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乒乓球中最好的削球手是谁?男女各一名!
2.喜好打乒乓球,为什么打削球会被人看不起?
3.为什么乒乓球中的削球很难成为主流?
4.削球手王洋哪一年离开国队
5.为什么中国乒乓球没有削球手?
乒乓球中最好的削球手是谁?男女各一名!
目前来看,韩国的朱世赫的确是被誉为当今的“天下第一削球手”,世界排名也是所有削球手中最靠前的一位(上个月的世界排名是11名),他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反手削球已经防得是滴水不漏,正手的反攻更是史上最强削球反攻,命中率极高,连续性也很强。他在2003巴黎世乒赛上“天外飞仙”般连续削倒了马琳、格林卡等超一流选手,一路杀进决赛,可惜负于了施拉格,但这也是近40年来削球手在世乒赛上取得的最好成绩(男子单打)。
喜好打乒乓球,为什么打削球会被人看不起?
不是乒乓球运动员都讨厌削球,而是现在打削球的运动员太少了。平时打球训练都是对攻,很难遇到个打削球的。打又打不死,弄不好不是落网,就是出界。这就讨厌和削球手打球了。
这是乒协和总教练在培养人材上的缺陷,应该适当选择培养一定量的削球手。以免国家队员在国际比赛中,遇到削球手时的尴境地。
因为进攻方在练球时往往打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都会埋怨削球手们过于保守,不够,这也导致很多球员不愿意和削球手练球,除非进攻方的力量非常大,否则想在削球手中占据优势是非常困难的。同时,在持久战上,削球手能抗衡到底,一番纠缠,进攻方最后都会处于劣势地位。
为什么乒乓球中的削球很难成为主流?
不能成为主流的原因:第一,现代乒乓球的三要素要求速度、力量、落点尽可能都实现。削球作为一种防守打法,现在很难与这三要素相匹配,不能作为有效的得分手段。近代以朝鲜的朱世赫为主的削球反击战法,虽然昙花一现,但削球反击的主要得分手段仍然是进攻,是为了给自己创造进攻的机会。
第二,在削球中培养高水平球员的难度逐渐增加。削球本身需要对旋转有很强的理解,培养人才的速度比快弧和快弧慢。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高水平运动员的击球质量普遍变强,以削球为防守手段的技术门槛越来越高了。
第三,设备和规则的变化对削球方式的影响。近十年来,一些设备和规则发生了变化,比如:胶水从有机变成了无机,乒乓球材料从赛璐珞变成了塑料,乒乓球尺寸从38毫米变成了40毫米变成了现在的40左右。所有这些都削弱了选手旋转的能力,简单来说,削球放在现在已经大部分转不起来了,因此,削球在高级别比赛中越来越少见了。
削球作为乒乓球的一种传统打法,在如今的大环境中逐渐被边缘化已经是事实,但是会因此消失吗?我觉得不会。一些年轻的新生代乒乓球运动员也打削球,但他们在这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国家队和一些省队通常会预留一个名额进行削球,也是为了丰富球队训练中的不同打法,避免在外战中出现失误。削球可能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通过强力旋转改变比赛节奏,为自己找到主动优势,更多的是出现在国际赛场上,未来以削球为主要打法的运动员,可能需要以切中路反击的进攻为切入点,以便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削球手王洋哪一年离开国队
削球手王洋没有加入过国家队,在2016年代表斯洛伐克征战奥运会。
王洋,斯洛伐克男子乒乓球运动员。2016年,王洋代表斯洛伐克出战里约奥运会。2021年9月,王洋闯入乒乓球欧洲16强赛。
2022年8月,王洋在2022年WTT常规挑战赛突尼斯站中,闯进男单8强。52023年2月,根据2023年第一期世界排名,王洋受邀参加在瑞士蒙特勒举行的2023年欧洲16强赛。
王洋早年在中国打球,2016年,王洋代表斯洛伐克出战里约奥运会,后以1-4的战绩负于尼日利亚选手阿鲁纳-夸德里,止步男子乒乓球单打第2轮。此后,他的状态有所下滑,从2016年个人最高的世界排名第49位,一度下滑至2018年个人新低的第84位。
人物评价
在比赛中,他总是充满自信,即使面对强大的对手也毫不畏惧。他的每一次击球都充满了力量,让人感受到了乒乓球运动的与活力。此外,王洋在比赛中的优雅姿态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自然流畅,仿佛是在跳舞一般。
王洋的削球技术非常出色,他的削球速度之快,力量之大,让人叹为观止。他的削球不仅具有很高的攻击性,还具有很高的防守性。这使得他在比赛中总是能够占据主动,让对手难以招架,是目前乒乓球选手中非常有特色的一个。
为什么中国乒乓球没有削球手?
在运动员的打法风格上,要么是偏向进攻,要么是注重防守,很难在进攻和防守之间取得平衡。特别是对于进攻型球员,如果增加太多的防守意识,进攻的力量将会减弱。用他们的话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众所周知,削球打法属于防守打法,早年削球手的老前辈很少用进攻法反击。
当今的乒坛已经进入大球时代。世界各国也在加强对削球打法的研究和后续跟进。尤其是在女线,削球打法仍然非常活跃。例如,我国就出现了像武洋、胡丽梅等优秀的削球手。韩国美女削球手徐孝元,日本有桥本帆乃香、佐藤瞳等削球手。如今,由新材料制成的大球直接导致旋转和速度的降低,尤其是旋转受到更大的影响。最初进攻方的一板爆冲通常就能撕开削球手的防线。
但是现在回合数的增加,这给了削球手们更多的机会,而且削球手本身就善于缠斗。在大球时代,可以多抗几板,让进攻方消耗更多的体力,很多时候就可能把对手磨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今乒坛,削球手仍然很难取得好成绩,尤其是男线,因为在绝对力量和高质量的弧圈球面前,削球手很难抵挡对手的进攻。
当然,是否会有第二个“丁松”,取决于削球手和研究团队对大球时代乒乓球运动规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目前,马特是我们男子乒乓球队中唯一比较出名的人。这真的有些独木难支。最后,可以肯定,尽管削球打法相对小众,但在业余和专业队伍中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存在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