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篮球校队-山东大学机械篮球队

tamoadmin

1.青岛黄海学院有几个校区,哪个校区最好及各校区介绍

2.学院路“八大学院”前世今生:三所一分为二,八所全入选双一流!

3.山东凯文学院到底怎么样啊? 给个仔细的介绍吧!!!

4.山东理工大学怎么样?

青岛黄海学院有几个校区,哪个校区最好及各校区介绍

山东大学篮球校队-山东大学机械篮球队

一、青岛黄海学院有几个校区 青岛黄海学院只有一个校区

山东协和学院有几个校区,哪个校区最好及各校区介绍

山东现代学院有几个校区,哪个校区最好及各校区介绍

青岛黄海学院有几个校区,哪个校区最好及各校区介绍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有几个校区,哪个校区最好及各校区介绍

二、青岛黄海学院哪个校区最好及各校区介绍

青岛黄海学院地址:青岛市黄岛区灵海路1145号

三、青岛黄海学院简介

青岛黄海学院创建于1996年,是经教育部批准、具有学士学位颁发资格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设有国际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大数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国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大学体育教学部等12个教学单位。开设36个本科专业、30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文学等学科门类。学校占地面积1582亩,建筑面积64.8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教职工1500余人,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35亿元。办学24年来,为社会培养了14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党建引领 健康发展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2016年在全省民办高校党建培训班介绍经验;2018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山东省首家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民办高校,首批获评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民办高校,民办高校第一家山东省示范思想政治教学部;艺术学院教师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获评“山东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获评“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东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区位优越 特色育人

学校坐落在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核心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山海相间,气候宜人,宜学宜居。学校秉承“知行合一”校训,遵循“惟德惟能、止于至善”校风,践行“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学风,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道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精心打造学生德、能培养的特色平台,依托学校国学院、孔子学堂、雷锋纪念馆、博物馆、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及工程训练中心等平台,着力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历史文化、精品工匠文化、实践创新文化,形成了“四文化融合”的协同育人特色。

硬件齐全 实践育人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9亿余元,馆藏纸质图书147万册,电子图书64万册,中外文期刊830种;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建有多功能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标准塑胶运动场、足球场、荷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室内乒乓球馆。建有博物馆一座,设中华古砚馆、汉画像砖展馆、古陶瓷文化展馆、奇石观赏石展馆、航空展馆等主题展馆。现有藏品8000多件,包含文房、明清字画、古籍、陶瓷、青铜器、汉画像砖、竹木牙雕等十几个门类。校内建有2个人工湖,素有杭州“小西湖”之称。春季樱花漫道,夏季杨柳依依,秋季丹桂飘香,冬季诗情画意,校园四季如画。

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应用技能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建有智能制造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财经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国际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艺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护理与健康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学前教育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和公共实验教学中心等8个实验教学中心。学校目前共建有校内实验场所174个,实验室总面积2.5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近12000台套,学校实验室覆盖了现有的所有专业,覆盖比例达到100%。

学校建有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包括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电子电工、焊接技术、钳工技术等6个实训基地;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24个,每年可接纳实习学生3000余名,满足了学生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学校实习实训基地是青岛市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11月曾作为全国职业院校规范管理推进会暨集团化办学现场交流会的观摩现场。

师资优良 科研显著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适应多样化办学需求,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校地、校企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构建了一支多元化、高水平能基本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99人,教师中博士、硕士占83.16%,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38.82%。专任教师中有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齐鲁首席技师、入选山东省首批科普专家人才库教师、青岛市教学名师、突出贡献技师等30余人。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国家教学成果获得者、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等10人。双聘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2人、*1人,有泰山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人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近三年来,教师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大奖300余项。

近年来,学校荣获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教改课题14项,主编教材和出版专著61部。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项,省部级项目12项、厅级项目94项,与企业签订横向课题14项,教师发表论文1461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国际三大检索收录120篇。获省厅级科研成果奖励12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70项,有省级“十三五”高校科研创新平台1个。 ;

学院路“八大学院”前世今生:三所一分为二,八所全入选双一流!

学院路“八大学院”前世今生:三所一分为二,八所全入选双一流!

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的一条南北走向的路,南起蓟门桥,北至清华东路,全长5.59公里,1954年年底建成通车,因路两旁拥有众多学院而得名“学院路”。

在学院路上,农、林、地质、矿业、钢铁、医学、石油,航天这“八大学院”各有学科侧重,在建国之初成为中国工业经济起飞的摇篮,无数的国家***、科学家、知名学者、一线劳动模范从这里诞生。

今天的学院路以及分布的著名高校

岁月流转60年,如今的“八大学院”早已升级成大学,有的名字都彻底改变,有的早已搬离原址。如今的学院路上,分布着20多所新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变得更加热闹和繁华。如今的年轻学生已经数不清“八大学院”到底都有哪些,但许多老校名还依然被挂着人们嘴上:哦,你是地院儿的。

一、1952年,“八大学院”诞生

北京科技大学前身北京钢铁工业学院

上世纪50年代初,实现国家工业化体制,是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面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建设的高潮,旧有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教育的体系与建立独立完整的国家工业化体系的需要极不适应。于是,当时的中央人民决定进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按照苏联的高等教育集权管理、高等教育国有体制和高度分工的专门教育体系来建构中国的高教制度。

翻开历史文献可以看到,1950年6月1日,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在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初步调整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或其某些院系,以便更好地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于是,全国范围内的高等院校除留部分综合大学以外,许多按专业设置拆拼重新组合成立各科专业学院。

北京的高校在这场院系合并中十分积极,当时北大、清华、燕京、辅仁大学院系以及许多专业学校的立刻合并新组了8个专业理工科高校:它们就是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林学院和北京医学院,即人们所说的“八大学院”。

为了兴建校舍,北京西北部的海淀区规划出一大块大学区。于是,1952年,北起清华东路,南到蓟门桥,在当时还是一片荒芜的庄稼地上“八大学院”校舍相继破土动工。这八个学校校园两两相对,由北向南排开,中间形成一条宽阔的大道,这就是北京最早的大学城——“学院路”。

二、穷石油富钢铁了不起的大矿业

北京矿业学院的学生开展建校劳动

“八大学院”建校之初,流传的一句顺口溜“穷石油、富钢铁、了不起的大矿业。”这指的是当时的校园环境比较。钢铁和矿业当时发展成熟,又有相关部委协助,学校兴建的十分漂亮。但石油行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建校相对艰苦。

原石油学院教授余世诚提到,建国时的石油行业处于非常困难的时候,1953年,在原九间房村开工的石油学院主楼还没有起来,师生们只好在在半是原野、半是工地的校园里举行了简单的开学典礼。

这座1953年唯一竣工的楼房又当学生宿舍、又当教工宿舍,既是办公楼,也是图书馆,还兼医务室。第一所宿舍楼还脚手架还没拆,只有一半房间可以住人,大家就都搬进去了。后来修好一层,就住进一层。学生上课就在临时的席棚子里,也没有道路和操场。

已经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的钢铁学院当时比较,初创时期的校园建设以莫斯科钢铁学院为蓝本,主配楼虽然没有苏联建筑风格最具有标志性的木制大尖顶和红五星,但仍是典型的苏氏建筑风格,方正而简约。

钢院的老人告诉记者一个流传的说法:据说钢院选择与北医并排而建也是借鉴了莫斯科钢铁学院与纺织厂比邻而居的先例——钢铁业男生居多,纺织厂和医学院的女青年居多,两者比邻,目的不言而喻。虽然只是笑谈,但的确能看出苏联模式对八大院的影响。

三、那些我们始终忘不掉的故事

江河之大汇于溪流。

遥望历史,“八大学院”的记忆碎片拼接成一段段影像,这其中有不少名人的身影清晰地显现。

半个世纪风雨历程,学院路上的“八大学院”硕果累累,毕业的名人不计其数。他们中有知名的院士,有功绩卓越的科学家,有披荆斩棘的政坛风云精英,有投身国民经济的企业家,更有许多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国家书写了辉煌。

老院士站在卡车去学校

在简易教室上课,自制教具、翻译苏联教材,“八大学院”建院之初,一切都在摸索和实践中进行,和国家的岁月一样,经历了一段艰苦奋斗的时期。

中国科学院最高龄的院士之一,百岁老人魏寿昆是当时钢铁学院7位创办者之一。1952年建校之初,每天一大早起来,魏寿昆院士和他的同事们站在敞篷的卡车上,从清华大学一路颠簸到自己的学校,在两间简易的教室中给同学们上课。中午没有自己的食堂,师生们就与工人们一起进餐。

曾任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的艾荫谦告诉记者,建校时由于经费紧张,联合国救济总署淘汰下来的旧汽车、旧拖拉机都成了教师自制教具的对象。老师们将旧的拖拉机拆开一半,学生们就可以看到内部的情况了。教材根本没有现成的,大部分按照前苏联原版教材现编译现教学。

“大部分教具都是自制的。”北航教授精密仪器专业的退休教授张本琳告诉记者,当时为了给学生讲解仪表的构造,把打下来的美国飞机“解剖”掉八分之一,路出里面的机械芯,给学生讲解仪表的立体构造。

福建找矿藏智斗老虎

1958年大炼钢时期,当年的地质学院组织了几十支“找矿大队”,以找铁矿为主分布到全国各省。曾任地质大学校长的中科院院士赵鹏大领着一支六、七十人师生队伍来到福建山区。当地林密草深,老虎、毒蛇到处出没,队伍刚脱鞋趟过一个河沟,没走几步又是一个河沟,还时常要爬到树上去探路。女同学抓着草跟上山,有时一抓连草带蛇抓在手里了。

没有路,队伍走在山里都是沿着老虎走过的印记,学生们带着装满石头子的饭盒,远远看见老虎就猛摇饭盒吓走老虎。学生们既要随身背着蚊帐防止蚊子传播的血丝虫病,还时不时被村民误当成“空投特务”举报。

辛苦的劳动也有收获,赵鹏大带的这支地质学院的队伍一边找矿一边绘制了首份1比20万分之一的福建地质图。

石油女生上了纪录片

“有的学生上到大三差点转学。”原石油学院教授余世诚告诉记者,由于迟迟没有发现大的油田,有的心急的学生都差点转学到能到生产一线的行业去。1959刚好发现了大庆油田,大家的热情立刻万分高涨。石油学院的教师和高年级同学有700多名师生参加了大会战,包括石油探勘专业甚至石油炼制、化工、热力学的师生都一起上阵了。

学校干脆把教学的现场搬到了大庆油田的探勘的现场。当时正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学生到了油田住的是没有窗户的地窖、顿顿吃土豆,和**《王进喜》里的场面一样。

当时石油学院的教师张英、任瑛在大庆会战中发明的“水套加热炉”解决了原油运输的大难题,成为大庆会战中两大技术创新之一。油专业5年级学生袁秀明担任了松辽第一女子油队队长,新闻记录**厂后来以她为原型拍了**。

“北京一号”诞生在体育馆

“北京一号”是时期北京航空学院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这种轻型运输机至今仍被广泛应用。当时的任课教师张本琳记得,1958年,全校师生在百日之内宣布“北京1号”轻型旅客机问世。在那100天里,项目组的师生把学校体育馆的改成了装配间,高年级学生跟着老师日夜就住在那里,自己亲手设计、加工、生产。“连食堂都顾不上去,都是别人把馒头送到体育馆。”张本琳说。

西哈努克“搬走”小钢护

1958年正是全国大炼钢铁的时期,周总理陪同西哈努克亲王来到北京钢铁学院参观。在当时的学校精工厂实习基地,一片热火朝天的炼钢现场中,西哈努克亲王聚精会神地盯着一个小炼钢炉子看了半天。这个炉子就是电渣炼钢炉,产出的一般都是如航空母舰主板等特种军工用钢,直到现在也还是世界上先进的工艺之一。

“八大学院”个个体育强

在记者的访中,“八大学院”的老教授们无一例外都对自己学校的体育成绩感到骄傲。这与那个年代学院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

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至今还记得50年代的晨操,一吹哨,学生们都从宿舍出来到操场上整齐地跟着广播做操,春夏秋冬从不间断。“搞地质的,没有好身体出野外怎么行?”无心插柳柳成荫。赵教授告诉记者,中国的登山家中许多都是地质大学的学生。

比如年毕业于水文地质专业的王勇峰1993年登顶珠峰,是我国仅有的2位征服世界7大洲最高峰的登山家之一。地球物理专业的藏族学生次洛,是国内第一位登上珠峰的在校大学生。

谈到地大的登山家还有一段秘闻: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地大毕业的王富洲和队友贡布、屈银华胜利登上珠峰,这是人类第一次从珠峰北侧登顶成功,人民日报发了号外。

但是,海外并不承认中国人登上了珠峰,按照国际惯例,登顶后,应该360度拍照证实,但当时是凌晨四时,无法拍照。除拍照外,也可以等待以后登顶成功的人找到留下的物体时来证实。中国人没有拍照,直到年,外国登山队登顶珠峰后,找到了王富洲等人当年登顶时留在上面的石膏像,1960年地大学生的攀登珠峰成功才被世界承认。

“‘清华、北大、钢老三’,这说的是钢院的体育。”北京科技大学的老师陈捷告诉记者,在50年代末的北京高校篮球赛中。钢院的男篮与体院的男篮相逢,业余队竟以5分优势击败专业队,轰动了全国高校体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1958年在北京医学院读大三时,以54.4秒的成绩打破了第一届全运会400米栏的全国记录,并一举夺得了男子十项全能亚军。时至今日,北京医学院还有几项由钟南山创下的运动记录无人能破。前院副总理就读于石油学院时,也是校女子手球队的活跃队员,还留下过一张赛场上飒爽英姿的照片。

四、“八大学院”的迁移

“中国地质大学现在有两个,北京地质大学和武汉地质大学。”上世纪60年代末,“八大学院”中有四个迁离了原址。

从1969年开始,由于国际形势严峻,全国战备工作升级,许多大中城市开始疏散人口。一些当时的***提出,如农业学院、矿业学院怎么能待在城里呢?于是,1969年10月,随着中央一声令下,“八大学院”中四个离开了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1969年开始迁往四川重庆,后又被安置到合川县三汇坝,1982年则迁往江苏徐州矿区。中国地质大学迁往湖北武汉。石油大学迁往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改称华东石油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先是迁到了重庆后又迁到河北邢台。

“搬家都是整箱抬着精密机械,别人都管我们叫‘箱子大学’”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艾荫谦告诉记者。北京钢铁学院本来也确定为外迁,临上火车的那晚,紧急通知留在当地,于是钢院地留在了北京。

迁移的几年中,学校只招了工农兵学员。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几个风雨飘摇的学院才陆续回到北京。他们中大多数重新回到了学院路,只有石油大学搬到了昌平。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八大学院陆续更名为大学。北京钢铁学院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学院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农业机械学院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学院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医学院并入了北大,目前是北大医学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石油学院相继多次迁移后各自一分为二,形成目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六校共存的格局。

北京地质学院:于10年暂时迁出北京。15年迁址武汉,暂时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8年,在原北京校址设立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原北京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两地办学。2005年,位于武汉的大学总部撤销,武汉和北京两个校区独立办学。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北京矿业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北洋大学、唐山交大、清华大学的矿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为实现更大的发展,学校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18年,学校在江苏徐州重建,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在北京学院路原址设立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2000年,学校整体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其后,北京校区东校园又划转北京广播学院。学校徐州校本部和北京校区逐步演变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办学实体。

北京石油学院:1969年,学校迁至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更名“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1988年更名“石油大学”,校本部设在北京,由石油大学(北京)和石油大学(华东)两部分组成。

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中国石油大学”,同时,两个学校分开办学,成了两个独立的实体,留在东营的学校成为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4年8月,教育部批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建设青岛校区。

中国石油大学历经多次搬迁和分拆,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已搬迁至昌平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有青岛和东营两个校区。

五、“八大学院”盛产院士

虽然无法考证学院路是否是国内院士毕业最多的地区,但老“八大学院”毕业院士人数之多至今为人称叹。

北京科技大学一共出了魏寿昆、柯俊、肖纪美等31名院士。1958年大炼钢铁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依依才刚刚从当时的北京钢铁学院毕业不久,她回忆到:我们都住在炉子上,平时三班倒,我一个人上、下班经常是半夜。

到“高产放卫星”的时,我们每天十二小时两班倒,今天回想起来觉得当时胆子还是蛮大的,也很欣慰和自豪。我们的一号高得到团中央的奖励,被命名为“青年高炉”。

中国校友会网的“2009年全国高校院士排行榜”显示,全国高校院士数量排在前20位的高校中,老“八大学院”占了4席。其中,中国地质大学排名第12;北京科技大学排名第1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排名第16;中国农业大学排名第17。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的院士数量也都排进了前40位。

六、校园一景

北航的绿园

北航引以为荣的一景是被称为“大绿园”的花园。这个像公园一样的绿地碧树林立,甚至还有一汪湖水和小巧的亭台。绿园是“八大学院”中最大的一片花园,就像一片大绿肺一样滋养着代代学子。

北航的老教师描述,绿园最常出现的一幅画面就是湖边零星坐着晨读的学子,小路上有姗姗学步的小孩儿,草地上老人们安详地晨练,路人匆匆走过也不忘浮光掠影地看着园内的美景。非典时期,这里成为许多人寻找清净的场所。许多北航的学子都写过小诗描绘绿园美景。

地质大学一条路

地质大学校园面积很大,里面幼儿园、小学、中学、居民楼、各种店铺一应俱全。有人戏称,一个大学就像一个微缩的小社会,从出生到大学毕业都可以在这里解决。让地大的学生印象深刻的是一条东西的笔直大路,这条大路从东校门到西校门长达一公里,一个弯都没有。这样长的一条笔直的大路在其他高校很难见到。

钢院的银杏林

因其风景如画,特别是一大片金黄的银杏林,钢院曾被多部电视剧、MV选为外景拍摄地。“银杏大道”就位于图书馆南侧的道路,路两旁银杏树的点缀,一年四季皆是风景。

夏天,银杏林青绿繁茂,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秋天,满树满地的黄叶,飘落的叶如黄蝶飞舞。“那彷佛昨天的四年前,**银杏叶片蓝的天。”2006届毕业生在毕业的晚会上,学生们还演唱了自己创作的《银杏叶片》,抒发对校园的留恋之情。

石油大学红旗操场的老柳树

石油大学红旗操场内有一棵知名的大柳树。教授余世诚告诉记者,他上世纪50年代在这里上大学的时候,这棵枝繁叶茂的老柳树就在这里,粗壮得两个人才能合抱。后来修操场的时候,都舍不得把树挪开,为了这棵树,操场在施工时移了两米。

这棵老柳树一直是石油大学的一个标志,直到迁校它还都在。现在,由于原校址被占扩建,这棵大树才消失。年近80岁的余世诚告诉记者,石油学院的青年园中有很多大杨树、柳树都是当年他们亲手栽种的,现在还保留着。许多老教授现在回去追忆青年时代,总要找找他们当年读书时的那棵树。

七、“八大学院”之最

地质大学院士数量最多

中国地质大学也先后有30多名院士,如今最高龄的院士已经近110岁。地质大学在老“八大学院”中是院士最多的学院,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当时的地质学院培养出众多两院院士,比如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就是1956年从地质学院毕业的。

按照以往院士和每年的学生人数比例计算,平均2000人中可以出一个院士。学校经常以此激励每届新入学的学生:你们这一届中至少要出两个院士。

钢院的数量最多

现在北京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钢院素有“摇篮”之称,国内有30多个市的历任或毕业于原来的钢院。

据悉,在钢院中曾经担任、的有,原北京市刘淇、孙安民,上海市徐匡迪、朱宗葆,重庆市赵公卿,南京市王宏民、黄孟复,广州市张广宁、陈明德。巧的是,北京钢铁学院第一任院长高芸生曾经担任黄石市、第二任院长张文奇曾担任唐山市解放后第一任。

地大的登山运动员最多

在大学界,有这样一句话:登山对于中国地质大学而言,就像中文如北大,理工如清华。地大并没有专门的登山专业,但登山是地质专业的必修课,许多学生都成为了有名登山家。

1958年,当时的地质学院建立了我国第一支业余登山队;1960年,1958届毕业生王富洲登上珠峰;1961年组成的女子登山队登上新疆贡格尔久别峰(海拔7595米),创造了女子登山的世界纪录。据校史记载,地质大学先后有5900多名师生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登山运动员证书,确是可以称得上培养的登山运动员之最。

尾声

66岁的学院路

昔日在学院路上的“八大学院”,现在已不见了踪迹——它们全都升格成了“大学”,使得学院路这个名称显得有些“陈旧”。唯一不变的,是包括“八大院校”在内的众多高等学府依旧在这里“安家”,至今这里仍是北京乃至全国最重要的教育科研中心。

2017年9月,国家双一流名单正式公布,学院路上的“八大学院”全部入选,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以及北大医学部都顺利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成为其中一部分,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今天,对于包括“八大学院”在内的众多行业高校来说,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将是66岁的学院路面临的最大考验。

山东凯文学院到底怎么样啊? 给个仔细的介绍吧!!!

一、 山东凯文学院是山东省唯一一所由山东大学投资兴办的学院(原名山东山大科技专修学院)

二、 山东凯文学院是山东省唯一一所由集团与国家重点大学联合办学的学院。

三、 山东凯文学院是山东省高职院校数控与建筑类专业最好的学院。(国家数控工程中心山东培训中心、华中数控山东培训中心都在凯文,山东独此一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实验实训基地在凯文,济南独此一家。)

四、 山东凯文学院拥有济南市所有高校里面最好的学生宿舍(宿舍设施:、洗衣机、电脑桌、网线等)

五、 山东凯文学院拥有最好的洗浴中心(洗浴中心全天营业,内部全部单间,附近大学学生都来凯文洗浴)

六、 山东凯文学院是唯一一所与山东省重点大学对门的学院(对门:山东经济学院)

七、 山东凯文学院拥有最好的教师队伍(由山东大学为凯文学院提供师资)

八、 山东凯文学院是济南市同类院校中资金最雄厚的学院(学院至今没有一分银行,学院学费低、奖学金种类多、金额高)

九、 山东凯文学院位于东部大学城附近高校多(山东经济学院、山东旅游学院、山东教育学院、山东传媒学院、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十多所大学)

十、 山东凯文学院就业率、就业质量为同类院校中几乎最高的,并且凯文的毕业生工资待遇比本科院校毕业生都高。(山东凯文学院有多家集团投资,各集团优先录用凯文毕业生)

山东理工大学怎么样?

#来自山东理工大学16级交通运输专业的老学长#

来山东理工大学生活也有两年了,对山东理工大学还是非常有感觉,在这里说一说我们伟大的山理工。山东理工大学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但是更准确的是淄博是张店区,紧靠济南,离风筝之都潍坊也不远,学校位于市区,山东理工大学1965年建校,到现在也有六十多岁了,也是爷爷辈了,还是有点古老的,但是学校设施很崭新,60年校庆的时候大修过一次,宿舍的墙还刚刷过。

大学还是需要学习的,专业方面,我们学校既有一本专业也有二本专业,甚至还有专科,设有交通运输、机械类、农工类、电气类等工科专业,还有法学、文学等文科专业,还有美术和音乐专业,取分呢都不是很高,交通类和电器类高处一本线三四十分,其他的都还好,如果想去海边的还是考虑青岛吧,淄博的地理位置很尴尬。

宿舍方面的话分东区和北区

东区是只靠近学校东门,有一二三四号宿舍楼,分别是文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和音乐美术学院的宿舍楼,这几栋楼都是鸳鸯楼,男女宿舍隔空相望。宿舍条件都差不多,都是上桌下桌,有阳台,有独立卫生间,有缺陷的就是没有空调,夏天热到无法入睡,冬天冷到怀疑人生,我这样说会不会吓到你们,但是这是真的。

北区宿舍楼挺多,五号到22号都在北区,离学校北门比较近,学校北门吃的东西比较多唉,除了北门有个卖小吃的夜市,还有一个综合性的大楼,里面有网咖有饭店理发店等等,比较方便,宿舍楼和一二三四条件一样,分别有四人间六人间和八人间,只不过八人间较少。寝室的安排是按专业来划分的,到时候开学的时候导员会安排。舍友来自天南海北,说方言的话都贼有意思。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就是吃了,学校有四个食堂,口味各异,但是菜品我读了两年好像没换过,有人觉得好吃有人觉得不好吃,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外卖也是一种选择,但是外卖的卫生是可想而知的,珍爱生命远离外卖,所以还是比较喜欢食堂了。

当然作为山理人最值得炫耀的东西当然是图书馆了,高大上的图书馆排名全国前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每到期末考试钱人山人海,占座也是比较有意思的,爱学习的你可以选择山理工哦。

当然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在大一学生比较听话的前提下,学校安排了早操,每天六点起床六点半跑操,这莫过于最痛苦的事了,早起一小时颓废一天,这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打垮我们,但是不是每天早上都跑,一三五跑,一周还是有两天能睡懒觉。强调一点就是周六早上有课,所以双休对于我们山里人是不存在的,建议慎重考虑。

说了这么多,就想给你们点建议,还没报志愿的小伙伴慎重考虑,我还是非常欢迎你们的,九月份我可以和你们扯上关系呀,做校友也不错哦。最后说一下志愿和高考分数同等重要,认真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