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乒乓球到底有多强
2.我国的乒乓球队能力有多强
3.乒乓球:省队的训练有什么内容?
4.乒乓球专业高手都是用多球训练的吗?
中国乒乓球到底有多强
奥运会几乎是所有体育项目的最高赛事,我们能废寝忘食的看奥运会无非就是两个字:精彩,我们经常会为了金牌鹿死谁手争辩的面红耳赤。
可有一个项目,没什么可争论的,基本毫无悬念,去拍摄的记者去之前就基本已经写好了稿子,这就是乒乓球项目,因为在这个项目上有一个神一般的存在——我国。
乒乓球加入奥运会是1988年,截至目前(2022年),除了2004年奥运会的男子单打金牌、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女混双金牌之外,这34年以来其余所有金牌全都被是我国豪取,可以说是“单挑全球”、且能垄断性霸占金牌。这就是我们的强大。
就这,还是在奥委会、乒联际等组织不断专门针对我们进行规则、人数、器材修改的基础上的结果,如果不是这种种限制,别说金牌了,铜牌别的国家都拿不到(金银铜都被我国夺取的世界级赛事是确有记录的)。
为什么呢?我们的优秀选手这么多,可是参赛名额只有5个,?后来改成了3个,再后来,干脆来改成了2个,这种改制的意图是赤裸裸的,说白了意思就是:好歹给其他国家留个铜牌。
曾经有一次不计积分的比赛,是国际联合队对抗我们国家队,结果呢?0:5,被我国零封横扫。
为了针对我们,国际上修改了赛制,修改了规则,改变了球的口径和材料,还修球拍的粘合胶水(改为必须用无机胶水,这种胶水会大大影响性能,强制性降低发挥水平,这就正好比寓言故事中,乌鸦跑去参加鸟类选美比赛,去了后根本无地自容,于是乌鸦提议:大家把毛拔了比赛……,这种改制,是强制性的缩减选手之间的实力差距。)经过前前后后、大大小小一系列的奇葩改制,都是鼓励外国人别放弃。不过至少是目前,我们的霸主地纹丝不动。
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中国乒乓球并不是最强的,因为那时候新中国才起步,社会发展程度不够,体育运动事业还没有发展起来。
后来,随着我们的国力的突飞猛进,人们生活变得丰富起来,运动文化也随之发展,我们在一些项目上的强势如同井喷一般爆发了,这其中就有乒乓球项目。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乒乓球项目如此之强?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诚请网友指正、补充。
第一,人种优势。不少运动项目有着明显的人种优势和地域优势,就比如短跑和篮球被黑人统治一样,黄种人更擅长灵活性、协调性强的运动,(但黑人、白人在身高需求比较高的项目上更灵活)而或许在黄种人当中,中国人的身体结构是最适合打乒乓球的,同时,我国人口数量占据世界五分之一左右,在13亿有天赋的人中,组建一个国家队,可以说易如反掌。时至今日,乒乓球文化氛围在中国已经十分浓厚了,无论是专业级、业余级还是休闲级,人数都比全世界加一起多得多。
第二,魔鬼训练。我国目前拥有最强大、最先进的乒乓球培养体系,国外很多国家队球员来中国,别说参赛拿名次了,连专业球员的门槛都不够,只能在小俱乐部里面训练。纵观世界乒坛,拥有我们这样完备的训练体系和训练强度的国家队,十分稀少,有句话说的很尴尬也很自豪:国家队的教练、陪练基本都是世界冠军,至少是世界级实力。我国的训练体系下,?一些球员高的实力会非常逆天,比如马龙,日本电视节目《东京乒乓球新闻》对马龙的称呼是“地表最强龙”,对他的实力评估居然是满六边形。
在日本人眼中,马龙的任何方面都是满分、极限,这就仿佛《天龙八部》里面对少林72绝技的相关描述:原本练成其中一门绝技就是绝世高手,而马龙就像达摩祖师一样全练成了……
而相比之下,即便日本的乒乓球在国际上也是名流,但其选手的六边形实力图,连起来仅有六边形面积的一半左右。因此马龙得了个绰号:六边形战士……
但尽管如此,中国队的球员,在训练中累出伤情的现象时有发生。可见中国队训练有多么的辛苦。但在很多国家,国家乒乓球队的训练强度根本没法和中国比,甚至还有些国家队,?白天上班,下班才训练。我嘞个去,笨鸟你就先飞才有希望啊!但他们居然只在下班后训练……所以,一些对乒乓球非常热爱的国外球员,都削尖脑袋到中国接受培养,比如作“外援”和在高等院校、专业乒乓球学校深造。张本智和小时候来过中国国挑战,在上海那个乒乓球学校要求挑战成年选手。校方处于礼貌接受了挑战,但找了一个未成年人,因为张本智和当时也很小,结果就是,张本智和被打哭了,真的哭了。绝大多数国家没有优秀的教练、陪练和训练方式。有句话说的很到位:中国队的陪练里都有世界冠军!而全球绝大多数国家,至今还没有在乒乓球项目上拿过1个世界冠军,单凭这一点……算了,继续说下去有损国际友谊。
第三,文化氛围。有句话说:“在中国,几乎都会打乒乓球”。国际上还有句话说:“去中国,在三件事上千万要低调:劝酒、吹牛、乒乓球……乒乓球是中国国球,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员以及众多球迷,是不容许其他人抢中国的风头的。在中国,有数以万计的优良乒乓球运动员由于得不到比赛机会而终生默默无闻。所以曾有人设:就算直接去掉前国内乒乓球实力前100名,用剩下的人重新发展乒乓球运动,也依然无法影响中国在乒乓球项目的地位!“个别球员实在没办法,又不想放弃这个爱好,只好跑到国外去打球了。
这个乒乓球项目上,中国真的可以单挑全球,而且胜券在握。
我国的乒乓球队能力有多强
乒乓球是国球,球队能力引领世界水平,每界奥运会冠军奖牌几乎被包揽。乒乓球被称为国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世界一流乒乓球运动员都曾经到过中国培训。每届奥运会我国乒乓球队人才辈出,都有新人脱颖而出。
乒乓球:省队的训练有什么内容?
1、颠球:(主要是手感练习)
2、握拍、徒手挥拍练习:
3、磕球:(很重要,目的是建立正确的击球动作和手感)
4、多球训练:(正反手)
5、单球训练:(正反手,分20个、50个、100个、200个几个阶段)
6、走位训练:(最基本的步法训练,关系到你以后的步法)
7、左推右攻:(解决正反手转换问题)
8、发球训练:
9、搓球训练:(慢搓、快搓)
10、接发球训练:
11、推、侧训练:(解决侧身位杀问题)
12、搓、侧训练:(练习侧身拉球、进攻)
13、扑正手训练:(涉及你正手能力的一个关键步法,解决正手位大角攻问题)
14、逢斜变直训练:(打落点训练)
15、推、侧、扑训练:(练过这个你就敢像马林、柳承敏那样很专业地站在反手位大角打球了)
16、发抢训练:
17、杀高球训练:
18、正手弧圈球训练:(这时才可以开始练拉弧圈的,呵呵!!!)
19、反手弧圈球训练:
20、重复11--16,(加入拉球内容,只是变打为拉而已) 练到这时,可以说基本的内容才告一段落。在体校至少需要二年时间,赢业余打十几年球的人是不成问题的。下一步才涉及乒乓球的各种中高级技术,如反拉、对拉、台内挑打、拧、快撕、快带.......等等(这些技术我只学了一个台内挑打,还没练太好),还是务实点,先从基本的做起吧。1、关于站位:
以前打过几天反胶,总感觉正反手衔接和转换不好,反手打得好时转正手就差,反之正手打得好反手又不行了。无奈之下改直拍、改长胶.....改来改去没有效果。
教练来后,第一课就讲站位,这才发觉:原来正反手衔接和转换不好与站位有很大关系:
要点:除了众所周知的左脚稍前,右脚稍后(右手握拍)外,关键一点是右肩稍下沉,左肩比右肩稍高,且右腿始终是虚的,即始终保持正手攻的站位。特别是反手拨、搓时也要保持这一状态,用教练的话:"无论有多困难也要坚持(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且右腿始终是虚的),习惯了正反手衔接自然就流畅了,正手的威力就有了。" 如果大家还不明白,看看王励勤的站就知道了。
总之,对站位的的要求就是:始终站在偏反手位,始终准备用正手进攻!(孔令辉式打法除外)
补充1:关于左肩比右肩稍高? 高到什么程度?你把左手叉腰,握拍的右手下垂,好象左肩顶上去,把右肩顶下来的那种感觉。总之,这种姿势对了,起码让人一看站位就挺专业的。
Quote: 1 Originally
posted by pingpong1 at 2006-6-29 04:38 PM:
讨论一下这种站位,教练训练方向是突出正手而不是两面均衡吧?教到后面反手发力会不会有问题啊。
ruclcl:应该说,绝对的两面均衡是不存在的,不存在一场比赛中正反手使用比例各占50%的人,现代乒乓球的发展方向就是突出正手,所谓的"女子技术男性化"主要也是要求加强侧身,突出正手。
我原来也担心这种站位反手不好发力,现在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正确的反手发力姿势就是这种站位,那种右脚在前的格林卡式的反手发力方式是教练坚持不允许的(这就是格林卡正手弱的关键原因),你看看王励勤、陈杞等国手的反手动作就明白了,具体要领以后我会写出来的。
Quote: 2 Originally
posted by lvhuifeng at 2006-6-29 05:35 PM:
这种占位就是中国传统打法的占位,突出正手,反手手臂发力以控制和连续为主。对步法要求比较高。
ruclcl: 说得对,这是乒乓球的正规打法,教练教了我一个月手法,纠正了动作后,就加练步法了。大家千万注意:只有你练过步法后才真正能感觉到水平的提高。而且步法的专业练习方法学问太多了,决不是几个flash、几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
打过一段时间的朋友如果想进一步提高球技(或苦于球技长期没有提高的朋友),必须从步法上找原因。
Quote: 3
Originally posted by 月夜听泉 at 2006-6-30 01:35 PM:
右脚始终虚的,是不是要发力时重心就可以随时转移到右脚上,加强移动?
ruclcl:就是这个意思:------>准备时右脚始终虚的----->球到正手后----->重心转移到右脚,随之转腰拉手、引拍----->击球后再还原到这一姿势。教练说始终要有这个意识:即时该准备用正手,时该防备反手。这种站位就是为实现这一战略意图。
第25楼的老兄说“基本上不左倾也不右倾,我是在中间的”,那是传统的直拍左推右攻打法,现代横拍(注意不是直拍)的主流打法(男子)就是这种站位。
2、握拍
横拍的握法是,二指捏着,三指护着(拇指、食指二指捏着,中指、无名指、小指护着拍柄),用力的要求是:松而不晃,紧而不僵。
教练说如果找不到握拍的感觉,就回去找找拿菜刀切菜的感觉(记住不是包饺子剁馅时"剁"的感觉,而是切菜时"切"的感觉),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称横拍为刀拍的缘故,二者在五个手指的用力分配上是有相同之处的。
Quote: 1 第 11 楼
站位时的准备姿势我想问题不是很大,主要是握拍我一直不解.看何智丽的教学片时,她就是说要大姆指和食指夹着球拍,其它手指轻轻握住就可以了.但是我看好多名将的正手攻球动作,老瓦,还有现场看过一个省队的,正手攻球时大姆指是弯曲的靠在拍柄上.如果大姆指夹住球拍,大姆指肯定是直的,我以前就一直这样.
还有我两指一用力夹拍就感觉整个手紧张了,两指用多大的力夹呢?为什么我这样握拍就感觉发力不顺畅呢,是因为夹紧了的关系吗?
ruclcl: 准确地说,是大姆指和食指根部捏着球拍,而不是"夹着",我感觉教练说的握菜刀切菜的感觉很形象。 3、磕球:这是从没有摸过球拍的人特别是小孩刚学找球时的必修课,大家别看这部分内容简单、枯燥,但对于训练球感、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磕球,我的教练教成人练球都从这开始,练了几个月的小孩子打球时如果动作不对,找不到感觉了,教练就让他自己去磕一盆球找感觉。 如果哪位球友还在苦于自己不会攻球、或会拉不会攻、或拉球力量小(这方面大有人在,嘿嘿),上述问题关键在于撞击不够(本人也有这个毛病,正在苦练),自己去磕球找找撞击的感觉吧。别看这一训练简单枯燥,真正下功夫会有奇效的。但成人学球最大的毛病就是好高骛远,明明是简单有效方法的不去练,反而热衷于去讨论什么高深的东西;小孩高深的东西搞不懂,只好按最简单的方法练,结果反而是练一年顶成人练十年的,郁闷!!!
这三部分内容在以前的贴子中已经说过了,不重复了,大家自己去找吧。关于磕球,不少朋友不清楚,这里再重复一下:基本要求与正手攻动作一样,此外要注意:
1、站位近台,左脚插进案子下面,身体离案子边缘也就一拳远。(因为自己抛球,球是直上直下的,没有前冲力,如果站们离得太远,打球时就会"漏球")
2、抛球时,抛球的左手要抬起来:也就是大臂、小臂、肘与地面平行。这点很重要(做到这点,你就能转腰引拍,转腰打球了)
3、每次手中至少拿两个球(最好四个),这样能形成抛-->打-->抛-->打 的连续动作。
4、尽量少摩擦球、最好是不摩擦,这样才能练出正手攻球的"击打"效果,因为自己抛球,球是直上直下走,完全借不上力,只能发力撞击。如果是摩擦过去的,那磕球就没有意义了。如果哪位朋友只会拉球,不会攻球,也可以用这个办法练。
5、对抛球的说明:所谓"抛球",是指手背朝上,手心朝下,一松开握球的手,让球直接落到案子上,球再从案子上弹起到最高点时,是击球的时机。("抛球"千万不是发球那样,手心向上,先向上抛起球等球下落时再打)
乒乓球专业高手都是用多球训练的吗?
是的。坚持多球。 这一点非常赞同。个人总结训练步骤大体如下:首先基础球感,到可以单板过,再到连续多板。到可以连续10多板以后可以转入多球。
多球的意义,除了可以大量的重复练习,让动作定型以外,还有重要一点是练步伐,练动作还原。多球可以用不同速度、落点、旋转来形成很多专项训练组,比如摆速,搓中拉下旋,摆短抢攻,发球接发球。
到这些都比较熟练之后,最终还是要转成与人对练,那就是更加进阶的训练了。而多球是必经之路,不论个人练习还是专业训练都是这样。
找高水平的陪练。 这一点我想说,不一定水平高,就等于一定会教。有很多人球打的不错,但是说不出来所以然,更不会去指导别人去提高,去改进错误的地方。这样练下去并没有实质提高,只是能更加熟悉他的球路而已罢了,换一个人照样不会打。
另外,找人陪练,一定要球路对。举个例子,你想练拉球,就不能找直板快攻选手,他减力档或者加力推过来的球实在是不好拉,对动作成型,培养球感有害更多尤其初学。所以要找一个球路对的人陪练,喜欢放底线半高球让你舒服的拉,然后慢慢转入对拉。
所以不要一味的找“水平高”的人练,而且大多数人也分不清何谓水平高,自己本身就没有基本功也不具备分辨对方实力的能力,我经常遇到有人说某A水平很高云云,其实不然,没有基本功谈何正确指导别人。
另外,看教学也好,逛贴吧也好,只是一种学习进步的方式,里毕竟是世界级高手,没有一定的基础看也只是看个热闹,找不到精髓,或者说不可能模仿;贴吧里可谓水平参差不齐,各说纷纭,每个人身体素质不同理解也不同,经常也会有表达不清甚至误导的情况。好比一个水平很高的省队或国家队队员,他哪有时间去逛贴吧发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