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白岩松的《白说》有感1000字5篇
2.白岩松解说伦敦奥运会日本出场时为什么说日本和德国曾被拒绝参加1948年奥运会?
3.谁能给我一些伦敦奥运会经典语录如: 奥运会就是,一群最需要运动的人,看着一群最需要休息的人,在那里运
读白岩松的《白说》有感1000字5篇
白说读后感
记得读白岩松上一本书《幸福了吗?》时,我流泪了,曾深深被打动过。新作《白说》收录其几年间在不一样场合的演讲稿,文字直白、说理通透,深刻的东西不多。因一些文字距今久远,故在每一篇文章后,白岩松都续写了当下的感受。相比较,我更喜爱白岩松当下的抒发,接地气,没端着。一本《白说》读下来,没“白说”,几处文字引我深思。
白说:有了感触不能立即表达,要去追寻。经历了足够漫长的追寻,等到一切成熟了,才会有完美的表达。
急于表达已成当今社会多数人的通病,包括我自己。人们往往依据第一印象就判定事物的真伪曲直,并急于发声。我明白“追寻”的好处在于勤思考多求证。在一个“畅所欲言”的信息时代,内心安定,持续耐心,坚持理性,难能可贵。
白说:读书,首先筛选出高于你的作品,你要仰视它,然后去攀登。而多数状况,我们会选取与自己脾气相投的,你喜爱的,跟你水平接近的。这种同等水平的阅读,让人失去了自我挑战的机会。
在职场、家庭、教育、医疗中疲于奔命的人,早已丧失了攀登的勇气和力量。在我有限的阅读时刻里,三分之一给了通俗读物。我这样自我安慰:生活已足够疲惫,何苦为难自己,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啃“晦涩难懂”的经典,读些侠骨柔情不好么?阅读本身便兼具休闲功能。然而,若所有阅读都是通俗读物,我又无法忍受。对于养成阅读习惯的人,内心对自己有要求。很多通俗读物制造短暂的遗忘与虚幻,读时让人沉溺,读后无精打,给精神麻痹而非滋养,永远无法拥有高品质阅读带来的身心灵的喜悦。真正的阅读是寻找精神共鸣与心灵辉映。能给人力量的阅读,必须是有品质的阅读,教给我们怎样用心应对多蹇的人生。
白说:学习,相当重要一点是去喜爱你不喜爱的,适应你不适应的。打开自己,试着体会和接纳那些不一样的声音。如同读书,不好正因一本书的主题或表达方式很陌生就去厌恶它。
再谈读书,我常常会在未读之前就轻易拒绝自己陌生的作家与作品,在自己熟悉与习惯的题材和语言风格里游走。是否能够在阅读中更深入地打开自己,挖掘精神与心灵的潜能?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读到自己,既然人生已渐渐失去选取的可能性,为何不在阅读中尝试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去读到未曾发现的自己?
白说:有的书当你很年轻的时候就把它读了,以为是读过了,其实是错过了。太年轻的时候,有些书的味道你是读不出来的。而在你真到了需要它的年纪,却没再次跟它相缝,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我一向认为,人与书的相逢相知需要缘分。为避免好书太早相遇而错过最完美的相知,需要常读常新。初中时便读过《约翰。克里斯朵夫》,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读到什么?能记住的真不多了。需要重读的书太多,愿有生之年少留遗憾。
八九两个月似乎很忙,读书的时刻很少,完整读完的书,《白说》之外仅有一本冯唐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不仅仅读完,还抄录了不少,仿佛回到中学时代。在同龄人热衷诗歌的年代,我埋头琼瑶金庸,读诗的兴趣不大,而这天却越来越喜爱读诗。诗用简单的文字组合完美诠释了我内心渴望表达的情感。白说:为什么读诗?正因中文有无限可能,每一个玩文字的人都可能有一个新发明。成千上万汉字摆放你面前,当你写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文字时,每一个字都不是新的,但它们完成了一种全新的组合,又一次发明了中文。我以为,书读久了,对文字亲近到必须程度,肯定会爱上诗,正因那里有最美丽的中文。
拉拉杂杂,读《白说》最触动我的还是关于读书。对书中关于道德经、关于人性、关于发展、关于世界的言说,不是无感,而是看得太多,没了新鲜感,失去了思想的弹性。在“老生常谈”中,亦有星星点点的精彩言说,如:人性的进化是很慢很慢的;好处没有好处,好细节才有好处;结论是危险的,过程是安全的。。。。。。。每每读到这些句子,不得不暂停阅读,闭目思索。
读过不少媒体人的作品,我心中最好的依然是柴静的《看见》。受文体限制,白岩松的《白说》容量大、情感少。好作品贵在一个“情”字,作者不用“情”,读者自然无法动心。但是作为媒体人的书写,有两个字贯穿始终,就是“职责”。从这个好处上说,白岩松的《白说》值得阅读与尊重。
用《白说》中的话结束读后感:“生活就是一个问题之后一个问题。人们格外需要学会在不完美中让内心得到纾缓和解脱,回归到正常的日子当中。”
如何学会?好的阅读与理性思考。
读白岩松的《白说》有感
这天抽空读了下前些日子买的老白的白说这本书,书的开头就谈了我这几年一向在思考的问题,人活着的好处究竟在哪里?书上说大多身处中年危机的中年男子会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我今年才26就时常在思考这个问题,这说明我提前遭遇中年危机么。。
人生的好处到底是什么?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有时也会问导师,导师说谈论这个问题没有好处,哲学研究的方向早已远离本体论(就是不在讨论世界的本源,人生的好处其实就与世界的本源有关联),我们就应关注更具体的问题。对于导师这个回答我是不满意的,但是导师粗暴的回绝我问题的态度令我也没有进行再次深问。
我很喜爱但丁神曲里西西弗里斯推石头的故事,人的好处就好比上帝惩罚西西弗里斯推石头一样,欲望就是石头,满足了一个欲望就会产生下一个欲望,于是西西弗里斯就不断的把石头推向山顶然后石头又滑落到山底,如此反复,想想人生何尝不是。
史铁生说人生本是没有好处的,但是没有好处是一件可怕的事,因此我们自己要赋予人生一个好处,这个好处就是自己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个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完成这个目标,重要的不是达成目标,而是达成目标的过程,过程就是好处,如果达成了这个目标就设下下一个目标,直至生命结束。虽然这短话乍一听很有道理,但是剥开一些言词的包装,其实和西西弗利斯的故事一样,所谓的目标与欲望也相差无几。
叔本华说人的一生是杯具的,虽然人生是有喜悦的,但是总体来说杯具的时刻会长于喜悦的时刻,而且喜悦总是短暂的,悲伤却是很长久的。
加缪说人的一生是虚无的,人类对于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来说就是毫无好处的存在。
前些日子,我又看到一种比较新颖的论述,人活着为什么必须要有好处,无好处的活着也挺好的,我觉得也好像挺有道理。
写到那里,我想起放羊娃的故事,放羊娃的爹从小就放羊,问他为什么放羊,他说我爹跟我说放羊能够买更多的羊,卖了羊能够娶媳妇再生娃,生娃再放羊。当我们听到这个故事,大多数和我一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觉得放羊娃的一生是杯具的,是毫无情趣的,是不快乐不幸福的,但是放养娃的内心我们是真的能体会到吗?我想不尽然,正因仔细想想我们和放羊娃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呢,从小就被爹妈教育要好好读书考大学,读完大学找工作,找到工作娶媳妇,娶完媳妇生个娃,然后再读书,工作,媳妇,生娃。我觉得其实与放羊娃没什么区别,一样的可悲。
关于人生的好处到底在哪里,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最后我的体悟是当你被“人活着的好处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困扰时,原因仅仅只是你意识到人生需要一个好处,而人生到底有没有好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你不去想人生有没有好处,你的困扰肯本就不会存在。毕竟人生原本就是一场虚无。
读白岩松的《白说》有感
这两天在看白岩松的《白说》,颇有些感触。这种强烈的感觉促使我突然想写点什么。《白说》这本书听其名大概就能够猜到它的主要资料,也就是白岩松对于人生和生活的感悟。我平常向来不太爱好此类书籍,在我看来,人生百态,各有其不一样,成功和人生轨迹是不能复制的。但是我很好奇从一个新闻人眼中看社会和世界是怎样样的。
此时此刻我的心跳速率比平常快,这说明这本书给了我收获和共鸣。刷了太久的微博和朋友圈,很久没有这种在书中偶遇知音的惊喜感和幸福感了。就像张爱玲笔下所写:“原来你也在那里”。就像在铺满青石板的雨巷中,突然转身看见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这种幸福感缺失了太久。我开始认同读一本好书就如谈一场恋爱的观点了,期间有与作者心灵之通,有意见相左的分歧,只是不能争吵,不能转身离开,一阵反思过后仍然爱不释手。
白岩松在书中谈到他的读书之道时,我差点泪流满面。他说你以为读过了,其实是错过了。我想想自己错过的确实值得可惜。大学四年,我很多时刻都是跑图书馆,借阅过很多书籍,历史类,哲学类,心理类,文学类等等。但是至今让我想重新想借阅和翻看的是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如果说我是正因爱好历史因此爱此书,那就错了。与此书的相遇说来有些不那么浪漫,如果不是大学老师布置作业,我想此生我注定和它错过,但是我虽然曾与它相遇,却没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感情,这也是我至今最大的遗憾。当时把看《东晋门阀政治》当成一项任务,我爱上它是在喧闹的候车室等火车的时候,当我看到作者笔下的东晋门阀的那些趣事和人物性格时,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穿越了,当时的我不知道四年后我还会如此着迷此书。看过太多历史类的书籍,很少有这种觉得历史是个很搞笑的东西的感觉,大多数人对历史总是过于敬畏,因此写出来的作品总是觉得离现实很遥远。历史确实是个遥远的概念,但是我想能把遥远的概念写出昨日的感觉,这才是还原历史最好的方法吧!当然大家的作品是有很多的,每当我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我都觉得黄仁宇先生必定是个很搞笑的人。其实我没有接触过作者,我之因此读出我所认为的作者的性格,但是
是正因他的作品确实搞笑,确实让我喜爱。当然这也和个人的文学底蕴以及史学背景有很大的关联。作为大家或者资深的研究者,也许他们在我们看来枯燥的史学中发现了乐趣,然后帮忙我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我们此刻所阅读的都是他们在原始史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正如他们把食材加工成食品。只是食材加工大多数人都会,只有少数人才能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流连忘返。我至今都很感谢我大一的专业老师,是她让我知道陈寅恪,钱穆,顾颉刚,翦伯赞,黄仁宇这些人的作品有惊人之处,当然惊人之处是我阅读后得出的结论。经过广泛阅读之后,我发现读什么样的和读谁的书太重要了。一本好书读完后就像和恋人分别,其间的酸甜只有自己慢慢去体会和领悟。
有的时候,我们不带任何目的的去阅读也许会收获更多。仅仅只是喜爱,因此愿意在喧闹的环境中如饥似渴的阅读。正如白岩松所说:阅读也要讲究随缘和惜缘的,别功利,别强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它慢慢成为你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此刻社会大多流行成功学,因此我也用成功学来抒发下感概吧!我认为生活的成功就是把大多数人认为的枯燥感过出趣味感,学者的成功是把多数人认为的枯燥写出趣味感但不对事实进行扭曲。读一本好书时,也许你会泪流满面,也许你会哈哈大笑,拍手称快。也许
此刻最想做的事情是把《东晋门阀政治》重新看几遍。虽然以前的年少无知让我错过它,但是再次相遇我会更加去好好品味其中的趣味和价值。正因错过,因此更加珍惜。好书原来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白说》读后感1000字岁月篇
先说说白老大,知道他的名字,央视的。知道他的人,柴静的《看见》有提过,真正认识的喜爱是在《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吻合了我之前碎片想法及弥补了我所不知道的中国片段。
说说书,书里写的是:近几年来,白老大在各场合演讲资料的合集。
看完书之后的感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有些资料,我尚未懂得。有些已知的观念,又让我重塑了一番。有些理念,我更加坚定,有些做法,我非学不可。
岁月活着不是非赢即输。
1、幸福能够无限靠近,无法彻底到达。
白老大在给学生的《传家》书中的扉页中,写道:人生如茶须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
内心气躁的我,强迫自己慢慢细读,依旧不懂个中味道。
深懂人无完人,事无完美。于是,幸福之于我,物质刚好,情感淡浓相宜,精神丰盈。
欲望适可。坚信一切都会有最好的安排。
2、做点无用的事儿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总是带有目的性的为人处事。做每件事,想着利益和捷径。于是,我们错过好多好多该有的经历和风景。
我也曾在讲做里尖锐的提问过,请直接告诉我,我要怎样做,才能到达我想要的那个结果。
此刻想来害臊。正因急功近利,弄巧成拙的事不少、腰折的事也不少,成功的曲指可数。
绕过该有步骤,揠苗助长后,发现,该来得总是会来的。
再之后,我不再去纠结我做的每一件事,有什么好处?我知道,只要我开心,只要我用心,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因此,我发呆,天马行空,觉得自己相比以前的自己有所不一样。
3、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输得体面,并且有尊严。这一段提到,他在伦敦奥运会报道时,奥组委的回答:体育教会孩子如何去赢,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我们都知道中国教育有弊端,从80年代的教育顽抗到90年代,然后80年代的父母依旧重蹈着教育着00后的孩子。现实告诉我,我们真的只是说说而已,别在意。
几乎没有一个父母一个老师一所学校教育孩子如体面且有尊严地输。
我们一代代的传承着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父母,别人家的老师。我们极其重视成功,也相对放大了挫折,却没有人告诉我们,要以怎样的心态和应对潜质去应对。
我们不断折腾着折腾着,流着泪告诉自己,我要坚强,我是打不死的小强,然后,继续折腾,很少人能破茧成蝶。即使,我们还心心念念着,失败是成功之母。
但是,请记住,败局能够催生变局,前提是,你有意志和潜质。成败不在当下,而在历史。
共享白老大的一句话:在一个大时代里,如果你受到很多委屈或者不平的待遇,别着急,把它交给时刻。持续冷静,继续前行。
4、致青春:做一个和自己赛跑的人。
我一向自卑的觉得,我不会思考,没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是一个三观可变的人。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没有独立的视觉和缺乏语言表达潜质。但是,我愿意学习,也还在学习的路上,有一天我会变得更加善于学习。我也会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特的思维方式的人。
还有关于写作:始于“感触”经过漫长的“追寻”最后完美“表达”
推荐台湾文学**系列《他们在岛屿写作》《卧虎藏龙》《辛德勒名单》
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只有一个答案,请去寻找第二个答案。
《白说》读后感1000字
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读到这个标题,有没有觉得白岩松这部作品中其实都是“大道理”的感觉。字还是那些字,大道理还是那些大道理,但是,到了白岩松手里就是另一种感觉。
当下我们被太多的成功学包围,我们这个时期的人,都太过去热衷成功学,从而导致了一种畸形的决定标准。只有成功,别人才会高看你,只有成功你才会有地位,只有成功你的人生才是成功。在我们都想去成功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不成功的。中国老话,“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句话我们也能够看出,大部分人都是不成功的。不成功就会沮丧、就会消沉、意志就会削弱、自信心就会丧失。这样的标准要不得。
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一条单行线,直奔死亡而去。就算你赢得了全世界,你也赢不了死亡的这个结果。应对死亡这么大的一个失败,你该怎样办?
成功固然好,失败也没关联。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一个没有经历过失败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就像一个纯净的玻璃球,有一点磨损,在别人眼里就会失去光彩夺目的本来。高处不胜寒,越成功,站的越高,摔下来就会摔的越狠。如果我们经历过挫折经历过失败,再次摔下来的时候,疼痛感就会大大减弱。
一个人有一个不成功的一生是失败的。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挫折和失败就很可能夭折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做点无用的事儿
“幸福”过后,就要清闲。白岩松在这本书中的第二部分以这样的字眼作为标题,足见白岩松对这件事的态度。
我此刻就在做无用的事。读点闲书、还要花时刻写读后感、还要分享给大家,还要做众筹策划。这件事本身就是无用的事儿,我什么也得不到。但是我很乐意去做,我也很快乐的在做。虽然无用,但是它俨然已经成为我今后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白岩松解说伦敦奥运会日本出场时为什么说日本和德国曾被拒绝参加1948年奥运会?
柏林奥运会时,世界已处于动荡不安,战争已成一触即发之势。但是,国际奥委会仍在进行下届奥运会的准备工作。运动会期间,国际奥委会讨论了第十二届奥运会会址问题。当时提出申请的有东京、赫尔辛基、罗马、巴塞罗那、布达佩斯、亚历山大、布宜诺斯艾利斯、里约热内卢、都柏林、多伦多、洛桑、雅典,随后伦敦、蒙特利尔也提出了申请,总共达14个城市。经过几轮投票,东京、赫尔辛基两市获得预选权。最后表决时,东京以37票获胜,赫尔辛基得了26票。第十二届奥运会原定1940年9月21日至10月6日举行。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1938年7月,国际奥委会开罗会议,议讨论了当时的事态。中国奥委会代表抗议日本侵略中国,破坏世界和平,违反奥林匹克精神;要求剥夺日本东京和扎幌两市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主办权。日本狡辩,并保证如期举行运动会,国际奥委会未伸张正义,取了观望态度。只是在随后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秘密会议上,才决定将赫尔辛基和奥斯陆作为夏、冬季奥运会候补地。
开罗会议后不久,日本奥委会保证如期举行奥运的梦幻破灭了,在军方压力下,不得不宣布1940年日本无法举行奥运会,德国纳粹虽然急于发动战争,却还想利用奥运会为自己贴金,而日本军国主义却是赤膊上阵,肆无忌惮地宣称,为了纪念帝国建立2600周年,要在1940年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不想搞什么奥运会。在这种形势下,国际奥委会才决定将夏季奥运会会址改在赫尔辛基,会期定在1940年7月20日至8月4日。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1月1日芬兰通知国际奥委会放弃主办权。随后,战火遍及欧洲和世界各地,第十二届奥运会也就随之流产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国际奥委会还选定了第十三届奥运会会址。申请主办这届奥运会的有伦敦、雅典、布达佩斯、底特律、洛桑、和蒙特利尔6个城市。1939年7月6日至9日国际奥委会伦敦会议将运动会会址选在伦敦。但是这届奥运会也因战争而未能举行。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使原拟在1916、1940、1944年举办的三届奥运会成了空白,人们把这几年称为奥林匹克运动史最黑暗的年代。它毁掉了奥运会,也扼杀了世界体育的发展。
1945年大战结束了,是年10月,英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申请于伦敦举行第十四届奥运会。当时战火刚刚熄灭,各国正忙于战后工作,申请主办的仅伦敦一家。英国轻易地获得了主办权。战争虽已结束,但战争留下的创伤仍到处可见。生活困难,经济萧条,各行各业亟待恢复。伦敦也不例外,英国不少人反对在当时困难情况下承办奥运会。英国奥委会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四方奔走,克服重重困难,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还兴建了奥林匹克村,修缮了一些体育场馆,使运动会准备工作如期完成。
运动会于1948年7月29日至8月14日进行。7月29日下午4时整,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宣布大会开幕。英首相克利门特.艾德礼发表了友好演说。1908年伦敦曾主办第四届奥运会,40年后,世界选手又再次在这里聚会。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了12年后举行的首届运动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新起点。人们在长期的战争中,饱尝了家园被毁、亲人死去的痛苦,但在这里又领略了和平和友谊的幸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少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它们虽来不及派训练有素的选手参赛,但纷纷应邀参加了这次盛会。本届参赛国家和地区达59个,这是一个创纪录的数字。运动员共4099人,其中女子385人,也是以往历届所不及的。选手人数最多的前三名国家是:英国313人,美国303人,法国285人。首次参加的有缅甸、英属圭亚那、委内瑞拉、伊拉里尼达、锡兰(今斯里兰卡)、南朝鲜、牙买加。
中国派出了33名男运动员参加了篮球10人、足球18人、田径3人、游泳1人自行车1人共5个项目的比赛,未能取得名次。德国、日本因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策源地,被剥夺了参赛资格。本届奥运会项目与上届基本相同,只取消了手球和只列入过一次的女子皮艇。共打破了4项世界纪录,射击、游泳各1项,举重两项,而田径这样一个开展普及、单项众多的项目,却1项世界纪录也未破,这在奥运会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成绩水平低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一些优秀运动员,有的年岁大了,有的已在战争死去,而年轻的选手尚未成熟,如这次获十项全能冠军的美国的罗伯特.马赛厄斯年仅17岁。当欧文斯站在柏林奥运会领奖台时,他还只是5岁幼童。虽说他获得了金牌,但成绩并不高。另一个原因,是战争使整个世界大伤元气。战争结束后,各国忙于各方面的恢复工作。没有更多的钱投入体育事业。来伦敦参赛的队,有的甚至在赛前还在缝补运动衫裤。英国作为现代体育运动开展较普及的国家,并占有东道国的有利条件,在这届奥运会上总共只得了3枚金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给英国体育事业带来的影响。
但是,本届奥运会仍出现了一些值得一书的人物。有"飞行荷兰人"之称的荷兰女选手布兰克尔斯-科恩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弗兰西娜.布兰克尔斯-科恩,昵称范尼,原名弗兰西娜.科恩,婚后改名。12年前她参加柏林奥运会时,还只是年仅18岁闺中待嫁的少女,而这次已是年过30,双儿绕膝的中年妇女了。在那次奥运会上,她成绩平平,仅获跳高第六,4x100米接力赛第五。但是柏林奥运会后,这位田径史上的多面手,在100米跑,80米栏、跳高、跳远等项目中都先后创造过世界纪录。因当时战火纷飞,奥运会停办,她无缘与世界强手争雄。这次,她虽然华年已过,但是壮心不已。她报名参加了4个项目,8月2日100米赛中,她第一个到达终点,成绩是11秒9,比最接近她的对手快了0秒3。裁判形容她疾跑如飞,"荷兰女飞人"美称就是这样获得的。但是,100米轻易取胜,并未能减轻她对即将到来的80米栏赛产生思想上的压力。她心神非常不安。她的主要对手英国的莫雷恩.加德纳,虽然最好成绩比她还差0秒2但其年纪要比自己几乎年轻10岁,又占有东道主之利,前途真难以预卜。在起跑线上,她由于思想紧张,脑子里一直在考虑如何战胜加德纳,以致连发令枪声也没听到,直到对手跑出1米远后才奋起直追。跨第五栏时她终于赶上了加德纳,两人同时到达终点,成绩都是11秒2。冠军谁属,只好等待裁判裁决。突然乐队奏起了英国国歌,她感到浑身无力。夺冠已经无望了。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时候,加德纳跑来向她祝贺。一场虚惊过后。才知原来乐曲是为了欢迎英女王莅临而演奏的。在200米赛中,她较轻松地获得了冠军。最后1项4x100米接力赛,她跑第四棒又为荷兰队夺得冠军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届奥运会上总共获4枚金牌,成为与柏林奥运会欧文斯齐名的人。
田径赛中,美国的罗伯特.马赛厄斯也是本届的新闻人物。他在这个有20个国35名运动员参加全能比赛中,战胜了所有的对手,成了最年轻的十项全能夺标者。他的成绩不高,但他毕竟只是一个17岁的少年,还大有潜力。果然,1950年他以8024分创造了世界纪录;1952年在赫尔辛基奥运会上又夺得金牌,成为奥运会史上蝉联这一项目冠军的第一人。
游泳比赛,丹麦女子游泳选手格雷塔.安德森获得了1枚金牌和1枚银牌。美国举重选手在这次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部6个级别中的4枚金牌,另两枚为埃及夺去。摔跤比赛,土耳其在两式中都具相当实力,共获6枚金牌,自由式4枚,古典式2枚。古典式的骄子则是瑞典,全部8枚金牌,他们拿去了5枚。匈牙利独臂射手卡.塔卡奇是本届射击赛中的新闻人物。十多年前他就颇有名气。1936年,在一次不幸事故后,他失去了右手,从医院出来后,这位射击运动爱好者,改用左手顽强地练习,1939年便夺得世界冠军。这次他以580环的成绩创速射世界纪录并夺金牌。四年后他又蝉联了这项目的冠军。击剑台上,引人注目的也是一位匈牙利选手。她就是伊.埃列克。12年前她曾在柏林奥运会上夺冠,现在虽然已是中年妇女,但是剑锋未老,这次又夺金牌,埃列克驰骋剑坛二十余年,在世界、欧洲赛中多次取胜。1952年,她已年近40,仍夺得奥运会亚军。
体操比赛,原拟在室外进行,因气候恶劣,临时改在室内。男子比赛,基本上是芬兰、瑞士两国争雄,全部8个项目,除匈牙利获取自由体操金牌外,其余7项冠军,芬兰得4项,瑞士得3项。女子只有1项团体赛,第一名为上届亚军捷克斯洛伐克队获得。
在这届奥运会上,美国共获得了38枚金牌,27枚银牌,19枚铜牌,居各国之首,东道主成绩不很理想,仅获3枚金牌,金牌数列第十二位。但它获得了14枚银牌,6枚铜牌,如计算前六名非正式团体总分,仍属前六名国家之列。
谁能给我一些伦敦奥运会经典语录如: 奥运会就是,一群最需要运动的人,看着一群最需要休息的人,在那里运
1、本届奥运会开幕式最苦逼的代表团是日本,他们才上场走了半圈就被工作人员走错路带到出口走出了现场,出去后就再也进不来了......所以,当全世界的代表团都在看菊花台点火的时候,整个日本代表团都在场外思考人生......原来,带路的孩子姓王,名二小;
2、我相信,没有几个人敢三次闯入奥运决赛、三次站在亚军的领奖台上——刘国梁评王皓三连亚;
3、扣动扳机时我都不知道飞向了哪里——美国的埃蒙斯;
4、白岩松评闭幕式:
从刚才的插播来看,中国像只得了八块金牌,而英国像得了八十八块金牌;
可能因为日本队在开幕式时被领出了场,所以闭幕时多给一些镜头;
伦敦被吊起来,体现了更高;
所谓的更快,是指裁判改判更快。不过改判更快也没有圣火熄灭得快;
更强 伦敦赛场空位由军人补充 这观众更强;
这届奥运会找优点容易,虽然找缺点比找优点更容易,但是我们可以去忘记它;
伦敦在这次安保这么混乱的情况下,居然没有出现问题;
如果让我们新疆的阿迪力来走这个钢索的话,会更流畅一些;
评辣妹组合:年轻的时候是她们自己在动,现在是她们底下的车在动;
一个清洁工,他真的是清洁工……这是巴西的城管吗?还真是!城管在学习跳桑巴;
这是巴西著名得歌唱家……相当于中国的宋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