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数学毕业考试卷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合理,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2010数学毕业考试卷
一、填空题。(24分)
1、目前,我国香港地区的总面积是十亿五千二百万平方米,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写作( )平方米,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平方米。
2、4.25小时=( )小时( )分 ,7立方米4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 )米,每段长占全长的( )。
4、在314%,3.1 ,3.014,3 和3. 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5、( )%=4÷5==()∶10=( )(小数)
6、分母是18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
7、把3个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木块粘合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表面积比原来的3个小正方体表面积和减少( )平方厘米。
8、比80米多 是()米,12千克比15千克少( )%。
9、正方形纸片的一条对角线长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将它剪成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0、 ∶ 的比值是(),把4∶0.8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
11、12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2、观察例题 发现规律 按照要求答题。
(120×120)-(119×121)=1, (120×120)-(118×122)=4,
(120×120)-(117×123)=9,(120×120)-(116×124)=16,……
(1)(120×120)-(112×128)= ()。
(2)(120×120)-( × )=144
二、判断题。(5分)
1、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2、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的 。 ( )
3、一吨煤用去它的 40%,还剩下60% 吨。 ( )
4、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 ( )
5、某种商品的价格先提高10%,又降低10%,这种商品现价与原价相同。()
三、选择题。(6分)
1、两数相除商是2.4,如果被除数扩大100倍,除数除以0.01,商是( )。
A、2.4 B、24000 C、240
2、表示一位病人一天内体温变化情况,绘制( )统计图比较合适。
A、折线 B、扇形 C、条形
3、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与顶角度数的比是2: 1,则这个等腰三角形也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4、小明步行3小时走了20千米的路程,骑自行车沿原路返回刚好用1小时。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A、5千米 B、10千米 C、13 千米
5、一项工程,5小时完成,实际4小时就完成了任务,工作效率提高了( )。
A、 B、 C、
6、在估算7.18×5.89时,误差较小的是( )。
A、 8×6 B、 ②7×6 C、③7×5
四、计算题。(26分)
1.直接写出得数(10分)
127+38= 8.8÷0.2= 15×3/20= 2/3÷0.5÷2= 13/4+0.25=
2/5÷1/10= 2/3—1/4= 2.8—4/7+1.2= 3.5×9+3.5= 1.02-0.43=
2、计算。(12分)
9 -(3 +0.4) 1.8× +2.2×25% 5.02-1.37-2.63
3、解方程。(4分)
7.5:x=24:12 3x-6 =8.25
五、图形与操作。(8分)
1、一个零件,如下图,求出它的体积。 (4分)
2、右面方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厘米,请将图
形中的梯形划分成a、b、c三个三角形,使它们的面积比为
1∶2∶3,并分别求出三个三角形的面积。(4分)
六、解决问题。(31分)
1、只列式不计算:(每题2分,共8分)
(1)某工厂用15天生产240台机床,实际每天比每天多生产4台,实际需几天完成?
(2)一种树苗经过实验成活率是95%,为保证种活570棵,至少应种多少棵树苗?
(3)商店运来20筐梨和16筐苹果,共重820千克,已知每筐苹果重22.5千克,每筐梨重多少千克?(用方程解)
(4)中国工商银行推出了整存整取教育储蓄,实行减免利息税。小强的父母到银行给小强存了8000元三年期的整存整取教育储蓄,已知整存整取三年期的年利率3.24 %,到期可以得本息共多少元?
2、小明读一本故事书,前4天平均每天读24页,第5天读了34页,小明前5天平均每天读了多少页?(4分)
3、有一根 80米长的水管,第一次用了全长的25 %,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了40%,两次后还剩多少米没有用?(4分)
4、一只无盖的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得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是6分米,做这只水桶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水桶中装的水深5分米,水桶中的水重多少千克?(1升水重1千克)(5分)
5、A、B两地相距264千米,甲乘坐客车从A地去B地,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乙骑摩托车从B地去A地,平均每小时行32千米,当甲行了200千米时与乙相遇,求甲比乙提前几小时出发的?(5分)
6、某天《遵义晚报》发布信息:某市居民每月每户用水缴费由原来的每立方米1.90元,作如下调整:
用水量
20立方米及以下
20立方米以上的部分
收费标准
每立方米2.30元
每立方米3.5元
根据上面有关信息完成: 王大伯家今年5月份的水费,按新的收费标准比原来多缴24元,王大伯家今年5月份的水量是多少立方米?(5分)
自主展示台:
1在一个底面直径24厘米的圆柱形里盛满水,水里浸没了一个底面半径是4厘米的圆锥形铅锤。当铅锤从水中取出后,水面下降1厘米,铅锤的高是多少厘米?
收藏到:[新浪ViVi][365Key][YouNote][搜狐网摘][博中国][365F][天极网摘][和讯网摘][热门文摘]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上一篇:现实中作业点评的弊端
下一篇:“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站点公告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密码
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站点日历
<< < 2010 - 4 >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最新日志
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
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三年发展规划一年阶段性总结
面对学生,我能做些什么?
教师个人读书
学习常丽华老师
湖小教育集团2010年第一次通讯员会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2010年小学数学毕业考试试卷
现实中作业点评的弊端
最新评论
日志搜索
日志标题 日志内容
最新留言
签写留言
学习学习
最新访客
QWE123汪
数学
751898351
李根
冯西
1243298091
怀想简单
风淡云轻轻
魔力水精灵
兴奋
沈晶
陈怡
言炎
站点统计
详细信息站内订阅(0)加为好友发送短信日志:30评论:0留言:1访问:8963
友情链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合理,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有机整合。这种做法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课程中,在内容上“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这就使得信息技术实质性地成为数学课程教与学的必要工具,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学好或教好数学课程的必要条件。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是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信息技术,如何恰当地把它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一、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在讲“平移和旋转”这节课时,本文作者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除了在游乐场里出现过,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判断下面的画面哪些是平移运动、哪些是旋转运动?屏幕出现几种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直梯升降、风车转动……)录像中播放情景都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有汽车的行进,溜溜球在旋转,风车在转动,推拉窗的移动,电梯的移动等。这些情景都是学生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了,可能平时他们并没有在意这些现象,更不会想到这些现象能和我们今天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这段影像的播放便加深了他们对这两种运动方式的认识。接着教师提问“谁还能来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曾见到过哪些平移与旋转的现象?由于有了前面屏幕上展示的平移或旋转的实际录像,学生们说出了很多生活中出现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现象。二、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性,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例如在教学《垂径定理》这一节时,课本中对垂径定理的证明学生根本不理解,于是我制作了一个FLASH动画,按课本中的证明过程进行动画演示以后,很多学生就能尝试着进行证明,与课本中的证明过程几乎差不多。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快速绘图、动画、、发声等功能,可以快速模拟某些发明、发现的过程,使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发现法”教学可能经常实施。例如在教学《位似》这一节时,我用几何画板制作一个课件,画出两个位似图形,在我的引导下,利用软件的测量功能让学生很快就将对应边、对应角、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等自己找出来了,再通过调整任一顶点或位似中心的位置观察图形的变化,学生对这一内容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这一节不比其他章节,其图形不是想画就能随便画出一个来,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常规模式的教学效果是一定好不起来的。三、信息技术具有动态性,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抛物线》一课时,学生对抛物线的认知就是一条光滑的曲线,但我们利用多媒体播放火箭队和湖人队的一场比赛,展示出篮球运动员姚明投篮时篮球的运动轨迹,学生就会对抛物线有更直观的认识。由于用电脑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明显。四、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能让学生有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果教学软件编得更好,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例如,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知识点的延伸,同时又是学习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的基础。正确理解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是教学关键,学会尺规等分已知线段也是本节的重点。教材中直接给出定理内容及证明方法,如若用传统教学方法讲解,机械的步骤和静止的图形给学生以枯燥、乏味的感觉,并且只能向学生展示知识的结论,不便于揭示问题探索的过程。这样使学生对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学生知识的认知结构中出现断层,不利于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索过程,正确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结合这节教材的具体内容,我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课件,利用课件的测算、动画、隐藏等功能,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电脑上亲自去度量线段的长,计算线段的比,然后验证线段的比是否相等,这样做,教学中发现了“定理”。另外,通过平行移动图中线段的位置,学生很容易“发现”该定理的两个推论,即它的两个变示图形。这样的教学方法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探索观察的实验意识,从一般到特殊,从形象到抽象,学生经过这样一番试验、观察、猜想、证实之后,再引导学生给出证明,这样较难讲清的问题,就在学生的试验中解决了。五、信息技术具有补充性,能通过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譬如,在上中位线性质时,可用《几何画板》设计如下课件让学生实验.画一个可以任意调节的四边形ABCD,顺次连接四边形的中点得到一个内接四边形EFGH。实验:(1)任意拖动四边形ABCD,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2)当四边形ABCD为矩形时,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菱形);(3)当四边形ABCD为菱形时,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矩形);(4)调节四边形ABCD使其对角线相等,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菱形);(5)调节四边形ABCD使其对角线互相垂直时,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长方形);(6)调节四边形ABCD使其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时,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正方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上述实验,大胆猜想并加以证明,最后得出结论。应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展示,便能把一个难以讲清楚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解决了.六、信息技术具有大容量性,能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经历:为节省上课板书时间,课前准备了大量纸条,把板书内容逐条写上;为增加课堂练习量,把各式习题都抄在小黑板上。其弊端是给教师加大了工作量,若遇到天气不好坐在后排的学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影响教学效果。如“数据与图表复习课”中有关统计表、统计图设计的题目,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信息量大。使学生信息量不足,接受起来比较困难。CAI介入课堂教学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多媒体技术“动”性强,因而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再加上交互性强,使高密度、大容量的训练和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这样,教师可以精心组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优化了教师的教,也优化了学生的学。姚明投篮时篮球的运动轨迹,学生就会对抛物线有更直观的认识。由于用电脑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明显。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起到了“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出课堂教学的最佳效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减轻学习负担,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符合现代化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转变的观念。