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足球为啥一直那么差,职业化20 多年为啥职业球员连停球都停不好,踢球一点都不动脑子,球商那么低
2.足球职业联赛投入这么多,国足成绩越踢越差,是否回归体工队模式才是正道?
3.中国职业足球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4.请问中国足球球员职业化的道路为何?是否有更好的职业化路经?
5.中国的足球,篮球,排球现在是越来越不行了,是怎么回事呀
中国足球为啥一直那么差,职业化20 多年为啥职业球员连停球都停不好,踢球一点都不动脑子,球商那么低
用另类的观点看这个问题,答复就是:
目前,中国足球充满着金钱铜臭味道的职业化水平太高了,职业球员在俱乐部都拿着天价数字的高额酬薪,只要能保住在俱乐部里踢球的机会,谁还会考虑或者是愿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去为国争光呢?
足球职业联赛投入这么多,国足成绩越踢越差,是否回归体工队模式才是正道?
现在人看国足水平差,就以为曾经国足水平多么多么好。实际上国足和大部分其他球队一样,有好有坏,有高峰有低谷,现在处于的确实是低谷,但也不代表以前就没有过低谷。体工队时代,国足也仍然是水平一般。
首先,体工队制度搞足球是肯定不行的。因为足球是一个全球职业化的项目,而大部分奥运项目,全世界范围内职业化的水平都很低,大家职业搞得都烂,所以你体工队才有机会。而足球别家职业化搞的几十年了,你体工队就没机会。中国足球职业化已经20多年了,但不要忘了足球是竞技,你发展人家也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职业化。我们是职业化发展的比别人差,走了弯路,错在这里,而不是职业化本身是错的。跑步跑的比别人慢,就应该改善体质,训练技术,让自己跑的更快。你说跑步跑不过,我就改爬了,这不就是因噎废食了么。
足球的成绩从来是个相对问题,专业队时期你见日本一次灭日本一次,不是因为你强大的多,而是日本那时候太弱。中国足球到今天不行,因为整个亚洲都在进步,而我们进步的比较慢。你看看日本,韩国啥的现在的水平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这提升是巨大的。
全世界绝大多数足球俱乐部都不赚钱,都负债累累。能够不靠股东自己养活自己还能成绩好的足球俱乐部,一只手都数得过来。所以这并不是中国的问题,而是职业足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玩职业足球的人本身也没打算从球队上面赚钱。我可以拿球队股权去质押,从银行套钱出来(格雷泽家族之于曼联),我可以拿球队作为一个营销广告的工具宣传公司产品,再从产品上赚钱(许家印之于恒大),或者我不为了赚钱,我用会员制会员交给我这么多钱,我的责任就是花出去充实球队,提升成绩取悦会员(,巴萨),所以靠运营把钱赚回来,本身就不是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使命。
中国职业足球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这么说吧,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很多领域、很多地方找工作、升职啥的,首先要有能力,在有能力的基础上还得走关系,二者缺一不可。至于中国足球的就业前景,其实中国足球乃至整个中国体育一样都是金字塔类型。塔尖的人摘桃,塔底的人遭罪。失败的人永远多于成功的人,这是不可否定、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加上足球的腐败丑闻大家都知道,虽然前阵子掀起一场看似轰轰烈烈的反赌扫黑风暴,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场风暴其实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足球的弊端。包括现在也是一样,足球的烂根不是单纯的某一个方面,是所有的方方面面。就俱乐部而言,在国内所有的足球俱乐部里面只有广州恒大队是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的球队,其余的俱乐部都受到地方的制约和干涉,这些因素对中国足球职业化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如果你要是想往足球方面发展,我建议你还是先想好退路再做决定。至于工资如何,这么说吧,除非你能加盟广州恒大、北京国安等顶级俱乐部,否则你会经常遇到欠薪的麻烦。
请问中国足球球员职业化的道路为何?是否有更好的职业化路经?
中国足球现在处于低谷中,必须在体制上改革,但究竟要继续坚持职业化,还是要重回94年以前的举国体制?许多专业足球评论员都认为必须继续推进职业化,但我却是倾向后者,因为中国足球联赛中有很多丑闻,比如严重的球、黑哨、,另外球员整体素质也低,甚至有刘建生这样的人。此外,球员收入过高也是一大问题(这个问题目前似乎只能通过取消职业联赛的方法来解决),经常被媒体球迷说事。而且在不少球迷眼里看来,实行职业化后的中国足球水平反而退步了或是没有进步。还有一点,目前中国踢足球的人(不论男女)反而越来越少了,在这样下去后果不敢想!
而如果重回举国体制,不再有职业联赛。这样就不会有球、黑哨、这些丑闻了,而且由于管理严了,球员素质肯定会有所提高,想做出轨的事也没的做了。球员收入肯定要直线下降,不会因收入过高而倍受抨击。这样,中国球员乃至所有中国足球人员形象也会改观。而且现在这样能让中国踢球的人增多,进而提高水平。最后一点,我们国家其它体育项目都是实行举国体制的,有不少不是取得成功吗?比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还有女排。朝鲜足球也是通过举国体制而取得相对不错成绩的,如果不是他们国家经济落后加上太封闭不开放,足球水平绝对很强。
中国的足球,篮球,排球现在是越来越不行了,是怎么回事呀
这是中国体育长期以奥运会为中心的必然结果。
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只拿到了可怜的5枚金牌,国家体育总局的某位领导抽风,制定了所谓奥运夺金战略:就是在所谓优势项目上集中兵力,加大投入力度,搞长期集训,争取多拿金牌,不惜一切代价把金牌数量搞上去,而一些在奥运会上金牌较少或无力夺金的劣势项目,投入则被大幅削减。
首当其冲的就是花销大,但是相对较难出成绩的足、篮、排三大球。总局指示下达之后,很多省市旗下编制的足、篮、排球专业队被砍掉,由于足球队的人数最多,足球受到的打击也最大。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些大球项目基本都已职业化,有较高水准的职业联赛。尤其像足球这样高度职业化的项目,一个高水准的职业联赛是一个国家拥有较高水平国家队的保障。
而在中国没有一个真正的完全的职业联赛。一方面中国没有像西方国家一样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职业联赛的健康运营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这也与奥运战略不无关系。
中国的足篮排协全部隶属国家体育总局。去年总局为了给三大球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搞长期集训,男女篮、排球联赛的赛程都受到不同程度地削减,足球的中超联赛因为时任中国足协联赛部主任,有“中超之父”之称的郎效农的坚决反对而得以完整的进行,但近两年中超裁军的传闻在坊间仍不绝与耳。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