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运会主要有哪些比赛项目?
2.观看世界保龄球男子锦标赛
3.保龄球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为什么会受到很多人喜欢?发展是怎样的?
4.保龄球常识
5.保龄球比赛活动方案
亚运会主要有哪些比赛项目?
亚运会主要比赛项目:
1、棒球。
指的是棒球运动是一种以棒打球为主要特点,集体性、对抗性很强的球类运动项目。它在国际上开展较为广泛,影响较大。
在美国、日本尤为盛行,被称为“国球”。其也是一种团体球类运动,法定比赛人数最少为9人,其近似的运动项目为垒球。棒球球员分为攻、守两方,利用球棒和手套,在一个扇形的棒球场里进行比赛。
2、冲浪。
是以海浪为动力的极限运动,冲浪者在海里有适宜海浪的地方俯卧或坐在冲浪板上等待,当合适的海浪逐渐靠近的时候,冲浪者调整板头方向,俯卧在冲浪板上顺着海浪的方向划水,给冲浪板足够的速度使冲浪板保持在海浪的前面;
当海浪推动冲浪板滑动时,冲浪者站起身体,两腿前后自然站立,两膝微屈,利用身体重心、肩膀和后腿控制冲浪板的走向。
3、空手道。
一九九四年日本广岛第十二届亚运会空手道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空手道比赛场地一般为8×8米;至于比赛项目有套路赛(型)和格斗赛(组手)两种,而在组手比赛中一方有效进攻导致对手瞬时丧失战斗能力或重心明显移动为得分标准。
4、滑翔伞。
是一批热爱跳伞、滑翔翼的飞行人员发明的一种飞行运动,目前在欧美和日本等国非常流行,在台湾也掀起了一股旋风。滑翔伞与传统的降落伞不同,它是一种飞行器。
5、攀岩。
从登山运动中衍生出来的竞技运动项目。50年代起源于前苏联,是军队中作为一项军事训练项目而存在的。14年列入世界比赛项目。进入80年代,以难度攀登的现代竞技攀登比赛开始兴起并引起广泛的兴趣,1985年在意大利举行了第一次难度攀登比赛。
百科百科-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
观看世界保龄球男子锦标赛
2018年世界保龄球男子锦标赛(WBMC)于 11月23日到12月5日在香港南华会球馆举行,这是一场世界保龄球年度盛宴。
这一次比赛用的油型是 Los Angeles 38f 26.9ml,如下图。
从比赛的情况来看,这种油型很难控制。我的一个63岁出生的球友A Gomez代表哥伦比亚队参加比赛,观看他比赛时发现,他的发挥完全失常,不像他平日里比赛潇洒的风。
从个人赛,到双人赛,到三人队际赛 ,到五人队际赛,我尽可能地观看比赛现场直播,这样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赛场的各种气氛,对我以后比赛生涯是有帮助的。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保龄球强大的存在(没有之一),在这场保龄球赛事中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美国在这个运动项目中的优势。作为传统的亚洲强队的韩国和日本队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实力,相反,亚洲小国马来西亚却异军突起,一鸣惊人,是这次大赛的最大赢家。
男子个人冠亚军决赛在马来西亚和加拿大运动员之间进行,面对各种强烈的灯光、各种摄像器材,一局定胜负的赛制,对双方运动员来讲都会产生巨大压力,谁赢谁输都正常,就看谁的发挥更正常,谁的基本功更好。这一个左手一个右手的两名运动员的打法基本相似,都是高后摆,球速和RV基本接近,马来西亚运动员走三、四板 ,而右手的加拿大运动员走的是五板。
高压之下,加拿大运动员在开局四车的大好形势之下,丢了两个十号瓶,直接导致将冠军拱手让给马来西亚,是217比204分。换一句话说,如果加拿大这个运动员没有丢掉两个10号瓶的话,他就是金牌得主。
在这一次比赛中打出过三百分的美国运动员 Andrew Anderson获得并列第三,看得出来,他的脸上带有些许的不甘,但比赛就是比赛,一局定胜负的决赛,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
另一名年轻的美国运动员Kyle Troup也是并列第三名,如上图右二。
双人决赛在马来西亚与美国队之间进行,这是一场后起之秀向江湖强国挑战的比赛。在这场比赛中,从打法上看,两名美国运动员使用的是侵略性打法,而两名马来西亚运动员中有一名是使用的是传统性打法,而且两名年轻的马来西亚运动员的动作还略显生涩。从江湖名气上看,两名美国运动员都是大名鼎鼎的世界保龄球顶尖的运动员EJ Tackett和A Anderson。但是,比赛就是比赛,一局定胜负谁都有机会。结果马来西亚以总分433分比370分获得冠军,如下图。
美国队获得双人赛的亚军,韩国和加拿大队获得并列第三。
在三人队际半决赛中,韩国队输给了美国队,瑞典队输给了印度尼西亚的,均获得了并列第三名(铜牌)。在决赛中,美国队以总分632分比551分战胜印度尼西亚队,美国队终于获得了本届比赛的首枚金牌,印度尼西亚队获得了银牌。
五人队际的半决赛(釆用贝克式)中,美国队和意大利队分别淘汰了新加坡和加拿大队,加拿大队和新加坡队获得了铜牌。冠亚军决赛中,美国队以0:2( 169比189, 166比210)输给了意大利队,意大利队获得了金牌,美国队获得了银牌。
24局全能的成绩最能反映出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稳定性。全能的金牌银牌均由美国队的EJ Tackett(5352,平均223)和A Anderson(5285,220)获得,铜牌由加拿大运动员Dan(5277,219.9)获得。
精英赛第二轮,第15/16道的波多黎哥46号运动员Moretti对抗美国271号运动员A Anderson。
精英赛釆用三局两胜制(不计倒瓶总数),第一局, 271号美国运动员轻松战胜46号哥斯达黎加运动员,第二局双方战成平手。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釆用One ball roll off赛制来决定第二局的胜负。首先由271号美国运动员在15道开投,仅倒瓶8个!哥斯达黎加运动员获胜的机会来了,他只要击倒九个以上的瓶就可以赢得第二局。然而46号哥斯达黎加运动员也仅击倒8个,唯一的机会逝去了。转到16道,哥斯达黎加运动员先投,仅击倒瓶六个,而美国运动员投出了全倒,这样的话,美国运动员以二比零进入到半决赛。
最终精英赛的金牌由加拿大运动员Mitch Hupe获得,银牌由美国运动员Kyle Troup获得。我喜欢的加拿大运动员Loie止步于精英赛的第二轮,有点惋惜。
在这里要特别祝贺和恭喜马来西亚队力克强大的对手,获得两枚沉甸甸的金牌。
美国队一如既往的强大,其真正强大的地方不仅仅是这次参加的队员厉害,熟悉美国职业球员的人都知道,这个国家的球员可以毫不困难地组成10个以上如此水准的队伍。
在这里还要特别祝贺香港保龄总会成功举办了这场世界保龄球大赛,在电视中看到了不少熟悉的、敬业的工作人员。
在这里,给保龄球厂商做一个宣传。在这次比赛中,47个国家及地区运动员总共注册了1573颗保龄球,其中使用数量最多的四大品牌为,Storm, 588颗, Hammer, 221颗, Roto Grip, 205颗,? Brunswick, 130颗。
使用最多的球是风暴的Pitch Black,其次是风暴的IQ Tour 和Hammer的Purple Pearl Urethane。
观看完这一次世界大赛,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观点。
1、中国有句俗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通过2018印尼亚运会和这次世界锦标赛,已经初步证明了。
2、美国队不是神话,日本和韩国更不是不可战胜。但是不能延续喊口号、人海战术的老路子,落后的观念也必须彻底更新。国穷人少的马来西亚崛起就是很好的例子。
球虽然是圆的,但是没有一定的技术基本功和累积的赛场经验做支撑的话,纯粹的比赛运气是不存在的。
保龄球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为什么会受到很多人喜欢?发展是怎样的?
保龄球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一项室内体育运动。那大家知道保龄球是一项什么样的运动吗?它为什么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它的发展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简单的讲一讲保龄球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它为什么会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它的发展又是怎样的。
保龄球又被称为“地滚球”,它是一种在木板球道上用球滚击木瓶的室内体育运动,保龄球,它具有性,趣味性,和技巧性。它既是一种运动,它也可以健身,是一种相当不错的室内运动,保龄球,它是一种室内运动,所以它不受时间,气候,年龄等外界的条件影响,保龄球成为了一项适合所有男女老少的专项运动。
保龄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欢,是因为它够消除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她也不管身体的强弱只要通过努力都可以获得高分的一项运动,他可以培养,增强人的自信心,它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竞争,进行保龄球运动的时候也可以消耗我们的热量,也能达到健身的效果,保龄球,它也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一项运动,有着这些特点所以吸引着很多的人去打保龄球。
现代保龄球它起源于欧洲国家,刚开始,它是在德国,美国等流传,之后就逐渐在世界各地开展起来。在1875年美国就建立了第一个保龄球协会,随后到一九零一年就举行了第一次保龄球竞赛,哦,1952年国际保龄球联合会成立,推进了保龄球运动的发展,到1954年举行了第一次国际竞赛之后,到1963年起,每四年就会举办一次世界保龄球锦标赛,14年保龄球项目就被列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随后,保龄球就逐渐地传入到了亚洲国家,并在世界上也推广起来了。
以上内容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有错误,敬请谅解。
保龄球常识
飞碟与弧线谁更强?看看这篇好文
自从飞碟球诞生的那一天起,关于飞碟球与弧线球的争论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并
且永远也不可能停止。因为毕竟这是除直线球之外的两种主要球路,两者的优劣长短会
成为所有保龄球爱好者永远感兴趣的话题。事实上,在各种媒体上(当然也包括网站)
,关于飞碟球与弧线球的比较与评述已经相当多了,但那只是局限于技术层面上,而这
两种球路的形成与发展都不是孤立的,都有着复杂的背景和环境。因此,笔者只是将各
种复杂的因素梳理一遍,并不是一定要分出个好坏优劣,而是为广大保龄球爱好者提供
一些可以参考建议,当然还要请各位保龄高手不吝赐教。
一、“全倒率”不能说明一切
评价一种打法好不好,全倒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但并不是唯一的指标。现在普遍
都有这一样种认识:认为弧线球出高分的机会多,全倒率肯定就比飞碟球高。其实,这
咱看法即使不是错误的,也是片面的。
首先,影响到全倒率的因素是很多的,除了球路本身的原因之外,球手的水平、状
态、稳定性,以及道路的油路、球瓶的种类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全倒率的高低。因此
,在没有同一标准的前提下,来比较两种打法的全倒率是不科学的。这两种打法都有各
自的优点,也都有各的缺陷。例如:飞碟球有“国王瓶”五号瓶和八号瓶,总是很难打
倒;而弧线球也有自己的“天敌”——七号瓶(左手)和十号瓶(右手),经常是莫名
其妙地纹丝不动。但飞碟球的似乎比弧线球有更多的luckstrike(全倒),因为飞
碟球横向杀伤力强,球的重量也比较轻,击打球瓶之后,球瓶之间互相挤、靠、压,即
使不倒也要晃几下,这就是俗称的“活瓶子”。而弧线球势大力沉,球瓶向上飞散的机
会较多,借瓶打瓶的机会相对较小,所以有时会站一些“死瓶子”纹丝不动,尤其是打
较轻的球瓶是更是如此。但如果是打较重的球瓶,飞碟球的全倒率也会大大下降。其次
,即使弧线球的全倒率确实要比飞碟球要高,也要同样面临补中的问题。弧线球大约会
出现2000多种残瓶,如果没击中一号瓶,补中起来通常都比较困难。而飞碟球的残瓶种
类不会超过1000种,补中起来也比较容易,尤其是补七号瓶或十号瓶,这两种瓶对于一
般弧线球级初级选手来说是经常会漏球的。
所以说,要将飞碟球与弧线球的全倒率分出高下,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仅从技
术优越性的层面上来讲,两种打法应该是难分伯仲、各有千秋的。
二、保龄无捷径
既然两种打法技术原理的优越性差不多,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飞碟球会更容易学,
更容易提高成绩,认为飞碟球才是事倍功半的捷径。其实,这种看法是绝对错误的。
飞碟球的门槛比较低,入门比较容易,但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想继续提高就越
来越难。实际上,飞碟球的技术比弧线球更加细腻、更加复杂,目前国内大多数选手都
很难突破210 分的瓶颈(四百局以上的比赛远平均分)。而弧线球正好相反,学习过程
是很枯燥甚至是很痛苦的,但一旦达到了190分的水平,再提高以200甚至210 以上的水
平是很快的。例如1995年至今,中国飞碟球选手(尤其是男子选手),很少有人能够得
到两次以上的全国个人冠军,而沙明建和张晔都得到了四、五次之多,而弧线球选手的
数量,在整个参赛选手的比例不超过3%,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只是因为
他们的平均水平已经超过了210 分,一两场比赛看不出差距,时间长了就可看出这种差
距是明显的。
不管是选择哪一种打法,要想达到一定的水准(例如平均分210 左右),飞碟球与
弧线球投入的训练时间是一样的,至少飞碟球也不会比弧线球要少。一个只有一年球龄
的飞碟球手,如果只比赛一两局话,赢有十年球的龄弧线球手也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是
6局、12甚至24 局呢,恐怕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飞碟球的门槛低,并不意味着要求也
抵,要想打出好成绩,投机取巧、偷工减料也是肯定不行的。
三、弧线球为何难以普及和发展
笔者认为,除为有条件和有必要,否则飞碟球理会更适合于中国大多数的保龄球爱
好者。这主要是因为四项条件的制约:训练条件、经济条件、身体条件、教学条件。
训练条件就不用多说了,中国大多数球馆都不可能将球道做得很规范,这不是水平
问题,而是经济和观念的问题。不要说现在是球市低迷,即使是球市现在高潮的时候,
球馆不会把精力放在这上面的,因为球馆利润的主要来源是打直线球的普通顾客,其次
是飞碟球爱好者,他们不会为少数的弧线球爱好者者专门维护球道的,像北京锡华这样
的特例是极少的。
经济条件是一个更大的门槛,弧线球在许多方面都比飞碟球的开销要大。比如说球
吧,一颗11磅左右的飞碟球,它的最佳使用寿命大约是1000局至2000局,而一颗15磅左
右的弧线球最佳使用寿命只有50至200 局,有时一个球手一场比赛开好几个颗新球都是
很正常的。这里还有一个的事实:重磅球比轻磅球要贵得多!价钱将近贵一倍!
西方人身材比东方人要高大,这不仅是在体重上有一定的优势,而且他们的手掌指
距也比较大,这一点对于批弧线球是很重要的,手掌越大,对球的控制能力就越强,球
的转速越高,球的杀伤力越大。这就像中国的小个子选手在跳水和体操之类的技艺性项
目中,始终占有一的定的身体优势一样。当然,身材矮小的打弧线球也不是完全不可以
,例如马来西亚的著名女选手莎林朱纪菲的身高只有155 公分,成绩也相当不错,著名
传统华裔球手陈玮伦的个子也不高。当然,这样的天才和特例不是没有,但肯定还是少
数,至少沙林朱纪菲也只是在亚洲出成绩罢了,陈玮伦在pba 当中的成绩也并不突出。
西方国家的弧线球选手(尤其是男选手),多半的打杀伤性极强的大曲线,而亚洲一些
身材不够高大的选手都是选择技巧性和稳定性较高的小曲线,这也是亚洲整体水平不如
欧洲和美国的原因之一。曾经四次夺得世界杯冠军的菲律宾著名选手帕应?内波穆森诺
,他也是打大曲线的,他的身高达到了190 公分,手掌出奇的大,保龄球拿在他的手里
,都显得特别小。
教练条件更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太缺少弧线球教练了。如果说培养一两个弧线球顶
尖高手很难的话,培养一两个优秀的教练更难,因为教练不仅要懂球,还会有观察力、
分析能、判断能力、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这样的教练据我所知中国还没有,由于保龄
球市场还没有承载能力,中国又没有职业联赛,所以国外的高水平教练也难以引进。
尽管在如此不利的环境这下,中国仍然出了像沙明建、张晔这一些为数不多的一些
优秀弧线球选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其实,他们也是有一定机遇加上自己努力才成功
的。所以说,除非有必要条件,并且想成为专业的保龄球选手,否则,学习飞碟球更适
合大多数的保龄球爱好者,使大家更容易地享受保龄球的乐趣。
四、部分弧线球爱好者的三大观念误区
在国内的弧线球爱好者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观念上的误区,这也引起弧线球与飞碟
球经常争论优劣的原因之一。笔者在此仅是对事不对人,并不是说所有的弧线球爱好者
都有这些观念的误区,也没有打算要影射任何人,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
第一是好高骛远。虽然打弧线球的目标各有不同,但绝大多数弧线球爱好者都希望
自己能够成为顶尖高手,甚至是国手,他们都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像沙明建、张晔一样,
可以有机会一战成名。目标远大当然没有什么错,可是有些球手只是合影偶尔打个260
自我陶醉一下,其实连步伐都走得不对,根本就匆视了基本功的训练。
第二是盲目执着。弧线球对于某些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爱好,而变成了一种
宗教信仰。尽管打了五六年仍然丝毫不见长进,可他们只是怪环境不好,只想让环境适
应他们,而不想去主动适应环境,更不想要创造环境克服困难。他们是宁愿盲目执着,
也不愿理智地放弃。有一个球友甚至说,宁可不打保龄球了,也决不改飞碟。
第三是自命不凡。虽然有些弧线球爱好者都没有说出来,但从他们的语气和神态中
可以看出:他们是瞧不起飞碟球的。他们普遍都认为弧线球是名门正宗,飞碟球是旁门
左道,难登大雅之堂。在《中国保龄网》上,有的弧线球手直接就蔑称飞碟球为“二奶
”。对于飞碟球所取得的一些成绩,他们也不以为然,认为是运气+ 球道不规范的结果
,对于杨振明取得世界杯冠军的事实,他们也说“这是pba 高手没有参加的情况下取得
的”,言语中透着一股酸劲。没错,pba的水平是很高(pba职业选手是不允许打其他比
赛的),但他们如果参加了世界杯就一定可以得冠军吗?号称美国梦之队的国家男子蓝
球队,在这届世锦赛上连前四名都进不了,具很大优势的集体项目尚且如此,更何况是
偶然性更大一些的保龄球个人项目。这些人开口闭口都是pba ,可那是地球另一端的事
情,你自己的基本功又如何?
五、阻碍飞碟球发展的三大瓶颈
继杨振明在1995年夺得世界杯冠军之后,曾素芬也赢得19年amf 世界保龄球锦标
赛女子组冠军。在1998年的曼谷亚运会上,飞碟球夺得全部12块保龄球金牌中的一半,
曾素芬一人赢得2金1银,随后入选世界保龄球名人堂(此前是马英杰与杨振明)。可是
自从那以后到目前为止,再也没有一位飞碟球选手进过名人堂,2002年的釜山亚运会上
,飞碟球更是全军覆没,一块金牌也没有拿到。
不可否认的是,飞碟球经历了九十年代后期的高潮之后,现在正处于低谷之中。那
么是什么原因阻碍了飞碟球的发展呢?笔者认为是因为以下的三点原因:
首先是急功近利。飞碟球上手比较快,这是飞碟球的优点,也是阻碍进步的重要原
因之一。因为许多人都认为飞碟球比较简单,只要球转起来都算是飞碟球,然后只要多
练习就够了,他们忽视了教练的重要性(或许没有遇到好教练),忽视了了基本功的训
练。于是,各种各样“土飞碟”泛滥成灾,各种各样的动作千奇百怪、张牙舞爪!有的
人甚至还打出了一点小名气,学了三个月的飞碟球就敢敢去参加全国锦标赛了,可是他
们永远也进步不了,因为基本功太差。这一点与弧线球是绝然不同的,弧线球没有三五
年的基本功训练,是根本不可能出来打比赛的。
其次是门派分立的问题。门派观念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根深蒂固,在武术、戏曲、中
医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各行业中,门派之分也经是由来以久、习以为常的,各门
派之间表面是互相尊重,心里面实际上是互相都瞧不起对方,且并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各个门派都是沿袭着师傅带徙弟的作坊式教学,而且多半是以口头方式,不会留下任何
文字资料(以免外传),各个门派之间也从不交流。对于他们来说,对于本门派的忠诚
,远比提高行业整体水平更重要。
然而,近亲繁殖的结果就是种群退化。中医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可现在只能成为
西医的“补充”,而西医只有两百年的历史,中医在西方被称为“另类医学”(几乎和
巫术差不多);中国武术远比柔道和跆拳道要历史悠久,可是柔道和跆拳道早已成为奥
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并且在全世界拥有众多的爱好者;至于中国戏曲就更不用说了,在
中国国内都很难生存,更没说是在国际上。飞碟球也是中国人发明的,也难以走出门派
之分的怪圈,这和中医、武术、戏典等行业的发展有着惊人的相似。
欧洲有一名古老的格言:在没有找到正确的航向之前,任何方向都是逆风。最后,
就是理论体系混乱,这可能是最为致命的一个原因。例如飞碟球的球孔和手势,可以说
是一个师傅一个方法,甚至一个师傅几个方法。很难看到有两个人的打法是一样的,甚
至接近的都不多,这是因为飞碟球出球的手势变化非常的微妙,每个人的学习的对象不
同,再加上每个人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所以球路变化很大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各种打
法,至今没有人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也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现在飞碟球的整体水平之所以不及少数的弧线球选手,不是因为飞碟球不如弧线球
好,而是弧线球一直在进步,而飞碟球却停涉不前。尽管个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
以上三点原因肯定是最主要的。
六、正确理解飞碟球与弧线球的关系
打一个比较形象的例子,飞碟球与弧线球就相当于交谊舞和芭蕾,交谊舞通俗易懂
、老少咸宜,对场地和设备的要求不高,而且易于提高成绩,享受运动的乐趣,所以喜
爱者众多;而芭蕾的观赏性高,她有着严格的设备、场地要求、完善的训练体系,对参
预者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需有有超出常人的忍
耐力,尽管参预者不多,但一旦成名便会光芒四射。
因此,通俗的飞碟球与高雅的弧线球是互补的,我们需要通俗,也需要高雅,这两
者本身不存在什么竞争和排斥的关系,也不应该要一定要分出高下不可。以杨振明为代
表一批台湾高手,都有着非常扎实的弧线球功底,他们在飞碟球上的造诣,也有部分是
源自弧线球的影响。所以,飞碟球与弧线球也是同本同源的,击瓶的物理原理也是一样
的。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谁好谁坏的答案,而是理解和宽容的心态。
我真诚的希望那些有条件而且有必要的弧线球选手们,继续坚持训练,将弧线球进
行到底,忍受得了暂时寂寞,才能达到辉煌的顶点,相信你们终有一天能冲出亚洲为国
争光。至于那些既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的弧线球爱好者们,飞碟球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同时,我也真诚地希望飞碟球能快一点突破阻碍发展的三大瓶颈,早日达到新的高
峰。京剧发展了150年才成为中国的国粹,保龄球在不到20 年的时间就已经在海峡两岸
拥有了数以万计的保龄球爱好者,甚至许多外国选手已经开始学习飞碟球了。那么,飞
碟球何时才能成为中国的国粹呢?希望这一天不会太远。
保龄球比赛活动方案
保龄球也叫地滚球,它是一种古老而又在当今世界许多地方风行的室内运动。如今,保龄球运动已被正式列为1986年亚运会比赛项目。
保龄球球场是用硬质木料铺成的平滑球道,长18.3米,宽1.15米,两侧有档板。球用硬胶和塑料混合制成,直径21.6厘米,重不得超过7.264公斤。球有3个小孔,以便于手指插入握球。比赛时在滑道终端置 10个木桩,木柱高38.1厘米,重1.419--1.645公斤,木柱摆成三角形。
保龄球比赛分个人和团体赛,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在投掷线后面,不得超越或触及起点线,违例则要失掉一次滚球机会。投掷线后面为助跑区,长4.572米。滚球动作规定,用下手前送方式,若用其他方式滚球则判为违例。每人轮流投掷两次为一轮,十轮一局,击倒木柱一根得一分,以此类推,一局终了,以得分多的一方为胜。
保龄球比赛设裁判员一人,负责检查运动员是否违例,并登记双方分数,如没有违例和得分显示器自动装置的场地可不设裁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