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特蒙德联赛垫底-多特蒙德比赛录像

tamoadmin

1.法甲为什么这么弱

2.「深度复盘」德国队一场挨骂的大胜:红牌、点赞、软与下课声

3.德甲球队在遭英超球队团灭,是“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的竞争力吗?

法甲为什么这么弱

多特蒙德联赛垫底-多特蒙德比赛录像

法甲为弱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个原因,法甲联赛拿过的冠军数量太少。

世界杯分量再高,也只是国家队的荣誉。

而欧洲国家的联赛水平高不高,主要还是看在赛场上成绩如何。西甲联赛一共拿过18座冠军,其中13座,巴萨5座。英超联赛一共拿过14座冠军,其中利物浦6座,曼联3座,切尔西2座,诺丁汉森林2座,阿斯顿维拉1座。

意甲联赛一共拿过12座冠军,其中AC米兰7座,国际米兰3座,尤文图斯2座。德甲联赛一共拿过8座冠军,其中拜仁6座,多特蒙德1座,汉堡1座。

而法甲联赛就非常可怜了,只有马赛在1993年拿到过一座冠军,而巴黎圣日耳曼还没有拿过一次冠军,最好成绩只有2020年的亚军。

甚至不是欧洲五大联赛的荷甲联赛都有6座冠军,其中阿贾克斯4座,埃因霍温1座,费耶诺德1座。还有同样不是欧洲五大联赛的葡超联赛也一共拿过4座冠军,本菲卡和波尔图各拿到过两座冠军。

可见是因为荷甲联赛和葡超联赛今非昔比,逐渐没落后,法甲联赛才新晋成为欧洲五大联赛之一,如果比历史的话,法甲仅仅拿过一次冠军,确实太寒酸了。

冠军数量太少,侧面反映法甲联赛水平也不是很高,自然人气和关注度也就在欧洲五大联赛中垫底。

第二个原因,法甲联赛成为球星跳板,大量巨星都外流去欧洲其它四个联赛。

齐达内,普拉蒂尼是法国历史上最优秀的两名球员。但是普拉蒂尼离开法甲联赛,前往的是意甲的尤文图斯。齐达内同样离开法甲联赛后为尤文图斯效力,之后又去往西甲联赛的马德里。最优秀的法国球员还是认为西甲联赛和意甲联赛平台更好,水平更高,都不愿意长期留在法甲联赛。

第三个原因,法甲联赛缺少强强对话,话题性太低。

拜仁虽然在德甲联赛一家独大,但至少还有多特蒙德来当对手。意甲联赛虽然不复当年小世界杯时的辉煌,但是尤文,国米和AC米兰的交手,还是被球迷们津津乐道。西甲联赛以前被称为二人转,现在除了巴萨和以外,马竞又加入了西甲冠军争夺的行列,甚至西甲被球迷们称为西超联赛。

最激烈精彩的当然是英超联赛,曼城,切尔西,利物浦,曼联,热刺等球队,都拥有争冠的实力,球迷们自然关注度很高。法甲联赛中,马赛早已没有当年拿冠军的水平,只能靠巴黎圣日耳曼一支球队来撑门面。

「深度复盘」德国队一场挨骂的大胜:红牌、点赞、软与下课声

与爱沙尼亚一战,德国队在上半场最接近于破门的一次射门是罗伊斯第40分钟的任意球,他在离门大约25米外一脚电梯球击中了门框左上角。而京多安下半场的2个进球都有罗伊斯的功劳,多特蒙德队长先是把京多安禁区前沿的远射轻微折射入网,接着脚后跟助攻京多安梅开二度。

照理说,这样的发挥就算谈不上优秀,也是及格有余,德国各大媒体也给他打出3分、3.5分这样相当于70分左右的评分。然而,考虑到对手仅仅是世界排名102位的“鱼腩”,罗伊斯的发挥实在是谈不上理想。或者说,以他的技术能力、经验以及在队中的领袖地位,他本该主宰比赛,就像主场8比0时那样——当时他在上半场就梅开二度了。

《报》在赛后评分中就指出,罗伊斯在上半场除了那脚任意球之外就几乎完全,“你在上半场或许会问他究竟有没有上场。”Sport1也指出:“这位多特蒙德球员在上半场几乎啥都没干。以他这种名气和级别的球员,作为实在太少了。”

上个月的两场欧预赛,罗伊斯就表现得非常低迷,饱受批评。尽管一回到俱乐部,他就在主场4比0大胜勒沃库森一战梅开二度,但随后对阵巴塞罗那和法兰克福,他又接连浪费了包括点球在内的若干次必进球机会。总的来说,本赛季开始以来,多特蒙德队长的竞技状态并不理想,特别是相比于焕发了第二春的上赛季同期。他的疲软也直接反映在多特蒙德的成绩上,黄黑军团近期已在联赛中3连平、目前仅排名第8。

在俱乐部,罗伊斯并不会因为一时的状态不佳而失去核心地位,但在国家队中,情况就有一些微妙了。由于可怕的伤病史,罗伊斯一度淡出了主力阵容甚至是球队。2018年世界杯上,罗伊斯有过小组赛第2轮对瑞典的高光表现,但末轮对韩国跟全队一同陷入低迷,遭受小组垫底出局之辱。尽管在2018年当选为球迷票选的德国最佳国脚,但在世界杯后的重建过程中,他一度因为伤病而掉了队。

在那段时间里面,德国队确立了新的三前锋打法,而且有两个位置迅速固定了下来——萨内和格纳布里的表现极具说服力。理论上,第3人选非罗伊斯莫属,他的经验和技术可以让这个三前锋打法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今年6月对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罗伊斯证明了这一设想是成立的。他连续2场比赛打进3球,特别是8比0横扫爱沙尼亚一战,他是公认的最佳球员,《踢球者》还给他打了1分满分。

然而,在每个月只是踢2场比赛的国家队里,位置竞争会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影响而变幻莫测,即便是相邻的两个月之间都可能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不用说相隔较远的6月和9月了。上个月对阵荷兰和北爱尔兰,罗伊斯已是公认输家。来到这个月,他因为此前膝盖有些轻伤,并没有冒险参加在自己多特蒙德主场对阵阿根廷的友谊赛。而客场对爱沙尼亚,他又隐身了半场。

在萨内伤缺的这连续4场比赛里面,罗伊斯非但没有在6月的良好基础上更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德国队锋线的领袖地位,反而显得独木难支,力不从心。相比之下,格纳布里不仅连连进球,而且还很好地起到了串联锋线和中场的作用——这个作用,明明是应该由罗伊斯去发挥的。而且不要忘了,客场对北爱尔兰和爱沙尼亚,德国队打的都是罗伊斯最熟悉的4231,勒夫都是让他踢俱乐部的惯常位置,阵型和位置根本不是他发挥不佳的理由。

不仅是罗伊斯,他身边的布兰特和哈弗茨同样如此。面对爱沙尼亚的铁桶阵,这两位德国足球的希望之星也将自己球风偏软的弱点暴露无遗。这3名技术型中场不断尝试相互短传来撞开爱沙尼亚的“大巴”,但始终徒劳无功。而他们又不具备像萨内、格纳布里或韦尔纳那样的爆破能力,这就导致了德国队在京多安打破僵局之前,回到了2018年世界杯上慢镜头催眠传控的老局面。结论就是:没有身体作出支撑,再细腻的技术也没有用。

无论是已经30岁的罗伊斯,抑或是23岁的布兰特和20岁的哈弗茨,身高都在1.80米以上,有足够的个头跟大部分对手近身肉搏。然而,即便是身高达到1.88米的哈弗茨,却总是习惯于回避必要的身体接触,回避正面对抗,总想用脚下技术来解决一切问题。一旦不可避免地贴身拼抢,他们往往会被挤得东歪西倒。这可不仅仅是这3名球员的问题,而是新一代德国中前场球员的通病。身体对抗这一德国足球的传统优势,如今竟然成为了新德国队的一大软肋。

维尔德指出:“布兰特就是没有身体抵抗力就行不通的典型。即便是天赋最高的哈弗茨,也必须学会迎难而上。一个天赋这么高,在公众当中如此有口皆碑的球员,必须在对阵像爱沙尼亚这种级别的对手时展现出高人一等的实力。一个像哈弗茨这样天赋异秉的球员,不该让自己慢慢地跻身主力阵容,而必须要求自己尽快锁定德国队的主力位置。”

除了大胆指出罗伊斯、布兰特和哈弗茨的“软”之外,维尔德还认为如今以快速进攻为主导的德国队在面对像爱沙尼亚这样摆铁桶阵的对手时,必须找到其他的解决方案,例如两翼齐飞,还有输送到进攻三区的那些精准和犀利的传球。勒夫还有更多工作要做。在到来之前,他来得及吗?

战胜爱沙尼亚是勒夫担任德国队主帅以来收获的第115场胜利(34平30负)。其他小组已经提前产生了4支出线队,但德国所在的C组由于荷兰的存在,以及北爱尔兰占了赛程便宜(前4场打完爱沙尼亚和白俄罗斯并全取12分),至今还没有一队可以确保出线。德国与荷兰目前同积15分,尽管有净胜球优势,但因相互对赛劣势屈居第2。只要下一轮北爱尔兰无法在主场战胜荷兰,德国在主场击败白俄罗斯后即可提前1轮出线,不用等到最后一轮主场对北爱尔兰才决定命运。

对于11月的两场比赛,勒夫明确表示:“最后两场比赛我们想要并且会获胜。我们会出线的。我期待两场胜利,然后我们会看看荷兰的表现。”尽管小组前2名会携手出线,但只有获得头名才有机会赢得决赛圈分组的队资格。

尽管欧预赛出线前景相对明朗,但最近两个国际比赛周,对于勒夫和德国队的风评总体还是往下走,趋势无法让人乐观。上个月主场2比4输给荷兰是一大重创,尽管随后在客场战胜了北爱尔兰,但过程令人心惊胆战。这个月对阿根廷的友谊赛先赢后平,对爱沙尼亚的场面也不甚理想,无法让外界的信心恢复到输给荷兰之前的水平。

德甲球队在遭英超球队团灭,是“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的竞争力吗?

“50+1”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但是否该考虑撤销该政策目前依然扑朔离迷。

目前以及欧联杯的第一轮淘汰赛已经全部结束,六支代表的德甲参加欧战的球队,居然只有法兰克福一支球队成功晋级,其余如拜仁、多特等强队均折戟沉沙。在赛场上,更是出现了拜仁、沙尔克04与多特在八分之一决赛中被英超球队团灭的惨剧。

德甲球队虽然低调,但其在欧战上的竞争力并不弱。德甲球队不仅常年能进入四强,在2013年还有过拜仁与多特会师决赛的盛况。仅仅数年,德甲被衰落至此。不少球迷甚至德甲俱乐部的管理者认为,罪魁祸首在于德甲实行多年的“50+1”政策。他们认为,正是由于这一政策的限制,导致德甲球队得不到足够的投资,自然竞争不过其他联赛。

那么,“50+1”政策究竟是什么?它是否限制了德甲球队在欧战上的竞争力?让我们细细道来。

“50+1”政策及其目的是什么?

“50+1”政策的具体规定比较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下面这一简化版的规定内容即可:在各德国地区注册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中,球迷会员群体在俱乐部中的投票权必须超过总票数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说,球迷会员群体实际上决定了俱乐部决策是否能够通过与实行。

首先,“50+1”的意思实际上是指球迷会员拥有一半以上的投票权,而并非真的是51%以上的投票权;其次,这一政策只对职业球队有效,即德甲与德乙俱乐部;最后,拥有投票权的并不是所有的球迷,而是成为该俱乐部的会员们。

不过,即使如此,球迷们的意见对于德甲俱乐部的决策也非常重要。即使大如拜仁这样的德甲巨无霸,在遇到如选举之类的大事时也必须召集所有会员进行投票。

很显然,“50+1”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俱乐部是球迷们的俱乐部,而不是资本手中的玩具。德国的足球俱乐部和欧洲其他大部分俱乐部一样,最初都是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并在民间足协的组织下聚在一起形成大的联赛,可以说是真正的“源于人民”。为了保证球迷们始终是足球的主导者,这才有了“50+1”政策。

“50+1”政策对德国足球有哪些影响?

在“50+1”政策的保护之下,德甲联赛堪称欧洲乃至全球足球联赛当中的一股清流。即使在西甲、意甲与法甲联赛,仍然有许多小球度因为战绩较差等原因吸引不到足够的球迷,每次主场比赛看台上都冷冷清清。

而在德甲联赛,由于“50+1”政策的原因,球迷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俱乐部与自己的紧密联系,因此几乎每场比赛球场都能坐满,几乎每支球队的主场气氛都堪称魔鬼主场。德甲官方一直骄傲地称自己这里有“最纯粹的足球”,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50+1”政策。

但是,“50+1”政策最大的不利之处就是限制了资本对于俱乐部的投资。“50+1”政策本身并不限制外来资金的注入,但即使投入再多,由于该政策规定球迷会员群体必须占有一半以上的投票权,投资方依旧无法掌控俱乐部。光投钱但是拿不到决策权,如果真有哪个资本家愿意这么干,那他不应该叫资本家,而是应该叫慈善家了。

除了“50+1”政策,德国联赛还有着全世界最为严格的财政审查制度,基本上要求每家职业俱乐部都要做到盈利。如果近几年亏损太多,那就将被毫不留情地取消参赛资格。因此,德甲俱乐部基本搞不了什么抵押之类的骚操作,再加上“50+1”政策对投资的限制,各德甲俱乐部对财政支出只能严格控制。

一个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多特蒙德俱乐部。大黄蜂于上世纪末曾经击败尤文图斯拿到过冠军,那时的多特蒙德兵强马壮,可谓是德甲俱乐部的代表。换做其他联赛的俱乐部,很有可能就会继续加大投资,把自己的主力队员留住,争取多拿几个冠军。

然而,受困于“50+1”政策,拿不到投资的多特蒙德为了保持竞争力,不得不硬扛着给主力球员加薪,结果短短两年之内就到了破产的边缘。为了不被勒令降级,多特蒙德只能将自己的训练场以地皮的形式卖掉,之后再租回来使用。如此挣扎了十年的时间,多特才将自己的训练场赎回,并等到了自己的下一段辉煌。

另一个例子就是德甲“班霸”拜仁。拜仁慕尼黑由于经常从德甲其他球队买人,因此落了个“挖掘机”的恶名。然而,在财大气粗的“西超”与英超球队面前,拜仁也只能算个中产阶级。年年花几亿欧元的巴萨与曼市双雄自不必多说,就连一向以抠门著称的阿森纳,其转会支出也经常比拜仁要多......

在这个身价上亿的时代,拜仁的引援身价记录依然是哈维-马丁内斯的4000万欧元,德甲在转会市场上的竞争力可想而知。本赛季拜仁被淘汰出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阵容严重老化而无力及时更新。从这个角度来看,说“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取消“50+1”政策?德国球迷们可能不答应。

既然“50+1”政策极大地限制了俱乐部的投资,那为什么不向德甲官方提议取消它呢?事实上,关于“50+1”政策是否该被取消的讨论几乎每个赛季都有,但最终都没有了下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国本地球迷对该政策的大力支持。

之前我们已经说到过,正是因为“50+1”政策的保护,使得德国球迷始终是当地俱乐部的主人。如果没有这一政策,资本必然会大量进入德国的足球市场,那么球迷对俱乐部的投票权也将迅速失去。正因如此,自“50+1”政策诞生的第一天起,广大的德国球迷就成为了它最坚实的天然盟友。

德国球迷不仅不希望自己的俱乐部成为资本家的玩具,对于其他试图破坏“50+1”政策的俱乐部,他们也会自发地排斥甚至痛恨。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绕开“50+1”政策的规定,莱比锡红牛俱乐部的球迷会员名额只有八人,并且八人都是在红牛公司持有股份的高管或老员工,这样一来红牛公司实际上对莱比锡红牛有着100%的决策权。

对于这样一支破坏传统的球队,德国球迷们表现出了充分的痛恨。自莱比锡红牛还在低级别联赛开始,这支球队的比赛就充满了不平静。对手的球迷不仅会对他们辱骂整场,甚至还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不只一次有人在莱比锡热身的草皮里撒铁钉!德国球迷对“50+1”政策的维护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有部分球迷对于取消“50+1”政策持积极态度(尤其是新生代的德国球迷们),但总体来说,反对的声音还是占到了大多数。在球迷们如此激烈的反对之下,即使许多德甲俱乐部都提出过取消“50+1”,但最终也只能作罢。

有没有办法绕开“50+1”政策?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都需要遵守“50+1”政策。“50+1”政策中有一条豁免条款:如果一支球队在该政策执行之前已经由同一投资者连续投资20年,那么该球队就可以不用遵守“50+1”条款。

比如勒沃库森,这支外号为“药厂”的俱乐部是由著名制药公司拜耳集团成立的,它最初其实就是拜耳员工组成的“厂队”;而沃尔夫斯堡是由大众集团成立的“厂队”。这两支俱乐部在“50+1”政策执行之前就已由各自的公司投资超过20年,所以他们不需要遵守“50+1”政策。当然,现在拜耳集团与大众集团基本也不怎么投资了,这两支球队基本是盈亏自负。

前面我们说过,“50+1”政策只适用于职业球队,即德甲与德乙俱乐部。那么,如果一支由资本投资的球队升上了德乙甚至德甲,那又该怎么办呢?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德丙甚至更低级别的俱乐部有什么好投资的?但这样奇葩的情况却真的出现了,还出现过两次:

第一支球队是霍芬海姆。霍芬海姆原本只是德国一个小村镇的低级别球队(这也是其绰号“霍村”的来历),但在当地老板霍普的大力投资下,霍芬海姆完成了联赛级别的三连跳,并于08年升入德甲联赛。

当霍芬海姆于07年升入德乙时,德国足协就有些头痛了:霍普是从1989年就开始投资霍芬海姆了,那时候的霍芬海姆甚至只混迹于德国第四级别联赛,自然不用遵守“50+1”政策。现在他们升上来了,要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话语权,总有种过河拆桥的意味。

然而,德国足协仅仅施了一下压,霍村的球迷们就先倒戈了:他们组织集会,主动要求老板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投资!在一番沟通之后,霍普保留了49%的决策权,但这位投资俱乐部将近20年的霍芬海姆本地人估计也寒心了。从此以后,他对霍村的投入就大大减少了。

另一个例子就是之前提到过的莱比锡红牛。为了绕开“50+1”政策,红牛集团也是从低级别就买下了莱比锡这支球队,并用八名红牛员工组成了所谓的球迷会员团体。除此之外,为了规避德国足协不允许在队名中体现商业元素的规定,红牛集团将队名中的缩写“RB”解释成了德语中的“RasenBall”,即“草地球”。当然,明眼人都知道这个“RB”实际上是英文“RedBull”的缩写。

是否真的有必要取消“50+1”政策?

说一千道一万,之所以在几乎所有德国球迷都反对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多俱乐部想要摆脱“50+1”政策的制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钱。由于没有投资,即使是拜仁这样的豪强也经常在转会市场上受制于人,更不用说其他的德甲俱乐部了。

近几年来,从德甲被挖走的顶级球员数不胜数,如姆希塔良、奥巴梅扬、萨内与比达尔等;但从其他联赛加盟德甲的却都只是格纳布里、科曼、巴舒亚伊与帕科等差一级别的球员,唯一可称得上巨星的J罗目前还只是租借,拜仁为了从买断他甚至有可能花费一整个夏窗的预算......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德甲是全世界财政最健康的联赛之一,这和各俱乐部由于“50+1”政策养成的良好习惯不无关系。意甲与西甲每年都会有一些小俱乐部陷入财政危机,轻者降级,重者甚至直接重组,但在德甲却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

除了取消“50+1”政策,其实德国足协也在想办法提升整个德国联赛的商业化程度。众所周知,英国俱乐部之所以那么有钱,最大的原因其实不是俱乐部老板投资多,而是整个联赛的转播分成多。

以2017/18赛季为例,当年的收视曼联分到了1.9亿欧元的转播权收入,而垫底的西布朗也拿到了1.1亿欧元。可以说,对于大部分英超球队来说,土豪老板并不是他们获得高收入的原因,电视转播费才是。

那德甲的情况如何呢?其实在2016/17赛季,拜仁足足拿到了9600万欧元的转播分成,整个德甲的转播权分成超过10亿。虽然这些数字比起英超来还是少,但相比之前的德甲已经好太多了。要知道,在拜仁勇夺三冠王的2012/13赛季,他们的转播分成只有可怜的2500万欧元,整个德甲加起来也只有4亿欧元!在五年之内,德甲的转播权分成已经涨到了之前的2.5倍。

这一数字虽然不能与英超相比,但已经和西甲联赛很接近了。2017/18赛季,整个西甲联赛的转播权分成为15亿,并且三支降级队加起来只拿了3000万欧元左右,而德甲转播收入最低的球队都差不多能拿到这个数字。

总结:德甲不缺投资,缺的是慢慢积累的耐心。

资本并不是傻子,如果有资本愿意进行长时间的投资,唯一的原因就是有利可图。英超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的大老板,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高额的商业回报。而德甲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电视转播分成的数额也大幅度上调了,既然如此,那还需要资本的注入干什么呢?

德甲各队能拿到的转播分成相比西甲来说更加均衡,大家能拿到的总额也在慢慢提升。所以在笔者看来,只要多积累几年,将目前拿到手的资金进行妥善的运转,德甲各俱乐部的账面资金肯定会增长不少。德甲各俱乐部之所以抱怨“50+1”政策,不如说是对隔壁联赛疯狂烧钱的羡慕。其实只要有耐心,德甲早晚也能在转会烧钱榜上与各大联赛一争高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