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美洲杯含金量哪个高 我还是喜欢
2.NBA历年总冠军
3.与美洲杯还有亚洲杯历届冠军与各国夺冠次数?
4.请资深球迷粗略描述 欧洲、美洲、非洲足球特点
5.介绍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越详细越好)
和美洲杯含金量哪个高 我还是喜欢
和美洲杯含金量哪个高,回答:从我个人角度看我还是喜欢
美洲的足球水平也是非常高的,足球发展还是以技术流派为主,传控技术非常好。
但是由于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占了很大的比例,这就造成了大部分国家的整体足球水平达不到世界级的发展水平,严重阻碍了美洲的足球发展,好多美洲的优秀球员都去欧洲的联赛中去踢球。
但还是有一些水平很高的国家,主要有代表的国家:巴西 阿根廷,这两个国家都曾经获得过世界杯(大力神杯)
墨西哥,智利等美洲其他的一些足球不发达国家的水平还够不上世界顶尖水平。
下面我想主要说一下欧洲的足球水平高度原因概况,这也是造成我之所以喜欢的原因吧。
在欧洲,他们的足球发展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并且欧洲的经济非常发达,各国的足球联赛发展和运营的都非常好。
比如西甲,意甲,德甲,荷甲,英超,法甲这些都是在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的足球联赛 ,并且在各国的联赛中聚集了全世界的顶尖的足球运动员,这种情况下这就完全推动了各大联赛的发展,直接影响并提高了欧洲整体的足球水平。
再有就是世界顶级的教练云集到欧洲的各大联赛,他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他们先进的足球理念和训练方便完全打造出很多的星河战队。
各个俱乐部的打法都是在高对抗,高速度中进行的,比如利物浦,巴萨,,尤文,拜仁,阿贾克斯,里昂等等很多这样优秀的俱乐部,他们的队员有充沛的体能,娴熟的技术,高度的战术素养。
通过这一些硬件直接打造出欧洲这些国家非常高的足球水平,就像比利时,荷兰,土耳其,希腊,塞尔维亚等等这些国家都是非常厉害的,都有相当强的实力的。
俗话说:欧洲无弱旅,这就是完全表明欧洲的整体水平。所以的比赛每场都是非常激烈精彩的,每场都是经典再现。
这就是喜欢的原因吧。
个人觉得看历史阶段,在美洲杯前期,应该是比更具价值,因为其本身的实力以及还未崛起,在美洲杯的中后期,随着的优良赛制,美洲杯已经不及了。
美洲杯水平相比于要逊色许多,首先美洲国家少,足球强国就那几个,而且踢球风格,战术风格类似。欧洲国家多,足球盛兴,足球人口多,强队多,各国联赛水平都很高,踢球风格各异,对抗性强,攻防速度快,所以肯定要好看许多!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纪律性强,组织严密的队伍,欧洲足球既不缺钱天才,同时,各球队实力差距并不是很大,比赛很精彩。相对比较南美洲只是巴西阿根廷得二人转,秘鲁哥伦比亚乌拉圭智力巴拉圭冷不丁出来捣一下乱,讲究个人英雄主义,缺乏团队配合,我还是喜欢。
NBA历年总冠军
NBA历届总冠军如下表
NBA总冠军的比赛(截止2018年)共举行了72届,历届的总冠军名单如下表:
扩展资料
NBA历史上共出现过31只球队,截止2018年共有20只球队获得过NBA的总冠军。在已举行过的72届的冠军争夺战中,波士顿凯尔特人队总共获得17次总冠军,是历史上获取冠军最多的球队,洛杉矶湖人队总共获得16次总冠军,芝加哥公牛队、金州勇士队各获得6次总冠军。
效用于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的比尔·拉塞尔,于1957-1969年的13个赛季里,11次夺得NBA总冠军,因此获得11枚NBA冠军戒指,是目前获得冠军戒指最多的运动员。
曾执教过芝加哥公牛队和洛杉矶湖人队的菲尔·杰克逊,以教练身份赢得11枚总冠军戒指,是NBA历史上夺冠次数最多的教练。
NBA篮球联赛,一般在美国本土举行,但NBA为了扩大其影响力,会在美国以外的国家举行由NBA球队进行的比赛。2004年10月14日和17日,NBA中国赛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行,从此,NBA中国赛举办了多届,地点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很好的推动了篮球这项体育运动。
百度百科-NBA总冠军
百度百科-NBA
百度百科- NBA中国赛
与美洲杯还有亚洲杯历届冠军与各国夺冠次数?
欧洲(UEFA)
简介
英文全称european championship,1958年在法国人德劳内的策划下,1960年第一届欧洲足球锦标赛(简称)诞生了。每4年举行1次。该项赛事开始时称为欧洲国家杯赛,由于参加比赛的是欧洲各国的国家代表队,因此,这项赛事是欧洲最高水平的比赛。
因该项赛事是世界足球水平最高的欧洲最高级别的比赛,其预选赛出线队的出线难度不亚于世界杯出线,又由于该项赛事的出线队少而精,故比赛大多精彩激烈,受到世界足球爱好者的青睐。
比赛先分7个小组进行预赛,每个小组的第1名进入决赛。决赛由欧洲某一国家承办,参加决赛的7支球队与东道主队先分2个组进行循环赛,每个组的前2名进行第2阶段的比赛。第2阶段的比赛用淘汰制,由2支优胜队进行最后的决赛。
从1996年起,参加决赛阶段的队由原来的8支增至16支。至1996年,德国足球队成为第一支夺得3届冠军的球队。
历届欧锦赛冠军
届次
决赛阶段主办国
决赛日期
决赛成绩
最佳射手
进球数
第1届
法国
1960.07.10
苏联2:1(加时)南斯拉夫
方丹(法国)
6球
第2届
西班牙
1964.06.12
西班牙2:1苏联
马德森(丹麦)
11球
第3届
意大利
1968.06.10
意大利再赛2:0南斯拉夫
里瓦(意大利)
7球
第4届
比利时
12.06.18
西德3:0苏联
穆勒(西德)
11球
第5届
南斯拉夫
16.06.20
捷克 斯洛伐克点球5:3(2:2)西德
吉文斯(爱尔兰)
8球
第6届
意大利
1980.06.22
西德2:1比利时
基冈(英格兰)
7球
第7届
法国
.06.27
法国2:0西班牙
普拉蒂尼(法国)
9球
第8届
联邦德国
1988.06.25
荷兰2:0苏联
克劳森(比利时)
7球
范巴斯滕(荷兰)
7球
阿尔托贝利(意大利)
7球
第9届
瑞典
1992.06.26
丹麦2:0德国
帕潘(法国)
11球
第10届
英国
1996.06.30
德国2:1(加时)捷克
希勒(英格兰)
5球
第11届
荷兰、比利时
2000.07.03
法国2:1(金球)意大利
米洛舍维奇(南斯拉夫)
5球
科鲁伊维特(荷兰)
5球
第12届
葡萄牙
2004.07.04
葡萄牙 0-1(0-0) 希腊
巴罗什(捷克)
5球
第13届
奥地利、瑞士
2008
历届欧洲少年足球锦标赛
年份
届次
冠军
亚军
第三名
1986
1
西班牙队
1988
2
西班牙队
1989
3
葡萄牙队
1991
4
西班牙队
1993
5
波兰队
1995
6
葡萄牙队
1996
7
葡萄牙队
1998
8
爱尔兰队
1999
9
西班牙队
欧洲18岁以下青年足球锦标赛
届次 年份 举办地 冠军
1.1948 英格兰 英格兰 2 1949 荷兰 法国 3 1950 奥地利 奥地利
4 1951 法国 南斯拉夫 5 1952 西班牙 西班牙 6 1953 比利时 匈牙利
7 1954 德国 西班牙 8 1955 意大利(未决赛) 9 1956 匈牙利(未决赛)
10 1957 西班牙 奥地利 11 1958 卢森堡 意大利 12 1959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
13 1960 奥地利 匈牙利 14 1961 葡萄牙 葡萄牙 15 1962 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
16 1963 英格兰 英格兰 17 1964 荷兰 英格兰 18 1965 联邦德国 民主德国
19 1966 南斯拉夫 意大利/苏联 20 1967 土耳其 苏联 21 1968 法国 捷克斯洛伐克
22 1969 民主德国 保加利亚23 10 苏格兰 民主德国24 11 捷克斯洛伐克 英格兰
25 12 西班牙 英格兰 26 13 意大利 英格兰 27 14 瑞典 保加利亚
28 15 瑞士 英格兰 31 18 波兰 苏联 32 19 奥地利 南斯拉夫 33 1980 民主德国 英格兰 34 1981 联邦德国 联邦德国 35 1982 芬兰 苏格兰 36 1983 英格兰 法国 37 苏联 匈牙利 38 -1986 南斯拉夫 民主德国 39 1986-1988 捷克斯洛伐克 苏联40 1988-1990 德国 土耳其41 1990-1992 苏格兰 英格兰42 1992-1993 西班牙 葡萄牙
43 1993-1994 希腊 西班牙44 1994-1995 法国 法国 45 1995-1996 冰岛 法国
欧洲21岁以下级青年足球锦标赛
年份
届次
冠军
亚军
决赛成绩
12
捷克斯洛伐克队
苏联队
2:2、3:1
14
匈牙利队
民主德国队
2:3、4:0
16
苏联队
匈牙利队
1:1、2:1
18
南斯拉夫队
民主德国队
1:0、4:4
1980
苏联队
民主德国队
0:0、1:0
1982
英格兰队
联邦德国队
3:1、2:3
英格兰队
西班牙队
1:0、2:0
1986
1
西班牙队
意大利队
1:2、2:1、3:0
1988
2
法国队
希腊队
0:0、3:0
1990
3
苏联队
南斯拉夫队
4:2、3:1
1992
4
意大利队
1994
5
意大利队
1996
6
意大利队
1998
7
西班牙队
历届巴尔干杯比赛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年度 冠军 亚军 地点
1929/31 罗马尼亚 南斯拉夫 主客场
1931 保加利亚 土耳其 保加利亚
1932 保加利亚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
1933 罗马尼亚 南斯拉夫 罗马尼亚
1934/35 南斯拉夫 希腊 希腊
1935 保加利亚 南斯拉夫 保加利亚
1936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年度 冠军 亚军 地点
1946 阿尔巴尼亚 南斯拉夫 阿尔巴尼亚
1947 匈牙利 南斯拉夫 主客场
1948 未结束 主客场
13/76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主客场
17/80 罗马尼亚 南斯拉夫 主客场
欧洲冠军杯历史由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足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复兴,但这项运动仅仅是通过国家队的比赛在各国普及的。到了1953年,在温布利大球场进行的由英格兰队3:6负于匈牙利队的友谊赛竟然全场爆满。俱乐部之间的跨国较量也是如此,匈牙利基斯佩特洪韦德、英格兰阿森纳、阿根廷河床、意大利尤文图斯等俱乐部的海外远征,常常吸引了大批狂热的球迷。然而,无论是国家队之间的交流、还是俱乐部级别的赛事都为数寥寥。除了米特罗帕杯和拉丁杯等若干赛事之外,欧洲俱乐部之间不存在国际性赛事。这时,法国人加布里埃尔·亚诺提出了创立欧洲冠军杯的构想,这一年是1955年。
前法国国脚亚诺是欧洲足球先生评选活动的创始人,同时为法国《队报》和《法国足球》杂志撰稿,他敏锐地预感到有可能出现一个崭新的赛事,可以让欧洲各国顶尖俱乐部汇聚一堂。他提议由各国著名俱乐部以联赛制度创立一个新赛事。而当时欧洲足联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之中,第一届大会定于1955年3月2日召开,他们更为关心的是内部组织问题和如何争取各国家协会加入其组织。当时,它还没有条件对法国人提出的这一雄心勃勃、引人注目的想法给予支持。欧洲冠军杯的推动者们积极与国际足联和欧洲足联联系,但结果却令人失望。这两个组织都对没有国家队参加的比赛不太感兴趣。
当时在欧洲大陆上举行的俱乐部级国际比赛主要有米特罗帕杯和拉丁杯。中欧国家自1927年起便举行米特罗帕杯,这项比赛开始时只在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之间进行。后来又陆续接纳了意大利、罗马尼亚和瑞士和球队参加。而拉丁根开始于1949年,参加的有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的球队,这一比赛在当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是,所有这些比赛以及其他一些小型比赛,都只是局限干地区之间,而不包括整个大陆之间的交流。
亚诺的得到了马德里队、安德莱赫特队、维也纳快速队等数家俱乐部以及匈牙利足协的热情欢迎。其它俱乐部则由于赛程冲突、球员报酬、夜间照明等种种原因而迟疑不决,或是提出异议。《队报》委托其编辑部的一位负责人枣雅克德·里斯维克组织了一次由当时的欧洲主委俱乐部的代表参加的会议,以确定欧洲俱乐部间的比赛形式。举行欧洲俱乐部杯赛的坚定支持者之一便是西班牙马德里俱乐部的圣地亚哥·伯纳乌。他所领导的俱乐部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不少成就,为了更进一步,他继续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例如聘请了当时的几位著名球星:阿根廷的斯蒂芬诺和里亚尔。
会议于1955年4月2日至3日举行。尽管在一个月以前,欧洲足联在维也纳执委会会议上重申不与非国家队参加的比赛进行任何合作,但还是阻止不了各个协会派代表去巴黎。法国《队报》发出了18封邀请函,其中只有两家俱乐部代表没有与会。一家是苏格兰的爱丁堡爱尔兰人队,不过它同意参加新赛事;另一家是苏联的莫斯科迪纳莫队,其解释的理由是正值苏联严冬,难以赴会。在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上,各家俱乐部对赛制达成了协议:比赛由各国联赛冠军参加;用主客场淘汰赛制,或两队积分和净胜球都相同,则在第三者球场上举行一场附加赛;冠军杯的决赛须在欧洲足联事先确定的球场上进行;在本队球场比赛时,门票收入、广告费和电视转播费归东道主处理。在这次会议上,还设立了一个执行委员会,圣地亚哥·伯纳乌任该委员会的第一副。委员会负责起草拟定欧洲冠军杯的要点,并通报了国际足联以求理解。
欧洲足联想搞另外一个杯赛,替代《队报》和欧洲大部分俱乐部所提议举行的欧洲冠军杯。欧洲足联所要搞的杯赛不是要俱乐部队而是要各城市队参加,目的是为了密切欧洲各城市间的友好联系和体育交往。这项提议得到英格兰足球协会的支持,它当时正对没有参加发起创立欧洲俱乐部杯赛感到不快。这是英格兰足协的惯用手法,英国人对未在它的国土上研究过的事情一律取轻蔑态度。实际上,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四个足球协会(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一直与国际足联闹别扭,它退出了这个组织,停止参加奥运会比赛和最初几届世界杯赛。当时任英格兰足协秘书长的斯坦利·劳斯明确表示该组织反对创立非国家非城市之间进行的比赛。他主张多组织一些欧洲人民之间、俱乐部之间、城市之间、工厂之间、青年组织之间、学校之间的友谊比赛。
后来,欧洲足联于1955年6月举办了国际城市工业博览会杯赛,这次比赛在首届欧洲冠军杯开赛前三个月举行。然而,尽管欧洲足联有着举办博览会杯的良好愿望,还是阻止不了该比赛变成二流比赛的趋向。首届比赛拖了三年才结束,最后一场比赛是巴塞罗那队和伦敦代表队之间于1958年5月1日进行的。而在这一段时间里,已举办过三届欧洲冠军杯。
1955年,形势的发展使国际足联改变了俱乐部冠军杯赛的看法。他们看到比赛的确还象那么回事。另外,参加比赛球队的水平也较高。像比利时的安德莱赫特、奥地利的维也纳快速、葡萄牙的里斯本竞技和西班牙的马德里等队。另一方面,1954年在瑞士举行的世界杯赛首次进行电视转播并获得成功后,使得欧洲电视机构支持欧洲冠军杯可能性增大,而这一点意味着扩大影响并赚钱。
在国际足联的劝告下,欧洲足联开始重新考虑对欧洲冠军杯的反对态度。欧洲足联向欧洲冠军杯的组织者们提出条件把组织比赛的权力交还给欧洲足联,俱乐部代表队参加比赛须经所在国家协会批准等。
在所提出的条件被接受后,欧洲足联执委会于1955年5月21日在巴黎召开会议,邀请所有对比赛发生兴趣的俱乐部参加。会议决定由欧洲足联亲自组织这项完整,并将比赛改称为欧洲冠军杯,不再使用原称欧洲俱乐部杯赛。
英国人仍然拒不承认欧洲冠军杯,不准切尔西队参加首届比赛。但首届欧洲冠军杯仍然于1955年9月开赛,1956年5月结束,地点在巴黎,马德里队获得冠军。
1968年对比赛规则进行了重大修改,即在预赛阶段设立队,用以避免强队之间过早相遇。另一重大修改是“控制”抽签,以避免那些有政治纠纷的国家(如苏联和阿尔巴尼亚,希腊和土耳其等)碰巧分在同一组。
1969年起取消了比赛中两队积分和净胜球数都相同情况下进行附加赛的做法;改为在积分和净胜球数都相同情况下,根据在对方场地进球多少决定胜负,即我们常说的“客场入球双计”。这样做的目的是力图避免参赛队在对方场地用过分保守的防守型战术。在决赛中如出现平局,则用加时赛,如仍不能作出胜负.则再进行一场附加赛。这种情况仅在 14年出现过一次,拜仁慕尼黑队在附加赛中以4:0大胜马德里竞技队,开始了他们三连冠的历程。
1992年,欧洲冠军杯在半决赛中引入了分组循环赛,两个小组的第一名再进行决赛。比赛也因此而改称了欧洲冠军联赛,但人们仍习惯于将其称为欧洲冠军杯。在后来的几年中,冠军杯的赛制又屡有变化,逐渐将分组循环赛制应用到复赛以前的比赛,参赛的球队也不再限于各国的联赛冠军,一些足球强国的联赛亚军也可以参赛。曼彻斯特联队在1999年神奇般地夺冠,他们正是以联赛亚军的身份参加比赛的。而这一切变化,都是为了增加比赛的场次,使参赛的各队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
1998年,为了阻止各大俱乐部建立欧洲的设想,欧洲足联决赛从1999/2000赛季起对欧洲三大杯赛进行有史以来最大的改革:欧洲优胜者杯赛被取消。而根据欧洲俱乐部比赛成绩的排名,各国可以派出1-4支球队参加欧洲冠军杯赛;在冠军杯赛中进行两个阶段的分组循环赛,第一阶段各小组的第三名还可以继续参加联盟杯。
历届欧洲冠军杯成绩
年份 比赛地 比赛结果
1956 巴黎 马德里 4 兰斯体育场 3
1957 马德里 马德里 2 佛罗伦萨 0
1958 布鲁塞尔 马德里 3 AC米兰 2
1959 斯图加特 马德里 2 兰斯体育场 0
1960 格拉斯哥 马德里 7 法兰克福和谐 3
1961 伯尔尼 本菲卡 3 巴塞罗那 2
1962 阿姆斯特丹 本菲卡 5 马德里 3
1963 伦敦 AC米兰 2 本菲卡 1
1964 维也纳 国际米兰 3 马德里 1
1965 米兰 国际米兰 1 本菲卡 0
1966 布鲁塞尔 马德里 2 贝尔格莱德游击队 1
1967 里斯本 凯尔特人 2 国际米兰 1
1968 伦敦 曼彻斯特联 4 本菲卡 1
1969 马德里 AC米兰 4 阿贾克斯阿姆斯特丹 1
10 米兰 费耶诺德 2 凯尔特人 1
11 伦敦 阿贾克斯阿姆斯特丹 2 帕纳西奈科斯 0
12 鹿特丹 阿贾克斯阿姆斯特丹 2 国际米兰 0
13 贝尔格莱德 阿贾克斯阿姆斯特丹 1 尤文图斯 0
14 布鲁塞尔 拜仁慕尼黑 4 竞技马德里 0(经过重赛,第一场1-1)
15 巴黎 拜仁慕尼黑 2 利兹联 0
16 格拉斯哥 拜仁慕尼黑 1 圣埃蒂安 0
17 罗马 利物浦 3 鲍鲁西亚门兴格拉德巴赫 1
18 伦敦 利物浦 1 FC布鲁日 0
19 慕尼黑 诺丁汉森林 1 马尔默FF 0
1980 马德里 诺丁汉森林 1 汉堡SV 0
1981 巴黎 利物浦 1 马德里 0
1982 鹿特丹 阿斯顿维拉 1 拜仁慕尼黑 0
1983 雅典 汉堡SV 1 尤文图斯 0
罗马 利物浦 1 AS罗马 1(利物浦互射点球4-2胜)
1985 布鲁塞尔 尤文图斯 1 利物浦 0
1986 塞维利亚 布加勒斯特星 0 巴塞罗那 0(星互射点球2-0胜)
1987 维也纳 FC波尔图 2 拜仁慕尼黑 1
1988 斯图加特 PSV埃因霍温 0 本菲卡 0(PSV互射点球6-5胜)
1989 巴塞罗那 AC米兰 4 布加勒斯特星 0
1990 维也纳 AC米兰 1 本菲卡 0
1991 巴里 贝尔格莱德红星 0 奥林匹克马赛 0(红星互射点球5-3胜)
1992 伦敦 巴塞罗那 1 桑普多利亚 0
1993 慕尼黑 奥林匹克马赛 1 AC米兰 0
1994 雅典 AC米兰 4 巴塞罗那 0
1995 维也纳 阿贾克斯阿姆斯特丹 1 AC米兰 0
1996 罗马 尤文图斯 1 阿贾克斯阿姆斯特丹 1(尤文图斯互射点球4-2胜)
19 慕尼黑 鲍鲁西亚多特蒙德 3 尤文图斯 1
1998 阿姆斯特丹 马德里 1 尤文图斯 0
1999 巴塞罗那 曼彻斯特联 2 拜仁慕尼黑 1
2000 巴黎 马德里 3 巴伦西亚 0
2001 米兰 拜仁慕尼黑 1 巴伦西亚 1(拜仁互射点球5-4胜)
2002 格拉斯哥 马德里 2 拜尔勒沃库森 1
2003 曼彻斯特 尤文图斯 0 AC米兰 0(AC米兰互射点球3-2胜)
2004 维也纳 FC波尔图 3 AS摩纳哥 0
2005 伊斯坦布尔 AC米兰 3 利物浦 3 (经过加时赛,互射点球2-3)
2006 法兰西 巴塞罗那2阿森拉1
中北美及加勒比地区(concacaf)
历届中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家足球锦标赛
届次
时间
举办地点
冠军
亚军
第三名
第四名
1
1991
美国
美国
0:0(点球4:3)
洪都拉斯
墨西哥
2:0
哥斯达黎加
2
1993
美国、墨西哥
墨西哥
4:0
美国
哥斯达黎加
1:1
牙买加
3
1996
美国
墨西哥
2:0
巴西
美国
3:0
危地马拉
4
1998
美国
墨西哥
1:0
美国
巴西
1:0
牙买加
5
2000
美国
加拿大
2:0
哥伦比亚
6
2002
美国
美国
2:0
哥斯达黎加
加拿大
2:1
韩国
7
2003
美国
墨西哥
1:0
巴西
美国
3:2
哥斯达黎加
8
2005
美国
美国
0:0(点球3:1)
巴拿马
3-洪都拉斯,4-哥伦比亚 未比赛
历届中北美和加勒比地区足球锦标赛
年份
届次
举办地点
冠军
亚军
第三名
第四名
1963
1
圣萨尔瓦多
哥斯达黎加
萨尔瓦多
荷属安的列斯
洪都拉斯
1965
2
危地马拉城
墨西哥
危地马拉
哥斯达黎加
萨尔瓦多
1967
3
特古西加尔巴
危地马拉
墨西哥
洪都拉斯
特立尼达
1969
4
圣何塞
哥斯达黎加
危地马拉
荷属安的列斯
墨西哥
11
5
西班牙港
墨西哥
海地
哥斯达黎加
古巴
13
6
太子港
海地
特立尼达
墨西哥
洪都拉斯
17
7
墨西哥城
墨西哥
海地
萨尔瓦多
加拿大
1981
8
特古西加尔巴
洪都拉斯
萨尔瓦多
墨西哥
加拿大
1985
9
加拿大
洪都拉斯
哥斯达黎加
1989
10
哥斯达黎加
美国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危地马拉
历届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家足球锦标赛
年份 届次 举办地点 冠军 亚军 第三名 第四名
1941 1 圣何塞 哥斯达黎加 萨尔瓦多 荷属安的列斯 巴拿马
1943 2 圣萨尔瓦多 萨尔瓦多 危地马拉 哥斯达黎加 尼加拉瓜
1946 3 圣何塞 哥斯达黎加 危地马拉 洪都拉斯 萨尔瓦多
1948 4 危地马拉城 哥斯达黎加 危地马拉 巴拿马 荷属安的列斯
1951 5 巴拿马城 巴拿马 哥斯达黎加 尼加拉瓜 —
1953 6 圣何塞 哥斯达黎加 洪都拉斯 荷属安的列斯 危地马拉
1955 7 特古西加尔巴 哥斯达黎加 荷属安的列斯 洪都拉斯 萨尔瓦多
1957 8 威廉斯塔德 海地 荷属安的列斯 洪都拉斯 巴拿马
1960 9 哈瓦那 哥斯达黎加 荷属安的列斯 洪都拉斯 苏里南
1961 10 圣何塞 哥斯达黎加 萨尔瓦多 洪都拉斯 海地
历届加勒比地区国家杯足球锦标赛
年份
届次
举办地点
冠军
亚军
第三名
第四名
1989
1
布里奇顿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2:1
格林纳达
1991
2
金斯敦
牙买加
2:0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圣卢西亚
4:1
圭亚那
1992
3
西班牙港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3:1
牙买加
马提尼克
1:1(5:3)
古巴
1993
4
马提尼克
0:0(6:5)
牙买加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3:2
圣基茨—尼维斯
1994
5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7:2
马提尼克
瓜德罗普
2:0
苏里南
1995
6
开曼群岛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5:0
圣文森特
古巴
3:0
开曼群岛
1996
7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2:0
古巴
马提尼克
1:1(3:2)
苏里南
19
8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4:0
圣基茨—尼维斯
牙买加
4:1
格林纳达
1998
9
牙买加
2:1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海地
3:2
安提瓜和巴布达
1999
10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2:1
古巴
牙买加
—
海地
历届中美洲国家杯足球锦标赛
年份 届次 举办地点 冠军 亚军 第三名 第四名
1991 1 哥斯达黎加 哥斯达黎加 洪都拉斯 危地马拉 萨尔瓦多
1993 2 洪都拉斯 洪都拉斯 哥斯达黎加 巴拿马 萨尔瓦多
1995 3 萨尔瓦多 洪都拉斯 3:0 危地马拉 萨尔瓦多 2:1 哥斯达黎加
19 4 危地马拉 哥斯达黎加 危地马拉 萨尔瓦多 洪都拉斯
1999 5 哥斯达黎加 哥斯达黎加 危地马拉 洪都拉斯 萨尔瓦多
2001 6 洪都拉斯 危地马拉 哥斯达黎加 萨尔瓦多 巴拿马
2003 7
2005 8 危地马拉 洪都拉斯 1:1 哥斯达黎加 危地马拉 3:0 巴拿马
历届北美洲国家杯足球锦标赛
年份
届次
举办地点
冠军
亚军
第三名
1947
1
古巴
墨西哥
古巴
美国
1949
2
墨西哥
墨西哥
美国
古巴
1990
3
加拿大
加拿大
墨西哥
美国
1991
4
美国
墨西哥
美国
加拿大
历届美洲杯赛名次
美洲国家杯足球锦标赛是南美足联组织的洲级赛事,1993年第二十九届起邀请中北美球队,1999年第三十二届邀请日本队参加。根据《国际足联消息》上的注解,未标明届次的比赛为外锦标赛。1983年第二十五届美洲杯赛取主客场制。
1916 1. 乌拉圭,2. 阿根廷,3. 巴西,4. 智利
1917 1. 乌拉圭,2. 阿根廷,3. 巴西,4. 智利
1919 1. 巴西,2. 乌拉圭,3. 阿根廷,4. 智利
1920 1. 乌拉圭,2. 阿根廷,3. 巴西,4. 智利
1921 1. 阿根廷,2. 巴西,3. 乌拉圭,4. 巴拉圭
1922 1. 巴拉圭,2. 巴西,3. 乌拉圭,4. 阿根廷,5. 智利
1923 1. 乌拉圭,2. 阿根廷,3. 巴拉圭,4. 巴西
1924 1. 乌拉圭,2. 阿根廷,3. 巴拉圭,4. 智利
1925 1. 阿根廷,2. 巴西,3. 巴拉圭
1926 1. 乌拉圭,2. 阿根廷,3. 智利,4. 巴拉圭,5. 玻利维亚
1927 1.阿根廷,2.乌拉圭,3.秘鲁,4.玻利维亚
1929 1. 阿根廷,2. 巴拉圭,3. 乌拉圭,4. 秘鲁
1935 1. 乌拉圭,2. 阿根廷,3. 秘鲁,4. 智利
1937 1. 阿根廷,2. 巴西,3. 乌拉圭,4. 巴拉圭,5. 智利,6. 秘鲁
1939 1. 秘鲁,2. 乌拉圭,3. 巴拉圭,4. 智利,5. 厄瓜多尔
1941 1. 阿根廷,2. 乌拉圭,3. 智利,4. 秘鲁,5. 厄瓜多尔
1942 1. 乌拉圭,2. 阿根廷,3. 巴西,4. 巴拉圭,5. 秘鲁,6. 智利,7. 厄瓜多尔
1945 1. 阿根廷,2. 巴西,3. 智利,4. 乌拉圭,5. 哥伦比亚,6. 玻利维亚,7. 厄瓜多尔
1946 1. 阿根廷,2. 巴西,3. 巴拉圭,4. 乌拉圭,5. 智利,6. 玻利维亚
1947 1. 阿根廷,2. 巴拉圭,3. 乌拉圭,4. 智利,5. 秘鲁,6. 厄瓜多尔,7. 玻利维亚,8. 哥伦比亚
1949 1. 巴西,2. 巴拉圭,3. 秘鲁,4. 玻利维亚,5. 智利,6. 乌拉圭,7. 厄瓜多尔,8. 哥伦比亚
1953 1. 巴拉圭,2. 巴西,3. 乌拉圭,4. 智利,5. 秘鲁,6. 玻利维亚,7. 厄瓜多尔
1955 1. 阿根廷,2. 智利,3. 秘鲁,4. 乌拉圭,5. 巴拉圭,6. 厄瓜多尔
1956 1. 乌拉圭,3. 阿根廷,4. 巴西,5. 巴拉圭,6. 秘鲁
1957 1. 阿根廷,2. 巴西,3. 乌拉圭,4. 秘鲁,5. 哥伦比亚,6. 智利,7. 厄瓜多尔
1959 1. 阿根廷,2. 巴西,3. 巴拉圭,4. 秘鲁,5. 智利,6. 乌拉圭,7. 玻利维亚
1959(非正式比赛)1. 乌拉圭,2. 阿根廷,3. 巴西,4. 厄瓜多尔,5. 巴拉圭
1963 1. 玻利维亚,2. 巴拉圭,3. 阿根廷,4. 巴
请资深球迷粗略描述 欧洲、美洲、非洲足球特点
意大利的特点就是链式防守,进攻大体是反击模式。CARNAVARO,NESTA都是数一数二的世界级中后卫,MALDINI,ZAMBROTTA,PANUCCI也都是顶级的边后卫。他们无论是单兵拦截,还是区域协防,都有着超强的能力。这与意甲崇尚防守的风格有着紧密联系。这些年来,尽管意甲的第一联赛的地位已经不保,但是,即便是来自其他联赛的国家队队员,来到国家队里,仍然要坚守防守第一的原则。。。再说进攻,无论是过去的BGIO,VIERI,PIERO还是近来出头的TONI,都是反击桥头堡。这种貌似猥琐的打法,其实场面并不难看,因此,意大利在中国也有着相当多的球迷。但是队中技术流的球员不是很多,这也是为什么诸如CASSANO都能让意大利人痴迷的原因。。
荷兰理论上崇尚433全攻全守,但个人认为,今年来的荷兰已经退去了郁金香的芬芳。当今的荷兰,诸如VAN DER VAART,SNEIJDER之流都能成为核心,足见其人才的没落。锋无力,中场凌乱,后场更是没有能媲美Frank de Boer的球员。当年的橙色王者,已经走下了神探。记忆中BERGKAMP,KLUIVERT,VANNI,SEEDORF,ZENDEN等人在时的荷兰,真正有股足球的味道,无论是中场的创造力,还是锋线得分能力,都堪称完美。只可惜,只能在记忆力搜索了。。(今天荷兰被俄罗斯淘汰,惋惜中送走了VANNI,伤感ING...)
西班牙,人称预选赛之王,打法华丽,讲究短传渗透,往往在频繁的到脚中,冷不防打一个身后,或者来一脚远射,往往能出其不意的得分获胜。队中基本全是技术流的球员。(流传已久的一个笑话:意甲的后卫解围,是看谁踢得远;西甲的后卫解围,是看谁过的人多。。。。。)整体有些偏软。不过场面甚是好看,XAVI,ALONSO,甚至INIESTA,都有着足够的创造力,而锋线上,速度下来了的RAUL已被抛弃,VILLA,TORRES这种更快、技术更全面的中锋迅速上位,而JOAQUIN,VICCENT这种华丽兼快速的边锋也是西班牙一贯的特点。分析其每逢大赛必定晕菜的原因,球风太软无疑是首要因素。淘汰赛中残酷的踢法,凶狠的逼抢和铲球,正是西班牙这种拉丁打法的球队的七寸。。。不过08西班牙也证明了自己
葡萄牙和西班牙类似,但是个人觉得她更注重边锋,从FIGO到C.RONALDO,SIMON,QUARESMA都有着华丽的脚法,痴迷于过人。而DECO这个巴西佬,显然为葡萄牙带来了不一样的东西,这种拦截与长传,往往是传统葡萄牙队员所不能接受的,这也是当初FIGO等人抵制DECO的重要原因。但是正是斯科拉里的坚持,让葡萄牙足球得以近年来不断出彩。
法国是我个人并不喜欢的队伍。至于风格,的确不是很好定位。个人感觉,法国队又ZIDANE和没有ZIDANE是两支不同的队伍。法国队中又实力的球员很多,如THURAM,HENRY,ANELKA等等,当初正是ZIDANE的完美组织,把整个队伍粘合成一个整体;如今齐祖退役,这个空缺,一时半会恐怕没有人能填补。都说RIBERY,个人认为这就是个边前卫,根本不是齐祖式的中场,更喜欢个人突破,最大的特点就是跑不死,对于组织传球,和齐祖还有差距
至于德国,就是个人最喜欢的球队了。。。德国人严谨的作风,决定了队伍对战术执行的非常到位。尽管看来有些死板,但是不可否认,正是这种高速运转且执行准确的作风,让日耳曼战车无往不利。锋线大的KLOSE无疑是很多后卫的噩梦。尽管强壮不如VIERI,快速不如ANELKA,但是其全面却是无人能及,不说那神奇的头球,光是助攻能力,就是许多前锋拍马也不能干上的。如今的新人GOMES也是有技术,有身体的牛人。中场灵魂BALLACK,尽管没有惊人的创造力,但却总是能很好的解读场上的形式,最合理的转移球。而且有一脚任意球,头球得分的能力也是不遑多让。而SCHWEINSTEIGER是球队最具创造力的进攻中场(只可惜DEISLER退役了,不然和他又一拼。。。),无论盘带还是助攻,都有不小威胁。当然,他还没有达到世界级水平。而后卫线上,尽管没有一个能达到NESTA级别的,但当融合在一起,也是许多前锋望而却步的一条防线。起码高空球不会犯憷。只是中后卫转身慢的弊病一直没有很好解决。比如上次德国对中国的比赛,胡特被蒿俊闵很轻松的过了
美洲主要是南美,南美讲究技术足球,以阿根廷和巴西为代表,欧洲和南美的足球水平毫无疑问均属世界前列,而特殊的历史背景也决定了两个大洲之间足球风格上的联系。从南美洲各国的官方语言可以知道,对于南美洲来说,伊比利亚半岛的影响最大。除了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其余的国家官方语言均为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而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占了大多数,只有巴西用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由此可见,伊比利亚半岛的足球风格在南美洲的影响非常之大。西班牙的奔放,葡萄牙的华丽,都可以在南美洲的队伍当中得到体现。哥伦比亚、阿根廷注重短传渗透,这是承袭了西班牙的风格;而巴西更崇尚华丽的个人技术,显然是受到了葡萄牙的影响。其他队伍,如乌拉圭、巴拉圭、秘鲁、智利等队伍也无一例外风格奔放、配合精准,伊比利亚足球风格在南美洲几乎是根深蒂固。从19世纪开始,又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来到南美洲,从而带来了更多更丰富的足球风格。例如阿根廷有非常多的意大利移民,他们把意大利足球严谨的风格带到了阿根廷,使阿根廷的打法相较巴西显得更为保守和具有欧洲传统风格。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在球队的组建上更多的是依靠白人球员。在这三支国家队的主力阵容当中,很难找出黑人球员,混血球员也并不多见。所以这三支球队的打法都更加接近欧洲球队。乌拉圭、巴拉圭的风格与西班牙相近,而阿根廷则融会了西班牙风格和意大利风格,加上他们特有的“高乔”风格,这三种风格完美的结合使阿根廷拥有了行云流水的配合、严谨的传递和如潮的攻势以及偶尔的即兴表演,阿根廷的球员同时也兼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这种特点是从南意大利承袭过来的。巴西是一个种族复杂的国家,几乎每一个巴西人都有着复杂的血统。巴西的球员根本就不能判断到底属于哪一人种。除了极少数的白人球员,其他基本上都是混血球员。由于奴隶贸易时期,从非洲运来的奴隶大多都是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登岸,而葡萄牙非常重视殖民地的种植业和农业发展,而在巴西北部亚马逊雨林地区聚居着一部分的印第安人,所以在葡萄牙殖民时期早期,在巴西的人种白、黑、黄三种皆有。这样的人种基础导致了现代巴西人的血统非常复杂,而巴西的足球风格也是南美最复杂的。黑人的柔韧性和灵敏度,白人的创造力和身体素质,以及印第安人强硬的作风,在巴西队中均有体现。巴西与欧洲球队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比赛当中,经常可以看到巴西球员令人眼花缭乱的个人表演。这是巴西的独特风格——“街头风格”。巴西是一个足球大国,几乎每一个人都爱好足球,都会踢足球。在街头,随处可见的是踢着街头足球的巴西少年。而这些巴西少年大多都是黑人或拥有黑人血统的混血儿,所以在巴西队当中,个人技术出色的球员也往往都是拥有黑人血统的球员。巴西的这种“街头风格”让他们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成为了世界第一强队。
而由于地理关系,南美洲和欧洲不能很频繁地进行联系,这也使得南美洲足球得以自行发展出不同于欧洲的风格。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安第斯山西侧的各国,如秘鲁、智利和哥伦比亚只有比较少的白人,在这些国家,更多的是梅斯蒂索人,即欧洲白人和印第安人所生的混血儿后裔,这些国家在风格上兼有欧洲风格和美洲风格,美洲风格更加浓厚,比较粗放、豪迈,并没有阿根廷、巴西那样行云流水的配合和令人叹为观止的个人表演。这些国家基本上脱离了欧洲的影响,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足球风格,这种风格注重团结配合,依靠自己坚定的意志去赢得比赛。所以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三国在南美并不是鱼腩军团,虽然在实力上与传统强队有一定差距,但对于强队们来说还是难啃的硬骨头。如哥伦比亚获得了2002年美洲杯的冠军和2003年联合会杯殿军,智利在2006年世界杯南美区预选赛上爆冷客场逼平阿根廷,都很能说明这些球队带有的强烈的不屈不挠的印第安风格。阿根廷所拥有的“高乔”风格,也是从印第安人的性格中得到的。高乔民族是生活在潘帕斯草原上的印第安游牧民族,他们勇猛好斗、身体剽悍,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骄傲感。阿根廷之所以不同于欧洲球队,就是因为他们比欧洲球队多了一种“高乔”风格,这是一种对于进攻的强烈欲望。在世界杯上,阿根廷曾两次遭遇死皮赖脸地坚持防守反击的英格兰队,在98年,阿根廷人用自己猛烈的攻击摧垮了英格兰“引以为傲”的防线,将其淘汰出局。而02年,阿根廷却败给了自己对于防守的疏忽。普拉森特面对欧文做出了一个相当危险的防守动作,虽然并没有对对方造成任何伤害,甚至几乎没有碰到对方,但是前锋的本能使欧文摔倒在了禁区内,阿根廷不得不吞下被判点球的苦果。98年,阿根廷人在点球上赢了英格兰,但是02年,阿根廷却输在了点球上。这就是为什么萨穆埃尔的崛起对于阿根廷来说至关重要的原因,因为缺少一个可靠的中后卫的阿根廷虽然进攻犀利,却防守薄弱。(出于个人原因,容许本人对于阿根廷做一个预测,当然都是些废话可以忽略:萨内蒂-萨穆埃尔-普拉森特这一条后防线,至少在短时间内是没有问题的。萨内蒂是一个全面性球员,在进攻方面也有相当的造诣,萨内蒂之于阿根廷相当于卡福或卡洛斯之于巴西,是一个“奇兵”型的助攻者,然而萨内蒂的防守水平也相当高,有人做出过这样的论断——世界上没有几个前锋可以过萨内蒂。这也说明了萨内蒂镇守的右路对于阿根廷来说绝对不是软肋,相反,非常地安全。萨穆埃尔除了防守出色外,也有相当旺盛的进攻欲望,出色的身体条件让他在与任何类型的前锋或后卫的对抗当中都不吃亏。至于普拉森特,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防守球员,非常冷静、胆大,虽然有时稍嫌毛糙,但我相信这是在德国养成的不好习惯,希望能够尽快改正。)较之刚烈的“高乔”风格,巴西的“街头风格”显得柔缓然而精彩许多。从罗马里奥到德尼尔森,再到3R组合,巴西球员几乎都拥有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盘带和不可思议的控球能力。巴西赢球总是赢得相当好看,巴西队的进球也总是非常精彩。在巴西,随处可见踢球的少年,为了早日得到星探的注意,孩子们都刻苦练习基本功,也正是这样练就了他们出众的盘带和控球。
介绍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越详细越好)
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上届世界杯马拉多纳的时,新的一届世界杯即将在意大利开幕,那就是1990年的第14届世界杯。
如果说上次世界杯中国队在预选赛中大意失荆州,那么这次则又添加了一抹悲壮。
当时亚洲区预算赛先分成6个小组,各小组的第一名再齐聚新加披进行6强循环赛,获胜的2支球队将代表亚洲参加决赛圈。
那一届,中国和西亚劲旅伊朗同分在一个小组,当时的伊朗虽然还未达到其历史最强时期,但在亚洲也是王一样的存在,在1990年10月的北京亚运会上伊朗就获得了冠军。
2强相遇勇者胜,那届中国队由高丰文执教,拥有亚洲头号中锋柳海光、以及马林、唐尧东、谢育新、古广明、贾秀全等一众好手,在和伊朗最后的主场决战中以2:0击败对方,得以晋级。
最后的亚洲6强战的第一场,中国队2:0轻取朝鲜,但是第二场在1:0领先阿联酋80分钟的情况下,主教练高丰文为了确保领先优势,换上董姓后卫意图加强防守,但是不曾想由于那名后卫热身不够,动作僵硬,造成在最后的三分钟里被阿联酋连入2球,绝杀中国队。
在后面的2场比赛里,中国队负于韩国,战胜沙特,最后一轮中国只要击败卡塔尔,而阿联酋不胜韩国的话,中国还是有希望出线的,但是当韩国队逼平阿联酋交出了一份最公平的答卷时,中国队却再次上演被逆袭的悲剧,1:2负于卡塔尔,再次饮恨世界杯!只得目送海湾小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搭上了前往罗马的末班车。
命运往往如此,很多时候三分钟、一场球也许足够颠覆所有的付出,时也?运也?在预选赛失利后,中国又经历了北京亚运会上主场败于泰国痛失前四的悲剧,于是中国足协开始痛下决心聘请外国教练和开展职业化。效果如何,我们将在后面的连载中记述。
话说预选赛尘埃落定,24强齐聚亚平宁,他们是:
1990年的参赛队中有很多名字是最后一次出现在世界杯的赛场上,因为随后而至的东欧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苏联则分裂成了15个国家;南斯拉夫也分裂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等国;只有西德和东德合并成为统一的德国。
1990年的6月8日,我认为最完美的一届体育运动开幕式拉开来了帷幕。如何完美呢?
先上图:
你没看错,这不是维密秀,这是世界杯的开幕式,24支参赛队在米兰的梅阿查体育场幻化为24朵盛开的时装之花,美丽的女穿着该国的传统或代表性的服饰款款步入绿茵,这是以柔来诠释阳刚,以美来歌颂足球。浪漫、热情、三夺世界杯的意大利向全世界展示其骨子里对足球、唯美和创新的理解。
但是唯美过后,揭幕战却着实让全世界打了个冷战,因为卫冕冠军阿根廷爆冷被来自非洲的雄鹰喀麦隆1:0击败,而且还折了主力门将。
第二场,阿根廷对阵同样爆冷不敌罗马尼亚的苏联时,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再次显灵,在球门线上挡出了苏联的必入球而且逃过了裁判的法眼,帮助阿根廷2:0胜出,跌跌撞撞地以小组第三出线。
上届杯赛上的苏维埃闪电不再,虽然在最后一场比赛中大胜喀麦隆,但是屈居第四打道回府。
意大利在A组中顺风顺水,和捷克一同出线。捷克的斯库赫拉维人高马大、威风八面、摧枯拉朽,尽显锋将本色。杯赛后加盟意大利的热那亚,为其夺得1990-1991赛季意甲第四立下汗马功劳。
C组的巴西一枝独秀,瑞典和苏格兰本来都寄希望于挤掉对方争夺小组第二,但是不曾想,半路杀出个名不见经传的哥斯达黎加!哥斯达黎加第一场爆冷1:0击败苏格兰,第二场不出意料地败于巴西脚下,第三场2:1击败拥有布洛林的瑞典队,昂首与巴西一同出线。再次上演世界杯上的小国奇迹。
而这一奇迹的背后又有我们的老朋友,上届杯赛率领墨西哥创造了8强奇迹的——米卢蒂诺维奇的身影。
(这里八卦一下,哥斯达黎加的队服是红色的,1966年的朝鲜、葡萄牙队服是红色的,1986年世界杯上爆冷的丹麦、比利时队服都是红色的,1998年的克罗地亚是红白格子衫,2002年打入4强的韩国队、土耳其都是身披红袍,是不是中国队也应该穿红色队服就能打进世界杯啊?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评论区各抒己见。)
D组、E组也没有太大的冷门,强队纷纷顺利出线。
最后一组,远在西西里赛区的F组却整出不小的动静!
F组由上届被“上帝之手”打败的英格兰、欧洲新科冠军、无冕之王荷兰、英式长传冲调的捍卫者爱尔兰以及再过两年才生出萨拉赫的埃及队组成。
原本全世界人民都寄予厚望的荷兰却迟迟进入不了状态,著名的三剑客在整届杯赛上浑浑噩噩无所作为。英格兰也一样,上届金靴莱茵克尔虽然有四大金刚辅佐,但是也碌碌无为。爱尔兰由英格兰名宿博比-查尔顿执教,但是也冲击不了其他队的球门。反倒是埃及队众志成城,接退强敌的进攻。三支球队两轮下来4场平局,最后一轮,荷兰和爱尔兰又是一场闷平,而英格兰和埃及也是堪堪又要平局收场,极有可能会出现4队平分同净胜球的尴尬场面,最后还是英老大最后时刻攻进一粒价值连城的进球,1:0击败了埃及,当时《足球报》为此配发的新闻标题为《英格兰一球遮三丑》说的就是这粒金球挽救了三支欧洲队的颜面。最后英格兰以小组第一出线,爱尔兰和荷兰通过抽签分获小组第二和第三。埃及虽败犹荣,功成身退。
抽签的结果把状态堪忧的大热门荷兰队摆在了德国战车面前。
同时,由于小组赛第一场失利,使得阿根廷也要在16强淘汰赛上提前与巴西对决。
先说荷兰对西德吧,那是一场令我这个荷兰球迷欲哭无泪的比赛。也许是因为荷兰三剑客——古力特、巴斯滕、里杰卡尔德在俱乐部牵扯了太多的精力,所以世界杯开赛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是和西德队提前的对决却使心高气傲的荷兰队提起了一口真气。
可是这口真气却因为里杰卡尔德和西德的沃勒尔之间的冲突而泄掉了。沃勒尔是西德的前锋,当场表现非常抢眼,甚至几次冲撞了荷兰的门将,作为后防中坚的里杰卡尔德与之开始了针对性的对抗。在一次对抗中,沃勒尔向里杰卡尔德吐口水,引发了口角和肢体冲突,最后当值主裁判将2人同时判罚离场。
一个少了把尖刀,一个缺了节链条,谁的损失更大不言而喻。最终西德队以2:1战胜了荷兰,扫清了夺冠路上最强大的一个对手。可惜啊橙衣军团,当最好的荷兰队面对最好的西德队,可是却败给了竞技状态!
再来看看另一个赛场上来自南美的2家宿敌之战。战前,全世界都在悲悼阿根廷。4年前的阿根廷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狼狈,跌跌撞撞以小组第三晋级16强,迎头撞上风头正劲巴西的枪口,呵呵,凶多吉少啊。
比赛也是巴西压着阿根廷打,但是天才就是天才,马拉多纳的天才只需要一瞬的闪现就够了,只见他在中圈得球,虚带两步,在几名巴西后卫的夹击下将球巧妙地向左面传出,拍马赶到的阿根廷“风之子”卡尼吉亚迅速插上突入禁区完成了绝杀。凭借此球,马拉多纳再次封神,一“传”封喉淘汰了巴西,挺进8强。
赛后,转播画面定格在了一个现场巴西女球迷迷茫而悲伤的脸庞上,也许正是这张梨花带雨的悲伤感动了上苍,在4年之后的美利坚还了巴西一份大礼。
16强的对决里,还有一场球,哥伦比亚的门将伊基塔冲出禁区接回传球,本打算以脚法晃过尾随而来的喀麦隆前锋,不想被对方反断,喀麦隆38岁高龄的老将——米拉大叔破门得分,并在角旗区翩翩起舞。最终,哥伦比亚1:2失利打道回府,喀麦隆成为第一支闯入8强的非洲球队,也预示着非洲球队的整体起飞。
另外几场比赛波澜不惊捷克 4:1 哥斯达黎加,爱尔兰 5:4 罗马尼亚(点球决胜),意大利 2:0 乌拉圭,南斯拉夫 2:1 西班牙,英格兰 1:0 比利时。
8强战斗中,英格兰再一次成为中流砥柱,再次抵御了非洲球队的重冲,3:2击退了喀麦隆。
意大利 1:0 爱尔兰,西德1:0捷克。
而多灾多难的阿根廷这时又站出来一位救世主,他就是替补门将——戈耶切亚。
阿根廷的正选门将蓬皮杜在揭幕战中就挂掉了,替补门将戈耶切亚上场后,由马拉多纳的隐秘手球帮忙守住了对苏联的比赛,在1/8决赛上,面对巴西如潮的进攻时,显示出了一位优秀门将的出色素质,高击低挡确保球门不失。
当进入1/4决战对阵南斯拉夫和1/2对阵意大利的时候,当比赛进入了点球决胜。正是他及时地站了出来,以稳定的心态和敏捷的身手,总共扑出了4粒点球,堪称世界杯有史以来的扑点球第一人。最终,阿根廷3:2淘汰了南斯拉夫。
当时全世界都没有太在意这支南斯拉夫队,但是时过情迁,我们才发现这是一支集结了那么多精英的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队的最后一次亮相。
2年后,虽然南斯拉夫在预算赛上获得小组第一,但是由于波黑战争爆发,南斯拉夫分裂,欧足联剥夺了其参加的资格,改由小组第二的丹麦顶替,结果丹麦上演了替补夺冠的“童话”!
总体而言,这届世界杯防守足球盛行,平均进球数达到历史最低,每场仅有2.21个。进入半决赛,更是场场靠点球决胜。
意大利对阵阿根廷的比赛被安排在那不勒斯举行,那里可是马拉多纳效力的地方。当上届世界杯赛后,马拉多纳加盟这支名不见经传的意大利南方小球会的时候,那不勒斯还是被意大利传统的足球世界视之为蛮荒之地的地方,但是正是这个马拉多纳在这片蛮荒之地建立起了一个蓝色的王朝,称霸亚平宁半岛。
所以在当地,球迷们称呼马拉多纳为国王。
但是当那不勒斯国王将要面对意大利国家队时,球迷的天平会倒向哪里呢?
往日里,马拉多纳是那不勒斯的国王,但是那一天,那不勒斯的球迷选择了意大利,当时有球迷打出一幅横幅,上写:“迭戈,那不勒斯爱你,但意大利我的祖国”。
这就是足球或者说运动的魅力所在!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运气还是站在了“那不勒斯国王”这边,戈耶切亚再度发威,扑出点球,阿根廷淘汰了意大利再次挺进决赛。
许多年后,马拉多纳说因为这场比赛他得罪了意大利的黑手党和很多意大利的球迷,后来“陷害”他、爆料、丑闻层出不穷都是因为他击败了东道主的缘故,所以他最终离开了意大利回到了阿根廷国内。
另一边,西德也通过点球决战击败了英格兰闯入决赛。比赛失利后,那时还初出茅庐的加斯科因一哭成名,为那个夏天里又平添了一抹忧伤。
在随后的季军之战中,意大利2:1击败了英格兰,心不甘情不愿地拿下了第三名,同时斯基拉齐也凭借6粒进球成为新一届的最佳射手。
一天后的决赛场上,西德队在黑暗中捧杯。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因为决赛仅仅因为一粒有争议的点球决出了最后的身负,西德的布雷默踢进了点球,戈耶切亚判断对了方向,但是鞭长莫及只得目送皮球进网。
第二,人员不整的阿根廷由于锋线尖刀卡尼吉亚停赛,几乎到了无人可上的境地,马拉多纳也是带伤出战。迫使阿根廷希冀120分钟守和,将比赛拖入熟悉的点球大战节奏,或许能凭借运气再次获胜。于是阿根廷的战术以严防死守为主,而且几乎奏效。
第三,裁判一边倒的执法致使比赛失去了观赏性,最后阿根廷被罚下2人,至此,无论布雷默是否得到这个点球,胜负的天平已经向西德倾斜了。
这场比赛的双方都是两夺世界杯,谁赢谁就能比肩巴西和意大利成为三夺世界杯的球队,而且4年前在墨西哥的决赛也在他们2者之间进行。
场下的贝肯鲍尔以运动员的身份夺得过14年的世界杯,上一届他遗憾地以教练身份获得了亚军,这次正是他为自己正名的大好机会。但是当西德队长马特乌斯捧起大力神杯的时候,在他心里或许会为此感到些许遗憾吧,毕竟没能在对手最强大的时候战而胜之!
最后说一下德国的三驾马车——中场发动机马特乌斯、金色轰炸机克林斯曼和后防定海神针布雷默,虽然他们私底下关系并不融洽,但是同为国家队的战友也是意大利国际米兰的队友,在同荷兰三剑客领衔的AC米兰以及以马拉多纳、卡雷卡组成的那不勒斯好汉帮之间的竞争中各领风骚,互有胜负。那时的意大利亚平宁半岛的联赛堪称世界第一,无论是外援水平还是技战术都是首屈一指的,对于这么多球员来说,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就是一种。
1990年的意大利之夏是令人难忘的,也许她并不比其他届杯赛美妙,甚至有时反而有些丑陋,但是这些画面伴随着青春成为了记忆的一部分,而青春总是最美好的。耳畔传来谭咏麟的《理想与和平》,这首歌翻唱的就是意大利世界杯的主题曲《To Be No. 1》,
不由得心潮澎湃,梦回意大利之夏。
这正是: 美奂美仑青春记忆,色彩缤纷群雄闪耀。
本届世界杯决赛24强中,美国队排名末尾,4年后世界杯落户美利坚,米卢又会带给全世界怎样的惊喜呢?且听下回分解。
文 | 云间大彭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评论,文章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