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缶
2.奥运缶的藏品资料
3.奥运缶的收藏价值
4.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幕后故事
什么是缶
(1) 汉语拼音:fǒu
(2) 注音符号:ㄈㄡˇ
(3) 郑码:MAEZ,U:7F36,GBK:F3BE
(4) 笔画数:6,部首:缶,笔顺编号:311252
右图展示的是鎏金铜缶,现存于上海博物馆。
[编辑本段]注解
(一)作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午”字,即“杵”。下面是“缶”的本体。“杵”是棒子,可用来制坯。“缶”又是秦乐器,“杵”可以敲击成曲。本义:瓦器, 圆腹小口,用以盛酒浆等)
(2) 盛酒浆的瓦器。大腹小口,有盖。也有铜制的 [earthen jar with big belly and small mouth]
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象形。——《说文》
盎谓之缶。——《尔雅》
(3)乐器: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一首气势恢弘的“击缶而歌”,带着华夏礼乐的传承,带着炎黄子孙百年的梦想和期盼,奏响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序曲。那么,演员们击奏的乐器——缶,是一种什么样的古代乐器?
先说“缶”这个字,“缶”亦作“缻”,按《说文解字》解释:“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鼔之以节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击缶。如李斯《谏逐客令》有“击瓮叩缶,弹筝博髀”句。其义为,秦国饮宴时,贵族士大夫们往往在喝到半醉时,以击瓦缶、拍大腿来打拍子而歌。所以,“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为说明秦人音乐古朴,没有中原音乐先进。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就有振奋人心的击缶表演。
著名的“击缶”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从中可以看出秦人不善器乐,难为高雅正统之声,只会击缶为娱。
“缶”字还是汉字中的偏旁部首,代表陶质器皿。汉字的“罄”,也是一种打击乐器。
再说缶这种乐器。缶原本是古代一种陶器,类似瓦罐,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钵(见图)。是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圆腹,有盖,肩上有环耳;也有方形的。盛行于春秋战国。器身铭文称为“缶”的,有春秋时期的“栾书缶”和安徽寿县、湖北宜城出土的"蔡侯缶"。这种酒器能够成为乐器是由于人们在盛大的宴会中,喝到兴致处便一边敲打着盛满酒的酒器,一边大声吟唱,颇像现代的卡拉OK,所以缶就演化成为土类乐器中的一种,另一种就是埙。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给乐器分类,读过《三字经》的人都应该知道“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合称八音。说的是制作乐器的材质。按照这个划分,缶、埙是土类乐器。
最原始的陶“缶”由于易碎,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完整的了,保存较多的都是青铜“缶”。如,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的一件鎏金铜缶,就是个大肚罐子(如图)。
方形的青铜缶有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此缶有夹层,夹层里面放冰,缶里面放食物饮料,这就是古代的小冰箱(如图)。这次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奏的“缶”就是仿照这种方形样式制作而成的
贰用缶。——《易·坎》
以二缶钟惑。——《庄子·天地》。按,钟聚也。
有孚盈缶。——《易·比》。郑注:“汲器。”
坎其击缶。——《诗·陈风·宛丘》
击瓮叩缶。——《史记·李斯传》
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礼记·礼器》
(3) 汲水的瓦器 [earthware for sucking water]
具绠缶,备水器。——《左传·襄公九年》
(4) 一种陶制乐器 [fou,a clay musical instrument]
不鼓缶而歌。——《易·离》
(5)盛酒器。也用于盛流质食物,源自同形陶器。这里的缶是指尊缶,而不是浴缶。古人用缶多是陶质。考古发掘发现,只有较大的少数墓中才有青铜缶。《说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经节?,象形。”可见,青铜缶的祖型当是陶缶。
18年在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铜鉴缶(6)盛食物或饮料的器皿。右图为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即曾侯乙铜鉴缶。此缶有夹层,夹层里面放冰,缶里面放食物饮料,这就是古代的冷藏设备。
(二)作量词:
(1) 一种古容量单位,等于十六斗。一说三十二斗 [fou]
薮二有半谓之缶,缶二谓之钟。——《小尔雅》
(2) 又如:缶米(一缶的米。即十六斗米)
[编辑本段]关于"缶"的史料记载
(一)“渑池之会”中的缶(《史记》)
在历史上,关于缶的记载并不是非常多,其中最有名的一次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的。
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约赵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相会,名为促进两国友好,实则想要挟赵王,赵王知道秦王脆计多端,担心秦国暗算故借故不去,但谋臣蔺相如与大将廉颇等考虑再三,却主张赵王赴会为上,如果不去,反而被秦国笑话,灭了自己的威风。赵王认为二位大臣说得有理,决定应约去渑池会见秦王,并命令蔺相如同行,大将廉颇在边境上布置重兵,以防不测。宴会上,秦王盛气凌人,并装酒醉,旁敲侧击,戏弄赵王,说道:"寡人听说赵王善于弹瑟(一种古代弦乐器),今日盛会,请赵王弹一曲助兴"。赵王不敢不依,勉强弹了一曲。哪知,赵王正中圈套,秦国的史官赶快把这位事记载下来: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令赵王鼓瑟。蔺相如见此情景,非常气愤,上前对秦王说道:"赵王听说秦王很会击缶,今日胜会,也请大王击缶助兴。"秦王不肯,厉色拒绝,蔺相如再次相请,说道:"大王如果一定不依,在这五步之内,我愿意以颈血溅在大王身上。"秦王左右立即拔出刀来,要杀蔺相如。蔺相如面不改色,大声喝斥,众人吓得口瞪目呆,空气异常紧张,秦王为了解除眼前的危机,迫不得已在缶上敲了几下。蔺相如立即命令赵国的史官记下来: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这里秦王所击的缶,就是窑字里面的缶,它是古代的一种陶器,用来盛酒的。春秋战国时候曾经拿它当作乐器。
关于这个故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描述的原文如下: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二)《谏逐客书》提到的缶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提到:“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可见,在秦始皇那个年代,秦国风俗上已经认为击瓮叩缶俗气了些,上不得台面——不得不提的就是,当时筝也是很俗气的东西,也是被淘汰的对象。
[编辑本段]古代乐器分类中的缶
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根据乐器主要发声部分的制作材料来给乐器分类,《三字经》中就将“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合称八音。缶,因为是由土烧制而成,也就是土类乐器。当然,这种分类方法是很原始的。
中国八音中的土类乐器,主要的只有两种,一个是埙,另一个是缶。缶的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火钵,是很少见的乐器。埙的历史悠久,目前发现最为古老的埙距今已有7000余年,最初只有一个吹口,有音孔,而后慢慢增加演变为八孔埙,十孔埙和半音埙。埙的音色柔美,音质圆润,颇有高处不胜寒的凄凉美感。
《乐典》对此记道: 缶, 说文曰: “瓦器也。 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也。” 尔雅云:“盎谓之缶”,注云:“盆也”,坎其击缶。渑池会,秦王为赵王击缶是也。”李斯云:“击瓮扣缶,真秦声。”并且明确地列缶在土音部。
[编辑本段]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的缶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在“鸟巢”造型的国家体育场中央,随着一声声强劲有力的击打,2008尊中国古代打击乐器缶发出动人心魄的声音,缶上白色灯光依次闪亮,组合出倒计时数字。
在雷鸣般的击缶声中,全场观众随着数字的变换一起大声呼喊:“10、9、8、7、6、5、4、3、2、1”在一片欢呼声中,迎来了开幕式正式开始的时刻:20时整。
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吟诵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对世界各地奥运健儿和嘉宾的热烈欢迎。
从缶的发展演化来看,奥运会开幕式上运用的“缶”与“缶”的原貌有着一定的差别。不过从现场效果来看,集合了声光电高科技的缶阵,效果是很出彩的。尤其是以缶面灯光打出数字倒计时,有些神来之笔的味道。
开幕式上气势恢宏的2008人的缶(fǒu)阵,听声音很像是在敲鼓,而这种乐器的形制,则源于18年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铜鉴缶。中国古代“八音分类法”,按材质将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八类。作为中国古代土乐器的缶,其音绝不会与作为革乐器的鼓雷同,而其形制也与上述铜鉴缶完全不同。“鉴缶”不是缶,古乐文献中亦未见有“缶阵”的记载。
作为古乐器的缶,究竟是什么模样呢?近年的考古发现已经给出了答案。在2004年无锡鸿山的越国贵族墓发掘中,考古人员在大墓甬道壁龛中发现了由五百多件组合乐器组成的陪葬坑,其中有三件盆状的青瓷乐器。经功能分类和专家认定,这便是秦王渑池会上被迫一击的“缶”。中的古乐器青瓷缶口径40厘米,通高24.2厘米,内外施青**釉,口沿和上腹部饰细蟠虺纹,两兽首状宽耳,另两侧有一对称的蜥蜴匍匐在口沿,蜥蜴的两前肢攀在沿上,口衔缶沿,造型夸张生动。
“缶阵”中那2008件乐器的原型——曾侯乙铜鉴缶,实为组合器,是由青铜鉴和青铜缶套合而成。外套为鉴,缶在其中,缶的外壁和鉴的内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具有冰镇、加温酒浆的双重功能,有专家将其称为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古"冰箱"(当然也应是“暖箱”)。这种特制的青铜酒器,无论从形制到材质,都与陶土乐器缶风马牛不相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击缶是什么意思:
缶就是瓦罐瓦盆,在先古时期本来并不是乐器,后来成为一种最低级的乐器。中国古乐器有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土就是陶类乐器,有埙、陶笛、陶鼓等,缶甚至都不能正式入其类,可见地位之低。
长期以来,“击缶”或者说“鼓盆”,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个主要涵义:一是下层人民最下等的,二是葬礼场合表示悲伤的礼节。
从第一个意思说,据《墨子·三辩》中记载:“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殓冬藏,息于瓴缶之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击缶”“鼓盆”只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到汉代,桓宽《盐铁论·散不足》载:“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缶而已。”《淮南子·精神训》载:“今夫穷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以为乐矣”。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击缶这种形式逐渐式微,大概只有叫花子要饭时的特殊表演形式——敲钵,还能略见当年下层社会人民击缶之遗韵了。
从第二个意思说,《周易·离》九三爻辞载:“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耄之嗟,凶。”意思是说,在太阳西沉时的光辉下,不叩击瓦器而歌唱,那么垂暮老人会嗟叹的,这是一个凶兆。这反映了当时一个民间习俗:对即将去世的老人,人们要鼓缶唱歌,以安抚老人,祝愿将死者顺风顺路。战国时期的庄子妻死,鼓盆而歌,则进一步将鼓盆走向丧礼。这个习俗一直流传下来,北齐颜子推在《颜氏家训勉学》中说:“荀奉倩丧妻,神伤而卒,非鼓缶之情也。”宋代岳珂在《宝真斋法书赞》载:“闻有鼓盆之戚,不易派遣。”在元、明、清的文学作品中,“鼓盆歌”、“鼓盆悲”、“鼓盆之戚”之说,更为常见。这一习俗流传至今,即今天许多农村的丧葬仪式中,那个孝子出殡时的摔瓦盆。
这个是朱大可砖家提出来的,然而他几乎可以肯定是没读过庄子,至少没读全。要说文化笑柄,大概他自己更合适。庄子老婆死的时候,他击缶而歌,不是为了丧葬,而是恰好相反,他用鼓盆击缶放声歌唱的方式来表达生死豁达的观念。击缶可以视作是一种手段,是习俗丧礼的对立面。
因此这个例子不仅不是“证明缶是丧礼用器”的例子,反而是证明“缶不是丧礼用器”的明证!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於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这个故事的政治要害,是秦王强迫赵王为其弹瑟,并命史官记录下来以辱赵王,蔺相如遂以血溅五步逼秦王击缶,相应地使秦王的身份更降一级,以回击赵王鼓瑟之辱。
再说,唐三彩难道是古人摆客厅的么,唐三彩倒是古人的墓室专用品 ,现在不也是“珍贵的艺术品收藏”?
“奥运缶”被打包分成53个标的包裹,每个标代表10个、20个、30个或者50个缶。10个缶的包裹参考价在11000到13000元人民币,这也意味着单个缶的起拍价约为1000元人民币左右。 3月8日上午当竞拍到第51个标的的时候,宁波商人、浙江天星集团总裁俞冲在长途电话中遥控发令,最后以68.9万元的价格拍得10个一包的奥运缶。
奥运缶拍卖纪实
2009年3月18日,2008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演出道具“缶”最后一场专场拍卖在北京产权完美落槌。22个标的共320个缶以总价4138万元拍出。单个“奥运缶”的成交均价12.93万元,超过第一批“奥运缶”成交均价一倍有余。
昨天,132个竞买者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后一批道具缶的拍卖。至此,北交所组织的三轮1500个奥运缶及8个竹简拍卖总计拍得近1.2亿元。
昨天,单价最高的一个缶标的是4号标的——包含5个缶,总价139万元,单价27.8万元。此前,单价最高的1890号缶,成交价28.8万元,至拍卖结束仍是最高。
最终,320个缶以总价4138万元拍出,200幅竹简总价637.5万元成交。甚至一个由90个残损缶和778个无字竹简组成的标的以6500元起拍,612万元成交,溢价率惊人。昨天,单个竹简起拍均价不过80元,成交均价却达到3.18万元。
缶制造者竞拍未得
“喊得有点晕了。”昨天,制造缶的北京格申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千成也来参加竞拍。面对记者的访,他说,“我在580万元时放弃了。”
他参与竞拍的是90个残损缶以及778个无字竹简,最终这个标的以612万成交。王千成说:“心里很矛盾,既希望自己能以不太高的价格拿到缶,又希望缶能卖得贵点。”他说,虽然公司制造了这些缶,但只有一个试制品放在公司展厅里。
奥运缶的藏品资料
两种材质:1)树脂框架、钢龙骨牛皮鼓面LED灯。
2)大芯板贴皮框架、钢龙骨牛皮鼓面LED灯。
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传统乐器。关于它,最有名的典故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述的“秦王为赵王击缶”那段故事。张艺谋用“击缶迎宾”的方式作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序曲,也是取法于古人。开幕式上,导演利用现代的声光电高科技手段,把古代的乐队演奏进行了重新演绎。
奥运会后有1500个奥运缶进行了拍卖,其余奥运缶由奥组委分送给参与奥运会组织、建设工作的部门和机构。
在全部奥运缶中用树脂模具成型的奥运缶(我们称之雕刻缶)数量大约只占10%,奥运会现场排列在缶阵的外侧,主要是考虑媒体摄像的效果。缶阵中间都是大芯板贴面的缶(我们称之贴面缶),这种数量最大。
之所以有两种材质,是因为生产时间太紧急,只好用折衷的方法。在奥运会结束前没有考虑对缶的价值再挖掘,奥运会后进行拍卖前,组委会和北交所认识到这两种材质缶的价值差异,因此在每个拍卖包里都调剂有“雕刻缶”,数量非常少,更显珍贵。
奥运缶的收藏价值
作为奏响北京奥运会序曲的古老乐器,奥运缶既代表了奥运赋予的特殊意义,又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它的拍卖有望引发新一轮公众收藏热潮。
奥运缶是仿照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仿制而成。此缶有夹层,夹层里面放冰,缶里面放食物饮料,类似古代的小冰箱。从缶的发展演化来看,奥运会开幕式上运用的“缶”与“缶”的原貌有着一定的差别。不过从现场效果来看,集合了声光电高科技的缶阵,效果反而更加出彩。尤其是以缶面灯光打出数字倒计时,颇有些神来之笔的味道,传递出一种光阴的概念。
此前,奥运纪念钞、纪念币等的发行都曾不同程度地掀起过奥运收藏热潮。从北交所2008年8月份正式处置奥运资产伊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缶就受到了外界极大的关注,半年来,北交所接待了数千次电话咨询,很多人都表示要竞买开幕式用缶留作纪念。
奥运缶本身是个融合了现代与古代元素的物品,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符号。从收藏角度讲,可以归类为重大历史和社会文化活动中的使用道具和用品,而此类收藏近年来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类物品本身的做工、材质和价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见证和收藏了历史的点滴,所以收藏者才会趋之若鹜。
在拍卖前,奥组委已以委托书形式向北交所进行了确认,保证拍卖标的全部是奥运会开幕式用缶,且每个缶都具有在开幕式“缶阵”中独一无二的特殊编号,数量十分有限,再加上制造模具目前已全部销毁,因此未来将不会再有“缶”及其仿制品,从而保证了足够的稀缺性。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幕后故事
林妙可唱。://zhidao.baidu/question/807591.html
29个大脚印1104颗防雨弹
光能倒数的缶阵、29个焰火脚印、大地的风景画、最后的空中飞人点火……8月8日晚的开幕式晚会如同一场大魔术,让人看得如痴如醉。9日中午,北京奥组委相关人员聚集在北京国际新闻中心,揭开了开幕式谜团中的秘密。
16万人75分钟疏散
开幕式时鸟巢内到底有多少人?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周正宇介绍:8日晚的开幕式,鸟巢整个中心区容纳了16万人。其中,7万人是贵宾、来宾、运动员、媒体和仪式人员;第二部分9万人,主要是观众、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其中观众4万,工作人员、志愿者5万。是北京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群体活动。交通组织面临了空前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北京市区内交警总人数也就6500人,开幕式当夜全部出勤,全员上岗,也创造了历次大型交通警卫和保卫活动的之最。据悉,由于鸟巢中各国元首等贵宾较多,他们取了分段疏散的原则,16万人从开幕式结束,到人员疏散完毕,一共用了75分钟。
奥运史上首次成功人工消雨
除了人数多,天气也是开幕式夜晚的一个关注点。记者在北京感觉到,开幕式当晚北京的天气异常的闷热,是个标准的“天”。
开幕式当晚,人们之前一直担心的降水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组委会给嘉宾、运动员准备的万余件雨衣也没有派上用场,真可谓天公作美。然而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从当晚到第二天凌晨,一直有降水云系在京城上空徘徊,除北京城区外,郊区等地皆有降雨,气象部门进行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发射了1104颗防雨弹驱云消雨,最终使降水云系飘离鸟巢上空。
奥组委官员王宁说,奥组委天气部门有一个专业的气象小组就设在鸟巢,实时观测。而开幕式的顺利举办就是靠他们的“人工干预天气”,据他介绍,开幕式当天上午开始,在北京的西北部就有一块云团向鸟巢移动,为了保证开幕式顺利举行,他们实施了人工干预天气的情况,使西北部的云团消散。开幕式晚上在演出仪式进行到9:30左右,从北京的西南又有一块云团向北京地区移动,他们又实施了人工消雨,才保证开幕式最终完美收官。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说,本次消雨作业实现了奥运史上首次成功人工消雨。
大“脚印”两秒一步,全靠电脑
开幕式刚开始,从北京中轴路永定门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直奔鸟巢而来。开幕式焰火总设计师,焰火艺术家蔡国强告诉记者,这个创意在他这么多年的创作中,也是一个天方夜谭的创意。但北京奥组委能够这样接受这个方案,并最终选择了鸟巢来演示,是非常开放和有开拓性的。
而“大脚印”礼花组从15公里以外准确无误地两秒一步、两秒一步走过来,他用了数码控制点火新技术,这个技术的用可以控制到误差几毫秒。而“大脚印”的造型,用的是膛压发射技术,利用炮在发射时候的压力,他们在发射筒底下装了压力舱,可以调控压力的强和弱,控制弹打高还是打低。可以说,高科技的使用使这个漂亮的焰火能够完美体现。
“鸟巢”披上“防火衣”
看着主火炬在国家体育场熊熊燃烧,消防员龚学军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主火炬燃烧方案的最终确定,经历了多少曲折和艰辛,他心里很清楚。
“从去年4月起,我就加入主火炬设计团队。我们在通州建了一个1:1的主火炬模型,一年多来,几乎每天都在做现场试验。”龚学军向记者介绍说,“火炬方案修改过多少回,我已记不清了。”
那时,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龚学军,就是如何既让主火炬雄伟、壮观地燃烧,又保障火炬燃烧时发出的辐射热不影响“鸟巢”钢结构。“那段时间真是寝食难安,连走路吃饭都在想着这个问题。”
龚学军经过反复试验,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性能化模拟设计,找专家咨询论证,到今年春节,他终于设计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在以主火炬为圆心,以30米为半径的范围内,把“鸟巢”所有钢结构的外立面覆上一层3毫米厚的隔热钢板,钢板的颜色和材质与“鸟巢”主体钢结构完全相同。同时钢板和“鸟巢”钢结构之间留出30毫米的空气层。这样就像给“鸟巢”披上了一件防火衣。
两万名演员全戴耳麦
在开幕式的演出中,所有演员的表演都达到非常精准的程度。如2008面缶阵,击缶而歌,动作整齐划一,图像有机咬合,如用独特的倒计时方式,打破了过去各个方面的惯例,用演员来表演。还有活字模的表演,一共是896个活字模,高低起伏的变化,都做了精心的编排。这样的整齐是怎么办到的呢?记者从开幕式运营团队了解到,此次奥运有的演员两万名全部使用了耳麦,这在历届大型文艺表演当中非常少见。
而在开幕式的节目当中,每一个节目都经过了多次的修改,几乎没有一个节目是当初三年前创意组提出时的样子,惟一保留当年原貌、坚持了三年的节目就是“大脚印”的焰火燃放。
郎朗实现两个奥运梦
“钢琴王子”郎朗,8日晚“意外”出现在奥运会开幕式正式演出中。其间,他与一个神秘女孩四手联奏,为观众奉献了美妙一曲,承接了开幕式“中国古代美”和“中国现代美”的上下半场演出。毫无异议,这是这场全球瞩目的奥运盛典演出中,除主题歌演奏外,最受关注的个人露面,不禁让大家感慨郎朗的世界力量!第一时间,记者连线了郎朗经纪人李宁先生。
此前,郎朗在太原时已经告诉记者将作为奥运火炬手参与奥运,而三天之内,他不仅以火炬手的身份跑完了自己的“祥云”之路,还以世界最知名音乐家的身份完成了人生路上又一辉煌“乐章”。李宁先生告诉记者,几个月之前,奥组委正式找到了郎朗来商洽上奥运会开幕式演出之事,这对于准备为中国做点事情的郎朗来说,“简直太兴奋了!”只不过,不到最后一刻,这个“国家秘密”谁也不能告,而他对于是否确认能上奥运开幕式也“惴惴不安”。
8日晚他演奏的曲目叫做《灿烂星空》,而合作的女孩子名字叫做李木子,是奥组委经过多轮选拔脱颖而出的。对于这个曲目,两位合作者练习了许久。
李宁告诉记者,郎朗是个满腔热情希望为国家做点事情的年轻人,自2006年回到北京发展之后就一直是这样。在7月28日郎朗的博客上,记者也看到了这样的记录:“北京奥运会指日可待了,全世界都在期待,对我,当然更是无限期待!希望我能为奥运开幕式这一体育和音乐的盛典做出我的贡献!”
在8月6日参加了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火炬传递和昨晚的奥运开幕式演出后,郎朗还有什么奥运愿望呢?李先生透露说,郎朗还很喜欢打乒乓球,目前郎朗已经买到乒乓球、田径、篮球、体操等热门项目的门票,而他最想的还是“去看刘翔”!奥运期间,郎朗还应邀出任德国国家电视台首位文化大使,并作为嘉宾主播向欧洲乃至全球的观众介绍北京奥运和中国文化。
奥运结束后,郎朗的奥运推广工作还将继续。由他和父母参演的《郎朗的歌——献给2008》被定为2008奥运会宣传片及外宣片,8月底起将登陆全国各大。
最担心
最让张艺谋担心的就是点火。据他说,整个点火仪式的合成性排练只有两次,加上开幕式当晚的点火一共三次,“中国有句古话叫‘事不过三’,还好一切顺利。”但是,在李宁升空那一刹那,相信很多人都以为火炬灭了,张艺谋当时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脑子“嗡”的一声,他心想,要是火炬灭了那可真坏了。还好,几秒钟后看见火了,它着着。“那是视觉上的偏差,可把我吓坏了。其实,在排练的时候出现过熄灭的情况,因为人猛地一升空,强烈的气压会把火在瞬间扑灭,真是谢天谢地啊,那个场合可不能灭。”
最耗时
台上一秒钟,台下十年功。在开幕式上出现的所有节目中,排练时间最长的就是旋转的“地球”了。据张艺谋讲,地球上共有58个演员,他们整整在“地球”上旋转了一年。为了万无一失,这样的一个大“地球”张艺谋一共做了俩,一个留着开幕式用,一个作为训练的道具。但是在一年前,鸟巢的工程还没有收尾,他把这些演员和巨大的“地球”藏在哪里呢?“在大兴,郊区,专门把周围蒙起来‘封闭’训练。”在大兴这个秘密基地,演员们开始了异常艰难的训练,“地球”上共有9道轨,每个人在高空都有自己的动作,幸好他们都是有“武”功的人,不然,一年下来谁受得了?“就这么辛苦,在台上也只有几分钟啊。”张艺谋提起这段无限感慨。
最庆幸
“开幕式当晚下不下雨”是开幕式前最“唠叨”的一个问题,虽然准备了诸多预案,但谁也无法保证开幕式上不会出现“落汤鸡”的场景。而张艺谋只用四个字表达了他现在的感受——“老天保佑”!当然,让老天保佑的还有一件事,就是被“泄密”的部分不是最后的“点火”环节。“我听说过,在某届奥运会上发生过因为主火炬手的‘穿帮’而临时换人的情况,万幸的是,我们把最好的悬念完整而精彩地留到了最后。”
最满意
开幕式会在每个人心中留下不同的“经典”,而制造这些经典的总导演心里,最满意的佳作又是哪个呢?“小女孩的《歌唱祖国》。”张艺谋说,小姑娘每次排练都很认真,每当她的歌声响起在场馆周围时,他就有说不出的感动。
◆小插曲
有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的记者提了一个“超强”的问题,如果中国再举办奥运会,张艺谋还会不会是总导演,如果是他将有哪些改进措施?
张艺谋笑着回答,我不知道有生之年还能不能看到中国再举办奥运会,但我觉得应该不可能了。如果万幸的话,那时候的我也已经是很老的老头子啦。巴黎是顾拜旦的故乡,他们等待再一次的奥运会等了70年,因为一个洲不可能连续两次举办奥运会。
揭秘者:总导演张艺谋
“凤凰”点火为何流产?画卷叫什么名字?
许海峰曾是主火炬手第一人选?
事实上,奥组委第一个推荐的主火炬手是许海峰,因为他为中国夺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但最后为什么换人,张艺谋向记者透露了这么一个细节,“当许海峰知道他的整个‘工作’流程后,51岁的年龄、拥有比较浑圆身材的他当场就对身边的李宁说,这个还是你来吧。”讲到此张艺谋笑了两声,他说,别说许海峰了,这个艰难的任务就是年轻小伙子也未必能完成。
“小四川”曾消失8秒钟?
8日的开幕式进行了大约两个小时后,现场突然发生了一件让张艺谋焦急万分的事情。与中国队一起入场、站在姚明身边的“小四川”林浩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发让所有人顿时手忙脚乱。原来,林浩是被安排和姚明他们一起入场的,但是“上岗门”是专为运动员准备的,在安保严谨的把关下,林浩“无法进入运动员区”,意外就发生了。
事先沟通环节的疏漏,会丢掉张艺谋和他的团队辛辛苦苦“设置”的这个“感人”的环节。当时张艺谋只说了一句话,“就是拉,也要把他(林浩)拉进来。”中国运动员开始伴着音乐入场了,姚明身边没有人,周围的欢呼声淹没了所有的声音,张艺谋剩下的只有期待。“漫长”的8秒钟后,林浩活蹦乱跳地出现了,姚明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所有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到他那么小的个儿站在姚明那么高的大个儿旁,感到真的很温馨。林浩一手拿国旗、一手拿会旗绕场一周不停挥舞的样子,让我们所有的人都很感动。”一直不说话的张继钢此时接过话筒,他希望在场所有人能够知道他们当时的真切的感受。
画卷叫什么名字,最后归谁?
古香古色的“画卷”堪称开幕式的经典,那么奥运会后它到底归谁所有呢?张艺谋好像并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他说他能够确定的是那幅画肯定会被珍藏,开幕式结束后拆台的时候,他还特意叮嘱了干活的工人要小心。但现在他确实说不清版权归谁,“可能归奥组委吧?最后也许会收藏在奥林匹克博物馆,也许拿出去卖个好价钱然后捐给奥组委,为他们做贡献也说不定,哈哈。”
如此大的开幕式没有难倒张艺谋,但记者的一个问题还真让他挺为难,那就是整这么大一个画卷,总该有个名字吧?可是,确实忘起名了,临时想了30秒后,张艺谋脱口而出——就叫“日月山川”吧。他的这个答案当即让现场很多半跪着、正把镜头对准他面门的记者们闪了一下机子。可能他感觉到了大家的疑惑,过了六七分钟后,他突然打断一个“答记者问”插话道,“刚才那个名字还是叫‘我们共同的家园’吧。”从张艺谋的表情看,他似乎很满意最后这个名称。
“凤凰”点火为何流产?
起初的点火方式其实并不是用“人”,而是中国最古老神话中的“不死鸟”凤凰。当有记者问到这个环节时,张艺谋习惯性地表现出了一丝谨慎,忙问“你是从哪儿知道的”?虽然没要到答案,但他还是表示愿意回答。
原本的创意版本是这样的:主火炬手高擎火炬绕“空中跑道”奔跑,拉开“祥云画卷”的帷幕。然后,象征吉祥的“凤凰”(影像投射)口衔火种从天而降,与主火炬手亲密接触后,口中火种被引燃的“凤凰”盘旋而上点燃火炬塔。如此诗情画意的点火方式如何意外“流产”?张艺谋也表示很无奈,“国际奥委会规定,最后点燃主火炬的必须是运动员,他们也很认可这种形式,只是最后的第8棒火炬手是鸟不是‘人’。”
闭幕式上还能看到什么?
开幕式后,所有关注的聚焦点除了激烈的赛事和运动员外,还有闭幕式的“亮相”。有了如此宏大的开场,最后的结尾怎么着也不能“小气”了呀?但是,与开幕式前面临同样问题的依旧是——保密协议,这个对于总导演张艺谋也不例外。面对众多热切而积极的目光,老谋子突然发了“善心”或多或少地透露了点“精华”——“闭幕式的亮点主要是熄火,主旨是如何制造更多的‘快乐’。比赛结束了,所有人要回家了,我们希望营造‘万众欢腾’的场面。”
张艺谋还特别提到了下届伦敦奥运会和2014年的俄罗斯冬奥会。“我们的开幕式肯定对伦敦很有压力!另外,祝俄罗斯冬奥会举办成功,一定会非常出色!”
入场顺序 按简体汉字笔画
入场顺序是北京奥委会与IOC(国际奥委会)商定的,这次奥运会与以往不同的是,入场顺序不是按以往的按英语字母排列,而是依照205个国家或地区代表团名称的简化汉字笔画顺序排列。如果有两个或更多的代表团首个字的笔划一样,则看第二个字的笔划,笔划少的 列前。运动员入场式占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在希腊首个入场以后,紧跟着入场的是几内亚。根据惯例,东道主中国代表团在最后一个入场,在中国之前的一个国家是赞比亚代表团。
主题歌 刘欢和莎拉·布莱曼
在开幕式文艺表演的结尾部分,也就是《梦想》表演段落里,将首次公开演唱开幕式主题歌。这首主题歌是奥组委从历时五年、举办了四届的奥运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并经专门的评审程序确定的。主题歌的演唱者是中国著名歌手刘欢和英国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整首歌长达三分多钟。
下雨预案 可能取消高空表演
张和平说,开幕式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根据现在了解到的情况,8日当天没有强降雨天气,是阵雨、阴或者多云的天气。小雨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如果是中雨可能会减少一些项目,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可能会取消高空的表演项目等。“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还是比较乐观的,老天爷很帮忙。”
烟花燃放 将释放大约3万发
这次烟花燃放要贯穿于整个开幕式的始终,它是和仪式演出的情节配合进行的。这次烟花选用了一些新的品种,也增加了一些高科技的含量,包括使用了一些微烟的技术,包括膛压发射的技术,还有一些芯片的燃放等等。在主体育场释放的烟花总量大概在15000发左右,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释放烟花数的总量大概在14000发左右。在四环边就可以欣赏到焰火表演。
表演人数 约两万名人参与
参加开幕式文艺表演的演职人员大概在15000人左右。这里面没有包括仪式人员,如果加起来总数大概不到两万人。演出的人员包括,第一部分是专业文艺团体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和各个系统的专业文艺团体的演员;第二部分是学生;第三部分是来自部队的文艺工作者和部队的文艺骨干和文艺演员。
观众互动 一个观众包
开幕式19点会进行现场与观众的互动。现场座位上都有一个观众包,观众包里面有一些道具,这些道具会配合一些演出的活动。19时这个时段会有一些主持人教观众怎么用道具,也会有一些诸如人浪的互动。
关于汶川 不适合开幕式
针对一度将汶川地震相关内容加入开幕式文艺表演的传言,张和平表示,四川汶川地震对于全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场深重的灾难。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过程中。我国人民形成了万众一心、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的抗震救灾精神。我国从到普通人民都表现出了一种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也将为开幕式注入新的 精神,但是奥运会的开幕式毕竟是一个庆祝体育竞赛的欢乐的盛事,不应该也不必承载更多的东西。
设施拆除 大约需时三天
开幕式演出将有大量的演出设备进场,能否在很短的时间里拆除完毕,不影响鸟巢的比赛?王宁说,这些设备将在演出以后用三天左右的时间拆除,恢复国家体育场比赛场地的功能。
开幕式流程
整个开幕式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文艺表演前仪式部分,包括欢迎仪式、展示奥运五环,中国国旗入场,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这部分约14分钟。
第二部分文艺表演部分。文艺表演的名字叫《美丽的奥林匹克》。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名为《灿烂文明》,下篇名为《辉煌时代》,文艺表演部分约一个小时。
在艺术风格上,开幕式坚持“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充分体现民族特色、时代特征,以中国特有的“绘画长卷”为线索,以中国美学的写意精神展现东方文明的底蕴。
在文艺表演的结尾部分,也就是《梦想》表演段落里,将首次公开演唱开幕式主题歌。由中国著名歌手刘欢和英国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共同演绎万众期待的主题歌。
第三部分文艺表演后仪式部分,包括运动员入场式、北京奥组委致辞、国际奥委会致辞、中国国家宣布奥运会开幕、奥林匹克会旗入场、奏奥运会会 歌、升奥林匹克会旗、运动员代表宣誓、裁判员代表宣誓、放飞和平鸽、场内火炬传递及最终的点火仪式,以及到最后的欢庆焰火。这部分将近两个半小时,其中运 动员入场式将占近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开幕式时间安排
17:45—19:00 垫场表演 28个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精彩节目
19:00—19:56 观众辅导
19:56—20:00 开幕式倒计时
20:00—20:14 欢迎仪式
20:14—21:14 文艺表演
21:14—23:30 运动员入场式 开幕仪式 点燃主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