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甲第二轮那不勒斯对ac米兰-意甲那不勒斯球票

tamoadmin

1.科比生前谈马拉多纳:他是我偶像?

2.进攻狂人、泽曼的资料~

3.欧洲上座率最高的球场是?

科比生前谈马拉多纳:他是我偶像?

意甲第二轮那不勒斯对ac米兰-意甲那不勒斯球票

是的。在2010年的南非足球世界杯上,美国篮球巨星科比曾在访中谈到马拉多纳,科比笑着说“马拉多纳是我的偶像,我爱马拉多纳,在意大利的少年时代,当马拉多纳为那不勒斯效力时,我总是会观看他的比赛。”

也许有球迷不理解,科比打篮球的为什么喜欢一个踢足球的。不过大家不要忘了,科比小时候是在意大利长大的,而那个时候马拉多纳正好为意甲的那不勒斯效力,在意大利全国掀起了马拉多纳的狂潮,因此科比喜欢马拉多纳不无道理。

扩展资料

马拉多纳在足球界的地位

11月26日凌晨,多家外媒确认了阿根廷“球王”马拉多纳突发心梗去世的消息。随后,阿根廷总统府发布公告,阿根廷全国进入为期3天的哀悼期。

或许你不看足球,但不可能没有听过马拉多纳的名字。

他是活跃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足球运动员,是绿茵场上的“乔丹”,更是“足球”的代名词。冠军拿到手软的他,是那个年代最耀眼的巨星。曾有球迷如此评价他:“光看马拉多纳赛前热身,球票钱就值了!”

在足球领域,他几乎就是“上帝”,而他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足坛。当今“球王”、被看作他的接班人的梅西说过:“如阿根廷人被要求提一个偶像的名字,不可能会有人不提马拉多纳。”

进攻狂人、泽曼的资料~

意大利著名教练”进攻大师”

国籍:捷克

生日:1947年

曾执教过意甲的拉齐奥、罗马、帕尔马、莱切、雷吉纳、费内巴切、萨勒尼塔纳、福贾、那不勒斯、艾维利诺队

熟悉意甲的人没有理由不知道泽曼。一向以崇尚进攻著称。三年前因为揭露尤文图斯等队的球员存在服用的问题而一度被很有势力的尤文图斯联合意大利媒体对泽曼封杀。时至今日,意大利官方的说明证明了泽曼是正确的,泽曼也终于重回意甲。

泽曼以“魔鬼训练”著称,不仅训练强度大,而且要求非常苛刻,甚至对球员吃饭的方式都有规定,例如两个人吃一餐饭时只能喝掉一瓶矿泉水,据说是用餐时喝水太多不利于消化。意大利南方饭菜口味本来就偏咸,运动员容易口渴,而且训练消耗非常大,可泽曼的严格要求让他们只能在餐後才能畅怀牛饮。

希格诺里曾在泽曼的两个辉煌时期——福贾和拉齐奥担任捷克人的弟子。他曾预言,泽曼只能在南方取得成功,因为温暖的气温才能保证球员在高强度训练後恢复体能。莱切和福贾位置接近,前5轮比赛2胜2平1负积8分的成绩让莱切摆脱了前两个赛季保级大户的形象,由于阵容齐整,新人层出不尽,甚至有可能冲击联盟杯的势头,这是泽曼原本打算下赛季才开始实施的目标。

泽曼对新赛季莱切的成绩小结为“积极的”,“无论是球队的打法,还是意大利杯晋级的成绩,都是如此。联赛第5轮首场败绩,但在维罗纳客场(作客基耶沃)我们上半时踢得不错,可惜後来不得不10人应战,我也过分低估了博季诺夫的伤势,他在对利沃诺的比赛中其实伤得不轻。”

捷克人鼓励进攻,禁止回传,甚至提出过“4名後卫大多数时间应该是把漏过来的球踢回给进攻球员”的论调。实际上他的球队并不是完全没有防守,而是把防守移到了前场,因此对中前场球员的体能要求很高。对於上场比赛进球的前锋武齐尼奇,泽曼就表示,“他刚刚伤愈复出就进球让我很高兴,但他的体能还没有恢复,还需要更多的训练。”

泽曼认为,联赛前5轮最重要的是让球队有了稳定的攻防套路,他非常遗憾里皮的国家队50人大名单中竟然没有莱切球员,泽曼最看好的就是已经有了2个联赛入球的右後卫卡塞蒂,“希望我的球员中有人能接到国家队的集训通知,要知道以前卡塞蒂和奥多同在一支球队的时候,奥多是他的替补。而卡塞蒂如果入选,将不仅是因为他的进球,还因为他的防守能力。”

莱切俱乐部近年来从非洲和东欧挖来了不少新秀进行培养,除了保加利亚前锋博季诺夫,还有科特迪瓦前锋科南这样的球员,这也是泽曼成功的基础。前两个赛季莱切一直在保级边缘苦战,打法太注重防守反击,而06-07赛季的进攻打法让新秀们潜力大爆发,博季诺夫、莱德斯马等人甚至有可能在冬季就被豪门挖走。这些人都对泽曼感激不尽,因此特别卖力,博季诺夫就对记者说,“我的进球完全归功於泽曼教练。”

泽曼一向以严谨的战术风格著称。他所推崇的偏重于进攻的4-3-3阵型虽富观赏性,却不太实用。在以防守扬名于世界的意大利,泽曼一直被视为“另类”。

泽曼一向是以进攻足球闻名。他的为了进球不要命的战术思想在以防守为特色的意甲里显得另类。到了比赛的后半段,基本上就见到莱切是3防3,或者是2防3了。泽曼的进攻血性已经被球员们贯彻到了比赛当中。卖了博季诺夫,还有别拉诺维奇、科南和武齐尼奇。在莱切这支球队里,球星已经不是决定力量,真正决定球队的,是泽曼。有“小辣椒”之称的以作风顽强著称的莱切与崇尚进攻的泽曼的结合,真是天作之合!

全攻全守大师米歇尔斯刚刚去世,在功利足球盛行的今天,象泽曼这样为了进攻不要命的有个性的主教练已经凤毛麟角了,因此更加弥足珍贵。

如果说卡佩罗是意甲最稳重的教练,那么泽曼绝对是意甲最勇敢的教练。

泽曼信奉的是纯粹的攻势足球!他的球队都是无所畏惧地排出4-3-3纯攻击阵容,他需要的是澎湃的胜利,哪怕是失败,也同样追求比赛内容的精彩,绝对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攻势足球的理念给他带过的球队注入了鲜明的特色:火一般的,摧枯拉朽般的凌厉攻势,水银泻地般的流畅配合。

见识泽曼的勇敢是从拉齐奥开始的,那时拉齐奥由西格诺里、卡西拉齐、博克西奇强大的“三叉戟”带给对手的是地狱般的恐怖。1994-1995赛季他曾带领拉齐奥以4比0的大战胜了不可一世的AC米兰。本赛季在莱切这样的小俱乐部,泽曼同样不改疯狂进攻的本性。由别拉诺维奇、皮纳尔迪、博季诺夫组成的“三叉戟”依稀可以看到当年拉齐奥“三叉戟”的影子。本赛季他们的进球数仅次与国际米兰,比AC米兰和尤文都要多。他的球队被认为是本赛季意甲最有的球队。

泽曼的勇敢还表现在他的无所畏惧。虽然当年自己领军下的拉素同样有服用EPO,但泽曼没有因为自己行为有所偏失而选择回避,而选择去抨击和揭发,尤文大规模服用EPO现象这才被揭露出来。

伯乐泽曼

泽曼不仅能让球队充满,同时他也是一位难得的伯乐。1996年欧锦赛,捷克队2比1打败意大利,打进致胜球的4号球员被老乡泽曼带到了意大利。当时的捷克队涌现出了大批很有发展前途的“希望之星”,如波博斯基、伯格、库卡……4号只是其中“不起眼”的一位。但这位4号没有辜负泽曼的信任和眼光,在意甲以一种钢铁般的意志品质和战斗力,逐渐成长壮大了,并在去年获得了欧洲足球先生,他当然就是内德维德。现在的罗马王子托蒂也是在泽曼的手下成长起来的,这个赛季泽曼又挖掘了博季诺夫和芬兰人叶廖缅科。

马之核心:少年英雄博季诺夫

离开了“全能”的切万顿,小城莱切非但没有就此萎靡,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因为维亚?德尔?马雷球场拥有了更视觉的城市偶像?来自保加利亚的博季诺夫。看到博季诺夫右脚大力轰门的镜头,你也许会想起斯托伊奇科夫,相似的射门动作,相仿的出身,还有相同的国度。其实斯托伊奇科夫正是博季诺夫的偶像。

纪录制造者

2003年1月27日,年仅15岁零11个月12天的博季诺夫作为替补初次代表莱切登场迎战布雷西亚队,成为了意甲最年轻的出场队员,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2003年11月11日攻入一球,成为在意甲赛场上进球的最年轻的外籍球员。 2004年,他又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赛队员。

士为知己者拼

在崇尚进攻且知人善用的泽曼手下踢球,博季诺夫可谓是如鱼得水。而切万顿的离开也给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个赛季联赛第一轮对亚特兰大,博季诺夫临危授命,在关键时刻攻入扳平一球。随即一发不可收拾:对布雷西亚他梅开二度;面对拥有托蒂的罗马,博季诺夫不仅以一记托蒂式的吊门帮助球队建功,也嘲笑了之前勺子点球不进的托蒂;面对巨星云集的国际米兰,保加利亚小将也毫不怯懦,两个进球帮助球队战平强大的国际米兰;对乌迪内斯他也有两球进帐;对上周五对阵AC米兰,他下半场替补出场,可是他还是没有空手,一个进球稍稍安慰一下球队大落败的惆怅。

少年成名,也让博季诺夫多了一些浮躁。和乌迪内斯的比赛之前,泽曼教训了场上的博季诺夫后,博季诺夫开始顶嘴。随后他被教练请到了场外,泽曼说:“先做人,后踢球。年轻球员需要学习的就是纪律。我们输球就是年轻人不成熟的体现,我希望看着他们健康成长。”泽曼不成让博季诺夫成为卡萨诺那样的人物。那次后博季诺夫的训练更加拼命,在比赛中也时有进球。

黑马之战术:4-3-3勇者无畏

在泽曼的4-3-3体系中,进攻发起者是后卫卡塞蒂,只要对方一失球那么球马上就会被交到卡塞蒂脚下,如果没有人前来阻挡,那么卡塞蒂就勇往直前,下底传中,给博季诺夫和别拉诺维奇创造机会。如果有人阻挠卡塞蒂,那么他就会将球传给中场组织者贾科马西,由他来组织新的进攻。从AC米兰转来的达拉博纳则是第三轮进攻者,如果贾科马西的进攻再次受阻,那么达拉博纳、莱德斯马、皮纳尔迪组成新的三角进攻,这种轮番的压迫式进攻,只要对方的后卫稍有疏忽,让博季诺夫找到机会,那么就是灾难性的后果。如果场上的队员不能打开局面,那么武齐尼奇、科南、叶廖缅科随时准备待命,这样持续压迫对手的后防,直到对手出现失误。

黑马之经典:2004年11月7日

莱切3比4乌迪内斯

这是一场经典的对攻战。博季诺夫在第34分钟左脚停球迅即右脚劲射破门,为莱切获得领先;扬库洛夫斯基为乌迪内斯扳平;第57分钟,博季诺夫的冲顶再次为莱切取得领先;随后迪纳塔莱和亚昆塔为乌迪内斯将反超;第89分钟武齐尼奇帮助莱切扳平;但是莱切并不满足于平局,他们还是进攻,不过最后时刻迪亚穆特内却在禁区内绊倒扬库洛夫斯基,送给对手一个点球。莱切遗憾地败北。

谁是意甲火力点分布最广的球队?答案是莱切。没有伊布,没有舍瓦-卡卡轴心,没有托蒂-卡萨诺-蒙特拉三叉戟,但当打入11球的博季诺夫转投佛罗伦萨后,泽曼仍然不用担心进攻的问题。看看他的阵容:武齐尼奇11球、别拉诺维奇4球、卡塞蒂4球、贾科马西4球、科南4球、巴布3球、达拉博纳2球、鲁洛2球,就连新加盟的巴尔德斯也已经有了1球入帐。

连《米兰体育报》也不得不惊叹,这才是大师级的手笔。泽曼在短短半年间将一支保级球队打造成让整个欧洲足坛紧密关注的富矿,继博季诺夫成为欧洲冬季转会标王后,莱德斯马、卡塞蒂、武齐尼奇和鲁洛等人也可能在今夏被各大豪强卷走。

带着疑问和崇敬,《足球周刊》前往亚平宁半岛南端的莱切探访泽曼的秘密。这位说话声音像蚊子、热爱香烟的捷克老头笑容很少,话同样不多,却能时刻让你感受到他的坦然和真诚。泽曼记得自己的中国之行,并仍然关注着中国足球,“我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中国足球一点配合也没有,球员的技术和身体都不错,但就是一点整体配合都没有。亚洲球队个人素质很好,世界杯上韩国打进4强就是证明,他们的配合棒极了。”

泽曼在乎“观赏性压倒胜利”,但这不代表讲究花哨和进球大战,而是对整体配合的强调超过一切。他曾担任过水球、排球等项目的教练,认为集体项目最相通的地方就是整体配合,而非重攻轻守,“如果你带着攻势足球的想法去执教排球队,那将是一场灾难。我当然重视防守,当对方拿球的时候。”

捷克人的经历是个:投奔在意大利踢球的叔叔而离开捷克;从多种体育项目教练成为顶级职业足球教练;在事业巅峰期因指责尤文图斯球员服用禁药而遭到裁判集体迫害,率领的罗马1个赛季中遭遇了15次误判!泽曼复出意甲的这个赛季,恰逢尤文图斯队医被判刑入狱。泽曼出自医学世家,他坚持自己的观点:“队医有罪,但俱乐部和球员同样有罪。”

谈及自己的执教生涯,泽曼认为和自己战术思想最相通的教练就是萨基,他们曾是科维尔恰诺教练员培训班的同学。而恰恰就是萨基和泽曼,在上世纪末的意大利足坛掀起了攻势足球和整体足球的革命。他们都不是球员出身,但都深受上世纪70年代荷兰足球全攻全守思想的影响,强调训练和整体配合,他们执教时期的AC米兰、拉齐奥和罗马给球迷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丽回忆。

然而泽曼仍然在坚持,哪怕是捷克人在低级别的阿维利诺执教期间,意大利科维尔恰诺教练员培训班仍然把观摩泽曼训练当作一堂必修课。泽曼说,萨基和他的区别,是强调整体的压倒性。在前30米距离内,泽曼更鼓励球员自由发挥,这就是为什么萨基在AC米兰的经历以和巴斯滕等球星的矛盾告终,而泽曼却培养出一个个把他视作父亲的球星,从希格诺里到托蒂,再到今天的博季诺夫。

07年6月份,赋闲在家的泽曼接到了莱切俱乐部的邀请,但短短6个月后,泽曼便交出了帅鞭。“当初他们找上我的原因只是想利用我在球迷中的号召力多卖出几张球票。”泽曼下结论道。而一天之后,莱切俱乐部作出了回应,“我们对此十分遗憾

俱乐部新闻发言人说,“事实上我们对待每一任主教练的态度都是一样,俱乐部需要他们提供的是成绩,与任何经济问题毫无关系,或许是泽曼先生过于感觉良好了。”与莱切俱乐部看法相同的是前尤文图斯总经理莫吉,“他总是这样自命不凡。”这位泽曼的老对手说,“我不相信他真的会退休,这不过是吸引别人注意的一个手段而已。”

当然,泽曼得到的不仅是批评。斯帕莱蒂就十分礼貌地回敬道:“他是一个伟大的战术大师,我曾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他不应该就这样告别。”同样被泽曼表扬的卡塔尼亚主教练马里诺则有些受宠若惊,“他将卡塔尼亚与AC米兰相提并论,这实在是一种荣耀。”马里诺谨慎地说,“我不认为我们有实力冲击下赛季欧洲赛事——但如果我们做到了,我肯定会给泽曼先生打电话致谢。”

泽曼回来了,除了那身莱切的球衣,这名捷克***员还是什么都没改变。“引人入胜的攻势足球,8名球员连续的冲击。”这是罗马媒体对这名昔日教头的回忆。而现在,这个疯狂的捷克人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是的,我的战术没变。也许9个人,甚至10个人都会投入到进攻中去。我不认为这是我和罗马之间的德比,这场比赛,我只要求球员像往常一样,按我的节奏来打。”

时隔5年重返罗马,泽曼少不了要面对一些怀旧的问题。曾经在19到1999年执教罗马的泽曼虽然没有给球队带来什么冠军,但其极具观赏性的攻势足球却让他赢得了所有罗马球迷的爱戴。基于此,对那两年的执教生涯,泽曼也一直保留着非常美好的回忆:“罗马的球迷是世界上最好的,我在这里的日子非常开心。有人说我在离开罗马之后变得凶狠了许多。不过无论是在场上还是场下,力量都变得越来越重要,不是吗?全世界的足球都是这样。”

欧洲上座率最高的球场是?

作者:《体坛周报》记者颜强

孟加拉国一个纺织女工打个盹,可能会导致道琼斯股市指数下降10%。这是全球化主义论者最喜欢引用的例子。在他们描绘的全球化蓝图里,世界就像被精密纺织机重新编织过一样,形成了一个万事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整体。

这种理论至少还没有蔓延到足球世界里,至少我们此前不会怀疑,一个在维罗纳市政厅焚烧季票以表示自己对俱乐部绝望的球迷举动,会引发英超上座率的下降。

全球化论者会用各种经济模式来把孟加拉纺织女工和道琼斯股市联系上,然而当欧洲两大足球联赛突然都出现上座率下降的迹象时,你如何去解释?没有必然的联系,却有着相同的表象,没有相似的背景,却有着相似的隐患。

其实职业足球赛事上座率的下降,确实成为了一种全球化迹象。从我们身边说起:中超联赛本赛季上半段上座率略有反弹,后半段又在急转直下;近邻的日本J联赛和韩国K联赛,此刻上座率较十多年前开张之初,下降幅度都在40%和30%左右;重金注入的卡塔尔Q联赛,也只火了一年。南美、中美洲、北非,情况概莫如此。

经济学家可以用社会形态变化、方式在过去十年极度增多、电视强力介入来解释足球现场对观众吸引力下降的抽象理由,可是将镜头扫向意大利和英格兰两个足球高度发达、足球文化极度深厚的欧洲国家时,呈现出来的却是不同的景象。

现象●凄凉意甲与危机英超

2005-06赛季结束时,英格兰联赛委员会摩西内爵士骄傲地宣称:“英冠已经成为了欧洲第五大联赛。”他指的当然是英格兰二级联赛的上座率。时至今日,摩西内更可以骄傲地宣称:“英冠已经成为了欧洲第四大联赛。”—— 一个惊人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本赛季英冠上座率已经超过意甲!

不可思议的事实,意甲,一个在中国球迷心目中神圣的联赛,怎么可能堕落到此等地步?更可怕的数据是,自19-98赛季以来,意甲连续9个赛季出现上座率下降,哪怕是2006年夏天的大力神杯,也无法帮助振作意甲疲软的球市。截止到上周,意甲平均观众人数跌破20000大关,只有19511人次。难怪《米兰体育报》要再做文章,审视9年来意甲上座率从31161人次损失11650人次的深层原因。

列举了一大串理由之后,最令意大利媒体担忧的是,其他几大竞争性联赛并没有出现同类问题,《米兰体育报》甚至指出最大的两个对手西甲和英超上座率还在上升。然而就在意大利人忧心如焚的同时,英国人也在检讨自己的球市危机。

一年前,英国媒体普遍讨论上座率下降问题,不过2005年圣诞前后,英超球市回暖,上座率恢复正常。截止到上周,本赛季英超平均每场观众为33957人,较上赛季的33555人还有所上升,在欧洲仅次于球场全新、票价低廉的德甲,仍然是一块黄金球市。但是在英国媒体的分析文章中,却得出了一个英超球市下滑的结论:

数字上的微升,主要得益于曼联和阿森纳两大豪门扩充主场人数后带来的增幅:老特拉福德球场增容近8000席,阿森纳新球场增容高达22000席,而这两个俱乐部的主场绝对满座。

与此同时,其他俱乐部的境况令人担忧:博尔顿锐步球场上座率降幅12%,即便博尔顿打出了该队英超历史最佳开局;威根JJB球场的上座率降幅更高达18%,布莱克本下降8%,曼城6%、纽卡斯尔联队4%。雷丁、谢联和沃特福德三支升班马上座率确实因为升级而上升,然而和上赛季降级的三队伯明翰、西布朗维奇和桑德兰相比,他们每场比赛要少吸引很多球迷。

难道同一种疾病同时发生在两大欧洲球市上?

根源●社会深度与经济层面

分析上座率下降的原因,意大利和英格兰面对的是各不相同的问题,危机程度也大有差别:意大利足球面临着一种社会化危机,英超上座率下降却是一个经济问题。

连续9年观众人数的下降,意甲对球迷吸引力成为了深度问题。本赛季继续下滑,所有人都会把世界杯前爆发的电话门列为由头,但电话门对意甲球市的影响只是冰山一角。从1980年到2000年,意甲上座率一直在30000到34000人之间,曲线为波动状,可是从1998年至今完全是一条下降曲线。意乙更是可怜,2004-05赛季上座率低到了6867人,这是从1964年至今有迹可查的资料中最惨淡的观众人数。

意甲本赛季上座率下降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就是超级豪门尤文图斯沦落意乙,这给意乙带来了20.3%的上座率涨幅。但尤文在意甲期间,空荡荡的阿尔卑球场说明着他们并不能在上座率方面领先意甲。

意大利媒体总结出来球市凄凉的几个原因包括:球场暴力横行、球票价格过于高昂、足球产业内黑幕重重(电话门)、过多的比赛通过电视向观众直播和大部分球场破败不堪的条件——他们只忽略了意甲比赛观赏性也在下降的因素。这些原因个个都成立,但和英超上座率问题只有两项重合:票价和电视转播。

英超从开创至今,观众人数总趋势为上升,即便从2002年至今有略微下降趋势。不过英超滞塞的同时,却有着英冠(英格兰第二等级联赛)一路攀升的数字曲线:从1994-95赛季的平均每场10882人次,到现在已经突破了20000人次大关。

票价高昂,似乎是所有意甲英超球迷都抱怨的理由,然而英超上座率下降的俱乐部几乎全都集中在北部,球票价格最高的俱乐部都集中在伦敦,而他们的球市依旧良好:英超平均票价最贵的四个俱乐部是阿森纳、托特纳姆热刺、切尔西和西汉姆联。另一个伦敦俱乐部富勒姆,以及伦敦周边的雷丁,票价同样不菲,最贵的票比曼联同类的票还要贵。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英格兰北部和南部环境的不同。相比较而言,伦敦及其周边地区人民的工薪水平更高,支付能力更强,而北部球迷则更为传统,对俱乐部习俗有着自己的坚持。票价上涨,对于北方球感伤害更大。

电视转播对上座率造成的伤害,两家联赛也不尽相同。英超的周六比赛在本土直播场次非常有限,大部分赛事只有通过天空电视台的单场收费体系才能看到。而意大利的球迷则早已习惯在免费电视台上收看意甲联赛——电视对足球现场人数的冲击,在意大利恐怕早就具备了。

其他几种导致意甲上座率问题的原因,在英超都无法解释。球场暴力,本来英国足球流氓臭名昭著,如今却已整饬清楚;球场条件方面,自1991年《泰勒报告》导致全座席推行后,也较意甲胜出许多;足球产业内部黑幕,英国绝非净土,不过他们的法理体系和社会监管都要更加健全。

关联●意识形态与经济杠杆

对意大利足球更深的威胁,来自于足球运动形象在意大利社会的下降。当局者一些矫枉过正的做法,往往会对现场上座率形成长久伤害,例如他们的“皮沙努法案”。为了保证意大利球场更加安全,政客们推行了一系列新措施,其中包括你必须显示自己件才能购买一张意甲球票。

AC米兰俱乐部官方球迷协会的马斯特罗尼就抱怨过:“我们每场比赛都会组织100到200辆大巴接送球迷。在皮沙努法案规定下,买票的同时需要提供一大串件,还必须在赛前48小时购买,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大难题。有许多球迷是在开赛前不久才决定去看球的,现在这些人干脆都不去球场了。”

对足球整体的怀疑和绝望,可能是过去9年意大利球迷最痛苦的心路历程,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变化,恐怕是无法用数字标量,却又直接影响着球场上座率的。维亚利在他的新书《The Italian Job》中,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意大利人对足球的失望:

“……意大利足球最大的问题,是观众对足球世界的失落感。他们不再相信足球比赛的真实性。意大利和英国足球最大的区别,在于观众对球员的看法。在英国,球员被当作是角斗士,他们会在每场比赛中为了胜利流尽最后一滴血。可是在意大利呢?球员都是雇佣兵,即便那些被崇拜的偶像们……”

球员不受尊敬,更何况那些躲在足球黑幕后的人们,从裁判、主教练、俱乐部官员到足协管理者。类似丑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经深重打击过意大利足球,包括AC米兰被勒令降级。

2005年夏天,热那亚拎着25万欧元现金去收买对手,让丑闻浪潮再度高扬——那么多似曾相识的比赛,那么多心照不宣的结果,那么多模棱两可的判罚,这才是对意大利足球的最大伤害,而黑幕和桌下交易,又怎么能从这个社会消除?

故事延展到2006年,更以第一豪门尤文图斯总经理莫吉的电话门达到登峰造极境界。足球的公信度,在意大利社会中,恐怕可以和职业足球在中国的公信度相比了。而这样的球市,又怎么可能火爆?

还有一些因素影响着意甲上座率,例如几个大城市俱乐部,像尤文图斯、热那亚、那不勒斯、维罗纳和博洛尼亚此刻都混迹意乙,而一些意甲小俱乐部,迫于本地市场格局,不可能吸引很多球迷,像恩波利上赛季每场观众仅有6725人次。

英超也有类似情况:威根和雷丁都是传统的橄榄球城市,就算升入了英超,短期内也难以凝聚大量足球迷的兴趣。但是威胁意大利足球最深的公信度问题,在英国足球界还没有产生。如何调整球市,英国足球更可以通过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

布莱克本俱乐部在连续4个赛季上座率下降情况下,本赛季开始调低门票价格,并且见到了效果。9月中旬和雷丁的比赛,布莱克本主场只有17859名观众。降价后,上周布莱克本对博尔顿的德比战,观众人数攀升到27662人。

许多俱乐部在面临上座率威胁时,都主动从联赛杯等二级比赛入手,将票价下调,布莱克本、威根、埃弗顿和西布罗姆维奇目前都做出了类似举动。从英超联赛流失掉的一些观众,和英超票价高昂直接相关,但这同时却又促成了英冠上座率的上升。观众并没有从足球市场整体消失,因此危机远没有意大利那么深重。

从电视转播的角度而言,也对英超上座率有着一定的要求。在天空电视台每份和英超的转播合同中,都对平均上座率有相关规定,这是一条非常精明的条款:电视转播者也需要球场满座,因为满座的球场往往能带来最好的比赛效果。传播到电视画面上,也能让一场足球比赛的观赏性大为提升。现代足球也随着不同的时势和环境而不断演变,甚至演变得不再是一项单纯的雄性运动,而是一种既具备高度观赏性、又有高度市场价值的复合体。在不同民族和地区,足球总能以不同方式得以体现,可它既是一种地方文化的显现,又是一种大众的消遣,既是神圣的运动,又符合所有普罗大众的情趣,它既是本土化的,又是全球化的。尤其当全球化不再是一种乌托邦美梦,而是伴随着许多问题一道来临时,足球变得更加纷繁复杂。从两个超级足球市场的上座率分析我们就能看到,足球这颗万能花种,落在不同的土壤上,开出的花朵永远不同。它依旧能在英格兰盛放,却在意大利眩目阳光下有些委顿了。

惊人的38%

阿毛里进球,3比2!继上一个客场掀翻AC米兰之后,巴勒莫再掀狂飙,于10月29日的弗兰基球场掀翻佛罗伦萨。米兰和佛罗伦萨是上赛季主场积分最高的两家俱乐部,他们的主场优势哪儿去了?千万不要见怪,如果看到这两场比赛发生在一个主场胜率只有38%的联赛中,你就会知道这并非是什么“事故”。

38%,多么惊人的数字,这种近乎1/3的概率根本无法凸显主场的优势。看看意甲赛场上空旷的看台——意甲20支球队,平均上座率不到50%,上座率超过70%的球队只有3家。前面提到的米兰与佛罗伦萨还算不错,主场的看台上起码能坐上一半的观众。而昔日盛极一时的“蓝鹰”拉齐奥,主场的上座率竟然低到24%。球迷不买账,球队的动力从何而来?

反观英超,20支球队的平均上座率接近90%,曼联、阿森纳和切尔西均为99%,那不见的1%全是无法及时赶到赛场却已经购买了球票的球迷;上座率80%以下的只有米德尔斯堡、布莱克本和威根。与之相对应的,是48%的主场胜率。对于一名球员来说,在意甲和英超踢球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难怪亚平宁半岛再难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吸引巨星的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