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高奥运会朱建华-跳高运动员朱建华

tamoadmin

1.陆剑忠:中国奥运史上功亏一篑的选手知多少

2.朱建华是中国著名跳高运动员,你知道有关朱建华的故事吗?

3.朱建华夺取世界跳高冠军是以什么姿式

陆剑忠:中国奥运史上功亏一篑的选手知多少

跳高奥运会朱建华-跳高运动员朱建华

最应夺得奥运冠军却最终功亏一篑、无缘奥运金牌的选手,他们是:

1、朱建华

朱建华恐怕是中国奥运史上大热倒灶的第一人了。在年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前一年,他三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在国人心中所引起的轰动绝不在今天的刘翔之下。带着刚刚创造的2米39的新世界纪录的辉煌,朱建华走进洛杉矶的田径场,最终带回的只是一枚铜牌。那个属于中国体育美好回忆的洛杉矶之夏,对于朱建华无疑是极其苦涩的。从2米39到2米31的高度落差,就是所有人心中巨大的期望落差,化作一道沟永远地刻在了朱建华的心上。

但朱建华依然无愧一代名将,用是否奥运冠军这一个标准来衡量运动员是不公平的。三破世界纪录,夺得中国田径史上首枚奥运奖牌和首枚世锦赛奖牌,这些辉煌足以使他名垂青史,成为后辈敬仰的高峰。看看现在中国跳高的低迷水平,怎不使田径人惭愧。

反思朱建华的失利,就是反思过高的期望值给了他巨大的压力,比赛比得是发挥而不是比以往成绩。更何况,朱建华三破世界纪录两次是在国内比赛(第五届全国运动会的预赛和决赛),一次是在前联邦德国埃伯斯塔特国际跳高赛,并未在真正的世界大赛上历经风雨。或许原本就不应把世界纪录看得这么重,那是过去年代火一般的热情打在体育上的沉重标记,现在回头来看体会更深。

2、何灼强

1988年,中国体育军团在汉城第24届奥运会上的溃败始自于谁,恐怕多半要和何灼强扯上关系。在中国代表团精心盘算的牌局里,何灼强就是一张早早倒下的重量级多米诺骨牌。六次试举四次失败,在男子52公斤级的举重台上,何灼强完全失去了在奥运会前曾两次打破总成绩世界纪录的风,奥运冠军的梦想被无情的杠铃砸得粉碎。能凭借仅有的两次试举成功,捡到一块铜牌已属。以强势姿态出征汉城的何灼强在奥运会第一天的失败让人大跌眼镜,似乎也预示了中国代表团不妙的前景。

尽管有太多的理由来解释何灼强的失利,比如伤病等,但如此高的试举失败率必定是心理出了问题。自从1987年何灼强在广州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一举打破总成绩世界纪录,刷新我国举重的辉煌历史后,他便从此高耸入云难再回头。带给他的除了鲜花掌声,还有“许胜不许败”的境地。一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被人预约给了他,这枚金牌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就说不清了,反正是变得更重了,足以压垮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人。纵然他有强大的实力和天赋,也无法制住内心的紊乱,杠铃也就不听使唤了。

输了又怎样,金牌又如何。原本胜败就是兵家常事,比赛的胜负更需淡然待之,奥运会亦不过如此。既然英名已在,足以令人敬佩,何需奥运证明。

3、焦志敏

谁也不应否认在八十年代百花齐放高手如云的中国女子乒乓球队里,焦志敏是真正的第一。她的球技,她的气质和魅力,她的跨国婚恋,她的多舛乒球生涯等等注定了她是中国乒乓球史上的一个。在汉城奥运会上,她不得不通过让球,来割断自己的奥运金牌梦。这是何等的残酷与痛苦,竟成为了她在乒坛的休止符。

汉城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的接连失败,使得较晚参赛的乒乓球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所有人都在等着乒乓球队来救主。女单四强很明朗,中国参赛三人全部入围,焦志敏对李惠芬,陈静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赫拉霍娃。为了确保这枚金牌,领导和教练组决定焦志敏让球给李惠芬。原因在于一年前的新德里第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焦志敏输给过赫拉霍娃,而一旦小将陈静抵挡不住赫拉霍娃,由李惠芬去完成夺金任务更有把握。

命运对于焦志敏是残酷的,也是在捉弄她。仅仅是在第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意外2:3输给了这位欧洲名将,就导致了在一年后的奥运会上,因为这位赫拉霍娃成为中国队夺金的最后拦路虎,而不得不让球给李惠芬。随后陈静接连战胜赫拉霍娃和李惠芬,登顶冠军。焦志敏战胜赫拉霍娃获得铜牌,以证明自己。如果不是赫拉霍娃这根焦志敏命中的梗,她极有可能接连获得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奥运会的冠军。而在女双决赛中,她和陈静也发挥一般输给了当时状态不错兼有东道主之利的梁英子和玄静和。奥运会后,焦志敏心灰意冷,退出乒坛。在后来多次的访谈中,她坦承在汉城的让球是她压根没想到的,打击之大无异于摧残,而且她有十足的信心如果她入决赛能战胜年轻小将陈静。

徐寅生曾对于焦志敏的让球表态,认为评论此事一定要在当时的形势下来看。在汉城到处惨败的中国军团,神经高度紧绷,承受着巨大压力,对每一个有机会夺金的项目渴望之极。即使是中国三大女单高手围剿一个三人都能战而胜之的赫拉霍娃,也是如临大敌,亲手导演了一出让球悲剧。让球,这个曾是中国乒乓球集体荣誉至上的象征的球行为,今天你让我明天我让你,让出了何智丽的“叛逆和仇恨”,让得王皓被柳承敏打得落花流水,无异于自己打自己嘴巴。一代球后焦志敏被让得无冕而终,没有世乒赛和奥运会女单冠军,只带着两届全运会和一届亚运会女单冠军从此嫁入南韩。

朱建华是中国著名跳高运动员,你知道有关朱建华的故事吗?

朱建华是上海人,高高瘦瘦的个子,具有良好的弹跳能力,简直是一个跳高的特殊材料。13年被选入上海南市区业余体校,在教练员胡鸿飞指导下,进行系统训练,当年就跳过2. 10米。1980年进入上海田径队,以2.30米的成绩,在第4届亚洲田径赛上,破亚洲男子跳高纪录。1982年在北京国际田径邀请赛上,跳过2.31米,在上海田径对抗赛上,跳过2.32米,在第9届亚运会.上跳过2.33米。连续三次破亚洲纪录,节节高升,这是当年世界男子跳高的最好成绩,被第9届亚运会评为最佳运动员。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召唤,鼓舞着年轻的朱建华,他当然不满足于破亚洲纪录。他和教练胡鸿飞朝夕相处,密切配合,根据他的身体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训练,目标是在全运会上冲击世界纪录。

1983年,20岁的朱建华,朝气蓬勃,干劲足,信心也足,在第5届全运会预赛中,就以2. 37米打破民主德国的韦西格保持的2.36米的世界纪录。三个月后,在全运会决赛中,又以2. 38米打破他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年在埃伯斯塔特国际跳高比赛中,朱建华又以2. 39米的成绩,第三次破世界纪录。在朱建华的跳高生涯中,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升,三次破亚洲纪录,三次破世界纪录,创造了世界田径史上罕见的奇迹,一时间,朱建华成了世人皆知的“世界第一飞人”,全世界的目光几乎都投放到了他的身上。

然而,命运并不总是把所有的鲜花铺设在成功者的脚下。年,朱建华带着全国人民的重托,奔赴洛杉矶去争夺那块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金牌。8月31日,是第23届奥运会男子跳高决赛的日子,而在赛前的热身训练中,朱建华轻松地跃过了2. 33米的高度,在场的人们一致认为,这块金牌已成了他的囊中之物。然而在下午的决赛中,正当他进行是否能争雄的关键跳时,在跳道上奔驰的世界中跑巨星奥维特旧病复发,竟瘫倒在跳高场地的跑道边上,长时间的“救护会战”,使朱建华的情绪受到严重的影响,纷乱的人群抑制了他本来已经兴奋起来的神经,他再次被阻挡在眼前本可以轻松跃过的横杆外面。仅仅获得了第三名。

体育竞争就是如此的残酷,在以后的几年中,尽管朱建华一次又一次地扬起理想的风帆,但伤病的折磨使这位飞人再难飞过那根横越半空的横杆。然而体育竞争又是公正、合理的,世界上不会有常胜将军,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出现,体育竞技更是如此,“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宇宙间必然的规律,应该说,朱建华是成功的,虽也遭到命运的捉弄,但毕竟有过辉煌,而正是这许许多多过去的辉煌,才构成了体育的绚烂!

朱建华夺取世界跳高冠军是以什么姿式

背越式跳法,又称弗斯贝里跳法,美国人弗斯贝里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首次用,并且以2.24m的成绩获得金牌。

中国选手朱建华在年三创世界纪录,成绩分别为2.37m, 2.38m, 2.39m。

遗憾的是在当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朱建华发挥失常,以2.31m的成绩获得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