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一个篮球爱好者到合格的篮球解说员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2.如何看待马健(前CBA篮球运动员)关于解说员应该是专业球员的说法?
从一个篮球爱好者到合格的篮球解说员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从一个篮球爱好者到合格的篮球解说员,首先你要培养的是自己的眼力,还有自己的说话技巧,一来我们在玩篮球的时候,你可能你的注意力比较集中,注意的都是那种,什么时候传,什么时候投,然后当你当篮球解说完的时候,你要有这种眼力,其实就是你要锻炼你的说话技巧,不要一直不动不说。
如何看待马健(前CBA篮球运动员)关于解说员应该是专业球员的说法?
这是个好问题!说3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1点:篮球比赛配解说员的目的是什么?是怕观众看不懂篮球吗?显然不是。否则现场观众怎么办?毕竟现场可是没有解说员的。我的看法是,配解说员主要是怕电视观众走神、或者跑掉,毕竟一场比赛要打1个半小时以上。其实没有人能坚持看这么长时间不走神,看**都不一定能保持呢!所以,解说员的主要任务是吸引观众!因此,解说的趣味性就很重要,至于专业不专业就不那么重要了。这样大家就理解了为什么体育解说员都比较咋呼!格外有,不观众留不住啊!
第2点:中国职业体育还处在一个比较粗放的发展阶段,正在逐步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目前基本都会邀请专业解说嘉宾作为解说的补充,还会邀请漂亮女孩子加入进来!元素就丰富了。有专业的元素,也有的元素,其实都很好。所以说,篮球解说员不一定要职业运动员出身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在NBA乃至CBA,非职业运动员出身的优秀电视解说员多如牛毛。
第3点:马健的解说还是蛮有特点的,也算是自成一派。那么,各派解说之间彼此看不上眼的情况也就太稀松平常了,这其实不算什么。需要注意的是,专业的篮球运动员出身的解说员有比较专业的优势,但不一定是一名合格的讲解员,如果专业球员出身的解说员缺乏理论知识,学识肤浅的话,讲解起来不会打动观众。
其实主持人本质和我们这些体育爱好者球评人一样,底色仍然是球迷。杨毅、刘建宏和白岩松们,甚至于嘉也是这么回事,但老一辈的张路、徐阳,徐济成们,由于是运动员出身,也不容易情绪化,这就是央视在主持人被诟病后,大量请运动员来点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