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武行?大学生篮球联赛频现恶意犯规!校园体育规则意识亟待加强
2.四年级足球联赛新闻稿100字
3.足球记者李承鹏的球评在当年应该算是什么水平?
4.北京理工大学 参加中甲联赛的球员 是职业球员,还是学生? 这些学生是足球专业的么? 简单介绍下吧 谢谢
全武行?大学生篮球联赛频现恶意犯规!校园体育规则意识亟待加强
瞰体坛
四分之一决赛巴黎胜拜仁
北京时间8日凌晨,1/4决赛首回合又赛两场,拜仁主场2比3不敌巴黎。比赛中,巴黎前锋姆巴佩拔得头筹并且攻入制胜球。另一场比赛里,切尔西客场2比0击败波尔图。
瞰体坛
日本大三学生破男子200蛙泳亚洲纪录
佐藤翔马(日刊 体育 )
北京时间7日下午,第届日本游泳全锦赛暨奥运选拔赛结束了男子200米蛙泳决赛争夺。2001年出生的大三学生佐藤翔马,以2分06秒40的成绩获得冠军,该成绩也打破了2分06秒67的亚洲纪录。
瞰体坛
全运会女排资格赛河南胜辽宁
朱婷(新华社)
7日,在第十四届全运会女排资格赛中,河南女排在当家球星朱婷的率领下大逆转战胜辽宁女排,以两战全胜拿到5分的成绩晋级全运会正赛。
瞰体坛
日本大阪奥运火炬传递将闭门进行
根据共同社7日报道,日本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确认,将取消大阪所有公共街道的东京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东京奥组委随后宣布,由于大阪地区疫情恶化,原在公共道路上举行的火炬传递,将转移到大阪市内的公园内举行。
瞰体坛
费纳德“三巨头”齐聚马德里大师赛
日前,ATP1000马德里大师赛公布参赛名单,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三人集体出战,这是自去年澳网以来,“三巨头”首次参加同一赛事。马德里大师赛将于5月2日至9日进行。
声体坛
贾秀全:“希望拿到奥运入场券”
贾秀全(新华社)
7日,在中国女足与韩国女足的奥运会预选赛附加赛首回合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女足主教练贾秀全表示,中韩女足实力在伯仲之间,各有各的特点。“我希望这次通过中国女足的出色发挥,我能够作为教练和女足队员们一起拿到这张奥运会的入场券。”
声体坛
王博:“我现在非常想讲脏话”
北京时间7日的CBA比赛中,广厦以96-103不敌深圳,他们在首节就被对手拿到大领先优势。赛后,广厦主帅王博对于球队的表现表示很不满意。他表示:“这场比赛开局打的非常糟糕,我现在非常想讲脏话,但(这是)发布会我必须忍着。”
声体坛
卡纳瓦罗:“恒大不是夺冠热门”
卡纳瓦罗
近日,广州队主帅卡纳瓦罗接受访时表示:“我和恒大俱乐部出现了一些误会,但现在问题全部解决了。新赛季俱乐部重点培养年轻球员,所以我们不再是夺冠热门,但这份工作对我而言仍有意义。”
声体坛
瓜迪奥拉:“欧足联和国际足联在杀死球员”
瓜迪奥拉(新华社发)
日前,曼城主帅瓜迪奥拉再次对欧足联和国际足联表达了不满。他表示:“欧足联和国际足联杀死球员,这太过分了。自从赛季开始,我们没有一个周中是休息的,球员们都是人,不是机器。”
聚体坛
全武行?大学生篮球联赛频现恶意犯规!校园体育规则意识亟待加强
近日,CUBA大学生联赛继续进行,重庆师范大学以87-102不敌武汉理工。或许是因为落后,重庆师大的球员情绪受到影响,出现了暴力犯规的行为。
当比赛进行到第三节末段时,重庆师大1号球员孙童持球快速突破,李东啸提前站好位置,企图造成孙童进攻犯规。只见孙童躲闪不及,直接将李东啸撞倒在地,同时右脚重重地踩向了李东啸的裆部。此举随即引发了广泛的非议。
由于行为恶劣,CUBA组委会隔日便做出重磅处罚——通报批评孙童;取消孙童本届和下届CUBA联赛的参赛资格。
有评论说,孙童的这一脚,不仅让自己成为CUBA赛场永远的反面典型,也断送了在大学时代再次站上顶级赛场的机会,同时也将失去进一步晋升职业联赛的希望。
然而戏剧性的是,就在球迷为暴力犯规受害者李东啸感到愤愤不平时,在5日对阵湖南师范大学的比赛中,前一天还是受害人的李东啸却蹬踹了对方7号球员。因为这一行为也严重违反 体育 道德,他被CUBA禁赛一场,CUBA组委会还表示保留追加处罚的权利。
两张罚单一出,外界对这一“神剧情”不禁哭笑不得,网友纷纷表示,“学会打球前先学会做人”“比赛要讲规矩,要讲武德!”
近年来,校园 体育 蓬勃发展,为国家各级队伍输送了不少人才。去年9月举行的CBA选秀大会上,共有23名大学生球员报名参选,最终,有11人被10家CBA俱乐部选中。然而,球场恶意犯规、暴力近些年在校园中不时出现,不仅败坏了 体育 风气,也断送了一些学生的前途。
青岛宜阳路小学学生为校际联赛训练
2016年12月,广州城市大学生足球赛总决赛,东华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球员群殴,一名球员事后被送往医院救治;
2017年7月,天津的一场高中足球比赛,第二南开学校的球员在赛后率众人围堵并殴打裁判;
2018年5月,内蒙古大学生足球联赛,内蒙古大学足球队在比赛场上追打裁判;
2019年的一场大学生篮球联赛中,东北师范大学男篮队员及家属与当值裁判发生肢体冲突,比赛被迫中途结束……
某高中校园足球比赛中出现大规模斗殴
业内人士认为, 体育 竞技比赛中的暴力的根源是球员对规则不尊重,对裁判的判罚不尊重。校园 体育 中,我们往往重视的是 体育 竞技技能的传授,而尊重裁判,坚守规则和 体育 道德的教育相对欠缺。孩子们如果没有养成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的良好职业素养,导致长大以后在这方面的意识淡薄。
另一方面,我国在校园 体育 、校园联赛方面的规则规范较少。目前没有一套详细的规章制度对校园 体育 比赛进行规范,这也导致了许多暴力的发生。而这一方面,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对成熟,值得我国借鉴。
有分析认为,针对校园 体育 比赛应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校园联赛进行规范管理,减少校园竞技场上的暴力。同时,对青少年加强规则教育和 体育 道德教育,形成 健康 、文明的校园赛场风纪。
四年级足球联赛新闻稿100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五(五)班的王xx,虽然多次登上优秀学生竞选的舞台,但此刻心情还是无比的激动、兴奋,只有祝福今天能有好的表现,用以报答教诲我的恩师与支持我的同学。
回想过去的时光,在xx中心小学这个充满花香、书香的校园里;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我与同学们一起茁壮成长。我不仅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从一年级开始,我一直担任班长职务,我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做好表率作用。得到了老师们的信任,同学们的好评。我也因此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在班里,我能团结同学,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带领同学积极进取,做好同学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
在学习上我勤奋认真,上课专心听讲,老师交代的作业从不马虎,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茅,2008年——2010年连续三年我都被评为“xx区优秀学生”。 还获得了第二课堂优秀小读者称号。在2011年xx镇教育局举办的数学竞赛中,我获得二等奖。
足球记者李承鹏的球评在当年应该算是什么水平?
当年的纸媒时代,写足球评论的几个名记,如周文渊、马得兴、李承鹏,后来有了董路。
那时的周文渊比现在写得好,有责任感肯用心。马得兴呢,看其文章有个明显的感觉,这就是个入错行的南郭先生。既不爱好、也无才华,纯粹是来这行混口饭吃。每周一篇流水账,他写得痛苦,读者看得更加痛苦,纯属互相折磨。但那时,一张报纸,就这几篇文章,咬着牙当奇葩文也得看完。
现在回头想来,都是笑谈。可当时每周就体坛、足球两份报纸。首先一上手,必定是先找李承鹏的文章。接着再看周文渊的,然后再是董路依次看完。
所以,先不论足球认知水平高低,至少李承鹏的文章肯定是最有趣的。他做文章,就像个无门无派、无师自通的厨师。能把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一堆材料,给你一勺烩咯!再端上桌来一尝,口感奇特五味皆全。有时写高兴了,一通嬉笑怒骂过后,已是离题万里。待醒过味来,再一把拉回,真的让读者读来非常有趣,更不会让你无聊。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足?那就是因为太有才,联想太过丰富,比喻太过大胆。如此,自然也难免让看惯了正统文风的人,会有些不适,批其有卖弄文之嫌。
说到最后,顺便提一下董路,他最早也是从模仿李承鹏开始。今天这样说他,董路肯定不服。但当年,如果说他的文章,写得像李承鹏,那他绝对会兴奋到失眠。
这就是差距,如今也已时过境迁。都说性格即命运,李承鹏桀骜不驯的个性,也将自己逼上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挺有意思的问题。一来是因为在这个全民自媒体的时代,类似李承鹏这样的 体育 圈意见领袖,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聚拢;二来是李承鹏已经远离公众视线许久,甚至很多年轻的球迷朋友都不知道这个人。所以重温下李承鹏这个人,倒也是件有趣的事。
遥想当年,随着甲A联赛的红火兴起,足球市场一片繁荣。因关注度高,市场供需关系顺畅,国内各种足球专业报多达百家,媒体记者成百上千,号称“八千足记”。在足球燃烧的时代,各种写法、各种风格百花齐放,产生了一批饮誉足坛的名编名记,优秀的足球记者批量涌现。
其中,也分为几个流派,比如以《人民日报》汪大昭为代表的传统正派,做新闻讲究严谨客观,在行业内也算德高望重的前辈;另外,还有《体坛周报》马德兴为代表的“权威派”,喜欢挖一些所谓的独家和内幕,让自己成为圈里圈外的意见领袖,当然了无论圈内圈外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再有便是张晓舟、李承鹏为代表的“南方系”,这些人大多中文系出身,擅长舞文弄墨,文斐然,但实际足球理论和对技战术的理解分析并不是特长。
在那个年代里,除了汪大昭这样的前辈外,其余流派彼此之间其实都多少有些互相看不起的。比如,马德兴们会认为李承鹏们不懂足球,只是卖弄文字罢了;而李承鹏们会认为,马德兴们只会整天挖空心思去制造一些捕风捉影无从考据的新闻,失去道德底线。所以,经常会出现彼此之间在博客(那时还没有微博),在版面上的互相攻击,甚至还闹到过法庭之上。不过,在互撕这条路上,显然李承鹏要更胜一筹,因为李承鹏的才华远在马德兴之上,就连骂人也更加艺术更有文化。
如果仔细阅读过李承鹏的文字,你会发现,关于足球比赛本身的技战术分析,双方的数据分析,球员特点和发挥等等,其实篇幅是较为有限的。他的文字里,更多的是一种天马行空的思维逻辑,给人一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且通读古今的感觉,最后再又硬生生拉回到足球,往往一篇球评能够写成一篇杂文,嬉笑怒骂尽在其中。再加上身上的那股“侠气”,所以经常会出一些引起轰动的作品,比如揭黑等等。
其实这样的文风也符合李承鹏自身的特点,毕竟他是川师大中文系毕业,文字水平在“八千足记”里绝对是佼佼者。而这样的文风也深受不少读者喜爱,李承鹏也一度风生水起。据传,李承鹏最巅峰的那些年,有杂志跟他的约稿开价是10元/字,也就是说,一篇千字的文章,稿费就高达万元,所以你可以想象,单靠写稿、出书,那几年的李承鹏赚了有多少钱。
只不过,后来的李承鹏就有些剑走偏锋了,或许在他本人看来并非这样,但至少以我这样一个算不上他的粉丝但还算读过一些他作品的人看来是如此。从一个球评人,慢慢成为公知。在微博上,经常发表一些让人看起来读起来不那么舒服的言论,直到几年前被微博被销号。最近这三四年,更是几乎销声匿迹,听不到什么关于他的消息。
总言之,李大眼不说球,还是挺遗憾的一件事,至少他曾经带来了完全不同的阅读感受,因为能够让 体育 的文字有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李大眼和他当年南方系的那些同事们做到了,而现在,那样的风格越来越少见了。只有马德兴们,还守在了中国足球报道的一线。这么说来……也是不容易了。
就是各种炮轰,曾经足球报的王牌,那时候足球报和体坛周报平起平坐,李承鹏,董路,黄健翔三个铁哥们,李承鹏是中国足坛最敢说实话的,先后被足协封杀近二十次,最终辈分离开中国足球,退出前写下了(中国足球内幕)这本书,书中说出了沈瑜之战,和泰达国际球案,后来由于微博上透露各种官场内幕以及一些不正当言论,导致无法在中国立足,而去了美国。
李承鹏,人称大眼哥,著名足球记者。他是纸媒时代最著名的几大足球评论者之一,与他同时代的还有马德兴、周文渊等人。因对当年的足球环境不满,李承鹏宣布退出足球圈,这一离开走的潇洒,从此他再也没有回来。
李承鹏出生于新疆,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这使得他拥有了深厚的文字功底,也为他日后的 体育 评论打下了基础。1990年毕业后,李承鹏并未从事文学创作或教育工作,他选择成为一名 体育 记者,自1990年至2008年期间,李承鹏先后供职于《四川 体育 报》、《成都商报》以及《足球报》等媒体,他所从事的都是 体育 记者和评论员的工作。由于为人正直,敢直面于黑暗,点评犀利,为他吸引了众多粉丝,也正因为这样的性格,也为他带来了诸多的麻烦。由于不满当年中国足球的赌黑,李承鹏毅然决定退出足球圈。
个人觉得,李承鹏在当年的足球球评界属于大V级别,属于行业最顶尖的几名球评之一。
他属于典型的,辞藻华丽,言之无物的。
确实写得文飞扬,文学水平在球评界拔尖,但是几乎不看球,即使是论情怀,对足球文化的熟稔,和颜强也差着几条街,完全就是靠着想象力,以及「热情」。
他的球评属于 社会 评论,足球只是个壳子,所以如果是涉及中国足球,针对 社会 现象还是能针砭时弊,很辛辣,但如果是国际足球范畴,那就成了、YY的短篇空想武侠了,看下来就记得他各种比方,各种文学梗,然而你对这场球赛,不会有任何了解,论信息量是没有的,论技战术,更是完全不存在的?
2006世界杯,我记得看过一期他、白岩松、黄健翔的一个世界杯预热谈话节目,其中有一段,讲他94年看球,晚上没时间,然后白天怎么躲避新闻,躲避周围的人聊球来保持悬念看录播,说的是荷兰VS法国那场,非常生动,然而法国那年都没进世界杯。
说大眼是个足球评论员,我觉得不太全面。他应该是个 社会 工作者。通过足球这个窗口,表达对当时 社会 上一些不公不义之事的个人看法。获得了很多粉丝的认同。我很钦佩他正直的性格,侠义的心肠,无所畏惧的勇气。但,一个人的力量终究太过渺小,过于理想化的堂吉诃德式的行为,注定了结局。希望他心灵圆满,一切顺利。
如果将中国的“球评”也看做是一段 历史 ,那么李承鹏绝对是开先河的人物。毫不夸张的说,他给中国足球文化带来的冲击,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消散,只不过是隐藏在某些角落而已。
在李承鹏出现之前,中国的足球评论基本还处于“说球就是球”的地步,所有的分析、评论无法摆脱比赛本身那个框架;而李承鹏的足球评论则开启了“说球但不仅是球”的新模式,他用自己犀利的文笔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将足球评论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对于后来者的影响留存至今。
李承鹏的黄金时期应该是他在成都那几年,当年四川球市的火爆正好为他的快速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而他足球写作的巅峰期应该是在1998年世界杯,当年很多人买一份《成都商报》,就是冲着李承鹏而去——这绝非夸张。李承鹏的文字带给人的感觉是酣畅淋漓,绝不拖泥带水,将一场足球赛能够写出一部大片、一场顶级秀甚至是一场战争的感觉。代表作有98年世界杯英阿大战的球评《残忍轮盘赌》,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再搜出来看看。
但是李承鹏的下滑速度和他的崛起速度一样惊人,个人作为,当他南下加盟《足球报》之后,其主要心思已经不完全在写作上,这使得他的文章质量开始出现明显下滑。后来的李承鹏拥有太多的个人名片——反黑斗士,意见领袖、新潮作家等等,但是这些都无法达到他当年“球评人”的高度。他后来创作的几本,论才气,也就是二流甚至三流的水平,在文化圈内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做一个也许不是很恰当的评价,李承鹏对于中国足球而言就好像周杰伦对于中国乐坛一样。周杰伦开启的“中国风”成为一个时代的领潮者,迎来追随和模仿者无数,而李承鹏带来的评论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那一段时期的足球写作方向。《南方 体育 》的张晓舟,在风格上和李承鹏非常相似,但是名气要逊色不少;至于李桐,几乎完全就是李承鹏的模仿者,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身份就是《体坛周报》头号评论员,直到周文渊后来用一种完全不同的写作风格逐渐上位。
周杰伦在大红大紫之后的创作才华与日俱减,近年来几乎再没有经典作品问世,很多时候只能上一些综艺节目刷一刷存在感。而李承鹏在这条荒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到后来他完全丢弃了自己的老本行,在2006年世界杯前后,他就需要上一些电视节目才能博取一些眼球,再后来他逐渐,直到现在变得完全销声匿迹。
李承鹏的球评甚至杂文,其实不怎么样。印象深刻的是他和马德兴闹架要打官司,说了一个段子:某年某月某日在西亚聚在一起聊天,他问马三点水写个来读什么,马说不知道,李说就读来;接着问三点水写个去字读什么、马说读去。李说,这个读法,文盲,我得好好给你普及法。
李的球评就如这样,抖机灵有余扎实内容不足。包括他的杂文。
至于他的,什么寻人启事之类,就完全是初中毕业生水平,没有入行。
大眼的专业水准介于资深球迷和职业之间,
他的球评不侧重于专业点评,偏向于嬉笑怒骂的杂文风格,喜欢他的人觉得很有阅读快感,不喜欢的人认为言之无物。读者两极分化的比较严重。
汶川地震对他影响很大,他第一时间去第一线,目睹太多阴暗面,从此从愤青变成公知,也见识了以前崇拜的大哥的虚伪一面(白xx),因而割袍断义。
最后感慨一句,这几年的三个聪明人,罗永浩,韩寒,李承鹏,老罗去忙实业,韩寒专心赛车,大眼去国外镀金,都转型的恰是时候,稍迟片刻,就是电视上承认的下场。
个人觉得李承鹏是当年足球界里文最好的人,没有之一!绝对大才子!可惜了,现在人家基本不混足球圈了!再也看不到他聊足球,评论足球了!李承鹏评球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他个人观点总是那么特别!反正我是欣赏!
北京理工大学 参加中甲联赛的球员 是职业球员,还是学生? 这些学生是足球专业的么? 简单介绍下吧 谢谢
他们刚从中乙打入中甲的时候,大家对于一个校队能打入中国的第二级别的职业联赛很吃惊。这个问题也正是讨论的最热的时候,许多新闻媒体也进行了报道。
其实球队里大部分还是在校生,并不都是足球专业的,也有别的专业的足球爱好者入选。
还有就是职业球员进入北理工进修学习的,就像是奥运会冠军又去到大学上学一样。就这样,职业球员就可以上场比赛了。但是这只种的有很少的球员。
到底是球员自愿去学习的,还是被北理工请去的,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