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有哪些球类运动?
2.阿森纳前锋爱德华多的转会记录和个人评价〔资料〕
3.有关羽毛球的知识,要全面些
古代有哪些球类运动?
1、足球的起源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我国古代把踢足球称作“蹴鞠”或“蹋鞠”, “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汉唐两代是中国古代足球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发展成直接对抗的竞赛。到了唐朝(公元六一八至九○七年),蹴鞠所用的皮球,由内填毛发改为由人用嘴吹气,同时用两个球门代替“鞠室”。至宋代(公元九六○至一二七九年),蹴鞠更发展了双球门及单球门的竞赛,还有称作齐云社或圆社的球会组织出现,而且所用皮球由人用嘴吹气,发展到用气筒打气,愈来愈接近现代足球。汉代蹴鞠是训练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体制。如专门设置了球场,规定为东西方向的长方形,两端各设六个对称的“鞠域”也称“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场地四周设有围墙。比赛分为两队,互有攻守,以踢进对方鞠室的次数决定胜负。经过汉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时期蹴鞠活动达到高潮,甚至出现了按照场上位置分工的踢法。唐代蹴鞠已有多种方式,有比赛巅球次数的“打鞠”,有场地中间挂网、类似网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参与拼抢的“跃鞠”,还有了设立球门的比赛,这种方式每队有一定人数和固定位置,规定队员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动。“蹴鞠”一词最早记载在《史记匪涨亓写》里,汉代刘向《别录》和唐人颜师曾为《汉书 .枚乘传》均有记载。到了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已十分盛行 ,成为宫廷之中的高雅活动。1958年7月,国际足联现任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当然,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中国古代的蹴鞠活动最终没有发展成为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现代足球运动。这个质的飞跃是在资本 主义的英国完成的。
据说,希腊人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从事一种足球游戏了。他们在一个长方形场地上,将球放在中间的白线上,用脚把球踢滚到对方场地上,当时称这种游戏为“哈巴斯托姆”。到19世纪初叶,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 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
从17世纪中后期开始,足球运动逐步从欧美传入世界各国,尤其是在一些文化发达的国家更为盛行。越来越多的人走向球场,投身到这一富有刺激性和畅快感的运动中去,以至于一度将足球运动开展得好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 文化发达与否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率先为足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863年10月26日,英国人在伦敦皇后大街弗里马森旅馆成立了世界第一个足球协会—— 英格兰足球协会。会上除了宣布英格兰足协正式成立之外,制定和通过了世界第一部较为统一的足球竞赛规则,并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英格兰足球协会的诞生,标志着足球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而,人们公认1863年10月26日,即英格兰足球协会成立之日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 英格兰足协的成立带动了欧洲和拉美一些国家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1872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协会间的比赛,1890的奥地利开始举办足球锦标赛,1889的荷兰和阿根廷出现了若干个足球组织,1900的西班牙巴塞罗那成立了“女泰罗尼亚”足球协会。这些发展,为创建国际性的足球组织创造了 条件。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球协会联合会(简称国际足联,英文缩写为FIFA)在法国巴黎圣奥诺雷街229号法国体育运动,协会联盟驻地的后楼正式成立,法国等7个国家的代表和代理人在有关文件上签了字。1904年5月23日,国际足联召开了第1届全 体代表大会,法国的罗伯特.盖林被推选为第一任。1905年4月14日,英格兰足协加入国际足球联合会。足球预测跟随着足球**的形成而发展。
不过最遗憾的是,足球起源于我国,今天我们的足球的技术却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2、曲棍球的起源
曲棍球是一项古老的运动、目前在国际广为开展的球类运动项目。距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古代曲棍球的先驱者姓甚名谁,虽已无法考证,但是可以肯定距今三千年前,中国、波斯和印度等亚洲人民的喜爱。根据柏林体育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曲棍球运动》一书中说:距今26年前,中国的士卒就用棍和球进行过比赛,这是为人所知的。
我国古代的步打球比欧洲曲棍球的历史要早得多,大约在公元八世纪,东传到了日本。现存日本古都奈良正仓院北仓的一条隋唐时期的花毡上,就织有一儿童在作步打球的形象。这条花毡长236厘米,宽124厘米,花毡的图案由花朵和一作击球状的童子组成,击球的童子右手执一弯月形球杖,正在弓身曲腿作击球状,在其左方绘有一球。整个图案生动地表现了唐代童子击球的生动场景。因此,欧洲的曲棍球与中国的步打球之间应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在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壁雕上都有类似于现代曲棍球比赛的图像。中国在唐代就流行“步打球”(比赛时分两队,队员各持下端弯曲的木棍徒步击球,以击人对方球门多者为胜),其运动方式与现代曲棍球也相似,现代曲棍球起源于英国,1861年在英国出现了第一个曲棍球俱乐部,1875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曲棍球协会,1889年男子曲棍球比赛在伦敦举行。此后曲棍球运动逐渐传入英联邦各国。
3、羽毛球的起源
关于羽毛球的起源有好几种说法 一、起源于日本 相传羽毛球最早出现于14-15世纪时的日本,球拍是木制的,球用樱桃核插上羽毛制成。这种球由于球托是樱桃核,太重,球飞行速度太快,使得球的羽毛极易损坏,加之球的造价太高,所以是该项运动时兴了一阵子就慢慢消失了。 二、出现在印度 大约至18世纪时,印度的普那出现了一种与早年日本的羽毛球极相似的游戏,球用直径约6厘米的圆形硬纸板,中间插羽毛球制成(类似我国的毽子),板是木质的,玩法是两人相对站着,手执木板往返击球。 三、诞生在英国 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于英国,大约在1800年左右,由网球派生而来。我们可以注重到现今的羽毛球场地和网球场地仍非常相似。1870年,出现了用羽毛、软木做的球和穿弦的球拍。1873年,英国公爵鲍弗特在格拉斯哥郡伯明顿镇的庄园里进行了一次羽毛球游戏表演。从此,羽毛球运动便逐渐开展起来,“伯明顿”即成了羽毛球的名字,英文的写法是“Badminton”。那时的活动场地是葫芦形,两头宽中间窄,窄处挂网,直至1901年才改作长方形。 1875年,世界上第一部羽毛球比赛规则出现于印度的普那。三年后,英国又指定了更趋完善和统一的规则,当时规则的不少内容至今仍无太大的改变。 1893年,世界上最早的羽毛球协会---英国羽毛球协会成立,并于1899年举办了全英羽毛球锦标赛。 1934年,由加拿大、丹麦、英国、法国、爱尔兰、荷兰、新西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等国发起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总部设在伦敦。从此,羽毛球国际比赛日渐增多。
4、篮球的起源
篮球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旧译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J.奈史密斯博士创造的,起初,他将两只桃篮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
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如今篮球运动正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发展。我国也出现了象姚明一样的世界级篮球明星。
5、乒乓球的起源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於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於乒乓球运动.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
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今天乒乓球已成为中国的国球.
6、排球的起源
早在1895年,美国麻省霍利克城青年会干事威廉·摩根发明了一项球类游戏:在网球场上用一个篮球的球胆进行比赛,双方人数相等,各居一方,将球胆在网球来回传托,使其在空中飞来飞去,并命名为“volleyball”,意思是“空中的球”,这便是排球的雏型。当时比赛人数的多少、球的大小、的多少都是随意而定的。很快,这种有趣的游戏就在基督教青年会中广泛传播,成为一项正式的球类比赛。由于最初比赛时,每队多为16人,4人一排,前后4排,故取名为“排球”。后来几经变革,先后改为12人制和9人制,直到1918年,才规定排球比赛用6人制和15分记分制的规则。
排球运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逐步传入欧洲大陆。1900年传入亚洲,1905年传入中国。1947年,国际排球联合会正式成立,排球运动从而成为一项有世界性组织的体育项目。1949年,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1952年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从此排球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起来。1964年在第18届奥运会上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7、棒球的起源
网棒球运动是起源于北美大陆的一项古老而又新兴的竞技比赛项目。最早是作为印第安部落的一种宗教仪式,而后演变成为准备战争而进行的一种军事训练手段,后来被用作解决部落和部落之间冲突的一种方式。十九世纪初,现代网棒球兴起,并得到迅速的传播与发展。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网棒球联合会成立,并设置了男、女网棒球世界锦标赛。目前全世界已有2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网棒球运动,多集中在欧美地区,亚洲目前有中、日、韩3个国家开展此项运动。
8、网球的起源
网球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或13世纪流传在法国的一种“掌球游戏”,这种游戏后来演变为复杂的室内板球运动,即宫廷网球。至今还有少部分人在从事这项古老的运动。在英国它被称为宫廷网球,在美国被称为庭院网球,在澳大利亚被称为网球。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参加人数和观众增多,网球运动开始迅速普及,1968年,四大公开赛允许职业网选手参加比赛。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视转播不断为职业巡回赛增加吸引力,人们对网球运动的喜爱不断加深。
9、台球的起源
台球运动至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台球究竟起源于哪国?有的说是古希腊,有的说是法国,有的说是英国,也有的说是中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等众说纷云,目前尚无确切考证资料。
具有限的资料表明,最早的台球游戏,桌面上只有两个球。传到法国,法国人又加入了一个红球,英国人也跟着模仿。17世纪末,法国路易十四的随身医生要求国王每天饭后必须打台球,随之,台球游戏在法国流行起来。最初台球是用木料制成的,以后出现了象牙制造的。据说,一颗象牙只能制5个球,英国仅制作台球每年就需要上万头大象,制造好的象牙台球还要经过严格挑选,重量必须相同,因此价格非常昂贵!所以象牙台球仅适合宫廷贵族们玩乐! 后来,被称为美国塑料工业之父的海亚特,研制出一种用硝化纤维素、樟脑、酒精等化工原料混合制成的台球,它大大降低了台球的成本;随后在1920年又出现了一种石碳酸脂铸成的台球。再一次使台球的制造费用降低。此后,台球在行业中,真正成为了大众。 台球从最早的两个球开始,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英式台球、法式台球等等。比较流行的英式斯诺克台球,起源于1885年,这种打法已延续了一百多年。
10、曲棍球的起源
曲棍球是一项古老的运动、目前在国际广为开展的球类运动项目。距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古代曲棍球的先驱者姓甚名谁,虽已无法考证,但是可以肯定距今三千年前,中国、波斯和印度等亚洲人民的喜爱。根据柏林体育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曲棍球运动》一书中说:距今26年前,中国的士卒就用棍和球进行过比赛,这是为人所知的。
我国古代的步打球比欧洲曲棍球的历史要早得多,大约在公元八世纪,东传到了日本。现存日本古都奈良正仓院北仓的一条隋唐时期的花毡上,就织有一儿童在作步打球的形象。这条花毡长236厘米,宽124厘米,花毡的图案由花朵和一作击球状的童子组成,击球的童子右手执一弯月形球杖,正在弓身曲腿作击球状,在其左方绘有一球。整个图案生动地表现了唐代童子击球的生动场景。因此,欧洲的曲棍球与中国的步打球之间应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在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壁雕上都有类似于现代曲棍球比赛的图像。中国在唐代就流行“步打球”(比赛时分两队,队员各持下端弯曲的木棍徒步击球,以击人对方球门多者为胜),其运动方式与现代曲棍球也相似,现代曲棍球起源于英国,1861年在英国出现了第一个曲棍球俱乐部,1875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曲棍球协会,1889年男子曲棍球比赛在伦敦举行。此后曲棍球运动逐渐传入英联邦各国。
11、冰球的起源
冰球的起源现在已经不太清楚,但人们广泛接受的说法是冰球是由英国人传入北美的。在早期英国驻加拿大的兵站中,人们非常喜爱这项运动。在1870年代,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一些学生开始组织冰球比赛,并且制定了被人们称作"麦基尔规则"的相关规则。为了与此规则相适应,人们用现在的冰球取代了早期的橡胶球,并且将冰球的每队上场人员定为九名。
1885年,加拿大蒙特利尔诞生了第一个全国性冰球组织--加拿大业余冰球联合会(The Amateur Hockey Association of Canada)。该组织将冰球的每队上场人数减至七人,同年,一个由四支球队组成的冰球联盟在安大略湖成立。
在1890年代,此项运动传至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耶鲁大学在1895年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冰球比赛。虽然冰球运动在加拿大只是一个项目,但美国却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职业冰球联盟,该联盟于1903年成立,总部设在密歇根州的Houghton,加拿大和美国的球队及球员都是该组织成员,三年后其规模扩大了一倍,到了1910年,北美职业冰球联盟(NHL)正式成立。
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首次将男子冰球列位正式比赛项目,但冰球成为冬奥会比赛项目却是在1924年的查莫尼克斯冬奥会中,女子冰球是在1998年的长野冬奥会中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12、水球的起源
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最初是人们游泳时在水中传掷足球的一种活动,故有“水上足球”之称,后逐渐形成两队之间的竞技运动。1869年英国出现用小旗标定边线和球门的水球比赛。1877年英格兰伯顿俱乐部聘请威尔森(William Wilson)制定世界上第一部水球竞赛规则。1879年开始设置球门。1885年英国游泳协会将水球列为单独比赛项目。1890年首先传入美国,后又逐渐在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等国家广泛开展。
13年起举办世界水球锦标赛,19年又开始举办世界杯水球赛。水球比赛场地男子长30米、宽20米,女子长25米、宽17米,水深至少1.80米,两端各有一个高90厘米、宽3米的球门。比赛分两队,每队由7名运动员组成,其中1名为守门员。替补运动员不得超过6名。每场比赛为28分钟,分4节,每节实际比赛时间为7分钟,每两节之间休息2分钟并交换场地。除守门员外,任何人不得用双手触球。射入对方球门得1分,以最后得分多者为胜。男子项目于1900年被列入奥运会。
13、马球起源
关于马球的起源,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三种观点:
一、 “波斯起源说”
二、 “黄河流域起源说(即华夏起源说)"
这里黄河流域起源学说主要代表是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在公元三世纪初叶,他们从汉魏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曹植所写的诗歌《名都篇》中,找到了最早见于典籍中的古代马球。其中写到:“名都出妖女,京洛出少年……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揪间……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诗中的击鞠壤即击鞠与击壤这两项中国古代游戏,击鞠即中国古代马球活动的专称。
因此,中国古代马球活动,并非如向达先生所说的那样,始于唐代而渐次流行,而是早在唐代四百年便已经明确见诸于记载了。
波斯古代达马球称之为CHAUGAN,其发音近似于中国古代之鞠杆,有可能是中国古代马球传到波斯后的译音。成都体院体育研究所的专家们根据此分析,得出马球运动为居住在黄河流域的汉民族所创造发明,再继丝绸之路而传往世界各地的结论。
14、保龄球起源
保龄球又叫 “ 地滚球 ” ,最初叫 “ 九柱戏 ” ,起源于德国。是一种在木球道上用球滚击木瓶的室内体育运动。流行于欧、美、大洋洲和亚洲一些国家。
比赛分个人赛和多人赛。赛前,以抽签决定道次和投球顺序。比赛时,在球道终端放置 10 个木瓶成三角形,参加比赛者在犯规线后轮流投球撞击木瓶;每人均连续投击两球为 1 轮, 10 轮为一局;击倒一个木瓶得 1 分,以此类推,得分多者为胜。
规则规定,运动员投球时必须站在犯规线后面,不得超越或触及犯规线,违者判该次投球得分无效。投球动作规定用下手前送方式,用其他方式为违例。
保龄球具有性、趣味性、抗争性和技巧性,给人以身体和意志的锻炼。由于是室内活动,不受时间、气候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也不受年龄的限制,易学易打,所以成为男女老少皆宜的特殊运动。
15、高尔球夫的起源
关于高尔夫运动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流传最广的一种是古时的一位苏格兰牧人在放牧时,偶然用一根棍子将一颗圆石击入野兔子洞中,从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后来称为高尔夫球的运动。因此,"高尔夫"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十四世纪苏格兰议会中的文件中。
率先涉及打高尔夫球的是苏格兰北海岸的士兵,后来逐渐引起宫庭贵族和民间青年的浓厚兴趣,最终成为苏格兰的一项传统项目。尔后传入英格兰。十九世纪末传到美洲、澳洲及南非,二十世纪传到亚洲。由于打高尔夫球最早在宫庭贵族中盛行,加之高尔夫球场地设备昂贵,故有"贵族运动"之称。
二十世纪,高尔夫运动传入我国。一九三一年,上海成立了高尔夫球游戏中心。同年,中、英、美商人合办高尔夫球俱乐部,在南京陵园体育场旁开辟高尔夫球场。
进入八十年代,高尔夫运动在我国得到很快发展。1985年,中国高尔夫球协会成立,1986年1月,中国首次国际高尔夫球赛--"中山杯"职业、业余选手混合邀请赛,在中山市温泉高尔夫球场举行。以后,每年举办一次。最近几年,高尔夫球运动在我国已迅速普及和发展起来。
作为一种时尚或某种身份的隐约暗示,高尔夫球已逐渐渗透到我们的都市生活之中,并令不少人向往。"高尔夫",本是英语golf的译音。在英语中,golf一词是由绿(green)、氧气(oxygen)、阳光 (light)和友谊(friendship)这四个单词的打头字母所组成的。一项运动,能兼有上述四项诱人的内容,在崇尚休闲的现代社会中,难怪它能成为人们的宠儿了。
阿森纳前锋爱德华多的转会记录和个人评价〔资料〕
球员简介
爱德华多
全称:爱德华多·阿尔维斯·达·席尔瓦(Eduardo Alves Da Silva)
职业:球员
国籍:克罗地亚
其他国籍:巴西
出生日期及地点:1983年2月25日,巴西,里约热内卢
年龄:26岁
位置:射手
昵称:杜杜
现效力俱乐部:阿森纳
曾效力俱乐部:
CBF Nova Kennedy,巴西(1998年)
萨格勒布迪纳摩,克罗地亚(1998年-1999年)
Bangu Atletico Clube,巴西(租借1999年-2001年)
Inter Zapresic,克罗地亚(租借2002年-2003年)
萨格勒布迪纳摩,克罗地亚(2001年-2007年)
转会细节:四年合同,转会费未透露
简介:
出生在巴西,但在15岁时移居克罗地亚。2002年取得克罗地亚国籍。
2006年10月在08年预选赛上为克罗地亚队打进一球,帮助球队2:0战胜英格兰。
在上个赛季的冠军杯资格赛第三轮,两回合阿森纳总5:1战胜萨格勒布迪纳摩的比赛中打进埃米尔球场首粒欧洲赛场正式进球。
代表萨格勒布迪纳摩上场104次,打进73粒进球。
随萨格勒布迪纳摩赢得克罗地亚联赛冠军两次(2006年,2007年),克罗地亚杯两次(2004年,2007年)
当选为2004年及2006年克罗地亚年度最佳球员。
2006年及2007年克罗地亚联赛最佳射手。
代表克罗地亚21岁以下国家队上场12次,打进8球。
俱乐部荣誉
克罗地亚甲组联赛(2006、2007) 克罗地亚杯(2004、2007) 克罗地亚超级杯(2003、2004、2006)
个人荣誉
克罗地亚年度最佳球员(2004、2006) 克罗地亚甲组联赛年度最佳球员(2004) 克罗地亚甲组联赛射手榜第2名(2006),神射手(2007)
英文介绍:
Arsenal created a hatful of chances last season but struggled to kill teams off. Could Eduardo be the man to ly the finishing touch they need?
The Brazilian-born striker moved to Croatia at the age of 15 and took Croatian nationality in 2002. By the start of the 2007/08 season Eduardo had netted seven times in 12 internationals, including a goal against England in the Euro 2008 qualifiers.
He is even more prolific at club level, scoring 73 goals in 104 earances for Dinamo Zagreb and winning two Croatian league titles before moving to Emirates Stadium on a four-year contract in July 2007.
Arsène Wenger is a big fan of Eduardo. "He has great qualities and will integrate very well into our style of football," said the Arsenal manager. "He is a very good finisher and although he is predominantly a striker, he is a very adaptable player."
Eduardo demonstrated his finishing ability with the winner against Lazio in the Amsterdam Tournament in August. And he knows all about scoring at Emirates Stadium after netting the first European goal there when Arsenal beat Dinamo on aggregate in the Champions League qualfiers in 2006.
影响一生的断腿
重伤了!腿折断变形惨不忍睹!
第2分钟,达席尔瓦带球突破,伯明翰的中卫马丁-泰勒凶狠的从正面飞踹,踢中了达席尔瓦的腿,后者当即倒地不起,主裁判对泰勒直接出示了红牌。
达席尔瓦一直倒在地上,医护人员进行了紧急救治,甚至用上了氧气面罩,可能是过度疼痛引发了昏迷。比赛为此中断了长达7分钟,达席尔瓦被担架抬离球场,双方球迷同时报以掌声。
当时,阿森纳的队友就显得十分担忧,赫莱布和阿德巴约先后双手合什,为达席尔瓦祈祷。画面显示,达席尔瓦的小腿已经折断变形。从受伤情况看,他的这次受伤,和2006年曼联阿兰-史密斯与利物浦比赛中小腿重伤有些类似。
据现场传来的消息,负责救治达席尔瓦的医护人员也对伤势的严重表示了震惊,天空电视台没有播放达席尔瓦受伤的慢镜头特写,他们的解释是,画面过于恐怖。
达席尔瓦这次受伤,令温格又损失了一名主力,两周后和AC米兰的比赛,阿森纳不得不重新考虑谁来和阿德巴约搭档锋线。而达席尔瓦本人也肯定无缘本赛季剩余比赛,以及夏天克罗地亚的比赛。
[编辑本段]断腿一年两球回归
358天前遭遇断腿之痛后,爱德华多昨晚在英格兰足总杯对阵加迪夫城一役中复出,他用两记美妙无比的射门帮助阿森纳4:0大胜对手成功晋级16强。用那条曾几乎被废掉的左脚打进第二球后,克罗地亚人久久跪在草坪之上,对于他而言,自己收获的何止是两个进球,更收获了自己对命运顽强抗争的最终胜利。
3月8日足总杯阿森纳主场迎战英冠球队伯恩利,爱德华多用那只曾经断折的腿用中国踢毽子的“拐”打入漂亮一球,对手主帅忍不住为之喝彩,这就是勇敢的爱德华多,相信他的复出能帮助阿森纳取得更好成绩,论坛里球迷都喜欢称他为“爱的花朵”
有关羽毛球的知识,要全面些
(一) 羽毛球场地、器材 1. 场地:羽毛球场成长方形,如图示 各条线宽均为4厘米,场地上空12米以内和四周4米以内不应有障碍物。球场中央网高1.524米,双打边线处网高1.55米。 2. 器材 球重4.74克~5.5克,由16根羽毛插在半球型软木托上。球拍框总长度不超过68厘米,宽不超过23厘米,拍弦面长不超过28厘米,宽不超过22厘米。 (二) 羽毛球比赛方法及主要规则简介 1. 比赛的项目: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混合双打、男子团体、女子团体。 2. 新制比赛的计分方法及规则: ⑴类似曾经的乒乓球记分方法,用21分制,即双方分数先达21分者胜,3局2胜。每局双方打到20平后,一方领先2分即算该局获胜;若双方打成29平后,一方领先1分,即算该局取胜。 ⑵新制度中每球得分,并且除特殊情况(比如地板湿了,球打坏了),球员不可再提出中断比赛的要求。但是,每局一方以11分领先时,比赛进行1分钟的技术暂停,让比赛双方进行擦汗、喝水等。 ⑶得分者方有发球权,如果本方得单数分,从左边发球;得双数分,从右边发球。取消(单打)后发球线。在第三局或只进行一局的比赛中,当一方分数首先到达11分时,双方交换场区。 ⑷双打规则修改较多,文字不容易表述,而暂时不能贴图,所以在此省略。 3. 旧制比赛的计分方法: ⑴除非另有商定,比赛应以三局两胜定胜负,团体赛多用5盘3胜制 ⑵只有发球方才能得分 ⑶双打和男子单打先得15分的一方为胜一局。 ⑷女子单打先得11分的一方胜一局 ①双打和男子单打,13平或14平(女子单打9平获10平)时,先获13分或14分(女子单打先获9分或10分)的一方,可以选择“再赛”或“不再赛”。 ②这一选择只能在规定分数第一次出现,下一次发球发出之前做出。③13平(女子单打9平)时不选择“再赛”,在14平(女子单打10平)时先获14分(女子单打10分)者仍可选择“再赛”。 ⑹选择“再赛”后从“0比0”开始报分,先获“再赛”分数的一方胜该局。 ①13平再赛到一方先到5分。②14平再赛到一方先到3分。③9平再赛到一方先到3分。④10平再赛到一方先到2分。 ⑺在下一局开始由上一局的胜方先发球。 3. 比赛中的站位: 单打: ⑴发球员的分数为0或双数时,双方运动员均应再各自的右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 。 ⑵发球员的分数为单数时,双方运动员均应再各自的左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 ⑶如“再赛”,发球员应以该局的总的分数来确定站位。若总分为15分(单数),双方运动员均应再各自的左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若总分为16分(双数),双方运动员均应再各自的右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 ⑷球发出后,双方运动员就不再受发球区的限制而自由击到对方场区的任何位置,运动员的站位也可以在自己这方场区的界内或界外。 双打: ⑴一局比赛开始和获得发球局的一方,都应从右发球区开始发球。 ⑵只有接发球员才能接发球;如果它的同伴去接球或被球触及,发球方得一分。 ①每局开始首先发球的运动员,在该局本方得分为0或双数时,都必须在右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得分为单数时,则应在左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 ②每局开始首先接发球的运动员,在该局本方得分为0或双数时,都必须在右发球区接发球或发球;得分为单数时,则应在左发球区接发球或发球。 ③上述两条相反形式的站位适用于他们的同伴。 ⑷任何一局的本方发球员失去发球权后,由该局首先发球员发球,然后首先发球员的同伴发球,接着由他们的对手之一发球,然后再有另一对手发球,如此传递发球权。 ⑸运动员不得有发球错误和接发球的错误,或在同一局比赛中有两次发球。 ⑹一局胜方的任一运动员可在下一局先发球,负方中任一运动员可先接发球。 ⑺球发出后就不再受发球区的限制了。运动员可在本方场区自由站位和将球击倒对法场区的任何位置。 4. 比赛规则: ⑴交换场区 ① 以下情况运动员应交换场区: Ⅰ、第一局结束。 Ⅱ、第三局开始。 Ⅲ、第三局中或只进行一局的比赛进行至一方达到11分时。 ② 运动员未按以上规则交换场区,已经发现立即交换,以得分数有效。 ⑵合法发球: ① 发球使任何一方都不允许非法延误发球。 ② 发球员和接发球员都必须站在斜对角线发球区内发球和接发球,脚不能触及发球区的界限;两脚必须都有一部分与地面接触,不得移动,直至将球发出。 ③ 发球员的球拍必须先击中球托,与此同时整个球必须低于发球员的腰部。 ④ 击球瞬间球杆应指向下放,从而使整个球框明显低于发球员的整个握拍手部。 ⑤ 发球开始后,发球员的球拍必须连续向前挥动,直至将球发出。 ⑥ 发出的球必须向上飞行过网,如果不受拦截,应落入接发球员的发球区。 ⑶羽毛球的违例 ① 发球不合法违例。 ② 发球员发球时未击中球。 ③ 发球时,球过网后挂在网上或停在网顶。 ④ 比赛时: Ⅰ、球落在球场边线外。 Ⅱ、球从网孔或从网下穿过。 Ⅲ、球不过网。 Ⅳ、球碰屋顶、天花板或四周墙壁。 Ⅴ、球碰到运动员的身体或衣服。 Ⅵ、球碰到场地外其他人或物体(由于建筑物的结构问题,必要时地方羽毛球组织可以制定羽毛球触及建筑物的临时规定,但其国组织有否决权)。 ⑤ 比赛时,球拍或球的最初接触点不在击球者网的这一方(击球者击球后,球拍可以随球过网)。 ⑥ 比赛进行中: Ⅰ、运动员球拍、身体或衣服触及网或网的支持物。 Ⅱ、运动员的球拍或身体,以任何程度侵入对方场区。 Ⅲ、妨碍对手,如阻挡对方仅靠球网的合法击球。 ⑦ 比赛时,运动员故意分散对方注意力的任何举动,如喊叫、故作姿态等。 ⑧ 比赛时: Ⅰ、击球时,球夹在或停滞在拍上紧接着又被拖带。 Ⅱ、同一运动员两次挥拍连续击中球两次。 Ⅲ、同一方两名运动员连续各击中球一次。 Ⅳ、球碰球拍继续向后场飞行。 ⑨ 运动员违反比赛连续性的规定。 ⑩ 运动员行为不端。 ⑷重发球: ① 与不能预见或意外的情况,应重发球。 ② 除发球外,球挂在网上或停在网顶,应重发球。 ③ 发球时,发球员和接发球员同时违例,应重发球。 ④ 发球员在接发球员未做好准备时发球,应重发球。 ⑤ 比赛进行中,球托与球的其他部分完全分离,应重发球。 ⑥ 司线员未看清球的落点,裁判员也不能做出决定时,应重发球。 ⑦ “重发球”时,最后一次发球无效,原发球员重发球。 ⑸死球: ① 球撞网并挂在网上,或停在网顶上。 ② 球撞网或网柱后开始在击球这一方落向地面。 ③ 球触及地面。 ④ “违例”或“重发球”。 ⑹发球区错误: ① 发球顺序错误。 ② 从错误的发球区发球。 ③ 在错误的发球区准备接发球,且对方球已发出。 ⑺发球区错误的裁判方法: ① 如果错误在下一次发球击出前发现,应重发球;只有一方错误并输了这一回合,则错误不予纠正。 ② 如果错误在下一次发球击出前未被发现,则错误不予纠正。 ③ 如果因发球区错误而“重发球”,则该回合无效,纠正错误重发球。 ④ 如果发球区错误未被纠正,比赛也应继续进行,并且不改变运动员的新发球区和新发球顺序。 羽毛球应有16根羽毛固定在球托部,羽毛长64毫米至70毫米,但每一个球的羽毛从托面到羽毛尖的长度应一致。羽毛顶端围成圆形,直径为58毫米至68毫米,球托直径25毫米至28毫米,底部为圆形,羽毛球重4.6克至5.50克。而对于非羽毛制成的球,我们则要求制成裙状,质量、性能不得超过10\\% 的差距。对于比赛用球,必须经过检验才能用,正确方法是:站在端线,低手向前上方全力击球,球的飞行方向与边线平行,一个合格的球,应落在离对方端线 53~99厘米之间。 羽毛球常用术语 -------------------------------------------------------------------------------- 一、羽毛球场地 羽毛球场地是一个长13.40米,双打宽6.10米,单打宽5.18米,场地中央被球网(两边柱子高1.55米,中间网高1.524米)平均分开的长方形场地(请参“比赛规则”中的附图)。 羽毛球场地横向被中线平分为左右两个半区;纵向被分为前场、中场、后场。前场就是从前发球线到球网之间的一片场地;后场是指从端线到双打后发球线之间的一片场地;中场是前发球线与双打后发球线之间的一片场地。 二、站位与击球 运动员站在羽毛球场上的位置称为站位。站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受限制的站位。如∶发球、接发球时运动员的站位,就必须按要求站在规定的区域内(左半区或右半区);另一种是不受限制的站位,可根据自己或同伴(双打)的需要而选择的站位。如∶单打的站位一般在离前发球线1米左右的中线附近,双打站位可根据双打两个运动员的具体战术需要而选择前后或左右的站位。 根据以上对羽毛球场地的划分,又可把不受限制的站位具体分为∶左半区站位、右半区站位、前场站位、中场站位、后场站位。 击球是指运动员挥拍击球时,拍与球接触的一刹那。运动员站在左半区迎击对方来球叫做左半区击球,在右半区的击球叫做右半区击球,站在前场、中场、后场的击球,则分别叫做前场击球、中场击球、后场击球。除此之外,根据来球高度的不同,我们又可分为上手击球(高于肩的来球,击球点在肩上)和下手击球 (击球点低于肩)。 三、持拍手与非持拍手 持拍手是指正握着球拍的手。非持拍手是指没有握拍的手。 在羽毛球运动中,我们经常听说的正手技术、反手技术、正手击球、反手击球等术语。所谓正手技术是指握拍手同侧的技术;反手技术是指握拍手异侧的技术。如∶右手握拍的运动员,在击右侧球时所用的技术就称为正手技术,并由此派生出正手发球技术、正手击球技术等技术名称。 在羽毛球运动中,非持拍手的功能主要是在发球时用来持球、抛球;在击球过程中用来平衡身体,以便更有效地击球。 四、击球的基本线路 所谓击球线路是指球被运动员击出后在空中运行的轨迹和场地之间的关系。 羽毛球运动员击球线路之多是无法胜数的,以下只研究决定羽毛球线路规律的几条基本线路。 我们仅以运动员(右手持拍)正手击出三条球路来分析一下球的路线的名称。第一条从自己的右方打到对方的左方(线路与边线平行)可称为直线,第二条打到对方的右方(线路与边线有较大的角度)可称为对角线,第三条打到对方的中线球线路与边线有较小的角度)可称为中路。同理,反手后场(中场、前场)的三条 (击基本击球线路,亦可这样称呼。在具体称呼时,可与正手、反手结合在一块。如∶正手直线、正手中路、正手对角线、反手对角线等。若在中线击球时,可这样称呼∶打到对方场区的左方为左方斜线,打到对方场区的右方为右方斜线,打到中间为中路球。在对羽毛球线路的称呼上应主义如下问题∶首先要看击球点和球的落点靠近哪里,击球点靠近右边线,而落点靠近中线,都成为正手中路球。其次要根据击球时所用技术名称,如反手搓球,可成为反手搓直线、反手搓中路球等。 总之,羽毛球的基本线路可分为五条,即∶左方直线、中路直线、右方直线、右方斜线(右方对角线)、左方斜线(左方对角线)。而根据击球运动员站的位置 (左、中、右),每个位置又可分别击出直线、中路、斜线,因此又可派生出九条线路来。羽毛球的击球线路之多无法描述,但其基本线路就那么几条,只要我们掌握了其规律,对我们的训练、比赛都是大有益的。 五、拍形角度与拍面方向 拍形角度是指球拍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拍面方向是指球拍的拍面所朝向的位置。 拍形角度可分为七种∶拍面向下、拍面稍前倾、拍面前倾、拍面垂直、拍面后仰、拍面稍后仰、拍面向上。 拍面方向可分为三种∶拍面朝左、拍面朝右、拍面朝前。 拍形角度和拍面方向控制的好坏对击球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必须在每一次击球中认真调整好拍形、拍面,击出合乎质量要求的球来。 六、击球点 所谓击球点是运动员击球时球拍与球相接触那一点的时间、空间位置。 击球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包括拍和球的接触点距地面的高度;第二包括接触点距身体的前后距离;第三包括距身体的左右距离。对击球点选择得是否合适,将决定着击球质量的好坏,它将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击球的力量、速度、弧线、落点,最终将导致影响运动员击球的命中率,造成失分,直至失败。因此选择合适的击球点至关重大。选择合适的击球点应做到如下两点∶第一判断要准,第二步法移动要到位(步法要快)。只要做到了这两点才能保证调整在最合适的位置,击球点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