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大学篮球赛-中国民航大学篮球馆

tamoadmin

1.哪些大学可以参加大学生篮球比赛

2.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冠亚军

3.中国民航大学怎么样?

4.中国民航大学好不好呀?

哪些大学可以参加大学生篮球比赛

中国民航大学篮球赛-中国民航大学篮球馆

这个是要分赛区的,还要打预赛。

重点本科大学,男篮64支:

东南赛区:16支 南京邮电大学男篮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男篮 | 绍兴文理学院男篮 | 海南大学男篮 | 华东师范大学男篮 | 宁波大学男篮 | 南京理工大学男篮 | 集美大学男篮 | 南昌大学男篮 | 安徽师范大学男篮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男篮 | 中国矿业大学男篮 | 华东交通大学男篮 | 华侨大学男篮 | 汕头大学男篮 | 浙江大学男篮 |

西南赛区:16支 重庆文理学院男篮 | 华中师范大学男篮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男篮 | 湘潭大学男篮 | 湘南学院男篮 | 云南师范大学男篮 | 湖北工业大学男篮 | 西南财经大学男篮 | 湖南师范大学男篮 | 广西师范大学男篮 | 重庆大学男篮 | 中南大学男篮 | 西南交通大学男篮 | 贵州师范大学男篮 | 武汉理工大学男篮 | 广西大学男篮 |

西北赛区:16支 内蒙古科技大学男篮 | 伊犁师范学院男篮 | 昌吉学院男篮 | 河南理工大学男篮 | 郑州大学男篮 |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男篮 | 西北民族大学男篮 | 山西财经大学男篮 | 西北工业大学男篮 | 青海师范大学男篮 | 宁夏大学男篮 | 兰州大学男篮 | 新疆大学男篮 | 太原理工大学男篮 | 河南大学男篮 | 内蒙古农业大学男篮 |

东北赛区:16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男篮 | 大连理工大学男篮 | 天津大学男篮 | 北京交通大学男篮 | 东北林业大学男篮 | 吉林大学男篮 | 山东农业大学男篮 | 北京大学男篮 | 中国民航大学男篮 | 哈尔滨师范大学男篮 | 山东科技大学男篮 | 清华大学男篮 | 北京工业大学男篮 | 河北工程大学男篮 |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学生篮球比赛的各参赛队伍如下:

浙江大学男篮 华侨大学男篮

新疆大学男篮 湖南大学男篮

东北师范大学男篮 太原理工大学男篮

电子科技大学男篮 山东科技大学男篮

天津财经学院女篮 青海师范大学女篮

武汉科技大学女篮 中国矿业大学女篮

广西大学男篮 杭州电子工学院女篮

清华大学男篮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男篮

重庆大学女篮 中国矿业大学男篮

武汉理工大学男篮 广西师范大学女篮

中国人民大学男篮 河南大学男篮

太原理工大学女篮 河南大学女篮

武汉科技大学男篮 华东交通大学男篮

华中科技大学男篮 西南师范大学男篮

浙江工业大学男篮 合肥工业大学男篮

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冠亚军

年份 届数 男篮---冠军 男篮---亚军 女篮---冠军 女篮---亚军 1999年 第一届 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 湖南财经学院 天津财经大学 河南大学 2000年 第二届 华侨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河南大学 2001年 第三届 东北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南京大学 2002年 第四届 山东科技大学 华侨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2003年 第五届 华侨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2004年 第六届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2005年 第七届 华侨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2006年 第八届 华侨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2007年 第九届 华侨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2008年 第十届 华侨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2009年 第十一届 中国矿业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2010年 第十二届 太原理工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2011年 第十三届 华侨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2012年 第十四届 太原理工大学 华侨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2013年第十五届华侨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2014年第十六届北京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第十七届华侨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北京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怎么样?

很不错。

中国民航大学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的一所以培养民航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高等学府,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天津市人民、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高校、天津市高水色大学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际航空认证委员会教育会员,国际民航组织升级版航空培训正式会员,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高校。

扩展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有教职员工1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千人”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万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

民航特聘专家4人、民航中青年带头人11人、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领军人才4人、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拔尖人才4人,获评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天津市特殊支持青年拔尖人才1人。

天津市“千人”3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0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70人(其中第一层次人选3人、第二层次人选15人、第三层次人选52人),拥有民航相关岗位资质证书或具有民航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502人。

百度百科-中国民航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好不好呀?

1.历史沿革

中国民航大学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的一所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的前身是1951年9月成立的民航局第二民用航空学校。1958年12月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1963年6月列入普通高校序列,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机械专科学校。1981年8月10日,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学院。2006年5月30日,更名为中国民航大学。

历经6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目前我国唯一一所民航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与交通运输工程两大学科叉融合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中国民航人才的摇篮,科学技术研究的中心,国际文化交流的窗口。

2.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110.26万平方米(1654亩);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10亿元;建有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有实习飞机21架,各种类型飞机发动机47台;图书馆现有馆藏总量145.2万册、电子图书142万册、国内外数据库70个;校园网出口带宽1000兆,可供近万台计算机同时上网。

3.学科专业

学校在注重发挥传统优势学科的同时,根据民航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综合发展的学科布局,并在国内和民航领域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优势学科。学校现有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3个,二级学科49个,其中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等4个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办学资质、7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和1个国际合作办学硕士项目即中法航空安全管理硕士。学校现有27个本科专业,其中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等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点,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工商管理等9个本科专业为天津市品牌专业。

4.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涌现出一大批在民航业、天津市乃至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2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00余人,博士生导师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3人,民航特聘专家4人,民航中青年技术带头人9人。

5.人才培养

建校以来,学校为民航和社会培养了八万余名各类毕业生,毕业生遍及民航各生产岗位及技术领域。全国民航七分之一的员工、三分之一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来自学校,一大批毕业生成为民航工程技术和管理的中坚骨干,许多人成为业界精英。学校以培养民航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万余人。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出台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行动方案》、《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八项工程》,《关于实施中国民航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决定》、《中国民航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等一系列重要性文件,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基本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使得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近年来,学生在全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竞赛和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学科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校女子柔道队一直雄据全国大学生女子柔道榜首,以北京奥运会女子柔道金牌获得者佟文为代表的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大会等各类大赛中披金夺银;男子篮球队多次打入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八强并获得第13届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亚军。学校遵循“崇尚严实,致能致用”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居于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建有航空器维修执照考管中心、飞行签派员培训中心、工程技术训练中心,147学校、ICAO飞行英语培训中心、中国民航飞行人员执照考试点、中国民航飞行人员ICAO英语考试点等多个国际、国内授权培训、考试机构,承担民航机务、空管、飞行、机场、运输、乘务等各种岗位资格培训,为中国民航提供国际水准的各类技术和管理培训。

6.科学研究

学校现有省部级科研机构12个,包括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研究基地、中国民航航空地面特种设备研究基地、中国民航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基地、中国民航机场工程研究基地、中国民航机务维修工程研究基地、中国民航信息技术科研基地、中国民航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空管运行规划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飞机维修与民航地面特种设备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

学校注重发挥民航学科专业门类齐全的综合优势,致力于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针对航空运输科技发展的前沿和航空运输安全保障的重大科技问题,不断为社会贡献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863(重大、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软科学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0余项。中国民航大学现已经建成省部级大学科技园,是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的重要基石,现有科技型企业16家。目前,大学科技园正致力于民航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高新技术及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正在形成。

7.合作与交流

学校与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欧盟工业委员会、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等民航组织和机构;与波音公司、空客公司、赛峰集团、罗罗公司等知名航空制造企业;与美联航、巴西航空、联邦快递等航空运输企业;与美国普渡大学、法国航空大学集团(GEA)、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等国外航空院校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法国四所航空大学合作成立的“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已成为我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标志项目。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法国航空工业大学合作培养了八期“中欧航空安全管理硕士”,已成为中欧航空合作项目的典范。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培养了五期“航空工商管理硕士(AMBA)”。与欧盟合作开展了航空人为因素、航空规章一体化体系等项目的研究。拥有波音公司、空客公司、法国赛峰集团航空资料特藏室以及波音公司在全球唯一的一个非客户单位网站。学校在选派教师出国做访问学者、攻读学位和培训进修的同时,先后为新加坡、韩国、蒙古、南太平洋地区及非洲的十几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培训了多批民航专业人才。学校在对港澳台交流方面,积极开展校企与校际交流合作,与长荣集团合作开展了五期的青年教师研习交流,与中华科技大学、高苑科技大学等院校长期开展师资与学生交流。

学校发起成立了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中国航空维修协会、通用航空协会等组织,在民航专业协会组织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据截止至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