛来寻求一份工作~那对篮协的资金周转是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在美国只有3亿人口~对篮球狂热者的分布跟中国相比也是不遑多让~但在美国~更多想在职业联赛里寻求工作的只是贫民生活区里的黑人~很少有白人为了钱去混迹黑人为主导的职业联赛目前为止~全美四大职业联赛里80%以上均是黑人球员~在经济为主导的社会里~美国的经济无疑比中国的更发达~在全部商业化的NBA联赛中~每一个NBA球队的老板~都是美国福布斯名人榜上的一员~他们不缺钱~也花得起钱来搞职业联赛~而在中国~所有的CBA球队中~大部分球队是靠地方赞助商出资球队~真正名义上的老板没有几个~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很多制度无法实现~也无法去开科取仕~招到更多有天赋的本土球员~第三步~又输了

第四~中国在篮球优秀者的制度太过板~门道道太多~而且从不给自荐者任何机会~我们都知道中国的CBA有选秀~但那是什么选秀啊~一年几个天赋式的大学生~加上从海外淘来的外援~合在一起关着门就商量谁要谁~公布形式也是通过中央台转播一下~~没有运动员等级证书~没有通过参加大超的经验~没有大超的推荐~想通过选秀进入CBA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我先不说我有没有这个能力进中国联赛~但你篮协是否也该为我们这些没有本本证证的人们提供一条路让我们去选择?成龙或成虫是要经过考验的~而你们却连考验的机会也不曾给过我们~美国的选秀我不说了~相信看过NBA的人也知道那是怎么样的一个场面~继续说下去会让广大喜爱篮球的球迷寒心~所以我就不说了~

说这种话会让很多人嗤之以鼻~也会让很多人更埋怨中国的制度~但~事实就是如此~中国的改革还是要不断去完善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