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李佳薇悉尼奥运会-李佳薇奥运会奖牌

tamoadmin

1.王楠,跨度10年的乒坛

2.乒坛奥运四代女皇全方位大比拼

3.关于奥运会乒乓球选手李佳薇的文章

4.加入外国国籍华人乒乓球队员名单

5.有哪些著名的“既生瑜何生亮”的运动员对手,他们都有过什么趣闻?

王楠,跨度10年的乒坛

王楠李佳薇悉尼奥运会-李佳薇奥运会奖牌

2020年世界杯,身份已经转为运营者的王楠,亲眼见证了陈梦的突破登顶以及樊振东所缔造的“新纪录”,圆满完成了转型后的新挑战。而在运动员时期,属于她的“天后时代”,同样是在世界杯的赛场上开启。

一个时代的建立,往往是从一场比赛开始。时间拉回到19年曼彻斯特世乒赛,一代乒乓女皇邓亚萍第三次获得世乒赛冠军,风头一时无两。就在这届世乒赛上,在团体赛中一直扮演替补角色的王楠,在单打比赛中连闯数关步入决赛,对阵邓亚萍也是在先胜一局的情况下1比3告负。

精彩的起步为王楠日后的腾飞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之后,随着邓亚萍逐渐淡出,女乒更新换代全面提速,王楠、李菊、杨影等年轻选手开始在国际赛场上高频率出镜。19年第二届女子世界杯,国乒派出了王楠、李菊和王晨的阵容,当时“海外兵团”虽余威尚在,但是结合一系列比赛情况,外界普遍看好王楠或李菊将获得世界杯冠军。

果然,王楠在半决赛成功阻挡了当届黑马、代表新西兰出战的前中国选手李春丽,面对女乒中罕见的日直单面拉打法,王楠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赢三局胜出,成功跻身决赛,而她决赛的对手,正是“女子技术男性化”的突出代表人物——李菊。李菊打法大开大合,击球质量当时罕有其匹,王楠则胜在韧性,常常能够后发制人,王楠的这份特质也让她在21分制时代屡屡缔造了“落后翻盘”的经典。这场决赛也不例外,前三局李菊2比1领先,王楠穷追不舍将扳平后,又在决胜局0:8落后的情况下奇迹般地将逐渐逼平,最终以21:17锁定胜局,成为“后邓亚萍时代”第一个拿到女单世界冠军的运动员。

翌年,王楠再一次在决赛中击败李菊,蝉联世界杯冠军。紧接着的1999年埃因霍温世乒赛,王楠趁势而上,一举夺得女单和女双冠军,成为中国女乒新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她又独得两金,成为继邓亚萍之后的第二个女乒大满贯。

进入大球时代,王楠延续了强势,2001年大阪世乒赛,她一路过关斩将,蝉联女单、女双冠军。几乎没有人想到,王楠很快遭遇到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次冲击:2002年釜山亚运会,王楠在团体决赛中连丢两分,导致队伍负于朝鲜队,单项赛上又连连失守,全线溃败。令人欣慰的是,2003年巴黎世乒赛王楠卷土重来,一举囊括女单、女双和混双金牌,但是好景不长,王楠又很快陷入了低迷,眼看奥运年就要到来,王楠终于在年底世界杯上走出了低谷。

2003年世界杯,王楠赢得并不轻松,小组赛中她2比4不敌32岁的老将高军,只能以小组第二的身份出线。好在她及时调整了状态,先后击败鲍罗斯和帖雅娜步入4强,半决赛面对一周前刚刚在总决赛上战胜了自己的张怡宁,王楠用时不到半小时就4比0干净利落地取胜。决赛面对刚刚拿到了总决赛冠军的牛剑锋,王楠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近台快速抢拉,成功遏制住了对方高质量、强旋转的特点,4比1,王楠第三次捧起世界杯,成功回击了外界对她的种种猜测和怀疑,重振“大姐大”雄风。

然而,新时代正悄然而至,2004年雅典奥运会,王楠在1/4决赛中不敌老对手李佳薇,张怡宁夺得女单冠军,走出“改朝换代”的第一步。2005年,王楠又在上海世乒赛上爆冷出局,之后的全运会,她在女单决赛中3比4负于张怡宁,种种迹象似乎都在表明:属于王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王楠很快又打消了外界的质疑,2006年,思想更加成熟的她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段黄金周期,之后的两年时间内保持“外战不败”,并在2007年世界杯上再度登顶。无论是半决赛对阵帖雅娜,还是决赛对阵张怡宁,王楠打出了近年来的最佳状态,以两个4比1再度登顶,第4次捧起世界杯,为征战北京奥运会增添了重重的砝码。

北京奥运会,王楠夺得团体冠军和单打亚军后,带着24个世界冠军的纪录正式退役,2007年世界杯也就成为了她最后一次在三大赛上单打夺冠。始于19,终于2007,王楠的单打,跨度整整十年。

乒坛奥运四代女皇全方位大比拼

陈静、邓亚萍、王楠、张怡宁四代奥运女皇全方位大比拼

一、发球:

陈静:发球多变,尤其是她的正手高抛发球发得很好,擅长发对方正手长球让对手拉起来之后进行弹压,这一招在88年和96年奥运女单决赛都曾给李惠芬和邓亚萍很大得压力。

邓亚萍:比较平淡,有时容易出台,质量不算太高。

王楠:不错,质量比较高。落点变化很多。

张怡宁:比较平淡。

PK:陈静>王楠>张怡宁>邓亚萍

二、接发球

陈静:手段比较多且质量高。

邓亚萍:办法也比较多,尤其是她经常敢于接发球抢拉,还能用反手进行切、拱和挑。不过93年世乒赛输给井俊弘的比赛主要是由于接发球出问题。

王楠:比较稳,控制质量高,摆短是她的绝技!但变化比较少。悉尼奥运赛后就曾被蔡振华批评接发球胆量太小,后期半出台球上手很快。

张怡宁:胆量比较大,但摆短质量不是很高,后期更多作用反手快拨形成上旋球,手段较单一。

PK:王楠>陈静>邓亚萍>张怡宁

三、发抢

陈静:正攻不算太积极,第一板抢攻主要*反手生胶先弹起来。

邓亚萍:虽然发球不算最棒,但她的发抢确实最凶且命中率最高的。

王楠:平时不算很积极主动,但经常在关键时候用这个战术,前三板能力不逊于目前的女乒任何人,而且侧身速度非常快。

张怡宁:也不算很积极,发球之后两边照顾的意识比较强但抢攻意识一般。

PK:邓亚萍>王楠>陈静>张怡宁

四、正手

陈静:能拉能打,与很多反手生胶的横拍选手比起来,她的正手相当不错,尤其是一板爆冲在96年奥运打了邓亚萍很多个措手不及。

邓亚萍:正手快攻的能力至今无人能比,速度快、角度大、力量足,不过拉球能力稍逊。

王楠:旋转很强,角度很刁钻,但力量不足。

张怡宁:比较全面,其鞭打动作很有男子味道,力量虽然不算很大,相持能力却是四人中最强的。

PK:邓亚萍>张怡宁>陈静>王楠

五、反手

陈静:反手为生胶,弹击力量比较大,但稳定性不是很好。

邓亚萍:反手用755长胶,能攻善守,变化比较多,把长胶的运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不足之处是一旦被对手熟悉,反手便成为对手重点攻击的目标。

王楠:善于制造旋转和节奏,并利用左手之便拉开角度创造机会,左手撕右手正手大角度另太多人疲于奔命。

张怡宁:防御能力天下第一,还善于利用落点变化和旋转变化调动对手。

PK:张怡宁>王楠>邓亚萍>陈静

六、手感

陈静:从她精湛的前三板技术来看,她的手感应该非常好,不过她的借力球没有其余三位好。

邓亚萍:她的早期更多的是以自己的主动发力进攻为得分手段;后期随着李菊王楠等人的弧圈球打法的冲击,她开始增加了以两面封堵的打法,用她良好的手感来控制对手的弧圈球的施展。虽然台内控制能力没有陈静好,但她的动作却是四人中最多的,效果非常好。

王楠:没有良好的手感,她的这种以旋转和节奏变化为主的打法就很难发挥。表面上看私没有什么力量,但实际上她的球却是四人中最转的,这就是手感的功力。

张怡宁:看似被动的防守能够把对手调动起来,这说明她手上的感觉也非常好。

PK:邓亚萍>王楠>张怡宁>陈静

七、攻防转换

陈静:虽然她是快攻结合弧圈打法,但我感觉她的快攻主要体现在她的力量与控制之上,受身高影响,她摆速不算很快,攻防转换有点慢。

邓亚萍:摆速很快且步伐好,因此虽然她的防守能力不是很好,但比赛中对攻防转换的感觉很出色,因此被动转主动的能力也很强。92年奥运女单决赛对阵乔红的最后一个球就给我非常深的印象,当时乔红正手弧圈冲她的反手出了高球,乔红一板没有杀死,却被她很快地发力反攻而得分。

王楠:虽然速度不快,但她的反手借力和减力的能力很强,善于利用旋转和节奏化被动为主动。

张怡宁:凭借出色的防御能力和两面摆速,她在比赛中常常后发制人,在对手先发起进攻的情况下把对手调动得疲于奔命。

PK:张怡宁>王楠>邓亚萍>陈静

八、心理素质

陈静:当年的一张选票把自己送上了奥运会,可以看出陈静的胆量和气魄,而她第一次参加如此重大的比赛就获得女单奥运冠军说明她有非常过硬的心理素质。不过,在退出国家队之后,03年队玄静和、06年队邓亚萍的比赛中她还是显示出她在登顶的关键比赛中有咬不住的情况出现。

邓亚萍:一个意志和求胜欲望非常强的选手,不管大小比赛都非常认真对待,越是关键时刻越敢于出手,落后的时候永不言败。最为明显的就是96年奥运女双对陈静/陈秋丹以及决赛对刘伟/乔云萍的比赛,多次大落后仍能反败为胜。不过,她最大的问题是有时自视太高,把太多的压力往自己身上压,这也是造成她在91、93和94年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在她的后期有了很大的改善。

王楠:大家对她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悉尼奥运对阵李佳薇的比赛了,大家都以为她要输的比赛,她却很平静地赢了回来。她就是这样的:表面上看总是微笑,其实内心很坚强;对胜负看得比较开,但关键时刻总能大胆出手。

张怡宁:刚刚出道的她没能夺冠主要就是心理素质太毛躁,不过现在改善了许多,多年媳妇之后终于熬成了婆。代表作是05年全运会赢王楠的这场球。

PK:邓亚萍>王楠>张怡宁>陈静

九、双打能力

陈静:与焦智敏(同样是左手横拍)合作获汉城奥运亚军,与胡小新合作获89年世乒赛女双亚军,与陈秋丹合作在96年给邓亚/萍乔红制造了一轮恐慌。由于她的前三板和台内控制能力很强,所以其实她的双打能力应该不错,可惜没有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

邓亚萍:与乔红合作获两届世乒赛、两届奥运女双冠军,与杨影合作获一届世乒赛女双冠军,还跟孔令辉合作获两届世乒赛混双亚军、两届亚运混双冠军(其中一届与韦晴光合作)。由于她速度快,善于在近台快攻,而且手感、台内球都很好,步伐快,战术意识强(很多时候同伴都听她的指挥),所以是很好的双打选手,比较适合跟很多选手合作。不过反手面对对方男选手回球稍显吃力。

王楠:分别与李菊、张怡宁合作共连续获得五届世乒赛和两届奥运会女双冠军,还跟马琳合作获得世乒赛混双冠军,和王励勤合作获得过亚运会混双冠军。台内控球能力和防守能力都很好,善于给同伴制造机会。

张怡宁:与王楠合作获两届世乒赛和一届奥运女双冠军。由于发接发和台内控制能力在不算很出色,所以初期她的双打成绩不好,直到跟王楠合作,王楠能够为她制造进攻和相持的机会,成绩才好了起来。

PK:王楠>邓亚萍>陈静>张怡宁

十、战绩

陈静:她的前期是一个战国七雄的时期,她、焦智敏、何智丽、戴丽丽、李惠芬等队友,加上梁英子、玄静和、李粉姬等,没有一个能够一统天下,她自己也没有做到。88年的奥运女单金牌其实有点运气的成分,如没有87年的让球风波、如没有她自己的毛遂自荐、如没有教练的大胆一搏、如没有焦智敏半决赛的让球,最后这块金牌花落谁家还真是难说。她参加了三届奥运会,分别代表两个协会获得女单的冠亚季军,跨度达12年之久,这目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但她又是四人中获得冠军次数最少的,仅获得两届世锦赛女团冠军和一届奥运女单冠军。从对外战绩来看,89年世乒赛女单半决赛和93年女单决赛完败于李粉姬、玄静和使她的运动生涯黯淡了许多。

邓亚萍:她是90年至年国际乒坛的绝对统治者。在这段时间里面,她除了失手于93年的井俊弘和94年的小山智丽之外,包揽了所有国际大赛的女单冠军。最不可思议的是,她的统治不仅仅在于大赛,国际公开赛、国内比赛她都很少丢掉冠军,尤其是缺少国内新手参加的国际公开赛上她几乎都是大包大揽地一次次夺冠。个别国内新手可以在国内比赛中赢她一两次,但在国际大赛的赛场上她从来没有输给这些小师妹。外国协会的选手能够赢她的只有几个,朝鲜的李粉姬(89年世乒赛女单四分之一)、余顺福(91年世乒赛女团决赛),新加坡的井俊弘(93年世乒赛女单),日本的小山智丽(94年亚运女单决赛,香港的齐宝华(90亚运女团半决赛)、陈丹蕾(94年亚运女团决赛),匈牙利的巴托菲与瑞典的斯文森,(都是公开赛),而且她们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跟邓亚萍碰头的时候赢之后就再也没有赢过了。从这点来说,邓亚萍确实征服了对手、征服了乒坛,成为无可争议的女皇。

王楠:王楠一共获得了24个世界冠军,已经保持了十年之久,刚刚才被马龙超越;邓亚萍和张怡宁都没有取得过世乒赛混双和亚运女双冠军,王楠几乎所有冠军都取得过;邓亚萍的世锦赛女单三冠王不是三连冠,但王楠获得了国际乒联办法的女单奖杯复制品。从这点来说,王楠比邓亚萍更成功。但是,王楠在她出道的年份里,先被邓亚萍一直压制后因邓的退役而当上主力;跟李菊相持了两年左右才占据了上风;接着张怡宁的横空出世差点让她丢掉自己的第一个女单世界冠军;张怡宁彻底成熟之后她交出了女队****的宝座。然而,王楠的低调内敛正是她的高明之处。她接班的时候被指责没有杀球,却凭借自己的微笑取得女单三连冠、奥运双冠和一系列的大赛冠军。国际大赛成绩丝毫不输给邓亚萍。不过,从国际上的对手来说,这个时期的朝、韩已经没有了90年代初的实力和杀气,海外乒团的实力也因陈静、小山智丽的老化而显得整体不错、尖子不尖,客观上给她创造自己的时代制造了条件。02年釜山亚运会之后爆冷输给过一些外协会成员,不过07年重新回到一个高峰,世界杯战胜张怡宁夺冠。

张怡宁:从99年的大好局面被翻盘到03年追平之后却在决胜局晚节不保,张怡宁在她参加的前三届世乒赛女单比赛中都输给同一个人,那就是王楠。04年奥运和05年世乒赛女单冠军是她开始自己的时代的标志。虽然在国内赛场上还远远没有到达邓亚萍当年的胜率,但她至今在国际大赛女单比赛中还没有失手于外协会选手的记录。仅仅2000年吉隆坡上的徐竞、04年多哈的梅村礼以及02年釜山的李恩实石恩美让张怡宁有大赛输球的记忆,05年更是创造了只丢一个公开赛女单冠军的好成绩,07年因为技改波动了一年被郭跃夺走了世乒赛女单冠军,08 09年也是笑傲乒坛了。不过,这几年也是中国女乒无比强大的年代,外协会能够像伊藤美诚这样对中国队有很大威胁的几乎不存在,主要都是队内竞争。但是大满贯后还是输给过生胶打法姜华珺四次。

PK:邓亚萍>王楠>张怡宁>陈静

综合战斗力:

邓亚萍>王楠>张怡宁>陈静

关于奥运会乒乓球选手李佳薇的文章

基本情况

[编辑本段]

姓名:李佳薇(Li Jiawei)

国籍:新加坡

性别:女

籍贯:北京

生日:1981.8.9

身高:1.73米

体重:58公斤

奥运会报名项目:乒乓球

男友:印度尼西亚华侨新加坡籍著名羽毛球运动员苏西洛

转会历程

[编辑本段]

李佳薇6岁开始打球,右手横握球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1990年进入北京什刹海体校,1994年进入北京队,1996年远赴新加坡,成为新加坡队的主力。

技术特点

[编辑本段]

李佳薇的打法秉承了北京队横拍快攻的特色,技术风格类似当年的国手王燕生和滕毅。李佳薇的发球多使用反手位一个带“拱”的迷惑性动作的侧上、侧下旋发球,正手位可以用正胶发半下蹲发球。李佳薇接发球多用正胶突击或者直接劈长和对方打相持,相持中她的反手速度快、力量大、角度开,多使用压反手变正手的战术。

李佳薇正手位正胶的低球突击非常有质量,加上身高优势和出众的摆速,她能够给所有高手制造不少麻烦。由于正手没有什么旋转,李佳薇的弱点也在于对方发下旋长球后过渡的一板,另外在接发球中她的正手一味的依靠正胶发沉的特性,而晃动和迷惑性动作不够。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李佳薇2比1领先王楠,第四局20比16最终还是没有拿下比赛,此战成为乒乓球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今年的韩国公开赛她战胜了郭跃。

辉煌战绩

[编辑本段]

1999年捷克公开赛女单八强、女双四强,法国公开赛女单四强,卡塔尔公开赛女单、女双八强;

2000年亚锦赛女单、女双八强,26届奥运会女单、女双16强,巴西、丹麦、波兰、美国公开赛女双四强,瑞典公开赛女双亚军;

2001年中国公开赛女双亚军,丹麦公开赛女双四强,世界杯女单八强;

2002年国际乒联巡回赛奥地利站女单亚军,意大利站女单四强,韩国站女双亚军,日本站女双冠军,第14届亚运会女单四强、女双八强;

2003年亚锦赛女单16强,世乒赛女双八强,韩国公开赛女双亚军;

2004年奥运会女单第四名,世界杯第四名,亚洲杯女单第三,美国公开赛女单冠军;

2005年斯洛文尼亚公开赛女单冠军。

2005年斯洛文尼亚公开赛、美国公开赛女单冠军,中国台北公开赛、韩国公开赛女单亚军,日本公开赛、克罗地亚公开赛女单四强,亚锦赛四强。

2006年俄罗斯公开赛女单冠军,德国公开赛女单亚军,斯洛文尼亚公开赛女单四强;俄罗斯公开赛、德国公开赛女双冠军;亚运会女单四强,亚洲杯女单亚军。

2007年世乒赛女双四强,中国台北公开赛女单冠军、女双亚军,中国松下公开赛、日本公开赛女单八强;亚锦赛女单八强。

2008年世乒赛女团亚军主力成员之一,首盘以3:0战胜中国小将郭跃。

2008年新加坡公开赛女双冠军。

加入外国国籍华人乒乓球队员名单

中国作为体育大国,许多运动员都是从小就开始培养,而乒乓球作为国球更是人才济济,而国家队名额有限,导致很多运动员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入选国家队,为了能参加国际大赛,为了打球,迫不得已加入外国国籍,国外乒乓球员之间的竞争远没有国内激烈,且没有国内资本背后的黑幕更容易争得大赛的入场券,让我们细数那些国外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

1、李佳薇。新加坡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6岁开始打球,右手横握球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1990年进入北京什刹海体校,1994年进入北京队,1996年远赴新加坡,成为新加坡队的主力。李佳薇的父亲李万祥,一个知名度不是很高的基层教练培养出了郭焱、李佳薇、张雪玲等名将,父亲想培养女儿成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李佳薇开始令她刻骨铭心的训练生涯。 而父亲对自己女儿的严苛训练更是让李佳薇想逃离父亲的魔爪,恰好新加坡选择了在北京队打球的李佳薇。对新加坡而言,李佳薇身上具备的潜力与天赋彰显着大好前途。而对李佳薇来讲,选择新加坡唯一的理由是逃离“魔鬼”爸爸的手掌。经过5年的坚持,不断成长的李佳薇逐渐在新加坡乒坛立足,并引起国内的普遍关注。

悉尼奥运会,王楠淘汰了19岁的李佳薇。而在雅典奥运会上,李佳薇则以正手生胶、反手反胶的独特打法淘汰了卫冕冠军王楠,并让同胞记住了自己。新加坡队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半决赛中以3比2战胜韩国队。创造了新加坡队48年来的奥运会最好成绩。2012年12月27日新加坡乒乓球协会宣布,该国乒乓球女队主力之一李佳薇将正式退役。

2、冯天薇5岁开始打球,7岁就开始拿到哈尔滨市第一、黑龙江省第一冯天薇在2002年就夺得全国青少年锦标赛的女单冠军,同年入选国家青年队进入国家二队后,成绩一直不错,正当她自信满满地向一队发起冲击的时候,遭遇了人生的第二次坎坷。第一次一二队升降级比赛,取前10,冯天薇列第11,与一队擦肩而过,直到2007年初,她到陕西训练时,遇到了刘国栋,自此加入新加坡乒乓球队,开始代表新加坡参加比赛,刘国栋对冯天薇施行的是"魔鬼训练"。所有人中冯天薇是练得最苦的一个,就是这样冯天薇获得了北京奥运女团亚军,女单8强。伦敦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季军、女团季军。

3、王越古,女,1980年6月10日出生,新加坡乒乓球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女团亚军,与世界头号女将中国的张怡宁是同一时代的球员。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女团冠军。王越古在13岁时曾入选中国国家二队,两年后还进入中国国家一队。19年,王越古连败前世界冠亚军王楠和李菊,获得中国全国乒协杯赛亚军。之后由于右脚踝受伤,接受了手术,继而失去了国家队的位置。当时,中国乒协和世界各国有交流球员的合作,中国运动员可以到其它国家参加比赛,推动当地乒乓球运动的发展。2001年,经过蔡振华的批准,王越古成为唯一一名公派至日本的中国球员,开始在日本打联赛。当时,前国手何智丽在日本是最具实力的球员,名气最大,但是王越古来到日本后,所向披靡,何智丽也成了她的手下败将。在日本,王越古一打就是四年。在家人统一意见后,选择了新加坡女乒。2005年,王越古来到了新加坡,当时她是新加坡女乒里世界排名最高的运动员。

4、小山智丽,原名何智丽,出生于中国上海,原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由于39届世乒赛上何智丽被要求输给管建华,以增加夺金几率。她却以3:0战胜管建华并夺得冠军。组织十分震怒并决定处罚,后经上级协调免于处罚,但次年被取消参奥资格。导致了她1989年退出乒坛,迁居日本,加入日本籍,改名为小山智丽。1994年10月 日本广岛第12届亚运会上,接败前奥运会冠军中华台北的陈静、中国的乔红和世界冠军中国的邓亚萍,夺得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

好啦,加入外国国籍华人乒乓球队员已经介绍完毕。无论如何,请大家记住在国外还有这么一群为国争光的人。

有哪些著名的“既生瑜何生亮”的运动员对手,他们都有过什么趣闻?

说到“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国家女子乒乓球队,张怡宁和王楠的争斗一直持续了好多年时间。有人说,对于乒乓球运动员来说,能够和张怡宁与王楠生在同一个时代,是她们的幸福,因为她们可以有幸和如此之强的两位运动员交手竞争,此乐何极;而能够与他们生在同一个时代又是一个终生的遗憾,因为她们永远无法在两人手中抢下哪怕一个冠军。冠军只有一个,而对于两人之间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王楠于1993年进入国家队,94年瑞典乒乓球公开赛拿下女单冠军,年在世界杯上拿下单打世界冠军,其后98年在曼谷亚运会初露锋芒一举拿下四个项目冠军,在邓亚萍等老将退役后,王楠成为了中国乒乓球女队的****。

2000年悉尼奥运会包揽女单和女双两块金牌宣告着中国女乒正式进入王楠时代,而其后状态有所下降,2002年釜山遭遇滑铁卢后一度准备退役,其后及时调整状态在04年雅典夺得女双冠军,07年世界杯再次封后,北京奥运会决赛不敌张怡宁获得银牌后离开让她依依不舍的乒乓球台,选择了退役。

职业生涯获得24次世界冠军。而另一个主人公张怡宁同年出道,但之前由于心态问题始终无法问鼎,直到2002年才全面爆发,拿下世界杯及亚运会的女单冠军,雅典奥运会上成功超越王楠拿下女单女双两块金牌,05年实现了世锦赛、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大满贯。

自此之后正式统治女乒,在世乒赛上多次捧杯,在北京奥运会上击败了大姐王楠卫冕冠军,09年横滨世锦赛再次卫冕,为自己的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与2011年正式退役。

两个人在生涯前期的交手当中王楠全面压制张怡宁,99年世乒赛决赛,张怡宁凭借出色的发挥2:0领先王楠,而随后不急不躁的王楠连下两局扳平,而此时尚未完全成熟的“大魔王”的张怡宁心态完全失衡摔拍走人,王楠更是气的直言“她这种敷衍了事、自暴自弃的打法完全没有尊重对手,也没有尊重比赛”。

那之后年轻气盛的张怡宁被禁赛半年,这段时间她的状态非常之差,无缘悉尼奥运会对她而言是个沉重的打击,在那之后她拼命练习,终于凭借自己的力量重新走了回来,世人只看到了她在领奖台上的光鲜亮丽,却不知在那段时间她经历了怎样的痛苦折磨。

王楠曾评价张怡宁“她的生命里除了乒乓球再装不下任何东西”。两人曾经要强的个性都十分渴望在单打的比赛中证明自己,而对双打比赛不屑一顾,直到最后二人组合女双,可谓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二人出色的实力能够互相弥补,有她们二人的女双比赛,对手们只能来争第二名。

04年雅典王楠意外负于李佳薇,成就了张怡宁,“大魔王”正式向世人展现自己无与伦比的才华,坚毅的目光冷酷的面容配上精湛的球技,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张怡宁,也成就了中国女乒最好的时代。

时过境迁,时间来到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两人再一次相遇女单决赛,彼时的张怡宁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魔王”坐稳了世界第一的宝座,而王楠也奠定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即将功成身退,张怡宁没费什么力气4:1击败了王楠夺冠,王楠也表示“这是我最后一场比赛,无论输赢,我都会享受每一分钟”,比赛充满了温馨,赛后王楠正式宣布退役。

而拿下冠军的张怡宁坐在台下发呆,对于记者的问话,她回答道本以为比赛要打七场的。无数的辛酸往事浮上心头。“她走后,好像再也没有人陪着我了”,“你走之后,我又还有什么对手”次年状态仍旧巅峰的张怡宁也退出国家队随后宣布退役。

“伯牙鼓琴,子期知音”,伟大的运动员必须有一个伟大的对手衬托才会完美,二人统治了中国乒坛长达十年之久,一个伟大的时代终于落幕,留给后人无数的怀念与感动,多年以后,两人共同坐在比赛的评论席,“最近咋样”,“挺好的”,“你呢?”“我也挺好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成为了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